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下水道设施设计指南与解说 1984年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本)建设省都市局下水道部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下水道设施设计指南与解说 1984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基本规划1
第1节 总论1
1.下水道的现代评价3
2.水质保护与下水道3
3.水管理计划与下水道4
4.城市灾害的防治与下水道4
第2节 下水道规划的基本方针4
1 下水道规划的基本条件4
2 污水处理处置规划5
3 雨水排除综合规划7
4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7
第3节 下水道规划的基本事项8
5 规划目标年度8
6 规划区域8
7 排除方式10
8 出口10
10 设施的布置、构造与功能12
9 设计外部水位12
11 法令上的规定13
第4节 调查15
12 关于自然条件的调查15
13 关于有关计划的调查17
14 关于负荷量的调查18
15 关于原有设施的调查20
16 其他必要的调查21
第5节 污水处理处置规划21
17 设计人口21
18 设计污水量22
19 设计水质27
20 处理方法28
21 工厂、企业等废水的排入29
22 管网设计30
23 泵站设计31
24 处理厂设计32
25 处理水的再利用34
第6节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34
26 设计污泥量34
27 处理方法36
28 处置方法36
29 有效利用37
第7节 雨水排放规划38
30 设计雨水量38
31 雨水径流量的控制45
32 管网设计46
33 泵站设计47
34 雨水调节池设计48
35 雨水集水池设计48
第8节 设施设计49
36 基本事项49
37 有效的设施设计50
38 设备及机器的组合51
39 规划的评价52
第9节 设计标准52
40 设施的一般构造52
41 设施设计采用标准53
42 材料、机械和器具55
第10节 流域下水道设计的注意事项56
43 规划的整合性56
44 与流域有关的公共下水道的连接点56
45 设计最大时污水量57
46 管渠的纵断坡度、断面与形状57
第11节 小规模设施规划的注意事项57
47 小规模设施规划的注意事项57
〔参考〕59
1.关于水质污染的环境标准59
2.统一排水标准与排放水水质62
3.不同企业的排水量和污染负荷量的单位指标与工厂排水的性状83
4.合流制下水道对策100
5.大规模流域下水道最大时污水量的计算103
6.财政计划106
7.规划和设计应予协调考虑的事项108
8.下水道与河流管理范围的划分115
第二编 管网设施119
第1节 总论119
48 设计污水量119
49 流量的计算119
50 流速与坡度124
第2节 管渠的种类和断面127
51 管渠的种类127
52 管渠的断面132
53 最小管径133
第3节 埋设位置与深度133
54 埋设位置与深度133
55 最小复土厚度135
57 基础工程136
第4节 管渠的保护与基础工程136
56 管渠的保护136
第5节 管渠的衔接与接口142
58 管渠的衔接142
59 管渠的接口145
第6节 倒虹吸管147
60 倒虹吸管147
第7节 检查井和雨水溢流井150
61 检查井150
62 雨水溢流井159
第8节 雨水调节池162
63 位置162
64 构造形式163
65 雨水排放方式163
66 设计雨水概率年164
67 调节容量的计算164
69 明渠的种类166
68 沉砂量166
第9节 明渠的种类与断面166
70 明渠的断面167
第10节 出口167
71 出口167
第11节 入口和支管169
72 入口169
73 支管175
第12节 排水设备177
74 管渠177
45 入口178
76 附属设备180
77 除害设施183
〔参考〕184
9.排水设备的技术标准184
10.关于除害设施的设置标准184
78 设计排水量191
第三编 泵站设施191
第1节 总论191
79 位置192
80 吸入水位193
81 排出水位194
82 原动机的选择194
第2备 沉砂池194
83 形状与池数194
84 构造198
85 表面负荷199
86 平均流速199
87 停留时间200
88 水深200
89 曝气沉砂池201
90 闸门203
91 格栅204
92 除砂设备206
93 沉砂与格栅渣的处理208
第3节 水泵吸水井209
94 水泵吸水井209
第4节 水泵设备211
95 台数211
96 口径211
97 总扬程212
98 水泵的选择215
99 轴功率219
100 原动机220
101 原动机的输出功率220
102 实际吸水扬程221
103 水泵系统的水击作用224
104 管道布置225
105 附属与辅助装置226
107 控制方式的选择227
106 基础227
第5节 水泵的自动运转227
108 自动运转使用的仪器229
109 保护装置230
第6节 电动机230
110 种类230
111 型式233
112 起动装置233
113 传动装置234
114 保护装置235
第7节 内燃机235
115 种类235
116 输出功率236
117 动力传送装置236
118 辅助装置237
121 供电计划238
120 全盘规划238
119 基础238
第8节 电气设备238
122 供电方式239
123 自用电气设施240
124 进线配电设备242
125 变电设备243
126 配电设备245
127 功率因数改善设备247
128 自备发电设备249
129 直流电源设备251
130 保护与安全装置253
第9节 泵站与配电房255
131 泵站与配电房255
第10节 排放管渠256
132 排放管渠与附属装置256
11.粉碎装置257
133 侧管257
〔参考〕257
12.洗涤与脱水装置258
第四编 处理厂设施265
第1章 水处理设施265
第1节 总论265
134 处理方法的选择265
135 设计污水量与水质268
136 处理设施的布置与构造271
137 处理设备之间的水位差274
第2节 污水调节池274
138 容积275
139 形状与池数275
140 构造275
143 容积与形状276
第3节 预曝气池276
144 构造276
142 出流设备276
141 搅拌装置276
145 曝气方式、供气量和布气装置277
146 曝气时间277
147 剩余污泥的回流量278
148 水深及超高278
149 附属装置278
第4节 沉淀池279
Ⅰ.初次沉淀池279
150 形状与池数279
151 构造280
152 表面负荷280
153 有效水深281
154 沉淀时间281
155 超高282
157 浮渣去除装置283
156 整流设备283
158 出流设备284
159 刮泥机284
160 排泥设备288
163 表面负荷289
165 沉淀时间289
164 有效水深289
162 构造289
161 形状与池数289
Ⅱ.二次沉淀池289
166 超高290
167 整流设备290
168 出流设备290
169 刮泥机290
170 排泥设备291
Ⅲ.双层沉淀池292
171 双层沉淀池292
1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294
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294
第5节 曝气池294
2 BOD负荷296
3 污泥龄或污泥停留时间297
4 污泥指数298
5 曝气充氧机理299
172 活性污泥的处理方式303
173 BOD--SS负荷309
174 曝气时间310
175 MLSS与污泥回流比311
176 供气量313
177 池容积314
Ⅱ.鼓风曝气池315
178 曝气方式315
179 形状、构造与池数316
181 测定装置317
182 布气装置317
180 水深与超高317
183 供气量与供气压力320
184 供气管323
185 污泥回流设备324
186 附属设备325
Ⅲ.鼓风机设备326
187 选择326
188 容量与台数329
189 动力与原动机330
190 基础332
191 鼓风机房与附属装置332
Ⅳ.机械搅拌式曝气池334
ⅰ.纵轴回转式曝气池334
192 容积与形状335
193 构造335
194 搅拌机335
197 容积与形状等337
ⅱ.横轴回转式曝气池337
196 附属设备337
195 污泥回流设备337
198 搅拌机338
199 污泥回流设备338
200 附属设备339
Ⅴ.高速曝气沉淀池339
201 容积、形状与池数339
202 构造339
203 停留时间340
204 曝气设备341
205 附属设备341
Ⅵ.深层曝气池341
206 容积、形状与池数341
207 构造342
208 曝气方式与供气量342
1 原理344
Ⅶ.纯氧曝气池344
211 附属设备344
210 布气装置344
209 鼓风机设备344
2 特征345
212 设备的组合与构成345
213 容积、形状与构造346
214 搅拌机348
215 氧气发生装置349
第6节 生物滤池与生物转盘349
Ⅰ.高负荷生物滤池350
216 形状与尺寸351
217 构造351
218 布水负荷352
219 滤料353
220 布水方法与设备354
221 附属设备354
222 设备的组合355
2 特征355
Ⅱ.生物转盘355
1 原理355
223 台数与处理段数356
224 材料与形状357
225 反应池的形状与构造357
226 面积和反应池的容积357
227 浸没比与转速359
228 附属设备359
第7节 消毒设备360
1 氯消毒的机理360
2 液氯361
3 氯化物364
229 混合设备365
230 加氯量365
231 液氯投加装置366
232 加氯机室368
233 液氯的贮存370
234 氯贮存室371
235 中和装置373
236 次氯酸钠投加装置374
237 次氯酸钠的贮存375
238 次氯酸钠贮存室376
第8节 厂内管渠设备376
239 输水管渠376
240 管廊377
241 出口379
242 厂内给排水管379
第9节 处理水再利用设备380
243 设计水量、取水点和系列数380
244 机型的选择381
245 回转滤网382
246 微滤机382
247 快速过滤装置383
第1节 总论387
248 设施的容量387
第2章 污泥处理设施387
249 处理方式389
250 设施的布置与构造392
第2节 污泥输送392
251 输泥管393
252 污泥泵396
253 污泥泵房397
254 污泥贮存池397
第3节 污泥浓缩399
Ⅰ.重力式浓缩池400
255 容量400
257 构造402
258 附属设备402
256 形状与池数402
Ⅱ.气浮式污泥浓缩池403
259 容量404
260 形状与池数405
261 构造405
262 撇渣机与刮泥机405
264 溶气池406
265 附属设备406
263 加压泵406
Ⅲ.离心浓缩设备407
266 离心浓缩机408
267 污泥加料泵408
268 附属设备409
第4节 污泥消化410
Ⅰ.厌气性污泥消化池410
269 消化方式410
270 有效容量411
272 形状与池数412
271 消化率412
273 构造413
274 搅拌装置414
275 加温与锅炉设备416
276 污泥的投入与排出424
277 脱离液的排出与处理425
279 阀门操作室429
280 附属设备430
282 消化气的有效利用432
281 防腐蚀处理432
Ⅱ.厌气性不加温式污泥消化池433
283 构造433
284 消化天数433
第5节 污泥调整433
Ⅰ.污泥淘洗设备434
285 污泥淘洗设备434
286 无机凝聚剂投加装置436
Ⅱ.投药装置436
287 有机凝聚剂投加装置439
Ⅲ.热处理设备440
288 热处理温度、时间与压力441
289 处理能力442
290 构造与材料442
291 高压泵442
292 热交换器443
293 反应器443
294 锅炉444
295 附属设备444
第6节 污泥脱水445
Ⅰ.污泥干化床446
296 形状与构造446
297 面积与床数447
Ⅱ.真空脱水设备447
298 真空过滤机449
299 真空泵451
300 真空压缩机452
301 真空过滤机室452
302 脱水滤饼搬运装置453
303 附属装置453
Ⅲ.加压脱水设备453
304 加压过滤机455
305 污泥给料泵456
306 空气压缩机456
307 加压过滤机室457
308 脱水滤饼搬运装置457
309 附属装置457
Ⅳ.带式压榨机脱水设备457
310 带式压榨过滤机458
314 附属装置459
313 脱水滤饼搬运装置459
312 带式压榨过滤机室459
311 污泥给料泵459
Ⅴ.离心脱水设备460
315 离心脱水机461
316 污泥给料泵462
317 离心脱水机室462
318 脱水泥饼搬运装置462
319 附属装置462
第7节 污泥焚烧462
Ⅰ.多段焚烧炉463
320 容量与数目464
321 炉床面积与段数464
322 构造与材料466
323 燃烧温度、空气比和炉内压力467
324 脱水滤饼给料装置468
325 辅助燃烧装置468
327 灰渣贮存斗469
326 燃料供给装置469
328 排气处理装置470
Ⅱ.流化焚烧炉471
329 容量与数目472
330 炉床面积472
331 构造与材料473
332 燃烧温度、空气比和炉内压力473
335 燃料给料装置474
336 灰渣贮存斗474
334 辅助燃烧装置474
333 脱水滤饼给料装置474
337 排气处理装置475
Ⅲ.回转干燥焚烧炉475
338 型式、容量与数目476
339 构造与材料477
343 燃料给料装置478
342 辅助燃烧装置478
341 脱水滤饼给料装置478
340 燃烧温度478
344 灰渣贮存斗479
345 排气处理装置479
Ⅳ.湿式氧化设备479
346 氧化度479
347 温度与压力480
348 处理能力480
349 构造与材料481
350 高压泵481
351 空气压缩机481
352 热交换器482
353 反应塔483
354 管阀类483
355 附属装置483
356 设计填埋处置容量485
357 处置地的选择485
Ⅰ.填埋处置485
第8节 污泥处置485
358 与处置地有关的技术标准等487
Ⅱ.海洋还原488
359 海洋还原的注意事项488
Ⅲ.农田绿地利用489
360 污泥的利用形态490
361 农田绿地利用的注意事项491
Ⅵ.建筑材料的利用491
362 用作建筑材料时的注意事项491
〔参考〕492
13.好气性污泥消化池492
14.堆肥化设施493
15.污泥蒸发干燥设备494
16.螺旋压榨机脱水设备495
17.回转炉床焚烧炉495
19.污泥干馏炉(蒸汽干燥--多段干馏炉)496
18.带有干燥段的流化焚烧炉496
20.电弧加热式污泥熔融炉497
第3章 仪表设备501
第1节 总论501
363 仪表设备501
第2节 计量测定装置502
364 计量测定场所502
365 仪表的选择506
366 检测方法510
367 变换方法526
268 信号接收方法529
369 装置的设置530
第3节 监视控制装置531
370 方式的选择531
371 项目的选择534
372 仪表类的选择535
373 控制室及附属设备541
374 装置的设计542
第4节 信息处理机542
375 装置的选择546
第5节 信号传递方式和动力源547
376 信号传递方式547
377 动力源552
〔参考〕554
21.控制实例554
第4章 试验,管理和环境保护设施573
第1节 水质与污泥试验设备573
378 试验到的位置573
379 试验室的组成及其布置573
380 试验室的宽度577
381 试验室的建筑形式577
382 试验室设备578
第2节 一般管理设施582
383 事务管理设施582
384 照明设备583
385 空调通风设备584
第3节 安全设备587
386 安全设备587
第4节 环境保护设施等588
387 防臭对策589
388 大气污染防止对策595
389 噪声与振动防止对策600
390 其他环境对策604
391 积雪和寒冷地区对策604
392 盐害对策605
〔附录〕609
1 术语定义609
2 有关法令628
3 有关规格、标准等636
4 参考文献641
5 认定工厂制度与检查制度644
后记:译校分工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