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福建古代历史文化博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邱季端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482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148页
- 文件大小:447MB
- 文件页数:1172页
- 主题词:福建省-地方史;文化史-福建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福建古代历史文化博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篇一、福建地理与文化生态环境3
二、福建行政沿革6
三、福建旧石器文化10
四、福建新石器文化14
五、福建青铜时期文化20
六、“七闽”与闽文化25
七、闽越族的兴衰27
八、闽越国的兴衰31
九、闽越文化35
十、崇安汉城遗址39
十一、孙吴政权与福建的开发43
十二、八姓入闽46
十三、六朝时期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9
十四、陈元光入闽与开发漳州52
十五、王审知对福建的贡献56
十六、闽国的兴亡60
十七、唐、五代福建社会的起步发展62
十八、两宋时期福建社会的大发展66
十九、宋代福建文化的繁荣70
二十、福建抗元斗争74
二十一、泉州港的兴衰78
二十二、宋、元泉州文化的鼎盛81
二十三、亦思巴奚兵乱闽南85
二十四、明代福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7
二十五、郑和下西洋与福建91
二十六、叶宗留与邓茂七起义95
二十七、明代福建资本主义萌芽98
二十八、明代福建的抗倭斗争101
二十九、月港的兴衰105
三十、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109
三十一、施琅平定台湾和开发台湾113
三十二、隆武政权始末117
三十三、迁界始末119
三十四、蔡牵海上起事123
哲学思想篇一、谭峭的虚、化思想129
二、开创福建理学风气之先的“海滨四先生”130
三、闽学的先驱——“南剑三先生”132
四、闽中早期理学流派——“胡氏五贤”136
五、朱熹的思想及其对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138
六、黄幹与闽学142
七、蔡元定与闽学144
八、陈淳与闽学146
九、蔡沈与闽学148
十、真德秀与闽学150
十一、熊禾与闽学152
十二、陈普与闽学154
十三、陈真晟与闽学155
十四、周瑛与闽学157
十五、蔡清与闽学158
十六、陈琛与闽学160
十七、张岳与闽学162
十八、林希元与闽学163
十九、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165
二十、李贽的反封建正统思想168
二十一、李光地与闽学170
二十二、蓝鼎元与闽学172
二十三、蔡世远与闽学174
史志文献篇一、郑樵与《通志》179
二、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182
三、柯维祺与《宋史新编》184
四、祝穆与《方舆胜览》186
五、赵汝适与《诸蕃志》187
六、曾公亮与《武经总要》190
七、宋慈与《洗冤集录》192
八、梁克家与《三山志》194
九、黄岩孙与《仙溪志》196
十、李贽与《藏书》、《续藏书》198
十一、何乔远与《闽书》、《名山藏》201
十二、王应山与《闽大记》204
十三、黄仲昭与《八闽通志》205
十四、陈寿祺与《福建通志》207
十五、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210
十六、陈第与《东番记》212
十七、张燮与《东西洋考》214
十八、谢肇淛与《五杂俎》216
十九、何秋涛与《朔方备乘》218
二十、明、清时期的福州府、县志220
二十一、明、清时期的泉州府、县志222
二十二、明、清时期的漳州府、县志224
二十三、明、清时期的兴化府、县志226
二十四、明、清时期的延平府、县志227
二十五、明、清时期的邵武府、县志229
二十六、明、清时期的建宁府、县志230
二十七、明、清时期的福宁州、县志232
二十八、明、清时期的汀州府、县志234
二十九、明、清时期的福建山水志236
三十、明、清时期的福建寺庙志238
三十一、明、清时期的福建名胜古迹志239
三十二、明、清时期的福建水利志240
三十三、福建金石志241
三十四、福建著名藏书家242
方言与民系篇一、闽东方言247
二、兴化方言249
三、闽南方言250
四、闽北方言252
五、闽客方言254
六、闽赣方言255
七、吴棫与《韵补》257
八、陈第与《毛诗古音考》259
九、《戚林八音》与《建州八音》261
十、黄谦与《汇音妙悟》263
十一、谢秀岚与《雅俗通十五音》265
十二、福州民系267
十三、兴化民系270
十四、闽南民系273
十五、闽北民系276
十六、龙岩民系278
十七、客家民系281
教育科举篇一、元代以前福建官学的设置287
二、元代以前福建官学的学生与教师292
三、元代以前福建官学的教学295
四、明、清时期福建官学的设置与师生298
五、明、清时期福建官学的教学301
六、福建官学的管理304
七、各种类型的福建私塾307
八、福建私塾的教学与管理311
九、福建书院的设置314
十、福建书院的教学317
十一、福建书院的管理321
十二、福建的私学与书堂324
十三、福建著名书院选介328
十四、福建的社学和义学331
十五、唐代福建科举335
十六、五代福建科举339
十七、宋代福建科举341
十八、元朝福建科举344
十九、明朝福建科举347
二十、清朝福建科举351
二十一、明、清福建一甲进士表355
二十二、唐、宋福建武状元358
二十三、明、清福建武状元362
二十四、福建科举佳话365
二十五、福建状元逸闻368
文学艺术篇一、唐代闽籍诗人375
二、杨亿与西昆体380
三、柳永与慢词382
四、李纲、张元幹、刘子翚的爱国诗384
五、刘克庄与“江湖派”389
六、严羽与《沧浪诗话》393
七、谢翱和郑思肖的缅怀故国诗395
八、宋代福建笔记小说399
九、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401
十、开元末明初新诗风的张以宁和蓝仁、蓝智403
十一、杨荣与“台阁体”405
十二、“闽中十子”的诗歌成就408
十三、高棅与《唐诗品汇》411
十四、郑善夫与“闽诗派”413
十五、王慎中与“唐宋派”416
十六、熊大木与历史演义小说418
十七、余象斗与《南游记》和《北游记》420
十八、许遇、叶观国与福建风俗诗423
十九、清代福建竹枝词425
二十、江日升与《台湾外记》426
二十一、里人何求与《闽都别记》429
二十二、魏秀仁与《花月痕》432
二十三、福建民间故事434
二十四、福建民间歌谣438
二十五、福建民间谚语442
二十六、莆仙戏445
二十七、梨园戏449
二十八、高甲戏452
二十九、闽剧455
三十、福建稀有地方剧种459
三十一、福建民间小戏467
三十二、福建外来剧种470
三十三、木偶戏478
三十四、福建传统剧目483
三十五、福建著名戏班485
三十六、福建南音487
三十七、福州十番489
三十八、莆仙十音491
三十九、闽西十班492
四十、畲族民歌与歌俗493
四十一、福建宗教音乐497
四十二、宋代福建著名画家499
四十三、明代福建院体画家503
四十四、明代福建浙派画家507
四十五、明代福建文人画家509
四十六、曾鲸与波臣派512
四十七、清代前期闽西画家514
四十八、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诏安画派”521
四十九、福建工艺美术528
五十、福建宫庙壁画536
宗教信仰篇一、福建道教的兴衰嬗变543
二、唐、宋、元时期流行于福建的主要道派546
三、福建古代著名道士552
四、福建道教的名山557
五、福建道教著名宫观561
六、宋代《政和万寿道藏》的刊刻565
七、道教尊神玉皇大帝567
八、城市保护神城隍570
九、祈梦之神何氏九仙574
十、水神玄天上帝578
十一、妇女儿童保护神临水夫人582
十二、农业保护神法主公587
十三、名扬京城的二徐真人592
十四、闽南医神保生大帝594
十五、闽西“三仙”信仰599
十六、福建佛教的兴衰嬗变603
十七、佛教各宗派(禅宗除外)在福建的传播和发展607
十八、禅宗在福建的传播和流派612
十九、唐、五代福建禅宗高僧616
二十、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620
二十一、宋代福建佛教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623
二十二、福建佛教与茶文化625
二十三、福建佛教的对外弘法活动629
二十四、福州地区著名寺院633
二十五、泉州、莆田地区著名寺院641
二十六、厦门、漳州地区著名寺院646
二十七、宁德、南平、三明地区著名寺院650
二十八、妙应禅师与风水学说654
二十九、闽北的扣冰古佛信印与蜡烛会658
三十、三平祖师与灵签663
三十一、清水祖师与祈雨668
三十二、闽西客家保护神定光古佛672
三十三、中国影响最大的佛教俗神观音676
三十四、从不食人间烟火到爱情之神的泗洲文佛680
三十五、伊斯兰教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683
三十六、元代泉州也里可温教与天主教687
三十七、艾儒略与明代福建天主教690
三十八、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693
三十九、摩尼教在福建的影响与遗迹695
四十、三一教的创立与演变698
四十一、金幢教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701
四十二、闽越族的图腾遗存蛇神崇拜705
四十三、百越族的图腾遗存蛙神崇拜708
四十四、树神崇拜711
四十五、生殖崇拜713
四十六、祈求风调雨顺的风、雨神崇拜715
四十七、畲族的盘瓠崇拜719
四十八、祖先崇拜与祭祖活动725
四十九、随处可见的土地公信仰728
五十、石头与石敢当崇拜731
五十一、人见人爱的财神信仰734
五十二、欢乐之神戏神信仰736
五十三、五帝信仰与送瘟船738
五十四、王爷信仰与王爷船漂流台湾742
五十五、忠义神武的关帝745
五十六、开漳圣王信仰748
五十七、以孝成神的广泽尊王752
五十八、海神妈祖信仰756
五十九、全城之母练氏夫人信仰759
六十、惠利夫人信仰761
六十一、闽东马仙信仰765
六十二、畲族的林公忠平王信仰768
六十三、民族英雄尚书公信仰769
六十四、齐天大圣信仰772
科学技术篇一、福建著名天文学家与天文学777
二、福建医学781
三、福建古代雕版印刷785
四、建窑黑釉瓷器789
五、德化白瓷792
六、德化青花瓷797
七、福建的造船业802
八、福建古代制茶技术805
九、福建古代纺织技术808
十、福建古代制盐和制糖812
十一、福建古代矿冶技术815
十二、福建古代水利工程818
十三、福建古代农耕技术821
建筑篇一、闽南民居827
二、闽东民居831
三、闽北民居837
四、闽中民居841
五、莆仙民居845
六、客家民居850
七、畲族民居857
八、福州三坊七巷861
九、福建土楼866
十、福州古城872
十一、福建城堡876
十二、福建桥梁建筑882
十三、福建文庙889
十四、福建佛教建筑894
十五、福建道教建筑898
十六、福建基督教建筑902
十七、福建伊斯兰教建筑906
十八、福建古塔建筑910
十九、福建古墓918
风俗篇一、农业习俗927
二、林业习俗932
三、渔业习俗935
四、商业习俗937
五、手工业习俗939
六、饮食习俗942
七、饮酒习俗946
八、品茶习俗948
九、服饰习俗949
十、居住习俗952
十一、出行习俗958
十二、婚姻习俗961
十三、生育习俗966
十四、丧葬习俗969
十五、春节习俗975
十六、元宵习俗977
十七、清明习俗981
十八、端午习俗983
十九、七夕习俗985
二十、中元习俗987
二十一、中秋习俗990
二十二、重阳习俗993
二十三、冬至习俗995
二十四、祭灶习俗997
二十五、除夕习俗1000
二十六、畲族民俗1003
二十七、疍民习俗1008
二十八、福建奇风异俗1009
姓氏与宗族篇一、福建姓氏概况1015
二、林姓1019
三、陈姓1023
四、张姓1028
五、王姓1030
六、吴姓1032
七、黄姓1034
八、刘姓1036
九、李姓1038
十、郑姓1040
十一、何姓1043
十二、杨姓1044
十三、叶姓1047
十四、高姓1049
十五、周姓1051
十六、谢姓1052
十七、郭姓1054
十八、许姓1056
十九、蔡姓1058
二十、朱姓1060
二十一、赵姓1062
二十二、少数民族姓氏1064
二十三、福建宗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066
二十四、福建族谱1069
二十五、福建的族田1072
二十六、福建的族产1073
二十七、福建的族规1075
二十八、福建的族权1078
闽台关系篇一、福建向台湾移民1085
二、闽台行政建制隶属关系1089
三、闽台科学技术的交流1092
四、闽台文学的交流1096
五、闽台艺术的交流1099
六、闽台教育的交流1103
七、闽台佛教的交流1106
八、闽台道教的交流1110
九、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1111
十、闽台风俗习惯的交流1114
十一、闽台语言的交融1117
十二、闽台家族的交融1119
对外关系篇一、福建与阿拉伯的关系1127
二、福建与东南亚的关系1131
三、福建与琉球的关系1135
四、福建与日本的关系1140
五、福建与欧洲的关系1144
后记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