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洪,陈亮,杨鸿主编;周永平,姜利琼,张薇薇,张媛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993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地方教育-中小学教育-教育评估-研究-重庆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均衡 教育评价五级系统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理念建构篇3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论3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内涵与范畴3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3
二、教育评价活动的范畴8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产生与发展10
一、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10
二、国外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21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与类型26
一、教育评价的功能27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31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40
一、教育评价的方法40
二、教育评价的工具45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反思与展望50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问题反思50
一、评价取向:倾差异鉴定,少均衡引领51
二、评价观念:趋二元对立,少相融结合52
三、评价目的:重功利主义,轻持续发展54
四、评价实施:偏形式主义,乏实质关注56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59
一、评价取向:均衡性与差异性同在59
二、评价目的:发展性与鉴定性统整60
三、评价视角:过程性与终结性并重62
四、评价标准:全面性与独特性并存63
五、评价过程:主体性与开放性兼有65
六、评价实施:多元性与多源性一体66
第三节 走向均衡:中小学教育评价五级系统的提出67
第三章 五级评价系统的理念与模式71
第一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基本理念71
一、体现公平的均衡性71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性72
三、强调价值的多元性74
四、注重任务的真实性75
五、倡导主体的协商性77
六、面向事件的过程性78
第二节 五级评价系统的主要模式79
一、目标模式79
二、CIPP模式84
三、目标游离模式88
四、应答模式92
过程设计篇99
第四章 教育评价的过程99
第一节 准备阶段99
一、建立组织机构99
二、制订评价方案101
第二节 实施阶段108
一、培训参评人员108
二、自我评价109
三、他人评价111
第三节 反馈阶段118
一、撰写评价报告118
二、反馈评价结论129
第五章 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132
第一节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132
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132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136
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步骤137
第二节 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设计138
一、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结构138
二、教育评价指标系统设计的原则139
三、教育评价指标系统设计的方法142
第三节 教育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146
一、权重的形态146
二、权重分配的形式146
三、权重分配的方法148
第四节 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155
一、教育评价标准的含义与特征155
二、教育评价标准的类型与表达156
三、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步骤159
第六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161
第一节 选择对象方法的应用161
一、简单随机抽样162
二、分类(分层)按比例抽样163
三、整群抽样164
四、分阶段抽样165
第二节 收集信息方法的应用165
一、观察法166
二、调查法171
三、测验法175
四、档案袋评价法178
五、个案总结法181
第七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处理185
第一节 数据信息的描述技术185
一、描述集中趋势186
二、描述差异程度188
三、描述相关程度190
第二节 数据信息的推断技术192
一、参数估计193
二、假设检验194
第三节 数据信息的解释技术199
一、相对评分分数199
二、绝对评分分数202
五级系统开发篇207
第八章 区域系统:均衡发展评价207
第一节 概述207
一、区域教育均衡的内涵与表征208
二、区域教育均衡的结构体系211
三、区域教育均衡的评价指标214
四、区域教育均衡的测算方法216
第二节 个案举样217
一、案例背景217
二、案例内容218
三、案例分析219
第九章 学校系统:内涵发展评价226
第一节 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概述227
一、学校内涵发展评价提出的背景与意义227
二、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内涵与特征231
三、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与常规程序234
四、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关键环节241
五、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结果应用244
六、学校内涵发展评价的实施保障245
第二节 个案举样246
一、案例背景246
二、案例过程247
三、案例分析257
第十章 课堂系统:有效教学评价261
第一节 概述261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261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265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268
第二节 个案举样276
一、案例背景276
二、评价目的276
三、评价内容277
四、评价过程279
五、案例小结286
第十一章 教师系统:专业发展评价289
第一节 概述289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背景与作用290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内涵与特征295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主体与维度298
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具体实施307
第二节 个案举样312
一、案例背景312
二、实施步骤313
三、综合评述324
第十二章 学生系统:多元发展评价326
第一节 概述326
一、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概念及作用327
二、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331
三、学生多元发展评价的原则336
四、学生多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340
第二节 学生多元发展评价个案举样349
一、案例背景349
二、案例内容350
三、综合评述361
附表1 随机数码表365
附表2 正态分布表375
附表3 t值表376
附表4 F表379
附表5 x2值表388
索引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