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科学教学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科学教学论
  • 蔡铁权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596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科学教育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科学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科学本质观为科学教学提供的新视野1

二、科学教学对科学本质观实践的新探索5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教育8

第一节 科学8

一、科学的概念8

二、科学的划界9

三、科学的特征12

第二节 科学素养13

一、科学素养内涵的发展14

二、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16

三、科学素养与基础学力16

第三节 科学本质17

一、科学本质的内涵17

二、科学本质观的演变19

第四节 科学教育21

一、科学教育的含义21

二、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23

三、科学教育的特征24

第二章 科学课程的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27

第一节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潮27

一、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28

二、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29

三、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30

第二节 我国科学课程改革33

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33

二、上海市科学课程改革34

三、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36

第三节 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39

一、在课程宗旨上,崇尚“科学为大众”39

二、在课程目标上,以科学素养为导向40

三、在课程内容上,反映最新科技成果40

四、在课程编制上,趋向统一性41

第三章 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科书评介42

第一节 国外科学课程标准解读42

一、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42

二、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45

三、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47

第二节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51

一、结构51

二、课程目标53

三、内容标准55

四、特点57

第三节 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58

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科学》教科书58

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科学》教科书61

三、上海教育出版社版《科学》教科书64

第四章 科学课堂教学(上)68

第一节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68

一、教学过程概述68

二、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原则71

第二节科学课堂教学模式74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74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76

三、“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78

四、“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85

五、“引导—探究”教学模式89

第五章 科学课堂教学(下)94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94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94

二、科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94

三、科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98

第二节 科学学习方式99

一、自主学习99

二、合作学习105

三、探究学习113

第三节 科学课堂教学方法126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26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26

三、建构主义科学教学方法127

第六章 科学教学的新视野135

第一节 概念图与科学教学135

一、概念图与概念构图135

二、概念图的制作137

三、概念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47

第二节 概念转变与科学教学153

一、概念转变的条件与影响因素153

二、概念转变的方式与途径155

三、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过程157

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模式160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168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分析168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168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可能性169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策略170

一、教学软件运用的策略171

二、创作软件运用的策略175

三、网络探究的策略181

四、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策略188

第八章 科学专题教学190

第一节 生命科学190

一、生命科学内容与要求190

二、生命科学内容的特点196

三、生命科学的教学199

第二节 物质科学204

一、物质科学的内容与要求205

二、物质科学内容领域的特点213

三、物质科学的教学214

第三节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222

一、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内容与要求222

二、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内容的特点225

三、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教学226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29

一、STS教育的内涵229

二、STS教育的内容与要求230

三、STS教育的内容特点233

四、STS教育的教学策略234

第九章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241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241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征241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242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243

第二节 前期分析与教学目标阐明245

一、前期分析245

二、教学目标阐明249

第三节 教学过程设计与形成性评价253

一、教学过程设计253

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256

第十章 科学教学评价266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266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266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267

第二节 科学教学评价的改革269

一、科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269

二、科学教学评价的内容271

三、科学教学评价的方法274

主要参考书目281

后记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