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原细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病原细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 张兆山主编;杨正时,刘纯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295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病原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病原细菌生物学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病原细菌概述1

第一节 细菌与病原细菌1

一、一个充满细菌的世界1

二、病原细菌的基本特征4

第二节 细菌形态与超微结构6

一、细菌形态6

二、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7

三、细菌特殊结构9

第三节 细菌毒素12

一、细菌内毒素12

二、细菌外毒素13

参考文献16

第二章 病原细菌与细菌性疾病18

第一节 病原细菌与细菌性疾病的复发18

一、埃尔托弧菌与霍乱18

二、鼠疫杆菌与鼠疫21

三、马尔他布鲁菌与布鲁菌病27

四、鼠伤寒沙门菌以及其感染与流行30

五、白喉暴发与免疫失控39

六、人-猪链球菌的感染与流行40

七、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45

八、脑膜炎奈瑟菌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7

九、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49

十、细菌与性传染病54

十一、立克次体与战壕热和恙虫病56

第二节 20世纪后期发现的重要病原菌61

一、嗜肺军团菌与军团病61

二、莱姆螺旋体与莱姆病62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胃肠溃疡63

四、霍乱弧菌O139与霍乱64

五、大肠埃希菌O157:H7与出血性肠炎65

六、金黄色葡萄球菌TSST-1毒素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66

七、埃里希体与人埃里希病66

参考文献68

第三章 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69

第一节 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及防护对策69

一、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69

二、病原细菌的防护对策71

三、重要病原细菌的生物危害性及防护对策76

第二节 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及防护对策90

一、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91

二、细菌毒素的防护对策93

三、重要细菌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防护对策94

参考文献98

第四章 病原细菌的抗菌药物及其耐药性99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分类99

一、基本概念99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99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00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00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03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105

一、耐药性分类105

二、耐药性的机制106

第四节 针对耐药性的对策109

参考文献111

第五章 细菌致病的分子基础113

第一节 致病相关的遗传物质113

一、染色体113

二、质粒113

三、噬菌体114

四、致病岛114

第二节 细菌间基因的水平转移与致病性118

一、质粒介导的基因转移119

二、噬菌体介导的基因转移119

三、致病岛在病原菌间的转移120

第三节 基因转移与细菌进化120

一、质粒的获得与进化120

二、噬菌体转导与进化121

三、致病岛在细菌毒力进化中的作用121

参考文献122

第六章 细菌的分泌系统123

第一节 Ⅰ型分泌系统124

一、Ⅰ型分泌系统的特征124

二、Ⅰ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4

三、分泌蛋白的特征125

四、Ⅰ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125

五、Ⅰ型分泌系统的应用126

第二节 Ⅱ型分泌系统128

一、Ⅱ型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8

二、Ⅱ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132

第三节 Ⅲ型分泌系统132

一、Ⅲ型分泌系统的主要特征133

二、Ⅲ型分泌系统的组成成分134

三、Ⅲ型分泌系统的分泌机制假说135

第四节 Ⅳ型分泌系统136

一、Ⅳ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和组装136

二、Ⅳ型分泌系统的分泌信号138

三、Ⅳ型分泌系统与感染性疾病139

第五节 Ⅴ型分泌系统140

一、自转运分泌系统(Ⅴa型)140

二、双伴侣分泌系统(Ⅴb型)141

三、Ⅴc型分泌系统141

参考文献142

第七章 病原细菌基因组研究策略145

第一节 病原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145

一、基因组测序简介145

二、基因组测序战略及基因组注释146

三、基因组学研究重点156

第二节 病原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策略156

一、致病岛研究156

二、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预测157

第三节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158

一、未知功能基因的鉴定158

二、药物靶位及疫苗抗原研究159

三、致病性研究160

参考文献162

第八章 病原细菌的分子诊断技术164

第一节 基因探针技术164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164

二、基因探针165

三、基因探针的标记方法167

四、核酸分子杂交方法171

五、基因探针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173

第二节 聚合酶链反应175

一、PCR引物的设计175

二、PCR反应条件优化176

三、PCR衍生技术178

第三节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分析枝术181

一、DNA芯片技术181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184

第四节 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186

一、SELEX技术186

二、肽核酸诊断技术188

参考文献190

第九章 研究病原细菌基因功能的新方法192

第一节 重组工程及其在细菌遗传学中的应用192

一、传统的体内同源重组192

二、噬菌体重组酶与重组工程192

三、重组工程的基本技术195

四、重组工程的应用200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在研究病原微生物基因功能中的应用202

一、在病原微生物遗传变异中的基因功能研究203

二、比较蛋白质组学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病原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204

三、在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206

四、病原微生物的亚蛋白质组学研究207

五、免疫蛋白质组学在病原微生物疫苗研究中的应用208

六、在病原微生物药物抗性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211

第三节 体内表达技术及其应用212

一、体内诱导基因的早期研究212

二、体内表达技术213

三、体内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216

四、展望219

参考文献221

第十章 细菌性疫苗研究的新策略225

第一节 细菌性疫苗的研究概况225

第二节 细菌性疫苗研制技术的发展历程228

第三节 细菌性疫苗保护性抗原及其表位筛选技术229

一、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的选择229

二、保护性抗原的筛选与鉴定231

第四节 细菌性疫苗研制新技术232

一、基因工程疫苗232

二、DNA疫苗235

三、治疗性疫苗242

四、联合疫苗242

五、黏膜免疫242

六、植物疫苗243

七、独特型疫苗243

第五节 逆向疫苗学244

一、逆向疫苗学的诞生244

二、逆向疫苗学的范例246

三、逆向疫苗学在其他细菌疫苗中的应用247

四、逆向疫苗学在病毒疫苗中的应用249

五、传统途径和基因组途径疫苗研究的比较249

六、展望250

第六节 抗原组学在疫苗学中的应用250

一、小片段肽库的建立252

二、建立合适的展示系统254

三、人血清筛选抗原254

四、揭示病原微生物的“抗原组”256

五、从“抗原组”中筛选疫苗抗原256

六、展望257

第七节 细菌菌蜕在疫苗学中的应用257

一、细菌菌蜕的形成和生产257

二、菌蜕疫苗的研制概况259

三、细菌菌蜕作为药物递送体系的应用260

四、展望261

参考文献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