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荣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2848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程序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纠纷与民事诉讼1
第一节社会与纠纷1
一、秩序与纠纷1
目 录1
二、纠纷的基本结构7
第二节纠纷解决与法17
一、纠纷观与纠纷解决17
二、社会结构与纠纷处理22
三、法律解决纠纷的机能27
一、民事纠纷解决制度设计的理论33
第三节纠纷解决制度设计的程序法考虑33
二、民事纠纷解决制度结构的程序法考虑38
第四节纠纷解决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机能39
一、纠纷解决与诉讼制度39
二、近代裁判理念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机能42
三、现代裁判理念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机能44
四、法的类型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机能52
五、结语56
一、宪法与司法独立58
第一节宪法与司法组织58
□第二章宪法与民事诉讼58
二、民事司法的使命与宪法65
三、司法使命实现的宪法保障68
第二节法治国家的理想与民事诉讼74
一、审判的法律控制74
二、法官中立的宪法保障80
三、诉讼程序可预测性的宪法要求81
第三节程序权利的宪法保障83
一、接受裁判权利规定的国际化83
二、接受裁判权利的障碍及其排除88
第四节程序基本权的宪法保障97
一、程序上的主张权(Rechtliches Gehor)97
二、程序平等权99
三、获得及时裁判权99
四、公正程序请求权101
五、结语101
□第三章民事诉讼的目的与司法的作用103
第一节民事诉讼目的论学说概括103
一、各国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104
二、各国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学说的现状106
三、我国关于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学说110
第二节司法制度的作用与民事诉讼的目的114
一、司法制度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权114
二、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作用115
三、人民法院审判权与民事诉讼的关系117
第三节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民事纠纷120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与民事诉讼的机能120
二、民事诉讼构造与纠纷的解决123
三、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与民事诉讼目的论126
四、民事诉讼目的论的意义128
□第四章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130
第一节程序论与价值论130
一、程序的含义130
二、程序论和价值论133
第二节程序正义的理论模式138
一、法的正义与程序的正义138
二、程序正义理念的理论模式139
三、从法理学到诉讼法的议论143
一、公正性145
第三节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145
二、正当性147
三、对话性149
四、迅速性155
第四节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评价156
一、法律价值评价的一般原理156
二、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评价160
三、本章小结164
第一节诉讼模式概述166
一、诉讼模式的含义166
——兼论民事诉讼模式166
□第五章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166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170
第二节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含义及成因173
一、民事诉讼中两大模式的含义173
二、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成因175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179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交错179
一、案件审理中法院和当事人的作用分担179
二、辩论原则与当事人的作用180
三、诉讼指挥权与法院的作用183
四、本章结语——民事诉讼新模式的抬头185
□第六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再构筑188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188
一、有关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发展188
二、对传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疑问和分析192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198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00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200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204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206
第三节诚实信用原则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07
一、诚实信用原则概述207
二、民事诉讼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根据209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的主体对象及形态211
四、诚实信用原则与真实义务216
□第七章程序运动的动力——诉讼行为221
第一节诉讼行为论的历史发展221
一、诉讼行为的概念及效果221
二、法律行为与诉讼行为223
三、动态诉讼背景下的诉讼行为225
四、二战后的学说概况226
第二节诉讼行为的种类229
一、概述229
二、诉讼行为的种类230
三、诉讼行为的撤回、取消231
第三节人民法院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231
一、人民检察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231
二、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232
三、当事人的诉讼行为234
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与诉讼契约235
第四节 诉讼行为瑕疵及其处理238
一、诉讼行为瑕疵概述238
二、诉讼行为瑕疵理论的发展241
三、当事人诉讼行为的瑕疵245
四、法院诉讼行为的瑕疵246
□第八章当事人程序权利的据点——诉权248
第一节诉权及其历史发展248
一、诉权概念248
二、诉权论的历史发展250
一、诉权的基本含义256
第二节诉权与相关制度的关系256
二、诉权论与相关制度的关系258
第三节 诉权保护及问题261
一、加强对诉权的观念认识261
二、改善立法方面的缺陷262
三、充实司法对诉权的保护263
四、结语264
□第九章诉讼上的请求及其审理——诉讼标的论265
第一节诉讼标的概述265
一、诉的概念及意义265
二、诉讼标的及功能267
第二节诉讼标的理论的确立及展开269
一、诉讼标的理论的确立269
二、学说的发展270
第三节诉讼标的的识别273
一、给付之诉诉讼标的的识别273
二、确认之诉诉讼标的的识别275
三、变更之诉诉讼标的的确认276
四、对诉讼标的论的评价276
一、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278
□第十章判决及权利安定性的程序保障——既判力278
第一节既判力概述278
二、既判力的根据280
三、既判力的本质281
四、既判力的作用284
第二节既判力的客观范围285
一、既判力的范围285
二、既判力与诉讼标的286
三、抵销抗辩的既判力288
四、判决理由中判断的拘束力290
第三节既判力的主观范围292
一、判决效力的扩张292
二、既判力适用的主观范围293
三、对既判力理论的评价298
□附:300
美国民事诉讼的证据开示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00
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341
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动向355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