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7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748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电信-邮电企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7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信业发展分析1
一、电信业基本情况分析1
(一)电信经济技术指标1
(二)电信业务结构分析1
(三)地区发展比较4
(四)电信运营市场格局分析6
(五)电信增值业务发展分析10
二、主要基础电信运营商18
(一)中国电信18
(二)中国网通21
(三)中国移动22
(四)中国联通23
(五)中国卫通24
(六)中国铁通25
三、2008北京奥运通信准备26
(一)固网通信服务26
(二)移动通信服务29
四、移动通信20年和电信业上市10周年33
(一)移动通信20年33
(二)电信业上市10周年45
第2章 邮政业发展分析47
一、国家邮政服务发展情况47
(一)扩大服务规模,稳步提升效益47
(二)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网络结构、功能47
(三)服务“三农”,促进社会和谐48
(四)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49
(五)主要发展特点49
二、其他寄递服务发展情况50
三、邮政体制改革情况50
第3章 电信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53
一、电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53
(一)转型:围绕需求全面支撑53
(二)创新:多个领域取得突破54
(三)和谐:夯实基础持续发展54
二、电信设备市场分析55
(一)主要结论55
(二)市场主体分析56
(三)产品结构56
(四)手机市场分析57
(五)未来展望59
三、有线通信设备59
(一)数据通信设备59
(二)光通信设备60
四、移动通信设备63
(一)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发展特点63
(二)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发展重点64
(三)国内主要设备厂商发展65
(四)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发展展望67
五、通信用光纤、光缆67
(一)发展现状68
(二)通信光纤、光缆制造业存在的若干现象68
(三)今后应注意的问题69
六、手机产品69
(一)国内手机市场盘点69
(二)国内手机消费市场特点72
(三)手机产业链发展状况74
第4章 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76
一、通信建设的发展分析76
(一)我国通信建设发展综述76
(二)规范市场、推动行业发展76
(三)我国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77
二、通信网运维管理的发展分析83
(一)电信运维管理体制与选择83
(二)影响运维管理体制选择的因素84
(三)国内电信运维管理回顾与展望85
(四)通信网络代维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86
第5章 电信监管和行业自律90
一、基础电信市场监管90
(一)市场准入90
(二)网间互联91
(三)资费管理92
(四)普遍服务93
(五)服务质量94
(六)电信设备进网管理96
二、增值电信及互联网市场监管97
(一)市场准入97
(二)资费管理99
(三)服务质量101
(四)互联互通101
(五)农村信息化102
(六)互联网资源管理103
三、电信监管的特点104
(一)继续积极推进立法工作104
(二)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104
(三)强调多部门协调管理105
(四)监管程序进一步公正和透明105
(五)技术经济手段应用增多105
四、行业自律105
(一)诚信服务,放心消费105
(二)服务承诺106
(三)倡议活动108
第6章 专题研究及专家视点110
一、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110
(一)TD-SCDMA试验网110
(二)下一代电信网(NGN)110
(三)手机电视110
(四)奥运通信111
(五)“诚信服务,放心消费”111
(六)移动互联网111
(七)电信行业转型112
(八)手机充电器接口标准112
(九)WiMAX113
(十)HSPA113
二、中国通信业的自主创新113
(一)对我国通信技术自主创新的思考113
(二)全国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16
(三)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121
(四)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123
三、综合信息服务转型下的运营商能力提升127
(一)运营企业产出的转型127
(二)运营企业能力提升框架128
(三)案例分析:移动运营商在企业IT服务中的能力提升128
(四)结论与展望131
四、信息服务是电信转型的发展方向131
(一)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131
(二)标准化加快ITU-T转型进程132
(三)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133
五、电信转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对策134
(一)产业转型:从电信业到信息服务业134
(二)产业转型对市场格局的影响135
(三)适应产业转型趋势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1
六、电信业转型中6个方面的经验137
七、三网融合的经济分析与法律思考138
(一)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138
(二)三网融合促进产业模式创新139
(三)关于推进我国三网融合的几点立法思考141
八、互联网发展创新的启示142
(一)互联网的创新142
(二)互联网的演进146
(三)互联网的挑战147
九、互联网发展对文化交往和家庭伦理的影响150
(一)文化的演进150
(二)互联网的发展151
(三)互联网发展对个人文化交往的影响152
(四)互联网对家庭伦理的影响152
十、互联网内容安全问题的个体、社会及国家三层治理模式153
(一)互联网内容安全问题治理的三层模式154
(二)社会层面的互联网内容安全治理155
(三)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内容安全治理157
十一、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电信运营商发展策略159
(一)互联网技术优势特征159
(二)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160
(三)电信运营商转型与业务发展策略思考162
十二、Web2.0的发展163
(一)热门的Web2.0应用163
(二)Web2.0应用带来的挑战164
(三)Web2.0应用发展趋势165
十三、P2P技术发展趋势及相关问题166
(一)P2P市场和产品应用状况166
(二)P2P给电信业带来的冲击和问题167
(三)P2P技术发展趋势168
(四)P2P问题相关对策分析168
十四、寻找VoIP发展策略169
观点1:VoIP安全性成为发展瓶颈169
观点2:我国应加大VoIP市场开放力度169
观点3:VoIP为电信业带来革命性变化169
观点4:VoIP的政策需做调整169
观点5:VoIP可与WiMAX结合169
十五、EPON技术与FTTH的发展170
(一)FTTH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170
(二)业务对接入网带宽的需求170
(三)EPON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应用170
(四)EPON面临的主要挑战171
(五)发展EPON的关键问题171
(六)FTTx的应用形态171
十六、光进铜退与光接入的发展171
(一)我国光进铜退的驱动力与挑战171
(二)光接入的技术选择172
(三)光进铜退的实施策略173
十七、TD-SCDMA以及手机新媒体发展策略思考174
(一)TD-SCDMA新发展174
(二)手机产品发展概况175
(三)手机新媒体的演进发展轨迹175
(四)TD-SCDMA及手机与手机新媒体发展策略思考176
十八、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发展177
(一)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商业模式177
(二)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推广方式178
(三)发展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应当注意的问题178
(四)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发展趋势179
(五)发展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策略和建议180
十九、电信普遍服务政策180
(一)普遍服务的概念及意义180
(二)我国普遍服务现状及政策180
(三)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机制的建议181
二十、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利用与无线电管理183
(一)无线电应用总体情况183
(二)无线电频谱规划新情况183
(三)2007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07)184
(四)2007年无线电使用管理方面的其他主要活动184
(五)2008年频率规划和无线电管理的情况185
二十一、积极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改革186
(一)怎样看待电信资费现状和来自公众的批评186
(二)当前资费热点问题要从电信资费演变的大格局去考察187
(三)对若干资费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意见188
(四)电信资费改革的几点思考190
二十二、各方面专家如何看电信资费192
观点1:客观看待电信资费192
观点2:电信资费改革很难一蹴而就192
观点3:资费难题的背后是竞争失衡192
观点4:需要有效竞争和适度管制193
观点5:政府要继续推动电信资费改革194
观点6:应该重建电信资费体系194
观点7:月租费能不能取消?196
观点8:电信资费收入应该及时回报社会197
观点9:通过不断调整电信资费找准电信行业的定位197
观点10:从经济学谈电信资费197
二十三、对电信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98
(一)对监管工作的理解与定位198
(二)对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199
(三)促进监管工作强而有效的建议199
二十四、加强内部营销 提高电信服务水平200
(一)内部营销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外部营销的关系200
(二)通信企业重视外部营销而忽略内部营销201
(三)加大内部营销力度,提升通信企业竞争力202
二十五、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政策建议203
(一)信息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传导机制203
(二)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06
(三)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建议206
二十六、农村信息化建设维护基金——实现农村信息化的有效途径208
二十七、手机文化现象及其影响209
(一)文化的演进210
(二)手机文化的现象观210
(三)手机文化的定义211
(四)手机文化产生机理研究211
(五)手机文化正负面影响约束模型214
二十八、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及运营模式217
(一)手机电视的实现技术及其特点217
(二)全球手机电视的发展概况218
(三)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218
二十九、IPTV的发展及前景220
(一)对IPTV定义的解读220
(二)IPTV是电信公司追逐的目标221
(三)IPTV目前尚处在发展初期221
(四)IPTV形成新的产业链221
(五)影响IPTV发展的因素221
(六)IPTV前景看好2
三十、IPTV与新媒体222
(一)新媒体发展影响传统传媒223
(二)IPTV2.0时代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