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曾明,李建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305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69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9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1
1.1 概述1
1.1.1 发展历史1
1.1.2 功能2
1.1.3 组成3
1.1.4 分类4
1.1.5 Internet6
1.1.6 发展趋势10
1.2 数据通信原理11
1.2.1 基本概念12
1.2.2 特点14
1.2.3 系统构成14
1.2.4 数据传输与传输介质16
1.2.5 数据信号与通信编码18
1.2.6 数据通信的工作模式18
1.2.7 数据链路20
1.2.8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22
1.2.9 多路复用技术24
1.2.11 差错检测及控制25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25
1.3.1 体系结构25
1.2.10 帧中继技术25
1.3.2 计算机网络协议26
1.3.3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26
1.3.4 TCP/IP协议体系结构29
2.1 Windows NT系统31
2.1.1 特点31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基础31
2.1.2 组网基础34
2.2 Windows 2000系统38
2.2.1 系统管理功能38
2.2.2 桌面管理功能39
2.2.3 系统安全功能40
2.2.4 信息发布与资源共享功能41
2.2.5 应用程序服务功能41
2.2.6 存储管理功能42
2.2.7 网络与通信功能43
2.2.8 可扩展性和可用性44
2.3.1 历史和现状45
2.3.2 系统功能简介45
2.3 UNIX系统45
2.4 Linux系统46
2.4.1 产生和发展47
2.4.2 特点47
2.4.3 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区别49
2.4.4 系统组成49
2.5 Netware系统51
3.1 规划与设计5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与管理基础53
3.2 基础设施建设54
3.3 系统配置56
3.4 应用配置57
3.5 运营与管理58
第二部分 计算机组网建设61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基础与规划设计61
4.1 特点61
4.3.1 总线结构和树型结构62
4.2 关键技术和应用范围62
4.3 拓扑结构62
4.3.2 环型结构63
4.3.3 星型结构63
4.4 媒体接入控制64
4.5 类型64
4.5.1 以太网65
4.5.2 令牌环网65
4.5.3 FDDI光纤网66
4.5.6 千兆以太网67
4.5.7 无线局域网67
4.5.4 快速以太网67
4.5.5 ATM网67
4.5.8 万兆以太网68
4.6 IEEE802标准68
4.6.1 已经推出的IEEE802标准68
4.6.2 IEEE802标准定义的局域网69
4.7 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70
4.7.1 交换式局域网的特点和工作原理70
4.7.2 第3层交换71
4.7.3 虚拟局域网技术72
4.8 组成72
4.8.1 通信传输介质72
4.8.2 网络适配器74
4.8.3 网络主干通信设备74
4.8.4 网络服务器76
4.8.5 连网计算机76
4.9.1 规划原则77
4.9 规划与设计77
4.8.6 网络操作系统77
4.9.2 设计步骤78
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布线81
5.1 智能大厦与结构化布线系统81
5.1.1 智能大厦81
5.1.2 综合布线系统与结构化布线系统82
5.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和标准83
5.2.1 组成83
5.2.2 标准85
5.3.1 常见的通信传输介质及其特性86
5.3 布线通信介质的选择86
5.3.2 通信传输介质的选择88
5.3.3 网络通信介质的发展趋势89
5.4 网络布线策略选择与方案选择90
5.4.1 决定布线策略和方案的基本因素90
5.4.2 网络布线策略选择91
5.4.3 网络布线方案的选择93
5.5 网络布线的实施97
5.5.1 设计注意事项97
5.5.2 实施注意事项98
5.6 网络布线的测试与验收101
5.6.1 一般流程101
5.6.2 测试模式和内容102
5.6.3 测试参数103
5.6.4 测试验收注意事项105
5.7 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106
5.8 计算机网络的防雷电系统和接地保护系统107
5.8.1 防雷电系统108
5.8.2 接地保护系统109
6.1.1 工作区111
第6章 计算机局域网机房建设111
6.1 功能规划111
6.1.2 信息技术人员办公区113
6.2 环境要求113
6.3 布线系统114
6.3.1 布线方式114
6.3.2 布线实施114
6.4 装修115
6.4.1 地板布设116
6.4.2 墙体及吊顶装修118
6.4.4 电磁屏蔽119
6.4.3 照明系统119
6.4.5 防静电120
6.5 供配电系统120
6.5.1 设计与实现120
6.5.2 不间断电源系统122
6.6 空调新风系统129
6.6.1 环境要求129
6.6.2 专用空调系统130
6.7 消防系统131
6.6.3 新风系统131
6.7.1 防火设计132
6.7.2 火灾报警系统133
6.7.3 灭火设备配备133
6.8 门禁系统134
6.8.1 系统功能134
6.8.2 系统构成134
6.8.3 软件系统135
7.1.1 按照网络通信介质和数据传输速率分类137
7.1.2 按照应用规模分类137
7.1 局域网主干设备分类137
第7章 构建计算机局域网137
7.1.3 按照设备结构分类138
7.1.4 按照网络体系结构层次分类139
7.2 局域网主干设备技术基础140
7.2.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40
7.2.2 主干设备的支持能力141
7.2.3 主干设备的系统结构142
7.2.4 主干设备的关键技术145
7.2.5 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与设备管理协议151
7.3 局域网主干设备选择153
7.3.1 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54
7.3.2 选择交换机的一般原则159
7.3.3 区段主干交换机的选择原则162
7.4 构建千兆局域网162
7.4.1 千兆以太网协议的体系结构163
7.4.2 千兆交换机的类型164
7.4.4 网络主干升级到千兆165
7.4.3 千兆交换机的性能考核165
7.5 局域网主干设备配置167
7.5.1 配置原则167
7.5.2 按层次需求配置局域网主干设备168
7.6 局域网主干设备安装调试169
7.7 局域网主干设备参数配置170
7.7.1 交换机参数配置概述170
7.7.2 构建多层交换局域网171
7.7.3 核心层交换机配置177
7.7.4 接入层交换机配置182
7.7.5 配置参数管理183
7.8 无线局域网185
7.8.1 概述186
7.8.2 类型186
7.8.3 技术标准187
7.8.4 组成190
7.8.5 构建191
7.8.6 局限性193
7.9 局域网IP电话系统193
7.9.2 IP电话技术的发展过程194
7.9.1 概述194
7.9.3 IP电话系统的组成196
7.9.4 IP电话技术基础197
7.9.5 局域网IP电话系统构建199
7.10 局域网服务器选择203
7.10.1 服务器的特点和类型203
7.10.2 服务器的重要技术205
7.10.3 服务器的选择原则208
8.1.1 网际互联体系概述211
8.1 TCP/IP协议工作原理211
第8章 TCP/IP组网及广域网连接211
8.1.2 面向连接的操作和无连接的操作212
8.1.3 TCP/IP协议的组成212
8.1.4 IP地址215
8.1.5 Internet的域名系统223
8.1.6 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226
8.1.7 网际互联协议(IP)229
8.1.8 TCP/IP网络传输差错控制233
8.1.9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34
8.1.10 传输控制协议(TCP)236
8.1.11 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的接口240
8.1.12 路由技术与路由路240
8.1.13 路由信息协议(RIP)244
8.1.14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244
8.1.15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和(EIGRP)246
8.1.16 边界网关协议(BGP)246
8.1.17 组播技术和组播协议247
8.1.18 虚拟专用网络(VPN)251
8.1.19 移动IP256
8.2 TCP/IP组网与IP地址配置管理258
8.2.2 IP地址的管理方式259
8.2.1 IP地址的配置类型259
8.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260
8.2.4 局域网IP地址配置实例263
8.3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265
8.3.1 接入方式选择265
8.3.2 IP地址及Internet域名申请268
8.3.3 接入设备选择269
8.3.4 路由器配置273
8.4.1 DNS的结构278
8.4 域名服务配置278
8.4.2 域名解析类型279
8.4.3 域名及IP地址注册280
8.4.4 域名服务器类型280
8.4.5 域名数据库资源记录281
第9章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及基本配置285
9.1 概述285
9.2 基本概念285
9.3.1 安装规划287
9.3 网络系统安装287
9.3.2 网络创建与配置288
9.4 使用Windows NT网络295
9.4.1 启动295
9.4.2 基本使用296
9.5 网络用户管理296
9.5.1 用户及用户组296
9.5.2 网络用户管理规划298
9.5.3 域用户管理器299
9.5.4 用户、用户组账号设置及权限分配301
9.6 网络资源与使用303
9.6.1 文件系统选择及其网络安全性特点303
9.6.2 共享资源及网络映射304
9.6.3 网络资源的安全保护307
9.7 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310
9.7.1 安装DNS服务器310
9.7.2 配置DNS服务器311
10.2 确定安装方式315
10.1.1 硬件要求315
10.1.2 设备驱动程序315
第10章 Windows 2000安装及基本配置315
10.1 安装准备315
10.2.1 升级安装316
10.2.2 全新安装316
10.2.3 双重启动安装316
10.3 安装步骤316
10.3.1 从DOS下安装316
10.3.2 从Windows下安装317
10.3.3 系统设置321
10.4 设置主域控制器323
10.3.4 启动和退出Windows 2000323
10.5 网络配置329
10.6 用户及用户组管理336
10.6.1 用户账号管理336
10.6.2 用户组管理342
10.7 文件系统配置与管理344
10.7.1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344
10.7.2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性345
10.7.3 创建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根目录346
10.8.2 配置网络打印机351
10.8 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管理351
10.8.1 Windows 2000打印系统的特点351
10.8.3 设置打印服务器属性360
10.9 DNS服务器安装与配置362
10.9.1 安装DNS服务器362
10.9.2 配置DNS服务器363
第11章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及基本配置369
11.1 安装准备369
11.1.1 确认配置369
11.1.4 确认与规划硬盘分区370
11.1.2 确认安装方式370
11.1.3 确认所需硬盘空间370
11.2 Red Hat Linux的安装372
11.2.1 选择安装程序372
11.2.2 安装配置372
11.2.3 安装LILO379
11.2.4 配置网络参数380
11.2.5 配置防火墙381
11.2.6 设置系统时区382
11.2.7 设置系统语言383
11.2.9 软件包选择384
11.2.8 设置系统账户384
11.2.10 X图形设备配置386
11.2.11 软件包安装388
11.2.12 创建启动盘389
11.3 图形桌面环境KDE的使用390
11.3.1 桌面环境KDE的组成390
11.3.2 鼠标的使用391
11.4.1 系统管理员392
11.3.3 拖放对象392
11.4 用户管理392
11.4.2 使用命令行方式用户管理393
11.4.3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户组396
11.4.4 使用LinuxConf图形工具管理用户398
11.4.5 使用LinuxConf图形工具管理用户组401
11.5 文件及目录管理402
11.5.1 文件和目录基础402
11.5.2 文化类型403
11.5.3 文件及目录权限404
11.5.4 基本文件系统406
11.6 配置DNS服务器407
11.6.1 相关配置文件407
11.6.2 设置主域名服务器409
11.6.3 测试DNS服务器411
第12章 Novell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及基本配置413
12.1 Novell网络特征413
12.1.1 Novell网络基本组成413
12.1.2 Novell网络支持的协议414
12.2.1 安装环境要求415
12.2 系统安装415
12.2.2 网络服务器安装416
12.2.3 网络工作站安装428
12.3 文件系统管理431
12.3.1 网络目录服务及目录树结构431
12.3.2 文件服务器硬盘目录结构431
12.3.3 系统建立的目录432
12.3.4 目录和文件属性432
12.4.2 受托管权限保密434
12.4 权限及安全保密434
12.4.1 注册保密434
12.5 用户管理435
12.5.1 网络中的用户和组435
12.5.2 建立用户437
12.5.3 建立用户组438
第13章 UNIX网络操作系统使用基础439
13.1 Shell环境与UNIX文件系统管理439
13.1.1 Shell环境439
13.1.2 UNIX文件系统和目录440
13.1.3 vi文件编辑器444
13.2 UNIX系统用户管理446
13.2.1 使用图形工具管理用户及用户组447
13.2.2 使用命令方式管理用户及用户组449
13.3 系统进程管理451
13.3.1 进程系列451
13.3.2 前台进程与后台进程452
13.3.3 进程监视452
13.3.4 进程管理454
13.4 使用电子邮件455
13.5 文件归档456
13.6 TCP/IP网络系统配置456
第三部分 计算机网络服务459
第14章 Web信息发布服务459
14.1 IIS 5的特点459
14.2 IIS 5的安装460
14.2.1 安装准备460
14.2.2 安装步骤460
14.2.3 Internet服务管理器的使用461
14.3 配置WWW服务器462
14.4 创建新的Web网站472
第15章 FTP服务475
15.1 管理FTP服务器475
15.2 配置FTP服务器476
15.2.1 “FTP站点”选项卡476
15.2.2 “安全账号”选项卡477
15.2.3 “消息”选项卡478
15.2.4 “主目录”选项卡479
15.2.5 “目录安全性”选项卡480
15.3 创建新的FTP网站481
16.1 概述485
16.1.1 邮件服务系统的组成485
第16章 电子邮件服务485
16.1.2 邮件结构486
16.1.3 邮件传输过程487
16.1.4 邮件服务的工作机制488
16.2 邮件服务器产品选择要素489
16.2.1 系统支持能力490
16.2.2 协议支持能力490
16.2.4 附加服务支持能力493
16.2.3 多邮件服务器支持能力493
16.2.5 用户管理能力494
16.2.6 邮箱管理能力496
16.2.7 客户端软件支持能力498
16.2.8 通信能力499
16.2.9 安全防护能力499
16.2.10 系统管理能力501
16.2.11 版本、升级与售后服务能力502
16.3.1 系统环境503
16.2.12 价格503
16.3 iPlanet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及基本配置503
16.3.2 安装步骤504
16.3.3 配置与管理516
16.4 Linux系统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549
16.4.1 Linux系统邮件服务软件549
16.4.2 Sendmail和qpopper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550
16.4.3 qmail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553
16.4.4 Web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559
17.1 代理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功能565
第17章 Intemet访问代理服务565
17.2 代理服务器WinGate安装、配置和使用568
17.2.1 概述568
17.2.2 主要功能569
17.2.3 安装571
17.2.4 管理界面571
17.2.5 配置574
17.2.6 使用WinGate管理Internet访问576
17.3.1 概述587
17.3 代理服务器Netscape Proxy的安装、配置和使用587
17.3.2 安装588
17.3.3 配置和管理591
17.3.4 使用595
17.4 安全与加速访问服务器ISA Server 2000的安装、配置和使用606
17.4.1 ISA Server 2000概述607
17.4.2 ISA Server 2000的安装611
17.4.3 ISA 2000客户端615
17.4.4 ISA Server 2000访问策略配置616
17.4.5 ISA Server 2000缓存配置637
第18章 视频点播服务645
18.1 概述645
18.1.1 系统组成645
18.1.2 内容的组织和播放方式646
18.1.3 视频服务器647
18.2 视频点播方案选择650
18.3 Cisco IP/TV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652
18.3.1 IP/TV系统简介652
18.3.2 IP/TV系统安装656
18.3.3 IP/TVContent Manager的配置与使用657
18.3.4 IP/TV视频服务器的配置、管理与使用679
18.3.5 Cisco IP/TV客户端播放器的安装和使用683
第19章 Intranet应用系统687
19.1 Intranet687
19.1.1 概述687
19.1.2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Intranet应用系统688
19.1.3 Intranet的构建689
19.1.4 Intranet开发技术690
19.2.1 发展历程692
19.2 办公自动化系统692
19.2.2 总体设计目标693
19.2.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694
19.2.4 办文系统设计694
19.2.5 办会系统设计696
19.3 办公网站系统697
19.3.1 办公网站系统总体目标设计697
19.3.2 办公网站服务环境设计698
19.3.3 办公网站信息发布页面设计698
19.3.4 办公网站上网信息管理设计700
19.3.5 办公网站的业务辅助服务功能设计701
19.4 管理信息系统706
19.4.1 概述706
19.4.2 构建707
19.5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710
19.5.1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和特点711
19.5.2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重要技术712
19.5.3 Intranet视频会议系统构建713
19.6 光盘信息服务系统719
19.6.2 光盘镜像服务器技术720
19.6.1 光盘服务设备的发展720
19.6.3 光盘信息服务系统构建722
第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725
第20章 网络管理725
20.1 网络管理概述725
20.1.1 网络管理协议的历史725
20.1.2 网络管理协议介绍726
20.1.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727
20.2 网络管理中心与网络管理功能728
20.2.1 网络管理中心728
20.2.2 网络管理功能729
20.3.1 网络管理软件概述730
20.3 网络管理软件平台730
20.3.2 网络管理软件选购原则734
20.4 网络配置管理736
20.5 网络性能管理737
20.6 CiscoWorks 2000局域网管理解决方案739
20.6.1 完整的解决方案739
20.6.2 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应用739
20.6.3 主要功能及应用740
20.6.4 系统要求741
第21章 网络安全管理743
2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743
21.1.1 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743
21.1.2 攻击网络的手段分析744
21.2 计算机网络安全需求分析746
21.3.1 物理安全策略747
21.3.2 访问控制策略747
2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747
21.3.3 攻击防范策略749
21.3.4 加密认证策略749
21.3.5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750
21.4 网络防火墙750
21.4.1 防火墙的工作机制与类型750
21.4.2 防火墙的选择及配置751
21.4.3 网络地址翻译NAT757
21.4.4 Check Point FireWall-1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759
21.5.1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765
21.5 网络攻击防范765
21.5.2 入侵检测系统的类型767
21.5.3 入侵检测系统产品选择769
21.5.4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方向769
21.6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770
21.6.1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概述770
21.6.2 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的发展趋势772
21.6.3 安全漏洞扫描产品选择772
21.6.4 安全漏洞扫描器使用773
21.7.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775
21.7 网络防病毒管理775
21.7.2 网络防病毒技术概述777
21.7.3 网络防病毒产品选择779
21.7.4 网络防病毒方案781
21.8 加密与认证782
21.8.1 加密与通信安全783
21.8.2 认证与网络安全786
21.9 计算机网络物理隔离管理793
21.9.2 物理隔离技术方案概述794
21.9.1 物理隔离的应用范围794
21.9.3 物理隔离技术的发展趋势795
第22章 网络用户管理797
22.1 统一用户管理797
22.1.1 轻量目录服务协议797
22.1.2 LDAP目录服务器规划799
22.1.3 LDAP目录服务的安全策略802
22.1.4 Netscape目录服务器(Directory Server)807
22.2 用户访问管理809
22.2.1 网络资源使用存在的问题809
22.2.2 企业上网行为管理需求的发展810
22.2.3 用户访问管理系统的作用和性能811
22.2.4 用户访问管理系统的功能811
第23章 网络数据管理815
23.1 存储备份技术概述815
23.1.1 传统数据备份系统的局限性815
23.1.2 现代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816
23.1.3 存储备份系统的技术发展817
23.1.4 网络存储备份系统的设计目录819
23.1.5 网络备份管理策略821
23.2 磁带存储技术822
23.3 网络挂接存储(NAS)技术825
23.3.1 概述825
23.3.2 NAS构建概览826
23.4 存储区域网系统(SAN)技术828
23.4.1 概述828
23.4.2 设计概览829
23.5 网络存储备份系统方案选择831
23.5.1 存储系统结构选择831
23.5.2 存储设备选择832
23.6.1 VERITAS Backup Exec存储备份解决方案833
23.6 VERITAS存储管理软件的使用833
23.6.2 VERITAS Backup Exec的使用835
第24章 网络机房管理845
24.1 网络机房管理制度的类型845
24.1.1 日常管理制度845
24.1.2 定期管理制度846
24.2 网络机房管理主要制度及内容846
24.2.1 管理员值班制度846
24.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847
24.2.2 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管理制度847
24.2.4 安全消防制度848
24.2.5 辅助设备系统管理制度848
24.2.6 上机人员守则849
24.2.7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849
24.2.8 设备定期维护制度850
24.2.9 安全、防盗、防水、防蟑螂鼠害措施851
24.2.10 保密制度851
24.2.11 管理奖惩制度852
24.2.12 定期大、中维护制度852
24.3.1 日常值班管理854
24.3 系统管理员职责实例854
24.3.3 网络用户管理855
24.3.2 网络管理855
24.3.4 网络机房公共资产管理856
24.3.5 系统运行档案和设备资料管理856
24.3.6 广域网连接管理与维护856
24.3.7 网络系统升级管理857
24.3.8 网络系统安全管理857
24.4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857
25.1 网络运行管理制度859
第25章 网络管理制度859
25.2 信息上网与网站管理制度861
25.3 电子邮件使用管理制度862
25.4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863
第26章 网络升级管理865
26.1 需求分析865
26.2 原则及要求866
26.2.1 原则866
26.3.1 布线系统升级867
26.3 升级内容867
26.2.2 要求867
26.3.2 硬件系统升级868
26.3.3 网络软件系统升级870
26.3.4 网络服务器及客户机升级871
26.3.5 网络机房设备升级871
26.3.6 ATM网络升级872
26.4 IPv6协议与Internet技术升级872
27.1.1 网络故障管理内容875
27.1 故障管理875
第27章 网络故障管理与排除875
27.1.2 网络故障管理原则876
27.1.3 网络故障管理流程877
27.1.4 排除网络故障的方法步骤879
27.2 网络常见故障885
27.2.1 网络故障分类885
27.2.2 局域网常见故障解答886
28.1.1 用户需求891
28.1.2 系统规划和设计891
28.1 规划与设计891
第28章 一个完整的网络构建实例891
28.2 网络构建892
28.2.1 网络综合布线892
28.2.2 网络机房建设894
28.2.3 局域网构建与Internet连接897
28.3 网络服务与网络管理901
28.3.1 网络服务器配置901
28.3.2 静态IP地址转换配置和安全访问规则配置902
28.3.5 网络防病毒管理903
28.3.4 内部网用户Internet访问配置903
28.3.3 IP地址管理903
附录A 计算机网络常用术语905
附录B TCP/IP协议端口分配表929
附录C 附赠光盘资料目录963
C1 关于计算机与网络使用的管理办法和规定963
C2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标准与规范964
C3 常用Internet的技术文件RPC965
C4 互联网IP地址分配一览表968
C5 网络设备产品资料968
参考书目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