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田野考古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恩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780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考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田野考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田野考古学概述1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概要1
一、田野考古学的内容1
二、田野考古研究对象与任务2
三、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3
四、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3
五、田野考古与科研课题4
六、遗迹价值与遗迹复苏5
七、田野考古发掘与保护5
八、田野考古发掘与公众参与11
九、田野考古工地的管理13
第二节 田野考古学简史14
一、田野考古学在国外的早期发展14
二、我国田野考古学的产生19
三、我国田野考古体系建立与初步发展22
四、田野考古的规范化与快速发展23
五、合作考古与数字考古时代的到来24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27
第一节 地层学27
一、地层学的基本内容27
二、层位与层位关系30
三、地层学的重要作用32
四、地层学局限性33
第二节 类型学34
一、物品之渐变34
二、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类排序36
三、类型学的几个分类概念38
四、类型学的作用39
五、类型学的局限性40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与聚落考古40
一、考古学文化40
二、聚落考古41
第三章 考古调查45
第一节 地面踏查45
一、传统调查45
二、区域系统调查48
第二节 航空勘察49
第三节 钻探52
一、正确使用探铲53
二、正确识别土样53
三、合理布孔55
四、钻探记录与绘图57
第四节 物探与化探58
一、物理勘探58
二、化学勘探63
第五节 水下考古调查64
第四章 探方法发掘68
第一节 探方法发掘概述68
一、探方隔梁发掘法68
二、探方对角发掘法69
三、1×1米小探方发掘法70
四、探沟法70
五、发掘的基本原则71
六、垂直发掘与横向发掘71
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72
第二节 布方74
一、选定基点74
二、引基线布方74
三、探方编号75
第三节 区分堆积层次76
一、划分地层与遗迹的方法76
二、层次细划所应注意的问题80
三、地层和遗迹编号81
第四节 挖掘83
一、挖掘地层83
二、挖掘遗迹84
第五节 收集遗物与采样88
一、收集的对象88
二、收集的原则88
三、起取遗物的注意事项90
四、泥器和陶器(彩绘陶器)的起取方法90
五、玉石器和金属器的起取方法92
六、骨、角、牙、蚌器的起取方法93
七、竹、木、漆器的起取方法93
八、纺织遗物的起取方法95
九、骨骼标本的起取方法96
十、筛选与水选微小遗物97
十一、浮选法获取炭化植物标本98
十二、植物硅酸体分析法标本采集103
十三、孢粉分析土样采集104
十四、木炭碎块采集105
十五、碳十四标本采样107
十六、热释光测年标本采样107
十七、灶、柱洞类的整取107
第六节 发掘隔梁和关键柱108
第七节 记录109
一、发掘工作日记110
二、制作模型112
三、探方发掘记录113
四、遗迹发掘记录115
第五章 墓葬发掘119
第一节 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119
一、发掘封土120
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120
三、挖填土120
四、清理葬具121
五、清理骨架121
六、清理随葬品122
七、清理墓底与解剖墓的结构122
八、墓葬发掘记录122
第二节 竖穴墓发掘124
一、小型土坑竖穴墓124
二、大型土坑墓126
三、石棺墓127
四、瓮棺墓127
第三节 砖(石)室墓和土洞墓发掘128
一、砖室(或石室)墓128
二、土洞墓132
三、穿山凿石的洞室墓134
第四节 积石墓石棚墓和土墩墓的发掘135
一、积石墓135
二、石棚墓136
三、土墩墓136
第五节 人骨性别与年龄鉴定方法136
一、性别鉴定137
二、年龄鉴定141
第六节 揭取壁画149
第六章 几种重要遗存类型发掘与清理157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遗存发掘157
一、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埋藏类型157
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结构与分类158
三、发掘注意的一些事项160
第二节 贝丘遗址发掘161
第三节 城址发掘163
第四节 陶瓷窑址发掘164
一、陶窑164
二、瓷窑址165
第五节 矿冶遗址发掘166
第六节 大型建筑址发掘169
第七节 车马坑发掘170
一、真车真马的车马坑170
二、模型车马的车马坑171
第八节 积石堆发掘172
第九节 清理172
第十节 水下考古发掘174
第七章 考古测量179
第一节 方向与倾斜角测量179
一、方向测量179
二、倾斜角与斜率测量181
第二节 水平距离与高低差测量183
一、水平距离测量183
二、高低差测量187
第三节 平面图与地形图测量189
一、定点基本方法189
二、分区测量190
三、平面图测量190
四、地形图测量194
第四节 电子测量与三维数字建模200
一、电子全站仪测量200
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与三维数字建模201
第八章 考古绘图与拓印205
第一节 投影与视图205
一、透视投影原理205
二、正投影原理206
三、视图和视图排列206
四、视图之间相应点的平面坐标对应关系207
五、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207
第二节 田野发掘绘图209
一、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209
二、遗迹图210
三、探方图215
第三节 室内器物绘图218
一、普通容器的画法219
二、三足器的画法221
三、器物残片的画法223
四、工具、武器等实心体器物的画法224
五、器物纹饰画法227
六、展开图画法227
七、用笔技法229
第四节 拓印231
一、湿拓231
二、干拓234
第五节 计算机软件photoshop在考古制图中的应用235
一、基本技法235
二、备用样品库238
三、数码图像转换成黑白线图238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240
一、考古摄影基本要求240
二、考古摄影设备与拍摄注意事项240
三、考古摄影内容242
四、航模拍摄244
五、三维摄影记录246
第十章 室内整理247
第一节 室内整理概要247
第二节 对遗物处理248
一、封闭保护与清污、去锈248
二、写号250
三、拼对遗物250
四、修复251
第三节 选标本、做卡片与观察器物252
一、确定单位所属时代的遗存共存关系252
二、选标本253
三、做卡片253
四、观察器物254
第四节 鉴定检测遗存260
一、兽骨鉴定261
二、人骨鉴定262
三、植物鉴定262
四、测定绝对年代263
五、石器鉴定263
六、陶器鉴定264
七、瓷器、玻璃器、金属器、染料的鉴定264
八、模糊图像鉴定264
九、乐器测音鉴定265
十、脂肪酸分析265
十一、血液残余物分析265
十二、淀粉残余分析265
十三、模拟实验266
第五节 分类与统计267
一、分类267
二、统计270
第六节 对遗存纵横关系研究271
一、型式划分271
二、分期274
三、确定绝对年代275
四、文化性质与文化关系的分析276
五、其他研究277
第十一章 编写田野考古报告279
第一节 编写报告要求与体例设计279
一、编写田野考古报告的意义279
二、编写田野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279
三、田野考古报告种类280
四、报告体例的设计281
第三节 编写方法283
一、如何能编好报告283
二、标题写法284
三、前言写法284
四、正文写法285
五、结语写法289
六、注释写法296
后记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