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资源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地资源学
  • 吴斌,秦富仓,牛健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800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资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1

1.1.1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性质1

1.1.2 土地、人口与环境的关系2

1.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4

1.2.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6

1.3 土地资源学的产生与发展8

1.3.1 国外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8

1.3.2 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和特点9

1.3.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11

1.4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13

1.4.1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13

1.4.2 中国土地资源问题19

第2章 土地资源的产生与特征22

2.1 土地与土地资源22

2.1.1 土地的概念与内涵22

2.1.2 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24

2.1.3 土地的属性24

2.2 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30

2.2.1 土地资源的形成30

2.2.2 土地资源的演变规律32

2.3 土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33

2.3.1 土地资源的功能33

2.3.2 土地资源的组成因素34

2.3.3 土地资源的特征35

第3章 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41

3.1 土地资源的气象要素41

3.1.1 太阳辐射41

3.1.2 热量资源43

3.1.3 降水45

3.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46

3.2.1 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46

3.2.2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50

3.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52

3.3.1 地表水52

3.3.2 地下水53

3.3.3 区域地球化学条件55

3.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56

3.4.1 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56

3.4.2 土壤的综合性状58

3.4.3 我国土壤的分布58

3.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59

3.5.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60

3.5.2 植被61

3.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64

3.6.1 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64

3.6.2 土地资源的区位特征65

3.6.3 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66

第4章 土地资源类型69

4.1 土地类型及其划分69

4.1.1 土地类型的基本概念69

4.1.2 土地类型划分的体系70

4.1.3 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72

4.1.4 国内外土地类型划分系统73

4.1.5 土地类型的命名78

4.2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79

4.2.1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79

4.2.2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80

4.2.3 土地类型的演替86

4.3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87

4.3.1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87

4.3.2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与分类系统93

第5章 土地资源调查103

5.1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103

5.1.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03

5.1.2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104

5.1.3 土地类型调查104

5.2 土地资源调查方法及现代技术应用105

5.2.1 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105

5.2.2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110

5.2.3 遥感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12

5.3 土地资源制图及成果114

5.3.1 土地资源制图的一般方法114

5.3.2 土地资源计算机制图116

5.3.3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117

第6章 土地资源评价119

6.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19

6.1.1 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119

6.1.2 土地资源评价的作用119

6.1.3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120

6.2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22

6.2.1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122

6.2.2 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127

6.3 土地潜力评价128

6.3.1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129

6.3.2 我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131

6.3.3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134

6.3.4 土地潜力评价成果应用及讨论136

6.4 土地适宜性评价137

6.4.1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资源评价纲要》138

6.4.2 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147

6.4.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152

6.5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153

6.5.1 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153

6.5.2 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54

6.5.3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54

6.5.4 农用地的等级评定和估价156

第7章 土地资源承载潜力167

7.1 土地承载力研究概述167

7.1.1 土地承载潜力研究的由来167

7.1.2 影响土地承载潜力的因素167

7.2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168

7.2.1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168

7.2.2 作物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170

7.2.3 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174

7.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175

7.3.1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计算175

7.3.2 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176

第8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0

8.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180

8.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180

8.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182

8.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183

8.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186

8.2 土地供需预测190

8.2.1 土地供给量预测190

8.2.2 土地需求量预测203

8.3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207

8.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目标208

8.3.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法208

第9章 土地资源的退化与整治212

9.1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重建212

9.1.1 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点212

9.1.2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213

9.1.3 土地生态系统的重建214

9.2 土地资源的退化215

9.2.1 土地退化的概念215

9.2.2 土地退化的类型215

9.3 水土流失地的综合治理216

9.3.1 水土流失的类型及产生原因216

9.3.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220

9.4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223

9.4.1 盐碱地的形成和类型223

9.4.2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225

9.4.3 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228

9.5 风沙土地的综合防治230

9.5.1 风沙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30

9.5.2 风沙地的综合治理232

9.6 沼泽化土地治理235

9.6.1 沼泽化土地形成原因235

9.6.2 沼泽化土地的类型与分布236

9.6.3 沼泽化土地的综合治理238

9.7 土地污染的综合防治241

9.7.1 土地污染的概念241

9.7.2 土地污染的类型241

9.7.3 土地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242

第10章 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245

10.1 土地资源的开发245

10.1.1 土地开发的含义245

10.1.2 土地资源开发的类型245

10.1.3 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248

10.1.4 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249

10.2 宜农荒地资源开发251

10.2.1 宜农荒地资源的主要类型251

10.2.2 我国宜农荒地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潜力253

10.2.3 宜农荒地资源开发程序254

10.3 土地资源保护258

10.3.1 土地资源保护的发展258

10.3.2 土地资源数量的保护262

10.3.3 土地资源质量的保护265

10.3.4 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265

10.4 主要土地类型的保护267

10.4.1 耕地资源的保护267

10.4.2 草地资源的保护268

10.4.3 森林资源的保护271

第11章 土地资源管理274

11.1 土地资源管理概述274

11.1.1 土地资源管理的含义274

11.1.2 土地资源管理的产生及发展275

11.1.3 土地资源管理的任务和内容275

11.2 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277

11.2.1 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设置277

11.2.2 土地资源管理的组织设计278

11.2.3 土地资源管理的职能运作281

11.3 土地利用管理286

11.3.1 农用地利用管理286

11.3.2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289

11.3.3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293

第12章 土地整理301

12.1 土地整理概述301

12.1.1 土地整理的内涵301

12.1.2 土地整理的目的和内容302

12.1.3 土地整理的类型304

12.2 土地整理的运作306

12.2.1 土地整理运作的程序306

12.2.2 土地整理的专项规划与设计308

12.3 农地整理设计309

12.3.1 农田田块设计309

12.3.2 田间渠道设计317

12.3.3 农田林带和田间道路设计319

12.3.4 农地整理方案优化322

第13章 土地复垦324

13.1 土地复垦的概念324

13.1.1 土地复垦的概念324

13.1.2 土地复垦的目的325

13.1.3 土地复垦的特点326

13.2 国内外土地复垦研究现状326

13.2.1 国外土地复垦概况与研究现状326

13.2.2 我国土地复垦概况与研究现状330

13.3 矿区土地复垦技术333

13.3.1 矿区土地破坏类型与特征333

13.3.2 矿山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利用层次333

13.3.3 矿区工程复垦技术334

13.4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335

13.4.1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的意义335

13.4.2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335

13.4.3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336

13.5 矿区复垦土壤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复垦337

13.5.1 粉煤灰的理化特性与复垦利用337

13.5.2 煤矸石的理化特性与复垦利用340

13.5.3 露天煤矿剥离物的损失贫化与生物复垦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