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高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57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 起源·功能·象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一个秀美昌明的地方--古城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透视12
1.1 古城所在地域的历史归属与区位概念12
1.1.1 关于“步头”12
导论 从现在发现历史,从历史发现现在--云南聚落研究起步12
1.1.2 关于“东爨”13
1.1.3 关于“滇南”(或“迤南”)16
1.2 民族迁徙的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16
1.2.1 天然的通道:哀牢山脉和红河河谷16
1.2.2 马帮的贡献:色彩斑斓步头路17
1.2.3 穿山越涧的轨道车:滇越铁路19
1.3.1 羌、越两系文化龛:建水地域文化的根基20
1.3 建水地域空间中的文化分布20
1.3.2 文化的二元对立与融通:建水地域文化的历史流变23
第二章 城市前的村落底蕴--哈尼山地村落模式诞生的传说25
2.1 迁徙:从虎尼虎那到红河谷地25
2.1.1 漫长的迁徙之路26
2.1.2 几点说明和分析27
2.1.3 哈尼人在各居留地的大事记28
2.2 若干判断和结论29
2.2.1 关于迁徙与人类的生存29
2.2.2 关于迁徙与文化的缔造30
2.2.3 关于迁徙与家园化过程30
2.3.1 亲情·发展·互助:为什么需要一个村落?31
2.3 古规:哈尼山地村落的惹罗模式31
2.3.2 劳动·能人·神灵:兴建村落靠什么?32
2.3.3 分化·尊崇·程序:怎样兴建一个村落?32
2.4 圣化·磁极·结构:惹罗村落模式的文化意象35
2.4.1 聚居地的圣化和聚居活动中的神性渗透35
2.4.2 三位一体的村社组织和它的“磁极”作用36
2.4.3 空间的分化与村落的结构37
第三章 建水古城生长的千载轨迹--影响古代城市起源、演变的生态因子和外在动力41
3.1 南诏的贡献--集中的新动力和王权的新支点41
3.1.1 为扩张势力服务的南诏城建活动和城建指导思想41
3.1.2 突破村落局限的动力因素42
3.1.3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城市及其生态因子分析44
3.2 发展的阶梯--从军事前哨据点到滇南第一大城47
3.2.1 服务南诏的军事据点51
3.2.2 元代新政治的新角色51
3.2.3 雄踞南滇第一城53
3.3 西洋的来风--冲击与牵引59
第四章 建水古城的空间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向互渗61
4.1 建水古城空间的中心化意象和秩序化结构61
4.1.1 建水古城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划分61
4.1.2 建水古城空间的中心化意象62
4.1.3 建水古城空间的秩序化结构65
4.2 体验宗教和拓展人生72
4.2.1 作为圣坛与祭坛的寺庙72
4.2.3 作为开发自然与创造名胜的寺庙75
4.2.2 作为游冶与节庆中心的寺庙75
4.3.1 井和井台的功能与景观意义76
4.3 “市”和“井”的景观形象76
4.3.2 地区集市制度与古城传统商业街道模式79
4.3.3 热闹的大街与清静的小巷80
第五章 建水古代建筑的历史纪念86
5.1 纪念性--古代建筑的新定位86
5.1.1 时代的演进、功能的转变86
5.1.2 纪念性建筑的分类87
5.2 圣坛与兰若--朝拜性建筑87
5.2.1 建水东城清真寺:回民的圣坛87
5.3 可读的石头史书--历史标志性建筑88
5.2.2 燃灯寺:僧、俗的兰若88
5.3.1 朝阳楼:雄镇南滇第一城的辉煌见证89
5.3.2 崇正书院:走向儒学的标志95
5.3.3 崇文塔与文笔塔:文化的嬗变、形成的独创96
5.3.4 纳楼土司署:失落的昨日威严98
5.4 民间建筑匠师的意匠--具有建筑学价值的建筑102
5.4.1 宏大的建构、匠师的智慧:指林寺102
5.4.2 实用的满足、精神的追求:双龙桥·天缘桥·乡会桥113
5.4.3 景致的优美、情感的深邃:福东寺121
5.4.4 永远的人格、永远的高扬:文庙122
6.1 历史向我们的宣告138
6.1.1 建水民居的异质与住屋文化的二元结构138
第六章 建水传统民居的文化理性138
6.1.2 传统的惰性与土掌房的魅力139
6.1.3 土掌房民居的主要类型140
6.2 建水的吸纳与合院式民居的机理155
6.2.1 维系合院式民居的生态因子分析155
6.2.2 家庭生活方式的凝固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社会性因子155
6.2.3 审美理念的空间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文化性因子156
6.2.4 木构技术的程式化是合院式民居生命长久的技术性因子159
6.3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有机平面体系159
6.3.1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基本组合160
6.3.2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扩大组合166
6.3.3 建水合院式民居平面的特殊组合171
6.4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木构架体系173
6.4.1 建水合院式民居木构架施工要诀177
6.4.2 建水合院式居民木构架常用剖面尺寸177
6.5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人本定位177
6.5.1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功能分析177
6.5.2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流线分析187
6.5.3 建水合院式民居空间的环境分析187
6.6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识别系统189
6.6.1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风格189
6.6.2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门楼206
6.6.3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装饰与装修218
6.7 结束语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