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宝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404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污染控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物理性污染控制与环境物理学1
0.1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性污染1
0.1.1 天然物理环境1
0.1.2 人工物理环境1
0.1.3 物理性污染及特点1
0.2 环境物理学产生和发展2
0.2.1 环境物理学产生2
0.2.2 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2
0.2.3 环境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3
第1章 噪声污染控制5
1.1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概述5
1.1.1 声音的性质与噪声污染5
1.1.2 我国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控制工作进展6
1.1.3 噪声的危害8
1.2 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10
1.2.1 表示噪声的物理量10
1.2.2 频谱与频谱分析15
1.2.3 噪声的评价18
1.2.4 噪声的控制标准33
1.3 噪声的测试技术37
1.3.1 测量仪器37
1.3.2 声学试验室43
1.3.3 噪声污染的测量44
1.4 城市噪声源分析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47
1.4.1 噪声源及其种类47
1.4.2 城市环境噪声源及预测模式48
1.4.3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50
1.4.4 工业噪声源52
1.5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54
1.5.1 吸声材料54
1.5.2 吸声减噪的计算60
1.5.3 吸声减噪措施的应用范围62
1.5.4 吸声降噪设计的步骤及应用62
1.6 噪声控制技术——消声64
1.6.1 消声器的种类及性能要求64
1.6.2 消声器声学性能64
1.6.3 消声器的设计步骤65
1.6.4 阻性消声器65
1.6.5 抗性消声器68
1.6.6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71
1.6.7 微穿孔板消声器71
1.7 噪声控制技术——隔声72
1.7.1 隔声性能的评价72
1.7.2 单层密实均匀构件的隔声性能74
1.7.3 双层均质构件的隔声量76
1.7.4 多层复合结构78
1.7.5 隔声罩78
1.7.6 隔声间79
1.7.7 隔声屏81
1.8 环境工程常用设备噪声控制措施84
1.8.1 风机噪声控制84
1.8.2 压缩机噪声控制85
第2章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88
1.8.3 泵噪声控制88
2.1 基本概念与理论89
2.1.1 单自由度系统的组成89
2.1.2 单自由度系统的数学方程89
2.1.3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弹簧刚度 K 和固有频率的计算90
2.2 振动系统的危害及其评价标准92
2.2.1 振动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92
2.2.2 对人体的危害92
2.2.3 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93
2.3 振动测量方法和常用仪器97
2.3.1 振动的主要参数97
2.3.2 惯性测振仪原理98
2.3.3 振动测量的常用仪器99
2.3.4 振动的测量101
2.3.5 振动测量分析系统101
2.4 振动的控制104
2.4.1 控制振源104
2.4.2 防止共振105
2.4.3 采用控制技术107
2.5 振动控制的材料分类和选择117
2.5.1 隔振材料和元件117
2.5.2 阻尼材料123
第3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125
3.1 环境中的放射性125
3.1.1 放射性125
3.1.3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126
3.1.2 核物理学与核技术的发展126
3.1.4 放射性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133
3.1.5 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134
3.2 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135
3.2.1 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135
3.2.2 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137
3.2.3 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137
3.2.4 剂量限制体系138
3.3 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的危害138
3.3.1 辐射的生物效应138
3.3.2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140
3.4 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141
3.4.1 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141
3.4.2 环境放射性标准144
3.5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46
3.5.1 辐射防护技术146
3.5.2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147
3.6 放射性监测与评价152
3.6.1 放射性监测152
3.6.2 放射性评价154
3.6.3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154
第4章 电磁辐射污染156
4.1 环境电磁学156
4.2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156
4.2.1 电场与磁场157
4.2.2 电磁场与电磁辐射157
4.2.3 射频电磁场161
4.3.1 电磁污染源162
4.3 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危害162
4.2.4 电磁污染的量度单位162
4.3.2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164
4.4 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168
4.4.1 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168
4.4.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173
4.5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175
4.5.1 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176
4.5.2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178
4.5.3 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179
4.6 静电危害及其防治180
4.6.1 静电灾害的类型180
4.6.2 静电危害的防治181
5.1.1 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183
5.1.2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183
5.1 热环境183
第5章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183
5.1.3 地球热环境换热方程184
5.1.4 人体与热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185
5.1.5 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185
5.1.6 高温环境186
5.1.7 高温热环境的防护186
5.1.8 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187
5.2 温室效应188
5.2.1 温室效应的定义188
5.2.2 温室效应原理188
5.2.3 温室效应的加剧189
5.2.5 全球变暖191
5.2.4 温室效应理论191
5.3 热岛效应192
5.3.1 城市热岛效应现象192
5.3.2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93
5.3.3 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194
5.3.4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195
5.4 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195
5.4.1 热污染的成因195
5.4.2 水体热污染198
5.4.3 大气热污染203
第6章 环境光污染及其防治206
6.1 光环境206
6.1.1 人与光环境的关系206
6.1.2 光源及其类型208
6.2 照明单位及度量212
6.2.1 照明单位212
6.2.2 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213
6.2.3 测量仪器213
6.3 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214
6.3.1 光污染的产生和危害214
6.3.2 光污染的防治216
6.4 眩光的产生、危害、防治216
6.4.1 眩光的概念216
6.4.2 眩光的几种分类217
6.4.3 眩光及光污染的危害219
6.4.4 眩光对心理、生理的影响220
6.4.5 眩光的防治221
6.5 光环境的评价标准229
6.5.1 适当的照度水平229
6.5.2 避免耀目光源的照射233
6.5.3 良好的色度空间234
6.5.4 充足的日照时间235
第7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236
7.1 环境空气动力学与大气污染物运动规律236
7.1.1 环境空气动力学及研究内容236
7.1.2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236
7.2 水体物理净化作用与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243
7.2.1 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243
7.2.2 水质模型245
7.3 土壤的自净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248
7.3.1 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248
7.3.2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49
第8章 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252
8.1 噪声的利用252
8.1.1 有源消声252
8.1.2 将噪声变成优美的音乐252
8.1.3 噪声能量的利用253
8.1.4 利用噪声透视海底253
8.1.5 利用噪声除草253
8.2.1 电磁轴承技术及其应用开发254
8.2 电磁波技术及其应用254
8.2.2 电磁流量计在工程中的应用254
8.1.6 利用噪声促进农作物生长254
8.1.7 利用噪声诊病254
8.2.3 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255
8.2.4 环境污染调查中磁与电磁测量新技术的应用255
8.2.5 电磁水处理器的研究与应用256
8.2.6 磁、超声波在粮油食品研究及粮油加工方面的应用256
8.2.7 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257
8.3 辐照技术的利用258
8.3.1 辐照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应用258
8.3.2 利用低放射性处理粪便上清液技术258
8.3.3 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259
8.3.4 电子束处理废气259
8.3.5 放射性束在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59
8.3.7 核能发电260
8.3.6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260
8.3.8 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61
8.3.9 其他应用261
8.4 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262
8.4.1 工业炉窑高温排烟余热的利用262
8.4.2 冶金烟气的余热利用262
8.4.3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与废热利用263
8.5 光的认识与应用264
8.5.1 声光技术在雷达上的主要应用264
8.5.2 光子学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65
8.5.3 光力学方法在机械设计上的应用265
8.5.4 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65
8.5.5 其他的应用266
参考文献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