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
  • 《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083968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5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972页
  • 主题词:建筑安装工程-电气设备-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气基础理论1

1.1 电路基础理论1

1.1.1 电路的基本概念1

1.1.2 电路的基本定律1

1.1.3 直流电路2

1.1.4 磁路4

1.1.5 交流电路5

1.1.6 三相电路8

1.2 正弦波振荡电路14

1.3 直流稳压电源15

1.4 数字电子技术17

1.4.1 数字信号17

1.4.2 数制转换的按权展开式18

1.4.3 二进制码18

1.4.4 基本逻辑运算19

1.4.5 基本逻辑门电路19

1.4.6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则21

1.4.7 常用的逻辑符号图形中的不同表示方法22

1.4.8 集成组合逻辑电路22

1.4.9 时序逻辑电路23

1.4.10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25

第2章 建筑电气工程常用数据资料26

2.1 常用标准26

2.1.1 国内标准的种类、分级和代号26

2.1.2 常用电气设计规范和标准26

2.1.3 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31

2.2 常用数据31

2.2.1 单位指标法31

2.2.2 需要系数法32

2.2.3 电压偏差33

2.2.4 谐波34

2.2.5 谐波标准34

2.2.6 减小谐波影响的技术措施35

2.2.7 变配电所对相关专业的要求36

2.2.8 电气安全净距39

2.2.9 高低压开关柜通道最小宽度39

2.2.10 防护等级40

2.3 导体选择41

2.3.1 导体的材料41

2.3.2 导体的特点及应用42

2.3.3 电线、电缆截面积选择45

2.3.4 环境因素和校正系数46

2.4 线路敷设49

2.4.1 电气线路敷设说明49

2.4.2 常用管材、线槽和桥架的规格50

2.4.3 强电线路敷设要求和选型53

2.4.4 弱电线路敷设要求和选型62

2.5 常用设备73

2.5.1 高压配电设备73

2.5.2 低压配电设备74

2.6 剧场建筑102

2.6.1 剧场建筑的分类及特点102

2.6.2 供配电系统103

2.6.3 剧场照明104

2.6.4 舞台机械105

2.6.5 剧场声学105

2.7 体育建筑105

2.7.1 体育建筑的等级和规模105

2.7.2 体育建筑设计通则106

2.7.3 体育建筑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使用要求106

2.7.4 供配电107

2.7.5 照明107

2.7.6 体育建筑声学设计110

2.7.7 通信要求111

2.7.8 计时记分显示系统111

2.7.9 弱电各系统115

2.7.10 广播电视转播115

2.7.11 线路敷设和设备选型115

2.8 国外工程116

2.8.1 设计过程116

2.8.2 考察内容116

2.8.3 电气专业搜资调查表118

参考文献128

第3章 建筑物电气标准与规范129

3.1 概述129

3.1.1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国际标准129

3.1.2 中国的标准化管理138

3.1.3 低压电气装置常用术语和定义144

3.2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148

3.2.1 人体的阻抗149

3.2.2 15~100Hz范围内正弦交流电流的效应151

3.2.3 直流电流效应154

3.2.4 频率100Hz以上的交流电流效应155

3.2.5 特殊波形电流的效应157

3.2.6 短时间单向单脉冲电流的效应160

3.2.7 特低电压(ELV)限值161

3.3 低压电气装置基本原则164

3.3.1 范围164

3.3.2 基本原则165

3.3.3 设计166

3.3.4 电气设备的选择167

3.3.5 低压电气装置的安装和校验167

3.4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安全保护168

3.4.1 电击防护168

3.4.2 热效应防护184

3.4.3 过电流防护186

3.4.4 过电压防护195

3.4.5 信息技术(IT)设备的抗电磁干扰201

3.5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205

3.5.1 通用规则205

3.5.2 电气线路210

3.5.3 保护、隔离、通断、控制和检测电器217

附录230

3.5.4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导体231

3.5.5 低压发电设备238

3.5.6 安全设施240

3.6 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243

3.6.1 浴室243

3.6.2 游泳池和喷水池246

3.6.3 桑拿浴室248

3.6.4 狭窄的可导电场所249

3.6.5 施工场所249

3.6.6 医疗场所250

3.6.7 展览场所254

3.6.8 游乐场所255

3.6.9 家具256

3.6.10 照明电器257

3.6.11 室外照明257

3.6.12 特低电压照明装置258

3.7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检验258

3.7.1 概述258

3.7.2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视检259

3.7.3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试验259

3.7.4 试验要求259

第4章 设计基础263

4.1 绘、识图知识263

4.1.1 电气工程图——电气技术用文件263

4.1.2 绘制规则264

4.1.3 绘、识要领273

4.2 平面图278

4.2.1 平面图形绘制278

4.2.2 平面图形编辑283

4.2.3 平面图形加工293

4.3 文件的编制及实施301

4.3.1 文件分类和代号301

4.3.2 设计的构成302

4.3.3 设计的实施307

4.4 设计的深度315

4.4.1 概述315

4.4.2 方案设计315

4.4.3 初步设计315

4.4.4 施工图设计318

第5章 电动机与电力拖动321

5.1 电动机的基本特性321

5.1.1 电动机的分类321

5.1.2 直流电动机321

5.1.3 交流异步电动机324

5.1.4 交流同步电动机329

5.1.5 变压器333

5.2 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分类与选用338

5.2.1 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338

5.2.2 电力拖动的分类与比较338

5.2.3 常用生产机械的负载类型和工作制339

5.2.4 电动机的选择343

5.3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353

5.3.1 交流电动机的起动353

5.3.2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357

5.3.3 起动的校验358

5.4 电力拖动系统的电气制动358

5.4.1 能耗制动358

5.4.2 回馈制动359

5.4.3 反接制动360

5.4.4 变频器传动中的制动状态361

5.5 电力拖动调速系统静、动态指标364

5.5.1 电力拖动系统的静态指标364

5.5.2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态指标364

5.6 电力拖动系统的调速366

5.6.1 调速的几个基本概念366

5.6.2 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367

5.6.3 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380

5.7 干式变压器396

5.7.1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选用396

5.7.2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399

5.8 建筑设备的变频调速400

5.8.1 变频调速—运动控制系统的新宠400

5.8.2 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400

5.8.3 建筑设备中的变频调速401

第6章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407

6.1 10kV供配电系统概述407

6.1.1 电力系统概述407

6.1.2 配电系统概述410

6.1.3 电能质量410

6.2 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416

6.2.1 负荷等级416

6.2.2 负荷等级的供电要求419

6.2.3 备用电源420

6.2.4 负荷计算426

6.2.5 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计算435

6.3 系统接线436

6.3.1 主接线436

6.3.2 配电系统接线443

6.3.3 线路布线445

6.3.4 配变电所458

6.3.5 10kV配电工程典型设计465

6.4 短路电流计算466

6.4.1 中性点运行方式466

6.4.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469

6.4.3 短路电流计算470

6.5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481

6.5.1 继电保护概述481

6.5.2 继电保护装置484

6.5.3 自动装置492

6.5.4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493

第7章 电气照明503

7.1 照明设计标准503

7.1.1 国内照明设计标准503

7.1.2 国外照明标准511

7.1.3 国内照明节能标准513

7.1.4 国外照明节能标准515

7.1.5 国内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518

7.1.6 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521

7.2 电光源、灯具及选用522

7.2.1 概述522

7.2.2 热辐射光源522

7.2.3 气体放电光源528

7.2.4 新型电光源540

7.2.5 各种常用电光源的性能比较与选用542

7.2.6 照明器及其特性544

7.2.7 照明器的分类548

7.2.8 照明器的选用551

7.3 照明计算及测量552

7.3.1 照度计算的基本方法552

7.3.2 平均照度计算553

7.3.3 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556

7.3.4 线光源直线照度计算557

7.3.5 面光源直射照度计算561

7.3.6 平均亮度计算563

7.3.7 不舒适眩光计算564

7.3.8 照明测量568

7.4 照明设计572

7.4.1 光照设计572

7.4.2 照明方式和种类573

7.4.3 灯具布置574

7.4.4 照明质量评价575

7.4.5 电气设计577

7.4.6 设备选择580

7.4.7 照明施工设计585

7.5 照明控制与节能588

7.5.1 照明控制的作用588

7.5.2 照明控制策略588

7.5.3 照明控制方式589

7.5.4 照明控制系统590

7.5.5 国内外照明控制系统介绍590

7.5.6 国内外照明控制系统主要产品比较592

7.5.7 绿色照明593

7.5.8 照明节能的途径593

7.6 城市夜景照明594

7.6.1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594

7.6.2 城市夜景照明与表现595

7.6.3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595

7.6.4 建筑物夜景照明596

7.6.5 商业街的夜景照明598

7.6.6 广场的夜景照明598

7.6.7 城市景观照明599

7.6.8 设计实例介绍600

参考文献604

第8章 电气设备控制与节能606

8.1 电气设备控制与节能的基本概念606

8.1.1 现状和问题606

8.1.2 节能基本内容606

8.2 电气设备的控制原理606

8.2.1 电气传动系统主要环节606

8.2.2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分类方式607

8.3 电动机控制与节能608

8.3.1 直接起动的危害608

8.3.2 老式降压起动及调速方式的适用场合及性能比较609

8.3.3 新型的电子式软起动器613

8.3.4 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和优化节电控制技术614

8.4 风机和水泵的控制与节能616

8.4.1 风机617

8.4.2 水泵618

8.4.3 风机水泵的高效调速节能方案620

8.5 空调设备的控制与节能625

8.5.1 中央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分析625

8.5.2 中央空调调速节能原理625

第9章 电梯与自动扶梯628

9.1 电梯基本知识628

9.1.1 电梯的定义628

9.1.2 电梯的基本规格628

9.1.3 电梯的型号628

9.1.4 电梯的性能指标629

9.2 电梯的分类630

9.2.1 按速度分类630

9.2.2 按用途分类630

9.2.3 按拖动方式分类631

9.2.4 按有无司机分类631

9.2.5 按控制方式分类631

9.2.6 按曳引机结构分类632

9.2.7 其他分类方式632

9.3 电梯的电力拖动系统633

9.3.1 电梯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633

9.3.2 常见的电力拖动方式633

9.3.3 直流电梯拖动方式633

9.3.4 交流电梯拖动方式634

9.3.5 变频调速电梯拖动方式635

9.3.6 永磁同步电动机拖动方式637

9.4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640

9.4.1 电梯的信号控制640

9.4.2 电梯控制中的主要电器部件640

9.4.3 电梯的微机控制645

9.4.4 单台电梯的信号控制646

9.4.5 电梯的并联控制与群控648

9.4.6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650

9.5 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651

9.5.1 概述651

9.5.2 安全运行653

9.5.3 安全保护装置655

9.6 电梯的选用与布置655

9.6.1 概述655

9.6.2 客流分析与输送能力655

9.6.3 电梯的选用与布置659

9.6.4 电梯井道照明的布置662

9.7 自动扶梯662

9.8 消防电梯663

9.8.1 概述663

9.8.2 消防电梯的功能663

9.8.3 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663

9.8.4 消防电梯的防火设计要求663

9.8.5 消防电梯的救援应用664

9.8.6 消防电梯的发展趋势664

参考文献665

第10章 建筑防雷保护及电气安全666

10.1 雷击建筑物过程666

10.1.1 雷电的形成机理666

10.1.2 雷击过程666

10.1.3 雷电波形667

10.1.4 建筑物的防雷分区668

10.2 建筑物外部雷电防护669

10.2.1 接闪器保护范围670

10.2.2 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措施672

10.2.3 建筑物雷电侧击防护措施675

10.2.4 建筑物防雷电反击措施676

10.2.5 建筑物外部防雷设计677

10.2.6 特殊建筑物的外部防雷681

10.3 建筑物的接地与等电位搭接682

10.3.1 建筑物接地终端装置683

10.3.2 低压配电设备的接地684

10.3.3 建筑物内等电位搭接687

10.4 建筑内部雷电保护688

10.4.1 雷电防护器件及装置688

10.4.2 建筑物内雷电感应防护702

10.4.3 建筑物外连管线侵入波防护704

10.4.4 建筑物内雷电电磁脉冲防护705

10.4.5 信息技术设备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的应用706

10.5 建筑物内电子系统的雷电防护708

10.5.1 雷电对电子系统的危害708

10.5.2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途径709

10.5.3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方法711

10.5.4 室内电子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712

10.5.5 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干扰防护717

10.6 电气安全719

10.6.1 电气事故的分析719

10.6.2 人身安全721

10.6.3 触电的方式723

10.6.4 电气设备按危险程度分类723

10.6.5 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724

10.6.6 触电急救724

10.6.7 用电设备安全725

10.6.8 电气防火防爆726

参考文献728

第11章 综合布线系统730

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和作用730

1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730

1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730

11.1.3 综合布线系统的作用731

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适用场合和范围732

11.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732

1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场合733

1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734

11.3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735

11.3.1 国内外标准的概况735

11.3.2 常用的国内外标准739

11.4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典型结构和网络拓扑结构743

11.4.1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典型结构743

11.4.2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746

11.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750

11.5.1 国内标准规定的设备配置750

11.5.2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配置的典型方案750

11.5.3 设备间和入口设施及电信(交接)间的设备配置756

11.5.4 通信引出端的配置756

11.6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和永久链路及接口757

11.6.1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和永久链路的定义及范围757

11.6.2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和永久链路的级别758

11.6.3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口759

11.7 综合布线系统的最大传输长度761

11.7.1 综合布线系统全程和各段缆线的最大传输长度761

11.7.2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最大传输长度761

11.7.3 主干布线子系统的最大传输长度762

11.8 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部件选用763

11.8.1 布线部件选用的原则和要求763

11.8.2 布线部件的类型和品种765

11.8.3 布线部件的技术性能770

11.8.4 布线部件的选用771

11.9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773

11.9.1 对综合布线系统有关技术参数的规定773

11.9.2 对称电缆永久链路和信道的技术参数774

11.9.3 光纤永久链路和信道的技术参数778

11.10 综合布线系统的其他要求779

11.10.1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要求779

11.10.2 综合布线系统的屏蔽要求780

11.10.3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要求781

11.10.4 综合布线系统的防火要求782

11.10.5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殊要求(包括恶劣环境等)783

11.11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783

11.11.1 与所在拟建设区域规划的配合783

11.11.2 与房屋建筑的配合784

11.11.3 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合784

11.11.4 与公用通信网的配合784

11.11.5 与其他公用系统的配合785

11.12 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化小区的使用785

11.12.1 智能化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785

11.12.2 智能化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方案和结构组成786

11.12.3 智能化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788

11.12.4 智能化住宅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789

参考文献793

第12章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794

12.1 通信基础知识794

12.1.1 通信系统模型794

12.1.2 数据、信号794

12.1.3 信道与信道容量795

12.1.4 通信方式795

12.1.5 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798

12.1.6 信道复用798

12.1.7 差错控制798

12.1.8 数据交换技术800

12.1.9 通信网的理论基础802

12.1.10 基本通信网802

12.1.11 现代通信网803

12.1.12 移动通信网804

12.2 计算机网络系统805

12.2.1 广域网和Internet805

12.2.2 网络的互联技术806

12.2.3 网络管理807

12.2.4 网络工程设计808

12.2.5 网络设备选型816

12.2.6 Internet接入及宽带接入820

12.2.7 关于下一代互联网(NGI)和IPv6827

12.2.8 网络安全829

12.2.9 网格832

12.2.1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关于通信网络系统的规定832

第13章 有线电视系统834

13.1 有线电视系统概述834

13.1.1 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和系统分类834

13.1.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835

13.1.3 我国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划分835

13.2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837

13.2.1 卫星电视接收设备837

13.2.2 馈源837

13.2.3 高频头(室外单元)838

13.2.4 电视接收天线838

13.3 前端系统842

13.3.1 前端的功能842

13.3.2 系统对前端的技术要求843

13.4 天线放大器和频道放大器847

13.4.1 天线放大器847

13.4.2 频道放大器847

13.5 用户分配系统847

13.5.1 用户分配系统的范围847

13.5.2 用户分配系统的组成形式848

13.5.3 分配系统的设计内容和分配系统的指标849

13.5.4 无源分配网络分配电平计算849

13.6 有线电视新技术850

13.6.1 有线电视网传输电话业务850

13.6.2 有线电视视频点播850

13.6.3 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851

第14章 安全防范系统852

14.1 系统概述852

14.1.1 安防系统的基本要求852

14.1.2 安防系统的基本组成852

14.2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852

14.2.1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组成853

14.2.2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主要设备853

14.2.3 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855

14.3 防盗报警系统855

14.3.1 防盗报警系统的构成856

14.3.2 防盗探测器856

14.3.3 区域报警控制器860

14.3.4 报警控制中心860

14.4 门禁系统860

14.4.1 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860

14.4.2 门禁系统识别分类861

14.4.3 门禁系统的身份卡861

14.4.4 门禁系统管理软件862

14.5 防盗门控制系统862

14.5.1 对讲机—电锁门保安系统862

14.5.2 可视对讲机—电锁门保安系统862

14.6 巡更系统862

14.6.1 巡更系统的主要功能863

14.6.2 巡更系统的组成863

14.7 停车场管理系统863

14.7.1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功能863

14.7.2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组成863

14.7.3 车辆出入的检测方式863

14.7.4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主要设备864

14.7.5 管理中心865

14.8 国家标准及规范865

第15章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867

15.1 基本概念867

15.1.1 基本原理867

15.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构成869

15.1.3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工作方式870

15.1.4 系统设计安装和维修技术依据871

1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872

15.2.1 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与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872

15.2.2 报警区域与探测区域的划分879

15.2.3 火灾探测器报警装置的选择和安装879

15.2.4 火灾报警系统设计881

15.2.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883

15.2.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路敷设884

15.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884

15.3.1 系统的组成形式884

15.3.2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功能886

15.3.3 消防联动系统设计891

15.4 高大空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研究896

15.4.1 高灵敏性早期智能型烟雾探测报警系统896

15.4.2 系统技术特性896

15.4.3 HSASD的采样管网系统897

15.4.4 HSASD系统与同类产品比较899

15.4.5 工程应用及结论900

第16章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901

16.1 系统集成概述901

16.1.1 系统集成基本概念901

16.1.2 智能建筑的集成要求902

16.1.3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需求的形成902

16.1.4 系统集成的实际意义902

16.1.5 系统集成的社会价值902

16.2 智能建筑集成体系903

16.2.1 功能维903

16.2.2 技术维905

16.2.3 过程维906

16.2.4 管理与决策维908

16.2.5 系统集成小结909

16.3 系统集成功能与模式909

16.3.1 建筑管理系统(BMS)模式909

16.3.2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模式910

16.4 系统集成平台的基本特征与技术911

16.4.1 系统集成平台的基本特征911

16.4.2 系统集成平台的结构911

16.4.3 系统集成平台技术912

16.4.4 系统集成的数据组织914

16.5 系统集成的典型应用914

16.5.1 系统集成的典型应用的构成914

16.5.2 系统集成的主要功能915

附录9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