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网络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网络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 胡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55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应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网络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2

1.1 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历程2

1.2 我国互联网的使用人群特征7

1.3 网络信息的吸引力和扩散力10

1.4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13

1.5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15

1.6 抓紧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17

第二章 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与意识形态斗争17

2.1 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将互联网变成和平演变的新工具24

2.1.1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现代信息媒介打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4

2.1.2 互联网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软力量”28

2.2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30

2.2.1 政治观:意识形态西化31

2.2.2 国家观:民族认同感弱化32

2.2.3 自由观:行为取向无政府主义化34

2.2.4 道德观:道德评判相对化35

2.2.5 交往观:心理发育封闭化38

2.3 信息网络化与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理论基础及认识误区41

2.3.1 信息网络化与新自由主义41

2.3.2 信息网络化与全民民主44

2.3.3 信息网络化与共同富裕46

2.3.4 信息网络化与世界多样化49

2.3.5 对信息网络化的正确认识51

2.4 信息网络化浪潮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53

2.4.1 理直气壮地推进互联网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54

2.4.2 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先进的意识形态建设56

2.4.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抢占互联网上的思想制高点57

2.4.4 加强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59

2.5 从战略高度认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61

2.5.1 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61

2.5.2 应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保护互联网上的“信息疆域”62

2.5.3 建设互联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保证国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63

第三章 构筑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65

3.1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类型、创办与问题65

3.1.1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类型66

3.1.2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办68

3.1.3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问题71

3.2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目标73

3.2.1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成为宣讲马克思主义的新课堂74

3.2.2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成为联系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新纽带76

3.2.3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成为展现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新舞台78

3.2.4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成为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空间80

3.3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功能确立81

3.3.1 灌输功能81

3.3.2 引导功能82

3.3.3 沟通功能84

3.3.4 凝聚功能87

3.4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机制88

3.4.1 坚持领导重视和发挥基层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88

3.4.2 坚持自主建设与总体规划相结合89

3.4.3 坚持掌握先进理论的建设队伍与掌握先进技术的建设队伍相结合91

3.4.4 坚持积极建设、充分使用与认真评估相结合93

3.5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评估96

3.5.1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评估的原则96

3.5.2 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值97

第四章 重视BBS中的舆论引导102

4.1 BBS中的舆论特征102

4.1.1 舆论生成的表层性102

4.1.2 舆论制造主体的少数性104

4.1.3 舆论传播的发散性108

4.1.4 舆论效果的煽动性109

4.2 BBS中的舆论形成规律110

4.2.1 BBS中的舆论形成阶段111

4.2.2 BBS中的谣言115

4.2.3 “沉默的螺旋”与议题设置120

4.3 BBS中的舆论引导原则125

4.3.1 及时性原则125

4.3.2 正面性原则127

4.3.3 柔和性原则130

4.4 BBS中的舆论引导方法133

4.4.1 权威对话法134

4.4.2 广泛讨论法138

4.4.3 事实发布法139

4.4.4 幽默消解法140

第五章 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信息网142

5.1 高校校园的多元信息环境142

5.1.1 信息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使用143

5.1.2 大众传媒的特征146

5.1.3 多元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148

5.2 高校校园信息网的“把关人”与把关原则151

5.2.1 校园信息网中的“把关人”152

5.2.2 校园信息网的把关原则155

5.2.3 校园信息网的信息能力培养目标160

5.3 高校校园网络媒体的建设与使用164

5.3.1 实现有效制约164

5.3.2 使校园网成为主流声音的园地166

5.3.3 加强网上网下教育结合169

5.3.4 及时准确把握校园网上思想动态170

5.4 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合力170

5.4.1 宣传和教育合力的分类171

5.4.2 宣传和教育合力的特征172

5.4.3 宣传和教育合力的系统原理173

5.4.4 宣传和教育合力的运行原则174

第六章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平台174

6.1 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历史意义176

6.1.1 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与现代化进程176

6.1.2 互联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179

6.2 防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良倾向181

6.2.1 防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娱乐化倾向182

6.2.2 防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抽象化倾向183

6.2.3 防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科学化倾向184

6.3 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186

6.3.1 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186

6.3.2 坚持理论教育、舆论引导与文化熏陶相结合188

6.3.3 坚持教育内容的客观性、说理性189

6.3.4 坚持严格管理与道德自律共抓191

参考文献194

附录206

附录一 江泽民论信息网络技术206

附录二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