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概论
  • 秦国主编;秦亚莉,韩彬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850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现代通信网基本构成1

1.2 现代通信网的分类3

1.3 现代通信网的主要特点3

1.4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4

小结12

练习思考题12

第2章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及其发展13

2.1 通信网13

2.1.1 通信网一般组成13

2.1.2 通信网组成的基本要素13

2.2 现代通信网的结构15

2.2.1 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15

2.2.2 等级制网络结构17

2.3 现代通信网传输技术19

2.3.1 多路复用技术19

2.3.2 准同步数字系列和同步数字系列22

2.3.3 现代通信网常用传输信道26

2.4 交换技术31

2.4.1 电路交换31

2.4.2 报文交换32

2.4.3 分组交换34

2.4.4 3种交换方式的比较35

2.4.5 异步转换模式交换方式36

2.4.6 光交换技术37

2.5 通信协议38

2.5.1 协议的概念39

2.5.2 通信协议的分层40

2.5.3 ISO/OSI参考模型和协议41

2.6 通信网路由选择47

2.6.1 路由选择原则47

2.6.2 最短路由选择算法48

2.6.3 路由选择策略49

2.7 拥塞和流量的控制54

2.7.1 流量和拥塞54

2.7.2 流量控制方法55

2.7.3 拥塞控制方法58

2.8 信令及接口60

2.8.1 信令的一般概念60

2.8.2 我国目前采用的信令方式及配置62

2.8.3 接口及其配置62

小结64

练习思考题64

第3章 电话通信网65

3.1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概念65

3.1.1 电话通信的概念65

3.1.2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构成66

3.1.3 电话通信网的分类66

3.2 固定电话通信网66

3.2.1 固定电话通信网概念67

3.2.2 固定电话通信网的网络结构67

3.3 移动电话通信网69

3.3.1 移动电话通信网概述69

3.3.2 移动电话通信系统73

3.4 公众移动电话通信网78

3.4.1 900MHz蜂窝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网组成78

3.4.2 公众蜂窝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网制式和区域79

3.4.3 公众蜂窝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网结构80

3.4.4 公众蜂窝模拟移动电话入网方式81

3.5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82

3.5.1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组网方式82

3.5.2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结构83

3.5.3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85

3.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99

3.6.1 集群系统的概念与特点99

3.6.2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组网方式100

3.6.3 集群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102

3.6.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市话网的方式102

3.7 未来的移动电话通信网103

3.7.1 移动通信网向第三代过渡104

3.7.2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105

3.7.3 红外线无线通信的发展106

3.7.4 无线Internet的发展106

小结107

练习思考题107

第4章 数据通信网108

4.1 数据通信网概述108

4.1.1 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08

4.1.2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109

4.1.3 数据通信网主要质量指标109

4.1.4 数据通信网建设与发展110

4.2 分组交换网112

4.2.1 分组交换网基本结构112

4.2.2 分组交换网组网115

4.3 数字数据网117

4.3.1 数字数据网概念及特点117

4.3.2 数字数据网的构成118

4.3.3 网间连接120

4.3.4 我国DDN规划120

4.4 计算机通信网122

4.4.1 计算机通信网发展过程122

4.4.2 计算机通信网主要功能特点123

4.4.3 计算机通信网的组成与分类125

4.4.4 局域网126

4.4.5 城域网130

4.4.6 广域网131

4.4.7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31

4.4.8 计算机通信网的安全性131

4.5 帧中继网135

4.5.1 帧中继技术及其特点135

4.5.2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137

4.5.3 帧中继业务及应用138

4.5.4 用户接入139

4.5.5 公用帧中继网与其他数据网的关系140

4.6 IP通信网140

4.6.1 IP电话140

4.6.2 IP通信网协议和标准143

小结151

练习思考题151

第5章 图像通信网络与系统152

5.1 概述152

5.1.1 图像信息的特点152

5.1.2 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152

5.1.3 图像通信业务类型153

5.1.4 图像通信及其网络的发展153

5.2 图像通信的关键技术155

5.2.1 图像信号数字化技术155

5.2.2 图像信号压缩技术156

5.2.3 网络传输技术157

5.2.4 图像信号编码的国际标准159

5.2.5 图像通信的硬件技术161

5.3 会议电视系统163

5.3.1 基于N-ISDN的H.320会议电视系统163

5.3.2 基于IP的H.323会议电视系统168

5.3.3 系统的设置174

5.4 可视电话系统175

5.4.1 可视电话终端175

5.4.2 低速视频编码177

5.4.3 低速语音编码180

5.4.4 组网通信控制和复用技术181

5.4.5 PSTN的Modem接口184

小结184

练习思考题184

第6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86

6.1 综合业务数字网186

6.1.1 综合业务数字网及其演化186

6.1.2 ISDN的特点187

6.1.3 ISDN的目标188

6.1.4 建立ISDN的原则188

6.1.5 ISDN可实现的主要传输功能188

6.1.6 ISDN的基本结构189

6.1.7 ISDN的发展趋势189

6.2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与ISDN交换机190

6.2.1 对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要求190

6.2.2 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191

6.2.3 信道类型与接口速率193

6.2.4 用户接口协议193

6.2.5 ISDN交换机193

6.3 ISDN与其他通信网的互通195

6.3.1 ISDN与电话通信网的互通196

6.3.2 ISDN与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的互通196

6.3.3 ISDN的应用198

6.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98

6.4.1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发展动因199

6.4.2 B-ISDN与ISDN的差别199

6.4.3 B-ISDN结构200

6.4.4 B-ISDN的规程参考模型201

6.4.5 B-ISDN的应用201

6.5 ATM通信网206

6.5.1 ATM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07

6.5.2 ATM的基本工作原理208

6.5.3 ATM网络面临的挑战210

小结212

练习思考题213

第7章 接入网214

7.1 接入网的概念214

7.1.1 接入网的功能和接入类型214

7.1.2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218

7.2 有线接入网221

7.2.1 铜线接入网221

7.2.2 光纤接入网224

7.2.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226

7.3 无线接入网228

7.3.1 无线本地环路229

7.3.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232

7.3.3 无绳系统235

7.3.4 卫星系统238

7.3.5 个人通信239

7.4 宽带接入网241

7.4.1 IP接入网241

7.4.2 宽带综合接入244

小结254

练习思考题255

第8章 支撑网256

8.1 信令网256

8.1.1 信令的概念与分类256

8.1.2 No.7信令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57

8.1.3 No.7信令系统的组成259

8.1.4 No.7信令网概念及分类259

8.1.5 No.7信令网组成与结构261

8.1.6 我国信令网结构与组织263

8.1.7 No.7信令网的信令区及信令点的编码265

8.2 同步网267

8.2.1 同步网的概念267

8.2.2 同步方式267

8.2.3 同步网的等级结构268

8.2.4 我国同步网的组网方式及等级结构269

8.3 电信管理网272

8.3.1 电信管理网的概念272

8.3.2 电信管理网的功能274

8.3.3 网络管理275

8.3.4 我国电信管理网系统277

小结285

练习思考题286

第9章 下一代通信网络287

9.1 概述288

9.1.1 下一代网络的定义288

9.1.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289

9.1.3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291

9.1.4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292

9.1.5 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协议296

9.2 软交换298

9.2.1 软交换的定义298

9.2.2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299

9.2.3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299

9.2.4 软交换支持的主要协议302

9.2.5 软交换网络中存在的问题305

9.3 网关307

9.3.1 媒体网关308

9.3.2 信令网关314

9.4 软交换的业务与安全320

9.4.1 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架构320

9.4.2 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交互321

9.4.3 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322

9.4.4 业务应用编程接口322

9.4.5 软交换中的安全324

9.5 三网融合330

小结334

练习思考题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