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
  • 王关林,方宏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161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植物基因工程-实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核酸分离提取技术2

第1章 微生物DNA提取技术2

实验1-1 大肠杆菌质粒DNA提取2

1-1-1 质粒DNA小量常规提取法2

1-1-2 质粒DNA小量试剂盒提取法3

1-1-3 质粒DNA大量提取法5

实验1-2 农杆菌Ti质粒DNA提取7

实验1-3 农杆菌双元载体中mini-Ti质粒提取7

实验1-4 M13噬菌体DNA提取9

1-4-1 M13噬菌体单链DNA提取9

1-4-2 M13噬菌体RF DNA提取9

第2章 植物DNA提取10

实验2-1 植物细胞总DNA提取10

2-1-1 可用于PCR的DNA微量制备10

2-1-2 SDS法10

2-1-3 CTAB法11

2-1-4 高盐法提取多糖类植物总DNA11

2-1-5 食用油中提取DNA的方法12

实验2-2 植物核DNA提取13

2-2-1 核DNA的大量提取法13

2-2-2 核DNA微量提取法14

2-2-3 核DNA柱式抽提试剂盒法15

2-2-4 核DNA磁珠法抽提试剂盒法15

实验2-3 植物叶绿体DNA提取17

2-3-1 密度梯度离心DNase处理法17

2-3-2 高盐低pH方法提取叶绿体DNA18

2-3-3 多糖类植物叶绿体DNA分离提取19

实验2-4 植物线粒体DNA提取纯化20

第3章 植物RNA提取技术22

实验3-1 植物总RNA提取22

3-1-1 异硫氰酸胍法22

3-1-2 苯酚法22

3-1-3 LiCl沉淀法23

3-1-4 一步提取法23

3-1-5 植物总RNA提取纯化试剂盒法23

3-1-6 Fruit-mateTM for RNA purification法24

3-1-7 RN Aiso for polysaccharide-rich plant tissue法25

3-1-8 TRIzol法26

实验3-2 总RNA中mRNA的分离提取27

3-2-1 层析法27

3-2-2 poly(A)mRNA提取纯化试剂盒法27

3-2-3 MagnosphereTM UltraPure mRNA purification Kit法28

实验3-3 植物microRNA的提取分离29

3-3-1 microRNA提取试剂盒法29

3-3-2 miRcute miRNA提取分离试剂盒法30

第4章 核酸提取物纯度、浓度及定量检测32

实验4-1 细菌DNA提取物纯度及浓度检测32

4-1-1 分光光度(紫外吸收)法32

4-1-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32

实验4-2 植物DNA提取物纯度及浓度检测33

4-2-1 分光光度(紫外吸收)法33

4-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33

4-2-3 荧光光谱法33

实验4-3 植物RNA提取物纯度及浓度检测34

4-3-1 分光光度(紫外吸收)法34

4-3-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34

第一篇主要参考文献36

第二篇 基因分离克隆技术38

第5章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技术38

实验5-1 cDNA合成38

5-1-1 AMV法38

5-1-2 M-MLV法38

5-1-3 第一链cDNA合成试剂盒法39

实验5-2 基因保守序列的PCR扩增40

5-2-1 一般的PCR方法40

5-2-2 PCR酶试剂盒法40

5-2-3 PCR反应要素41

5-2-4 PCR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42

5-2-5 常用PCR反应试剂盒43

实验5-3 反转录PCR(RT-PCR)扩增技术44

5-3-1 植物总RNA提取44

5-3-2 反转录PCR(RT-PCR)扩增44

5-3-3 一步法反转录PCR(RT-PCR)试剂盒法45

实验5-4 PCR扩增产物的克隆46

5-4-1 平末端连接46

5-4-2 TA克隆52

实验5-5 反向PCR(Reverse-PCR)55

实验5-6 实时荧光定量PCR55

5-6-1 样品RNA的抽提55

5-6-2 RNA质量检测56

5-6-3 样品cDNA合成56

5-6-4 梯度稀释的标准品及待测样品的管家基因(β-actin)实时定量PCR56

5-6-5 制备用于绘制梯度稀释标准曲线的DNA模板57

5-6-6 待测样品的待测基因实时定量PCR57

5-6-7 实时定量PCR引物57

5-6-8 电泳57

5-6-9 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法57

实验5-7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59

5-7-1 总RNA的提取59

5-7-2 反转录PCR59

5-7-3 RACE方法扩增3’端59

5-7-4 RACE方法扩增5’端60

第6章 基因芯片技术分离目的基因63

实验6-1 制备芯片63

6-1-1 基片的制备63

6-1-2 点样探针的制备64

6-1-3 基因芯片点样64

实验6-2 样品制备65

6-2-1 植物RNA提取65

6-2-2 检测提取的RNA65

6-2-3 纯化总RNA(Qiagen的RNeasy Mini Kit或Micro Kit)65

6-2-4 纯化总RNA的定量检测65

6-2-5 cDNA合成65

6-2-6 纯化cDNA(Affymetrix GeneChip Sample Cleanup Module)66

6-2-7 cRNA合成和纯化(GeneChip IVT Labeling Kit)66

6-2-8 纯化cRNA的定量检测67

6-2-9 片段化cRNA67

实验6-3 芯片杂交67

实验6-4 芯片图像处理68

实验6-5 芯片数据预处理69

实验6-6 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69

实验6-7 全基因克隆69

第7章 插入突变分离克隆目的基因71

实验7-1 T-DNA标签法71

7-1-1 T-DNA载体的构建71

7-1-2 对转化后代进行表型分析71

7-1-3 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71

7-1-4 PCR法分离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71

7-1-5 证实T-DNA的插入导致表型的变异71

实验7-2 转座子标签法71

7-2-1 农杆菌介导法把转座子导入目标生物体72

7-2-2 转座子的初步定位72

7-2-3 转座子插入突变的鉴定及分离72

7-2-4 转座子在目标生物体内的活动性能检测72

7-2-5 分离克隆目的基因72

实验7-3 sAc/Ds双系统法72

7-3-1 sAc的转化植株和Ds的转化植株的获得72

7-3-2 转化株杂交,挑选杂合sAc和Ds的子一代植株73

7-3-3 Ds在sAc产生的转位酶帮助下转座,产生表型突变株73

7-3-4 建立对应于变异株的基因文库或cDNA文库73

7-3-5 筛选对应的基因克隆并了解该基因的特征73

7-3-6 回复突变株的获得73

第8章 图位克隆目的基因74

实验8-1 构建遗传作图群体74

实验8-2 筛选连锁分子标记74

实验8-3 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初步定位75

实验8-4 基因精细定位75

实验8-5 构建基因组文库76

实验8-6 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基因组文库76

实验8-7 PCR扩增测序寻找突变位点76

实验8-8 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寻找突变位点76

实验8-9 验证克隆基因的正确性77

第9章 基因文库技术分离目的基因78

实验9-1 cDNA文库构建78

实验9-2 BAC文库构建80

实验9-3 YAC文库构建85

实验9-4 TAC文库构建89

第10章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技术92

实验10-1 差别杂交与扣除杂交92

10-1-1 原代目的基因培养92

10-1-2 总RNA提取92

10-1-3 层析法分离提纯目的基因92

10-1-4 制取cDNA探针92

10-1-5 cDNA扣除文库的构建92

10-1-6 cDNA扣除文库的扩增及初步鉴定94

实验10-2 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94

10-2-1 总RNA提取94

10-2-2 RNA样品中微量DNA的去除94

10-2-3 建立反转录归类反应体系95

10-2-4 PCR选择扩增95

10-2-5 差别条带的回收95

10-2-6 回收条带的PCR扩增95

10-2-7 扩增产物的纯化96

实验10-3 代表性差异(RAD)和抑制性扣除杂交(SSH)96

10-3-1 总RNA提取96

10-3-2 磁性球珠分离mRNA96

10-3-3 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96

10-3-4 载体的连接及转化98

10-3-5 插入片段长度的蓝白斑筛选与鉴定98

10-3-6 菌体的培养与保存99

10-3-7 序列分析和序列提交99

实验10-4 交互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RSDD)99

10-4-1 扣除杂交99

10-4-2 差异显示99

10-4-3 表达分析100

实验10-5 随机引物PCR的RNA指纹法100

10-5-1 RNA的提取和制备100

10-5-2 总RNA的DNase处理100

10-5-3 反转录及PCR扩增100

10-5-4 差异片段回收及克隆测序101

第11章 功能蛋白组技术分离目的基因102

实验11-1 用于双向电泳分析的植物总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102

11-1-1 酚法提取植物总蛋白102

11-1-2 三氯乙酸沉淀法提取植物总蛋白103

11-1-3 植物总蛋白提取试剂盒法103

11-1-4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105

11-1-5 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法105

实验11-2 双向电泳分离目的蛋白109

11-2-1 IPG胶条的水合和等电聚焦109

11-2-2 IPG胶条的平衡111

11-2-3 SDS-PAGE电泳111

实验11-3 双向电泳凝胶染色111

11-3-1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111

11-3-2 SYPRO Ruby染色法112

11-3-3 硝酸银(AgNO3)染色法112

11-3-4 考马斯亮蓝蛋白质染色试剂盒法113

实验11-4 用于质谱分析的多肽样品制备113

第12章 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克隆目的基因116

实验12-1 双杂交文库构建及筛选116

实验12-2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目的基因117

12-2-1 通过酵母配对来筛选目的基因117

12-2-2 通过共转化的方法筛选目的基因119

实验12-3 分析阳性相互作用120

12-3-1 营养缺陷型/报告基因表达/3AT方法重测表型120

12-3-2 酵母双杂交相互作用基因的最终获得121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123

第三篇 DNA重组及载体构建技术126

第13章 目的基因克隆载体构建126

实验13-1 目的基因PCR扩增126

实验13-2 目的基因插入T载体126

实验13-3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限制性酶切及回收127

13-3-1 平末端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单酶切127

13-3-2 黏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单酶切128

13-3-3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双酶切128

13-3-4 试剂盒法回收酶切产物129

13-3-5 采用乙醇沉淀法进行酶切产物的回收130

实验13-4 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连接反应130

实验13-5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131

13-5-1 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131

13-5-2 电击法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132

实验13-6 目的基因重组克隆载体的鉴定132

13-6-1 重组克隆载体的PCR鉴定132

13-6-2 重组克隆载体的酶切鉴定133

13-6-3 菌落原位杂交鉴定重组克隆载体133

13-6-4 α-互补实验鉴定重组克隆载体136

13-6-5 插入失活鉴定重组菌落137

第14章 目的基因遗传转化载体构建138

实验14-1 一元转化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138

14-1-1 共整合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构建138

14-1-2 拼接末端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构建139

实验14-2 一元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139

14-2-1 平板涂布法140

14-2-2 纤维素膜固定法141

实验14-3 二元转化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构建141

实验14-4 二元载体系统的中间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142

14-4-1 三亲本杂交法转化农杆菌143

14-4-2 冻融法直接转化农杆菌143

14-4-3 电转化法直接转化农杆菌144

第15章 其他遗传转化载体构建146

实验15-1 发根农杆菌Ri遗传转化载体构建146

实验15-2 病毒表达载体构建147

实验15-3 Tag融合表达的遗传转化载体构建148

15-3-1 直接构建Tag融合表达的遗传转化载体148

15-3-2 通过中间载体构建Tag融合表达的遗传转化载体149

实验15-4 多基因遗传转化表达载体构建150

15-4-1 融合基因表达法构建多基因表达载体151

15-4-2 利用普通限制性酶构建多基因独立表达载体152

15-4-3 利用同尾酶构建多基因独立表达载体154

第16章 组织特异表达载体构建158

实验16-1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与质粒DNA的酶切及回收158

实验16-2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与载体DNA的连接158

实验16-3 根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159

实验16-4 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160

第17章 DNA重组及特异载体构建新技术161

实验17-1 DNA重组新技术161

17-1-1 重组融合PCR法161

17-1-2 USER酶克隆技术162

17-1-3 辅助交配遗传整合型克隆163

17-1-4 无缝克隆技术163

17-1-5 TALE技术165

17-1-6 Gateway技术166

17-1-7 TOPO克隆技术167

实验17-2 特异载体构建新技术168

17-2-1 DNA共转化及表达载体的正负向选择克隆载体构建168

17-2-2 转座子表达载体构建168

17-2-3 不依赖基因序列和连接反应的克隆载体构建169

17-2-4 目的基因定位整合表达载体构建170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四篇 目的基因遗传转化技术174

第18章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转化目的基因174

实验18-1 整体植株及组织器官接种根癌农杆菌诱发冠瘿瘤174

18-1-1 开放性整体植株诱发冠瘿瘤174

18-1-2 无菌整体植株诱发冠瘿瘤174

18-1-3 无菌外植体诱发冠瘿瘤174

实验18-2 冠瘿瘤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175

实验18-3 农杆菌叶盘法转化175

18-3-1 农杆菌培养基菌液直接侵染法175

18-3-2 植物组织培养基菌液间接侵染法176

18-3-3 cpti基因叶盘法转化甘蓝176

实验18-4 植物悬浮细胞与农杆菌共培养转化177

实验18-5 植物原生质体与农杆菌共培养转化178

第19章 发根农杆菌Ri及病毒质粒介导转化目的基因180

实验19-1 发根农杆菌整体植株接种及离体器官共培养诱发毛状根180

实验19-2 毛状根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180

实验19-3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目的基因转化181

实验19-4 病毒介导外源基因转化182

19-4-1 病毒接种法182

19-4-2 农感染型质粒介导法(agroinfection)182

第20章 直接导入法转化目的基因183

实验20-1 基因枪转化外源基因183

实验20-2 PEG介导基因转化184

实验20-3 电激诱导基因转化185

实验20-4 显微注射导入外源基因186

实验20-5 激光转化外源基因186

实验20-6 超声波转化外源基因187

20-6-1 烟草叶片超声波转化187

20-6-2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超声波转化188

实验20-7 脂质体转化外源基因188

20-7-1 自制转化脂法189

20-7-2 使用商品转化脂方法189

第21章 种质系统介导转化目的基因191

实验21-1 花粉粒媒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化191

21-1-1 花粉粒与DNA混合授粉法191

21-1-2 花粉培养法191

21-1-3 柱头切除法191

21-1-4 花粉粒转化法191

实验21-2 子房注射导入外源基因192

实验21-3 穗鞘腔浸泡导入外源基因192

实验21-4 种子浸泡导入外源基因192

第22章 遗传转化新技术194

实验22-1 叶绿体基因转化194

实验22-2 基因敲除转化195

22-2-1 RNA干扰转化195

22-2-2 siRNA的设计及转染真核细胞199

实验22-3 基因编辑及其遗传转化技术201

22-3-1 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概述201

22-3-2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202

22-3-3 CRISPR/Cas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202

22-3-4 CRISPR/Cas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203

22-3-5 CRISPR/Cas系统的功能及其应用204

22-3-6 CRISPR/Cas的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实验205

第四篇 主要参考文献217

第五篇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鉴定220

第23章 标记基因及报告基因表达检测220

实验23-1 冠瘿碱检测220

23-1-1 胭脂碱、章鱼碱检测220

23-1-2 农杆碱、甘露碱检测221

实验23-2 NPT-Ⅱ活性检测221

23-2-1 点渍法222

23-2-2 纸层析法223

23-2-3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223

实验23-3 GUS活性检测224

23-3-1 组织化学染色法225

23-3-2 荧光测定法225

23-3-3 比色测定法228

实验23-4 Cat活性检测228

23-4-1 DTNB比色法228

23-4-2 薄层层析法229

23-4-3 试剂盒法230

实验23-5 Pat活性检测231

23-5-1 DTNB比色法231

23-5-2 薄层层析法232

实验23-6 Dhfr活性检测232

实验23-7 萤光素酶活性检测232

23-7-1 光自显影定性检测233

23-7-2 光分析定量检测233

第24章 外源基因整合及其特性的检测鉴定235

实验24-1 转基因植物的Southern杂交检测235

24-1-1 用作探针的核酸片段的制备235

24-1-2 32P同位素标记探针的制备、纯化及效率检测235

24-1-3 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制备、纯化及效率检测238

24-1-4 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制备、纯化及效率检测239

24-1-5 植物基因组DNA的大量提取及纯化240

24-1-6 植物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及纯化241

24-1-7 酶切产物的电泳及转移用膜和凝胶的准备241

24-1-8 转膜及固定242

24-1-9 探针杂交及信号检测242

实验24-2 外源基因整合的PCR-Southern杂交检测243

实验24-3 外源基因整合的拷贝数检测243

24-3-1 利用Southern blot检测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243

24-3-2 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244

24-3-3 利用原位杂交检测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245

实验24-4 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检测246

24-4-1 反向PCR检测外源基因整合位点246

24-4-2 交错式热不对称PCR检测外源基因整合位点247

第25章 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鉴定249

实验25-1 外源基因表达的Northern杂交检测249

25-1-1 植物总RNA提取249

25-1-2 杂交探针制备249

25-1-3 Northern杂交250

实验25-2 外源基因表达的RT-PCR检测251

实验25-3 外源基因表达的mRNA原位杂交251

实验25-4 外源基因表达的ELISA检测253

实验25-5 外源基因表达的Western杂交检测254

第26章 转基因植物检测新技术256

实验26-1 生物传感器256

26-1-1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256

26-1-2 压电式晶体管生物传感器258

26-1-3 电化学发光PCR方法260

实验26-2 侧向流动型免疫检测261

实验26-3 转基因植物表达产物色谱检测263

实验26-4 转基因植物毛细管电泳检测263

第五篇主要参考文献265

第六篇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观遗传学检测268

第27章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特性检测268

实验27-1 转基因植物的(非)孟德尔遗传规律检测268

实验27-2 转基因植物的纯(嵌)合性检测268

实验27-3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检测269

第28章 转基因植物目的性状检测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分析271

实验28-1 转基因植物目的性状及其变异检测271

28-1-1 转基因植物目的性状检测271

28-1-2 转基因植物变异性状检测272

实验28-2 抗逆转基因植物目的性状的生理指标分析273

28-2-1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测定273

28-2-2 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274

28-2-3 叶绿素含量测定274

28-2-4 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测定(WUE)274

实验28-3 抗逆转基因植物生化指标检测与分析275

28-3-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275

28-3-2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276

28-3-3 脱落酸(ABA)含量测定276

28-3-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277

28-3-5 植物逆境保护酶(SOD、 CAT、 POD)活性测定278

实验28-4 抗逆转基因植物目标性状鉴定与评价280

28-4-1 转基因植物的抗旱性鉴定280

28-4-2 转基因植物的耐盐性鉴定281

28-4-3 转基因植物耐寒性鉴定282

28-4-4 转基因植物耐热性鉴定284

第29章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检测285

实验29-1 转基因植物的RFLP检测285

实验29-2 转基因植物的RAPD检测286

实验29-3 转基因植物的SSR检测287

第30章 转基因植物的表观遗传学检测289

实验30-1 转基因植物染色质的免疫沉淀实验289

实验30-2 转基因植物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290

实验30-3 转基因植物DNA甲基化改变的变性梯度胶电泳检测291

第六篇主要参考文献293

第七篇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296

第31章 基因分离克隆中的生物信息学技术296

实验31-1 基因PCR引物设计及评价296

实验31-2 基因电子克隆中的BLAST比对搜索299

实验31-3 基因电子延伸中的序列拼接组装303

31-3-1 使用CAP3进行序列拼接组装303

31-3-2 使用DNAMAN进行序列拼接组装303

第32章 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中的生物信息学技术307

实验32-1 基因多序列比对分析307

实验32-2 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307

实验32-3 基因的完整性分析310

实验32-4 基因中motif的识别与分析313

第33章 基因表达分析中的生物信息学技术316

实验33-1 基因表达仓库(GEO)中数据的获得316

实验33-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316

实验33-3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321

第34章 蛋白质结构功能分析中的生物信息学技术324

实验34-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数据库检索324

实验34-2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325

实验34-3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327

第七篇主要参考文献330

第八篇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检测332

第35章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332

实验35-1 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性实验332

实验35-2 转基因植物的杂草性实验332

实验35-3 转基因植物对靶标生物的影响333

实验35-4 转基因植物基因飘流检测334

第36章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35

实验36-1 转基因植物对根圈细菌种群生态的影响335

36-1-1 稀释平板计数法335

36-1-2 Biolog ECO平板法335

实验36-2 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336

实验36-3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在土壤微生物中漂移检测337

第37章 转基因植物的营养学及过敏性检测338

实验37-1 转基因植物的营养学检测338

37-1-1 转基因大豆油成分分析检测338

37-1-2 转基因玉米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营养因子的安全性分析339

实验37-2 转基因植物表达蛋白的模拟胃肠道消化检测340

实验37-3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蛋白的过敏性分析343

第38章 转基因植物的毒理学检测345

实验38-1 转基因植物的急性毒性试验345

实验38-2 转基因植物的慢性毒性试验345

实验38-3 转基因植物的细胞毒性试验347

第八篇主要参考文献348

中英文名词缩写对照349

附录352

附录1 主要溶液及缓冲液的配制352

1-1 质粒提取试剂352

1-2 DNA提取溶液352

1-3 电泳溶液352

1-4 酵母转化试剂352

1-5 分子杂交试剂352

1-6 蛋白质电泳试剂353

1-7 磷酸盐缓冲液353

1-8 Tris-HCl缓冲液354

附录2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354

2-1 大肠杆菌LB培养基354

2-2 蓝白斑筛选培养基354

2-3 酵母YPD培养基354

2-4 酵母SC-U基本培养基354

2-5 酵母SC-U诱导培养基354

2-6 农杆菌培养基354

附录3 常用抗生素的配制及使用浓度355

3-1 卡那霉素355

3-2 氨苄西林355

3-3 潮霉素355

3-4 头孢菌素类355

附录4 常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355

附录5 常用的测量单位及摩尔数与重量间的换算356

5-1 常用的测量单位356

5-2 摩尔数与重量间的换算356

附录6 DNA片段分子质量及其量与质量的换算356

附录7 凝胶浓度的有效分离范围357

7-1 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的分离范围357

7-2 不同浓度SDS-PAGE胶的分离范围357

附录8 转基因植物主要目的基因、表达蛋白和目的性状357

8-1 目的性状为抗病菌类基因357

8-2 目的性状为抗虫类基因357

8-3 目的性状为抗除草剂类基因357

8-4 目的性状为品质改良类基因357

8-5 目的性状为抗旱类基因358

8-6 目的性状为抗盐碱类基因358

8-7 目的性状为抗低温类基因358

8-8 目的性状为养分高效利用类基因358

8-9 目的性状为次生代谢类基因358

8-10 目的性状为生物反应器类基因358

8-11 目的性状为雄性不育类基因358

8-12 目的性状为筛选类基因358

附录9 植物基因组大小及拷贝数计算方法358

9-1 基因DNA定量测定358

9-2 常见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和质量358

附录10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360

10-1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构360

10-2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360

附录11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守则360

附录12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