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武汉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简明武汉史
  • 皮明庥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3279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武汉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殷增涛1

前言&皮明庥1

第一章 沧海桑田文明曙光——万年前的汉阳人1

第一节 二亿年前的汉阳鱼1

第二节 万年前的汉阳人3

第三节 五千年前武汉外缘区新石器时代遗存4

第四节 四五千年前的三苗6

第五节 禹征三苗和禹迹传说8

第二章 商代盘龙城——武汉城邑端始11

第一节 商代南土和商文化圈11

第二节 盘龙城的发现和发掘12

第三节 盘龙城——武汉城邑文明之端始16

第四节 盘龙城兴衰之谜19

第三章 周代分封与楚国东拓江汉20

第一节 西周分封与周王南征20

第二节 熊渠入鄂、熊通拓疆和武汉入楚21

第三节 东周武汉地区城邑26

第四节 屈原与武汉29

第五节 高山流水知音故里30

第四章 武汉最早的建制——西汉江夏郡沙羡县35

第一节 行政建制的初创35

第二节 地广人稀,相对沉寂38

第三节 远城区发展盛于今市中心区39

第五章 孙权建都武昌42

第一节 赤壁大战中的武汉42

第二节 武昌建都44

第三节 营建武昌城46

第四节 武昌、夏口地区经济发展47

第六章 武汉兴自三国市区中心创建双城49

第一节 市中心区最早的城堡郤月城50

第二节 夏口城51

第三节 夏口的崛起52

第四节 三国文物、遗址、传说54

第七章 刘宋设置郢州地区中心形成58

第一节 西晋短暂的和平发展58

第二节 东晋战乱的策源地59

第三节 刘宋建立郢州,郢城成为地区中心60

第四节 萧衍攻占郢州和曹公城、汉口城62

第五节 萧庄郢州称帝63

第六节 夏口的发展64

第八章 隋唐建鄂州江夏汉阳双城定名68

第一节 隋代武汉“双城”定名68

第二节 唐中期后鄂州的政治和经济72

第三节 黄鹤楼文化和李白游踪74

第四节 唐末五代战乱76

第九章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岳飞抗金北伐80

第一节 两宋时期鄂州、汉阳的建制80

第二节 岳飞镇守鄂州和北伐中原82

第三节 南宋末鄂州保卫战86

第四节 经济重心南移和鄂州上升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之一87

第十章 元代设湖广行省鄂州成为大区域行政中心91

第一节 元军攻占鄂州和汉阳91

第二节 湖广行省和鄂州成为大区域行政中心92

第三节 威顺王宽彻普化坐镇武昌93

第四节 汉阳、武昌——天完和大汉国都94

第十一章 朱元璋攻克武昌和楚王府兴亡97

第一节 朱元璋攻占武昌97

第二节 楚王府98

第三节 武汉建制和武汉地名的形成101

第四节 武昌军屯和藩王的土地兼并104

第五节 万历间武昌的反税监斗争105

第六节 武昌商民与楚王争夺汉口106

第十二章 汉水改道和汉口形成108

第一节 汉水改道和汉口发育108

第二节 袁公堤和玉带河110

第三节 变化不定的江心洲111

第十三章 明清之交的武汉战乱116

第一节 左良玉军的掠夺116

第二节 张献忠在武昌建大西政权117

第三节 左良玉军卷土重返武昌118

第四节 阿齐格率军入武昌119

第五节 清初武汉建制120

第十四章 清初汉口——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123

第一节 汉口复苏123

第二节 汉口成为著名的船码头125

第三节 货到汉口活——繁华的商务126

第四节 汉正街——汉口早期商贸中心130

第五节 汉口民风民俗的市民化、商业化132

第十五章 林则徐在武汉禁烟的创举136

第一节 广州禁烟的前奏曲136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动荡不安的武汉社会139

第十六章 太平军、清军拉锯战中的武汉142

第一节 太平军对三镇的争夺142

第二节 胡林翼改善湖北财政,修复封建秩序147

第十七章 汉口开埠与江汉关设立149

第一节 汉口的开埠149

第二节 租界的划定150

第三节 江汉关的创设152

第四节 列强的经济侵略155

第五节 洋教的入传159

第六节 近代城市格局的形成161

第十八章 张之洞督鄂和武汉的崛起164

第一节 张之洞的洋务“新政”164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71

第三节 近代市政兴革与城市功能的拓展177

第十九章 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育183

第一节 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183

第二节 自立军汉口起事184

第三节 湖北咨议局与立宪派186

第四节 革命重心北移武汉与起义的准备188

第二十章 辛亥武昌首义193

第一节 起义的爆发与胜利193

第二节 湖北军政府成立195

第三节 阳(汉阳)夏(夏口)保卫战198

第四节 停战与议和199

第二十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武汉201

第一节 黎元洪把持湖北军政府201

第二节 “两段”督鄂和北洋兵驻汉204

第三节 王占元的“鲁人治鄂”206

第四节 倒王的湖北自治运动207

第五节 武昌兵变208

第六节 萧耀南督鄂和吴佩孚的“十四省联军总司令部”210

第二十二章 民初社会变动和汉口复建213

第一节 社会变动213

第二节 汉口重建215

第三节 工商业第一个短暂发展期220

第二十三章 “五四”风云与“二七”惨案223

第一节 “五四”风云涌江城223

第二节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226

第三节 “二七”惨案228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军攻克武汉230

第一节 湖北、武汉国民党党部创建后的反帝反军阀斗争230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攻克汉口、汉阳234

第三节 惨烈的武昌围城战238

第二十五章 武汉国民政府和武汉建都建市242

第一节 国民政府迁武汉建都242

第二节 武汉建市24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和武汉工农运动246

第四节 收回汉口英租界249

第五节 宁汉对立和反蒋斗争250

第六节 武汉经济和红色文化254

第七节 中共“五大”召开257

第八节 汪精卫“七一五”分共259

第二十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对武汉的统一和统治262

第一节 “八七”会议和武汉地区革命斗争262

第二节 宁汉离合和李宗仁、唐生智之战266

第三节 桂系胡、陶的统治268

第四节 蒋桂战争271

第五节 何成濬上台275

第六节 中共发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278

第七节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杨永泰被刺280

第二十七章 水淹三镇和民国中期经济复苏284

第一节 1931年水淹武汉284

第二节 东西湖水患和血吸虫病287

第三节 修建金水闸和火烧金水农场289

第四节 民国中期市政建设292

第五节 武汉经济的第二个短暂发展期297

第六节 武汉大学的创建和文教事业302

第二十八章 保卫大武汉304

第一节 国共再度携手共同抗日304

第二节 武汉战时经济的短暂繁荣及萎缩309

第三节 抗日文化311

第四节 武汉空战314

第五节 规模空前的武汉会战315

第二十九章 武汉沦陷和日军投降319

第一节 日寇铁蹄践踏下的城市衰败319

第二节 助纣为虐的汉奸政权322

第三节 新四军五师在武汉外围的抗战325

第四节 中山公园受降327

第三十章 光复后的乱局和武汉解放329

第一节 光复后的“接收”和末日景象329

第二节 反对美蒋统治的斗争333

第三节 中共在武汉地下工作的恢复337

第四节 武汉人民迎接解放的斗争340

第五节 四野先遣兵团和江汉独立旅解放武汉348

第三十一章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355

第一节 全面接管,建立人民政权355

第二节 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359

第三节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而奋斗361

第四节 教科文卫事业367

第三十二章 “一五”计划的实施370

第一节 “一五”计划制定与重点项目建设370

第二节 市政建设372

第三节 抗御1954年特大洪水3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76

第五节 东西湖围垦378

第三十三章 在曲折中发展380

第一节 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380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82

第三节 三年困难时期的市场短缺383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84

第五节 教科文卫事业386

第六节 反右派等政治运动388

第三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39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93

第二节 《二八声明》和军事管制395

第三节 震撼全国的“七二○”事件396

第四节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后的形势反复398

第五节 1975年全面整顿和对极“左”路线的抗争400

第六节 经济建设在艰难时世中发展401

第七节 粉碎“四人帮”,清除帮派体系404

第三十五章 改革开放起步405

第一节 从徘徊中走向伟大的转折405

第二节 拂去历史的封尘406

第三节 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408

第四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409

第五节 汉正街得风气之先411

第六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412

第三十六章 “两通”突破和城市综合体制改革415

第一节 “两通”突破战略415

第二节 从城乡通开到城城通开417

第三节 推进国企改革418

第四节 城市综合体制改革419

第五节 三年治理整顿421

第六节 农村改革深化423

第七节 城市建设424

第八节 “珠江水”、“广东粮”的冲击428

第三十七章 开发区的创建430

第一节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430

第二节 武汉经济开发区431

第三节 开发区、发展区发展迅速433

第三十八章 邓小平南巡和武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速435

第一节 邓小平南巡与90年代奋斗目标的提出435

第二节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38

第三节 民营经济发展439

第四节 城郊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440

第五节 武汉正式对外开放441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442

第七节 城市建设加快步伐444

第八节 商贸、金融由传统走进现代446

第九节 文教和社会事业447

第十节 政府机构改革和郊县改区449

第十一节 社会治安的维护450

第三十九章 世纪之交的较快发展452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453

第二节 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454

第三节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455

第四节 民营经济快速壮大456

第五节 城市建设提升档次458

第六节 旅游、房地产业异军突起460

第七节 文教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462

第八节 众志成城战胜’98大洪水464

第四十章 优先发展制造业,加快武汉在中部率先崛起466

第一节 重振制造业雄风466

第二节 建构武汉城市圈470

第三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72

第四节 城市建设和武汉新区474

第五节 建设三个文明,提高人民生活476

后记4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