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模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力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3536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农村-土地所有权-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农村-户籍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财产权变动的非正式制度安排1
二、户籍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地权变动的非正式制度安排3
第一章 当代中国城镇化改革与农村地权变动的联系8
第一节 当代中国城镇化的模式变迁8
一、从“城市化”到“城镇化”8
二、我国城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9
三、我国城镇化既有模式中的突出问题11
四、新型城镇化:从土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13
第二节 土地城镇化与农村正式地权变动(土地征收)15
一、土地城镇化模式对土地征收的依赖15
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的权利构成16
三、农村正式地权变动的制度缺陷22
四、缺陷弥补:“农民个体发展权”补偿思路26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28
一、当代户籍制度与农村地权配置的法律关联29
二、户籍改革与农村地权变动间关系的重构33
第二章 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模式实证研究——以重庆、成都为主要对象37
第一节 重庆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模式调研37
一、重庆户籍改革的制度总揽37
二、调查与初步分析42
三、法律问题初步归纳52
第二节 成都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模式的调研64
一、成都“双放弃”改革模式的制度架构与价值预期64
二、“双放弃”模式的风险67
第三节 小结75
第三章 农民身份利益的全面法律保障80
第一节 农民“身份”利益的基本内容80
一、传统民法中的身份81
二、身份在私法中的变迁历程85
三、现代私法中的身份95
四、农民身份的利益内涵103
五、农民身份的认定107
第二节 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身份利益核心的发展权113
一、从“土地换社保”到“城乡发展权置换”113
二、农民发展权的量化115
第三节 农民身份利益的合同制度保障121
一、设立“城乡户籍变更合同”121
二、城乡户籍变更合同的功能与结构122
三、城乡户籍变更合同的性质123
第四章 “转户留地”的正当性124
第一节 转户留地的公平性125
一、转户留地的法律与政策矛盾125
二、转户留地措施的公平性分析127
三、转户留地度的把握129
四、转户留股措施的公平性130
第二节 作为转户留地重要关联措施的“三权分置”132
一、一号文件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动因考察133
二、“三权”的权利属性及权能构造138
三、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面临的阻碍与风险149
四、风险应对机制154
五、三权分置对转户留地正当性的制度支持167
第五章 作为农村非正式地权变动关联性制度的农村集体组织法人化169
第一节 历史上农村集体组织的“事实法人”地位170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事实人格171
二、农村集体组织取得事实法人地位的制度风险177
第二节 未来农村集体“特别法人”的治理结构179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作为特别法人的结构合理性180
二、农民集体所有转化为农村集体法人“独立财产”183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成员的权利194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198
第六章 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户籍改革与地权变动在未来的脱钩202
第一节 户籍制度功能的正式化202
一、户籍制度登记管理功能的回归202
二、户籍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相剥离204
第二节 户籍制度改革名义下地权变动机制的正式化207
一、城市化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建设用地的二元获得机制208
二、实现农村规模经营、农地集约利用的市场机制210
三、农民退地专门补偿机制215
四、对农地集中趋势的动态平衡控制机制216
第三节 与户籍脱钩的人口城镇化发展路径220
一、与户籍脱钩的人口城镇化221
二、社会福利的非户籍配置机制225
三、自愿半工半耕的新型人口城镇化227
参考文献232
后记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