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化学
  • 程牛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58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生物化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1

第二节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一、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3

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3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3

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5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5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

二、蛋白质的分类6

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7

四、肽键与肽12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5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6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7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5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5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7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31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31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32

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32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32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32

六、蛋白质的变性作用33

七、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34

第五节 蛋白质和多肽合成的基本原理34

一、化学合成法34

二、生物技术合成法37

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38

一、蛋白质的提取38

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41

三、蛋白质的含量与分子量测定49

四、蛋白质的鉴定51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55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55

一、碱基56

二、戊糖58

三、核苷58

四、核苷酸58

五、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59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62

一、DNA的一级结构62

二、DNA的二级结构64

三、DNA的三级结构68

四、染色质与染色体70

第三节 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71

一、mRNA的结构与功能72

二、tRNA的结构与功能73

三、rRNA的结构与功能74

四、其他RNA的结构与功能76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79

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80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质81

三、核酸分子的变性、复性与杂交82

第五节 核酸的序列分析85

一、化学裂解法85

二、DNA链末端终止自动法85

三、DNA自动测序87

四、其他DNA测序方法87

第六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87

一、核酸的提取87

二、DNA的分离纯化88

三、RNA的分离纯化89

四、核酸的含量测定90

第三章 酶92

第一节 酶促反应及其特点92

一、酶促反应的概念92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92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94

一、酶的分子组成(维生素与辅酶)94

二、酶的活性中心96

三、酶原与酶原激活99

四、同工酶100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101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01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05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05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06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07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113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制114

一、活化能114

二、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与诱导契合学说115

三、趋近效应和定向效应116

四、张力作用117

五、酸碱催化作用117

六、共价催化作用118

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119

一、酶的命名119

二、酶的分类120

第六节 酶的分离纯化与活性测定121

一、酶的分离纯化121

二、活性的测定123

第七节 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126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126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126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128

四、酶的其他应用129

第四章 糖代谢136

第一节 糖的化学136

一、糖的分类136

二、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139

三、多糖的提取146

四、多糖的纯化147

五、多糖理化性质的测定147

第二节 糖的消化吸收149

一、糖的消化149

二、糖的吸收149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150

一、糖的有氧氧化150

二、糖的无氧氧化154

三、磷酸戊糖途径156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159

一、糖原合成159

二、糖原分解160

三、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调节161

第五节 糖异生作用163

一、糖异生途径163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65

三、葡萄糖分解和葡糖异生的调节165

第六节 血糖及其调节167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67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168

三、糖代谢紊乱169

第五章 脂类代谢170

第一节 脂类的化学170

一、脂肪酸170

二、脂肪171

三、磷脂172

四、糖脂173

五、固醇类175

第二节 脂类的提取分离与分析176

一、脂类的提取和分离176

二、脂类的分析原理177

第三节 脂类在体内的分布与生理功能178

一、脂类在体内的分布178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78

第四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179

一、脂类的消化179

二、脂类的吸收179

第五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79

一、血脂的组成与含量179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180

三、血浆脂蛋白的结构181

四、载脂蛋白182

五、血浆脂蛋白的代谢182

第六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184

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84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89

第七节 磷脂的代谢195

一、甘油磷脂的代谢195

二、鞘磷脂的代谢196

三、脂肪肝198

第八节 胆固醇代谢199

一、外源性胆固醇的来源199

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200

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203

第六章 生物氧化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204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204

三、生物氧化的意义205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206

一、呼吸链206

二、呼吸链主要成分和作用206

三、NADH呼吸链211

四、FAD呼吸链211

五、电子传递抑制剂212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212

一、高能磷酸化合物212

二、ATP的生成214

三、呼吸链中ATP形成部位215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218

一、线粒体结构218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220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和抑制作用222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224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24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24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225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25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227

一、蛋白质的消化227

二、氨基酸的吸收229

三、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作用231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233

一、氨基酸的代谢概况233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234

三、α-酮酸的代谢239

第四节 氨的代谢240

一、体内氨的来源241

二、体内氨的转运242

三、尿素的生成243

四、高血氨症与氨中毒249

第五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49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49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252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255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260

五、支链氨基酸的代谢262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264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264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265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70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代谢272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272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76

第三节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277

一、核糖核苷酸还原277

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278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280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80

一、能量代谢方面的相互联系280

二、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281

第二节 代谢调节284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284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295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297

第十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299

第一节 概述299

第二节 DNA的生物合成300

一、半保留复制300

二、参与复制的酶类及蛋白质因子301

三、DNA生物合成过程306

四、DNA损伤与修复308

五、逆转录313

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314

一、转录的模板和酶315

二、转录过程319

三、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326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33

一、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333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340

三、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修饰346

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350

第五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353

一、原核基因表达调控354

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360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传导371

第一节 细胞通讯的方式371

一、细胞间隙连接372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372

三、化学信号通讯372

第二节 信息分子、受体与效应分子373

一、信息分子373

二、受体的概念375

三、受体的结构及功能375

四、受体与信息分子的结合特点379

五、细胞内信使作用的主要靶分子380

第三节 主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87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388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397

第十二章 药物的体内转运与转化398

第一节 概述398

一、药物的转运与转化398

二、动物细胞结构399

三、生物膜结构400

第二节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402

一、生物膜与药物的转运402

二、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吸收因素404

三、药物的分布、排泄及其影响因素409

第三节 药物的体内代谢转化410

一、药物代谢转化酶411

二、第Ⅰ相生物转化414

三、第Ⅱ相生物转化417

四、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421

第四节 药物生物转化的意义424

一、设计更有效的药物424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424

三、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425

四、对新药研究的指导作用425

第十三章 生物药物427

第一节 概述427

一、生物药物的概念427

二、生物药物的发展428

三、生物药物的特点428

第二节 生物药物的来源与分类429

一、生物药物的来源429

二、生物药物的分类443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趋势444

一、人类基因组与新药研究444

二、基因工程抗体与核酸疫苗的研制445

三、反义核酸药物446

第十四章 研究药物常用的技术与方法449

第一节 药物设计的生化基础449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拟与药物设计449

二、受体与药物设计450

三、酶与药物设计454

四、药物代谢转化与前体药物设计455

第二节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456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457

二、基因载体458

三、基因工程技术基本步骤459

第三节 新药筛选的生化方法465

一、膜功能研究法465

二、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466

三、逆向分子药理学与新药筛选467

第四节 药物质量控制常用的生化分析法468

一、质量控制的常用生化分析法468

二、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法475

参考文献478

索引4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