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2P技术及其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邢小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7041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因特网-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2P技术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2P技术概述1
1.1 什么是P2P1
1.2 P2P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演进3
1.3 P2P的主要应用领域5
1.4 P2P的研究现状15
1.4.1 国内研究现状15
1.4.2 国外的P2P研究现状25
1.5 主流软件的特点26
1.6 P2P技术与流媒体技术27
第2章 P2P网络拓扑结构模型30
2.1 P2P网络模型30
2.1.1 集中目录式结构30
2.1.2 纯P2P网络模型30
2.1.3 混合式网络模型32
2.1.4 结构化网络模型33
2.2 复杂P2P网络拓扑模型36
2.2.1 因特网拓扑模型36
2.2.2 Small World网络38
2.3 非结构化P2P搜索算法39
2.3.1 盲目搜索法39
2.3.2 智能搜索法39
2.4 P2P需要IPv640
2.5 P2P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41
2.5.1 知识产权保护41
2.5.2 防止网络病毒传播42
第3章 P2P技术是电信运营商的机遇43
3.1 因特网技术的新突破43
3.2 P2P显露头角的背景44
3.3 P2P技术挑战以ADSL为主的宽带接入网45
3.4 P2P技术推动电信运营商进军视频媒体领域45
3.4.1 媒体和通信的异同点及融合的趋势46
3.4.2 网络视频直播是正在兴起的电信新业务52
3.4.3 视频是网络时代的新宠54
3.4.4 电信行业正在逐步向超级媒体演进58
3.5 P2P改变了宽带接入网的流量分布模型59
3.5.1 对P2P流量的测试59
3.5.2 应用流量分析67
3.5.3 流量流向分析67
3.5.4 应用流量流向分析71
3.5.5 P2P上行和下行流量比较72
3.5.6 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上下行流量比较75
3.6 P2P是未来通信中的主流模式79
3.6.1 语音通信两种发展模式79
3.6.2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网络出现的背景79
3.6.3 软交换核心模式不是IP网络通信的最佳选择80
3.6.4 未来通信的主流方式81
3.6.5 计费的问题83
3.6.6 世界电信业的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84
3.6.7 ATM的失败意味着什么85
3.7 电信运营商应用P2P技术的切入点87
第4章 P2P环境中的宽带城域网的优化策略91
4.1 策略一:用上下行对称的产品取代ADSL91
4.2 策略二:采用FTTH和宽带无线接入92
4.2.1 上FTTH的风险小于上3G92
4.2.2 FTTH的成本会远低于基于铜缆的解决方案92
4.2.3 浙江电信的“千纤工程”93
4.2.4 日本光纤宽带用户突破700万仅次于ADSL用户93
4.2.5 实现FTTH的几类技术93
4.2.6 无线宽带接入的广阔前景96
4.3 策略三:改造接入层98
4.4 策略四:改造汇聚层98
4.4.1 城域网的现网架构问题分析98
4.4.2 城域网优化思路100
4.5 策略五:采用DHCP105
4.6 策略六:借助家庭网关的普及发展P2P网络107
第5章 P2P技术与CDN技术108
5.1 P2P对电信业务的影响108
5.1.1 网络带宽资源消耗大、运营成本上升、扩容压力增大108
5.1.2 P2P应用已开始出现分流传统话音通信业务的趋势109
5.1.3 P2P将为再造电信运营企业因特网产业链提供良机109
5.2 目前P2P软件中存在的问题110
5.2.1 P2P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110
5.2.2 P2P网络的带宽浪费及效率问题111
5.2.3 P2P网络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111
5.3 主要P2P软件比较113
5.4 CDN现有网络分析115
5.4.1 一个省级平台网络分析115
5.4.2 CDN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117
5.5 独立流媒体CDN系统与P2P流媒体系统117
5.5.1 基于CDN的流媒体系统117
5.5.2 基于P2P的流媒体系统118
5.6 结合CDN与P2P技术的混合流媒体系统119
5.6.1 系统架构原理119
5.6.2 代理服务器的选择120
5.6.3 客户节点的内容缓存及替换算法121
5.6.4 失效服务节点的替换查找策略121
5.7 系统实现功能122
5.8 解决方案的优势123
5.9 P2P业务的测试分析123
5.9.1 P2P网络直播内测123
5.9.2 稳定环境下的性能123
5.9.3 动态环境下的性能125
5.9.4 WEG测试结果126
5.10 IP地址域选择控制算法测试128
5.11 P2P的应用模式130
5.11.1 P2P与CDN结合的业务运作模式130
5.11.2 P2P模式下的SP业务运作模式132
5.11.3 P2P运营模式建议134
5.12 P2P结合CDN网的前景139
5.13 P2P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5.13.1 发现算法中度数和直径折中关系的研究141
5.13.2 Small world理论对P2P发现技术的影响142
5.13.3 语义查询和DHT的矛盾143
5.14 P2P业务发展趋势143
5.14.1 基于P2P的IPTV143
5.14.2 结合P2P的VoIP业务144
5.14.3 电子商务应用145
5.14.4 深度搜索引擎145
5.15 P2P与CDN比较146
第6章 P2P技术在信息市场中的应用148
6.1 网络视频直播148
6.1.1 网络视频直播技术的背景介绍148
6.1.2 直播的核心技术分析149
6.1.3 DONet直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150
6.1.4 DONetP2P重叠网的有效半径分析155
6.1.5 浙江电信视频直播试验157
6.1.6 用于视频直播的新P2P技术159
6.1.7 P2P直播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161
6.1.8 浙江电信开展的视频直播业务162
6.1.9 直播典型案例175
6.1.10 对商场网上视频直播业务需求的初步调查183
6.1.11 浙江电信P2P视频直播平台184
6.1.12 实现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方案186
6.1.13 视频编辑——添加logo190
6.1.14 频道管理系统操作说明192
6.2 P2P技术在IPTV等业务中的应用193
6.2.1 IPTV在国外发展概况193
6.2.2 IPTV在国内发展概况194
6.2.3 上海电信IPTV试商用情况及推广目标195
6.2.4 CDN用于IPTV所面临的问题197
6.2.5 P2P技术在IPTV中的应用197
6.2.6 机顶盒内嵌P2P软件200
6.2.7 能提供多业务的统一P2P平台201
6.2.8 星空伴侣——IPTV的有力竞争者205
6.2.9 其他产品及其市场定位212
6.2.10 和星空伴侣类似的产品214
6.2.11 实际使用的体会215
6.3 P2P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216
6.3.1 移动通信网发展的趋势216
6.3.2 在移动蜂窝环境下的技术特点218
6.3.3 S-P2P解决方案220
6.3.4 P2P技术和Adhoc网络221
第7章 P2P的典型应用——即时通信224
7.1 国内外即时通信系统的发展情况225
7.1.1 国际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状况225
7.1.2 国内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状况226
7.2 即时通信未来发展趋势231
7.2.1 行业现状231
7.2.2 国内服务商特点232
7.2.3 服务商发展的3个阶段234
7.2.4 行业发展趋势235
7.2.5 即时通信提供商发展的三阶段236
7.3 P2P通信的优秀之作——Skype237
7.3.1 Skype的技术优势238
7.3.2 Skype的业务类型238
7.3.3 Skype的盈利模式239
7.3.4 Skype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239
7.4 P2P及个人通信对运营商的影响分析240
7.4.1 P2P软件中存在的问题240
7.4.2 对运营商的影响(包括技术面和政策面)241
7.4.3 P2P网络监管建议探讨243
7.5 即时通信关键技术及实现模式244
7.5.1 VoIP技术244
7.5.2 VoIP架构246
7.5.3 VoIP关键技术247
7.6 电信引入个人通信系统的建设思路256
7.6.1 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56
7.6.2 系统技术架构257
7.6.3 即时通信系统服务拓扑模型258
7.7 P2P技术的应用268
7.8 大容量问题解决方案270
7.9 风险及技术难点271
7.10 与其他系统互联的技术解决方案272
7.11 SIP技术在P2P环境中的应用273
7.11.1 SIP服务现状274
7.11.2 P2P-SIP网络的结构274
7.11.3 P2P-SIP网络的实现275
7.11.4 用户注册过程277
7.11.5 SIP协议介绍279
7.12 用Vista和WCF中P2P通信功能开发软件280
7.12.1 P2P基本原理——网格网络280
7.12.2 对等名称解析协议282
7.13 电信运营模式探讨287
7.14 浙江电信自主开发的即时通信软件ECP288
7.15 展望292
第8章 P2P技术与电信行业监管296
8.1 P2P类应用的监管问题296
8.2 电信监管中的因特网的地位问题296
8.3 目前可考虑的监管手段297
8.3.1 流量采集297
8.3.2 流量分析302
8.3.3 流量控制305
8.4 P2P监管系统的实现方案探讨307
8.4.1 流量监控系统307
8.4.2 串接与并接方式307
8.4.3 硬件与软件方式307
8.4.4 单机与多机方式308
8.4.5 串接方式308
参考文献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