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余少祥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97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边缘群体-权利-保护-法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社会弱势群体的解释理论——如何认知弱势群体?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3
第一节 概念特征3
一 经济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3
二 权利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8
第二节 定义解析 12
一 应区别“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12
二 应区别“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14
三 弱势群体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5
四 如何理解弱势群体是一个虚拟“群体”16
第三节 构成分类 18
一 “特殊群体”论与“四种人”论 18
二 边缘化个体论 21
第二章 认知社会弱势群体的方法论 24
第一节 阶级斗争论 24
一 阶级斗争论的产生 24
二 阶级斗争论与三维分析论 29
三 阶级斗争论的历史地位 34
第二节 社会变迁论 36
一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 36
二 社会分化及其影响 39
三 群体分化的形成 41
第三节 社会分层论 45
一 社会分层的概念结构 45
二 社会分层与社会控制 49
三 社会分层的理论阐释 52
第三章 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三大根源 61
第一节 制度性根源 61
一 制度的概念特征 61
二 制度与利益的联系 64
三 制度如何造成贫困 65
四 政治制度的影响 73
第二节 法律根源 77
一 权利不平等的法律根源 77
二 经济不平等的法律根源 84
三 实例研究:我国户籍法律制度 97
第三节 公共政策根源102
一 公共政策概念本质102
二 公共政策对贫困的影响105
第四章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产生及其特点115
第一节 弱势群体问题国际现状 115
一 国家间贫富分化115
二 国家内部贫富分化117
第二节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产生123
一 社会变迁:发生及影响 123
二 群体分化:形成与危机130
第三节 我国当代弱势群体的主要特点139
一 物质生活极其贫困139
二 制度和政策法律是重要成因142
三 数量规模十分庞大 144
中篇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正当性理论——一个权利角度的评述第五章 政治学理论 149
第一节 秩序与安全权论 149
一 必要性分析 149
二 正当性分析152
第二节 权利与人权理论 156
一 权利理论的诠释 156
二 人权理论的诠释 168
第三节 平等权的理论视角 173
一 政治法律平等的含义 173
二 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5
三 现代:平等权与平等主义 180
四 我国的经济平等思想 186
第六章 社会学理论 192
第一节 权利社会学的阐释 192
一 权利的社会基础 194
二 权利的社会价值 197
第二节 社会救助权理论 203
一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权 203
二 社会救助权的历史考察 206
第三节 福利权与弱势群体 213
一 社会福利是一项权利 213
二 社会福利模式类型 216
第七章 伦理学理论 219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解读 219
一 本主义思想源流 220
二 近代人本主义简论 223
三 现代人本主义的诠释 233
四 后现代主义理论 244
第二节 “仁爱”学说 245
一 我国古代“人贵论”245
二 “仁爱”学说 246
三 康有为的“博爱”学说 252
四 “仁爱”思想简评 254
第三节 关于“正义”理论 258
一 词义考略 258
二 正义观念起源 260
三 现代正义理论的诠释 264
第四节 关于“公正”、“公平”理论 282
一 概念辨析 282
二 主要理论观点 285
三 公平的实现形式 288
下篇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基本方略——从理论到实践第八章 构建弱势群体立法保护体系 297
第一节 弱势群体立法保护原理 297
一 立法保护原理论略 297
二 是平等保护还是特别保护 305
第二节 弱势群体立法保护新维度 312
一 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制 313
二 人权立法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 328
第九章 弱势群体公共政策与行政保护——法治的理论视角 337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行政保护原理概析 337
一 公共政策保护原理简论 337
二 行政法律保护原理简论 341
三 “第三部门”与弱势群体保护 348
第二节 弱势群体行政法律保护新思维 354
一 社会贫困与反贫困实践 354
二 贫困文化与人力资本战略 368
三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构 381
第十章 司法正义:弱势群体的最后屏障 393
第一节 司法保护之性质原理论略393
一 司法保护的性质作用 393
二 平等保护与倾斜保护 399
三 我国弱势群体司法保护主要缺陷 402
第二节 弱势群体司法保护制度构造 407
一 宪法诉讼与弱势群体权利救济 408
二 法律援助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418
参考文献 428
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