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原理与组网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宝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08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原理与组网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彩色电视基础知识1
1.1 光与色度学基础1
1.1.1 光的特性1
1.1.2 视敏度与彩色三要素2
1.1.3 三基色原理3
1.1.4 混色原理4
1.1.5 彩色的度量和表示5
1.1.6 彩色的重现9
1.1.7 摄像光谱响应曲线11
1.2 图像传送原理和电视扫描技术12
1.2.1 电视系统顺序传像原理12
1.2.2 电视扫描与同步12
1.2.3 电视扫描原理13
1.2.4 扫描与同步17
1.3 电视图像的特征参数21
1.3.1 几何特征21
1.3.2 图像场频的确定21
1.3.3 电视系统的分解力21
1.3.4 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及通频带23
1.3.5 扫描行数Z的确定24
1.3.6 图像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25
1.4 视频图像信号28
1.4.1 黑白图像信号的时域波形28
1.4.2 黑白图像信号的频谱29
1.4.3 彩色图像信号及其组成原理31
1.4.4 标准彩条信号34
第二章 模拟彩色电视制式37
2.1 概述37
2.2.1 正交平衡调幅与正交同步检波38
2.2 NTSC制38
2.2.2 色差信号的压缩40
2.2.3 信号波形图与矢量图41
2.2.4 Q、I信号42
2.2.5 副载频选择43
2.2.6 NTSC制编码器与解码器45
2.2.7 色度信号相位失真对重现色调的影响46
2.3 PAL制47
2.3.1 彩色相序交变原理47
2.3.2 PAL制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47
2.3.3 频谱交错与副载频选择49
2.3.4 PAL制编码器与解码器51
2.4 SECAM制57
2.4.1 顺序一同时制的主要特征57
2.3.5 行顺序效应57
2.4.2 色度信号的形成与处理58
2.4.3 色同步信号59
2.4.4 副载波处理60
2.4.5 SECAM制编、解码器61
2.4.6 行顺序效应62
第三章 彩色电视发射原理64
3.1 概述64
3.1.1 电视系统64
3.1.2 电视中心65
3.2 图像信号的产生65
3.2.1 摄像机的组成65
3.2.2 彩色摄像机的光学系统66
3.2.3 氧化铅光电导摄像管67
3.2.4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68
3.3.1 预放器70
3.3.2 图像信号直流分量的恢复70
3.3 图像信号的处理70
3.3.3 电缆校正71
3.3.4 黑斑校正71
3.3.5 γ校正71
3.3.6 孔阑校正72
3.3.7 彩色校正72
3.3.8 PAL编码器73
3.3.9 同步机74
3.4 视频信号的切换与特技效果75
3.4.1 视频信号的快切换76
3.4.2 视频信号的慢切换76
3.4.2 视频信号的划变77
3.5 射频电视信号的形成78
3.5.1 图像信号的调制78
3.4.4 视频信号的键控78
3.5.2 伴音信号的调制80
3.5.3 电视发射机80
3.6 电视的微波中继与差转80
3.6.1 电视的微波中继传输80
3.6.2 电视差转82
第四章 彩色电视接收原理83
4.1 概述83
4.2 电视接收机的组成83
4.2.1 黑白电视接收机的组成83
4.2.2 彩色电视接收机的组成84
4.3 电视接收机的主要性能86
4.3.1 灵敏度86
4.3.2 选择性86
4.3.3 AGC特性86
4.4.1 高频调谐器的组成及要求87
4.4 高频调谐器87
4.4.2 全频道高频调谐器88
4.4.3 电子调谐器88
4.5 图像中频电路90
4.5.1 图像中频电路的作用与要求90
4.5.2 声表面波滤波器(SAWF)91
4.5.3 图像中频放大器92
4.5.4 视频检波器92
4.5.5 AGC电路93
4.5.6 AFT电路93
4.6 伴音电路94
4.7 视频处理电路95
4.7.1 亮度信号处理电路95
4.7.2 色度信号处理电路96
4.7.3 解码基色矩阵和视放输出电路103
4.8.2 同步信号的分离104
4.8 电子束扫描电路104
4.8.1 行、场扫描电路的功能与组成104
4.8.3 场扫描电路107
4.8.4 行扫描电路109
4.9 显像管及电源电路111
4.9.1 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111
4.9.2 电源电路116
4.10 电视机的红外遥控技术118
4.10.1 红外遥控基本原理118
4.10.2 彩色电视机的红外遥控121
4.11 电视机的新功能电路127
4.11.1 多制式接收电路127
4.11.2 高质量伴音、立体声、多伴音、丽音、环绕声、卡拉OK电路131
4.11.3 梳状滤波器型亮色(Y/C)分离电路138
4.11.4 新水平清晰度电路138
4.11.5 新对比度电路142
4.11.6 AI(人工智能)电路145
4.11.7 PLL(锁相环)图像检波146
4.12 单片集成电路A3-CA机芯电路分析148
4.12.1 高频调谐电路148
4.12.2 图像中放与视频检波电路149
4.12.3 伴音中频切换与鉴频电路150
4.12.4 AV/TV切换控制电路151
4.12.5 亮度通道152
4.12.6 色度通道154
4.12.7 PAL/NTSC制式切换电路156
4.12.8 视放末级电路157
4.12.9 音频功放电路158
4.12.10 高路华TC-2528/2818型机的音频功放与卡拉OK电路159
4.12.11 扫描电路161
4.12.12 电源电路164
4.12.13 A3-CA单片机芯的功能扩充电路167
4.12.14 A3-CA机芯的遥控系统172
4.13 液晶电视简介182
4.13.1 液晶及其电光效应182
4.13.2 液晶显示器183
4.13.3 彩色液晶显示器183
4.13.4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184
4.13.5 彩色液晶电视接收机185
4.13.6 大屏幕液晶投影电视187
第五章 数字电视的原理188
5.1 数字电视概述188
5.1.1 数字电视系统与数字电视设备188
5.1.2 数字电视的主要优点189
5.2 视频信号PCM编码189
5.2.1 A/D与D/A变换189
5.2.2 全信号编码与分量编码190
5.3.1 频带压缩的主要依据192
5.3.2 预测编码192
5.3 频带压缩编码192
5.3.3 变换编码194
5.3.4 亚奈奎斯特取样编码195
5.4 数字视频信号处理196
5.4.1 数字存储与延迟196
5.4.2 数字亮色分离滤波器197
5.4.3 数字色度解码200
5.4.4 画中画视频处理202
5.4.5 倍速扫描视频处理203
5.4.6 数字时基校正203
5.4.7 数字视频特技204
5.4.8 图文电视广播209
5.5.1 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基本组成211
5.5 数字电视接收机211
5.5.2 视频处理电路212
5.5.3 同步扫描数字处理电路212
5.6 高清晰度电视213
5.6.1 概述213
5.6.2 MUSE制的数字HDTV214
5.6.3 HD-MAC制的HDTV216
5.6.4 ATSC制的HDTV217
第六章 电视组网技术219
6.1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219
6.1.1 工作频段及频道219
6.1.2 载噪比220
6.1.3 非线性失真221
6.1.4 信号电子227
6.1.5 反射227
6.1.6 安全要求228
6.2.1 接收信号源229
6.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229
6.2.2 前端设备230
6.2.3 干线传输系统230
6.2.4 用户分配网络230
6.3 有线电视系统设备230
6.3.1 信号源230
6.3.2 前端设备236
6.3.3 干线传输系统设备244
6.4 系统的改造255
6.4.1 用光笋改造同轴电缆网255
6.4.2 DWDM延深光纤架构255
6.4.3 回传链路257
6.5 有线电视网的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258
6.5.2 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259
6.5.1 多媒体技术259
6.5.3 高速IP数据的传输技术260
6.5.4 双向传输的基本方式262
6.5.5 电话业务265
6.5.6 会议电视266
6.5.7 图文电视267
6.5.8 视频点播267
6.5.9 远程教育、医疗和商业服务268
6.6 数字MMDS系统268
6.6.1 数字MMDS的系统组成268
6.6.2 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270
6.7 数字视频广播(DVB)系统273
6.7.1 系统描述273
6.7.2 音频信源的编码276
6.7.4 信道编码277
6.7.3 多路节目的复接277
6.7.5 调制方式278
6.7.6 上、下变频279
6.7.7 解凋器IRD279
第七章 录像机与视盘机280
7.1 录像机的发展与分类280
7.2 磁带录放的基本原理281
7.2.1 磁化与剩磁281
7.2.2 消磁与偏磁282
7.2.3 磁头、磁带间的信号变换283
7.3 磁带记录基本原理285
7.3.1 两磁头螺旋扫描285
7.3.2 方位角记录286
7.3.3 磁迹格式287
7.4.1 走带系统的组成289
7.4 录像机的组成289
7.4.2 电路系统的组成290
7.5 记录与重放的信号处理292
7.5.1 视频信号的基本处理方式292
7.5.2 亮度信号调频293
7.5.3 色度信号降频294
7.6 激光光盘技术概述296
7.7 VCD信号的编、解码基本原理298
7.8 VCD播放机302
7.8.1 VCD基本电路组成302
7.8.2 VCD播放机整机组成303
7.9 DVD视盘机307
7.9.1 DVD基本知识307
7.9.2 DVD图像处理技术308
7.9.3 DVD中音频处理技术310
7.9.4 DVD播放机的组成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