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
  • 陈谷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313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理学伦理思想综合编3

概论3

第一章 北宋社会与理学5

一、由分裂走上统一的宋初社会6

二、国家统一后的宋代社会矛盾和危机及理学的酝酿11

第二章 理学的兴起和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复归23

一、北宋时期史学研究新潮的兴起及其对理学的引领24

(一)“鉴于往事,有资治道”25

(二)史学对理学的引领29

二、北宋时期的思想整合及理学建构35

(一)北宋时期儒、佛、道并立格局36

(二)思想整合及理学的建构42

三、理学的兴起和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回归与振兴51

(一)先秦理念形态儒学已转变为汉代官方意识形态51

(二)对汉唐儒学的审视与评判55

(三)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回归59

第三章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及其基本问题(上)73

一、宋代理学中的天人关系问题77

(一)“天”是宇宙的本体79

(二)“人”是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87

(三)“天人合一”与“天人本无二”93

二、理学人性二重说99

(一)人性二重说的历史思想渊源100

(二)“天地之性”112

(三)“气质之性”121

第四章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及其基本问题(下)132

一、“居敬”与“格物致知”132

(一)“居敬”134

(二)“格物致知”与“穷理”139

二、宋代理学中的义利、天理人欲问题147

(一)义与利之辨147

(二)理欲之辨162

北宋时期理学家伦理思想编181

概论181

第五章 理学开创时期周敦颐的理学伦理思想183

一、“开伊洛之先”的“宋初三先生”184

(一)“开伊洛之先”的胡瑗185

(二)“开伊洛之先”的孙复188

(三)“开伊洛之先”的石介191

二、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的理学伦理思想194

(一)“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195

(二)“以诚为本”的道德缘起论200

(三)“主静”的道德修养论203

第六章 理学奠基者张载的理学伦理思想209

一、“为天地立心”的人学思想211

(一)“心”是“德性之知”212

(二)“立心”是赋天地以道德属性215

(三)“立心”是立人218

二、二元结构的人性体系222

(一)“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矣”224

(二)“形而后有气质之性”229

三、“变化气质”修养论236

(一)“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236

(二)“上达反天理,下达徇人欲者与”242

第七章 理学伦理思想理论形态的确立者二程的理学伦理思想249

一、天理的道德本体说250

(一)“天下只有一个理”251

(二)“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255

二、“性”与“气”俱备的人性学说262

(一)“无不善”的“天命之性”262

(二)“有善与不善”的气禀之性267

三、“澄治”的修养工夫273

(一)“敬以直内”识仁定性275

(二)内外结合的“敬义夹持”的修养工夫281

四、义利、理欲之辨288

(一)义利之辨289

(二)理欲之辨297

南宋时期理学家伦理思想编309

概论309

第八章 “开湖湘学统”的性本论者胡宏的理学伦理思想311

一、“性”是宇宙和道德的本体312

(一)“性,天下之大本也”314

(二)“义理,群生之性也”318

二、无善恶的人性论323

(一)“性也者……善不足以名之”324

(二)“天理人欲同体异用”329

三、“致知”和“自反”的道德修养论334

(一)“天下万事,莫先乎致知”335

(二)“自反者,修身之本也”339

第九章 张栻的理学伦理思想345

一、“性”的本原说和义务本位的道德规范系统346

(一)“天下之言理者,性也”346

(二)义务本位的道德规范系统353

二、人性二重结构说359

(一)天命之性359

(二)气禀之性366

(三)人性与教育370

第十章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上)375

一、朱熹的生平与历史地位375

二、道德缘起于“天理”378

(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379

(二)“理一分殊”385

三、性同气异的人性论思想389

(一)“天之所命,固是均一”390

(二)“到气禀处便有不齐”395

(三)“天命与气质,亦相袞同”400

(四)“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405

第十一章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下)412

四、“格物致知”与“居敬”的道德修养论412

(一)“格物致知”413

(二)“敬”是“存养之要法”422

五、义利、理欲之辨431

(一)“学无深浅,并要辨义利”432

(二)“天理、人欲,无硬定底界”440

第十二章 心本论者陆九渊的理学伦理思想449

一、“心”是宇宙和道德的本根450

(一)“心即理”451

(二)“仁义者,人之本心也”456

二、“存心、养心、求放心”的道德修养460

(一)“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460

(二)“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467

后记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