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第4卷 机械传动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孝录主编;中国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901945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320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1346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 机械传动(学科: 设计) 机械传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第4卷 机械传动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机械设计综述3
1 机械设计的含义3
2 机械设计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地位3
第46篇 机械设计实践总论3
3 机械设计的类型4
4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的内容及其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4
5 机械设计中要决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制约条件6
6 若干有关机械设计的问题7
第2章 机械设计技术发展的回顾10
1 直觉设计阶段10
2 经验设计阶段10
3 理论与经验结合并过渡到以理论设计为主导的阶段11
4 中国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12
5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的特征与发展16
1.2 立项申请文件的填写要求17
1.3 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填写要求17
第3章 设计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报17
1.1 设计立项项目的管理程序及要求17
1 设计立项17
1.4 设计立项项目的评价18
1.5 立项风险的估计19
1.6 立项项目的实现19
1.7 国外科技项目立项情况20
2 科研成果鉴定21
2.1 科研成果的概念21
2.2 科研成果的分类22
2.3 科研成果的鉴定范围22
2.4 科研成果的鉴定组织22
2.5 科研成果鉴定程序22
2.7 科研成果鉴定23
2.8 如向将科研成果尽快推向市场23
2.6 怎样获得科研成果23
2.9 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24
3 专利申请25
3.1 专利的基本概念25
3.2 专利申请26
3.3 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应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27
3.4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及要求28
3.5 专利申请文件的提交和申请日的确定28
3.6 保密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28
3.7 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8
3.8 专利申请的单一性29
3.9 专利申请的修改、分案与撤回29
1.1 信息、知识、文献30
1.2 文献信息的分类30
第4章 科技信息的获取和科技文献的写作30
1 信息检索概论30
1.3 信息检索原理32
1.4 检索语言32
1.5 检索工具34
1.6 信息检索的方法、步骤和途径34
1.7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35
2 因特网上的网络搜索系统36
2.2 快速浏览技术37
2.1 因特网上的网络搜索特点37
2.3 因特网网络搜索策略38
2.4 检索技巧38
2.5 因特网信息搜索工具38
2.6 因特网上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40
3 科技文献的写作44
3.1 科技文献写作程序44
3.2 几种科技文体的写作45
1.1 知识方面48
1 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素质48
第5章 机械设计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48
1.2 技能方面49
1.3 思维方面50
1.4 设计实践方面50
1.5 品德方面50
2 机械设计工程师人才的培养52
2.1 学校教育52
2.2 社会实践53
2.3 自我学习53
参考文献54
2.2 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方案设计57
2.1 方案设计概述57
2 基于功能分析法的方案设计57
1 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57
第1章 机械方案设计与总体设计概论57
第47篇 机械方案设计与总体设计57
3 总体设计62
4 机械产品方案的创造62
4.1 方案创造的原则62
4.2 机械产品设计的类型62
4.3 方案创造的技术方法62
4.4 方案创造的工作方法63
5 人工智能在机械方案设计中的应用64
6 机械产品方案设计系统的建造65
6.1 需求分析65
6.2 方案设计系统建造的关键技术66
6.3 方案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66
3 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功能原理创新设计和功能约束67
2 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和过程67
3.1 执行系统的功能分类67
1 执行系统的组成67
第2章 执行系统方案设计67
3.2 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68
3.3 执行系统的功能约束69
3.4 执行系统的功能原理创新设计70
4 执行系统的工艺动作分解和运动方案选择70
5 执行机构的型式设计73
6 执行系统的运动参数77
7 执行系统的运动协调设计77
7.1 运动协调设计的原则77
7.2 运动协调设计的步骤78
7.3 运动循环图78
7.4 运动协调设计示例——冷霜自动灌装机执行系统的协调设计过程79
2.1 按传动的工作原理分类82
2 机械传动系统的分类82
1.2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原则82
1 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和设计原则82
第3章 传动系统方案设计82
1.1 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82
2.2 按传动比变化情况分类83
2.3 按动力机驱动执行机构的数目分类83
2.4 按能量的流动路线分类83
3 传动系统的组成84
3.1 变速装置84
3.3 制动装置89
3.2 起停换向装置89
3.4 安全保护装置90
4 传动类型的选择91
4.1 不同类型传动装置的特点91
4.2 工作要求对传动形式的影响91
4.3 传动类型选择的基本原则91
5 动力机和工作机的区配91
6.1 传动链布置的基本原则92
6.2 各级传动比的分配92
6 传动链的布置92
7 传动系统的润滑方案93
7.1 润滑系统的要求93
7.2 润滑剂93
7.3 润滑方式93
第4章 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94
1 动力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和步骤94
1.1 动力系统方案设计的内容94
1.2 原动机的选择原则94
1.3 动力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94
2机械系统的载荷97
2.1 载荷类型97
2.2 载荷确定方法97
2.3 机械系统的曲型负载特性99
4 原动机和负载的匹配100
4.1 机械系统所需功率的估算100
3 原动机的类型及机械特性100
4.2 原动机和工作机的工作点101
5 控制系统的分类102
6 控制系统的组成104
7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104
7.1 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04
7.2 控制理论及其适用范围104
7.3 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105
7.4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106
8 机械系统的控制参量及检测传感器108
8.1 机械系统的控制参量108
8.2 机械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检测传感器型式109
8.3 控制参量的检测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110
8.4 机械系统中的常用传感器111
9 执行元件及其适用范围113
9.1 执行元件的类型及特点113
10.1 计算机系统组成114
9.2 执行元件的适用范围114
10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114
10.2 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类型117
11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实例——激光影碟机复合控制伺服系统方案设计118
11.1 任务描述118
11.2 伺服系统方案选择119
11.3 伺服系统的协调控制120
第5章 机械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122
1 方案概略评价与详细评价概述122
1.1 方案的概略评价122
1.2 方案的详细评价122
2 方案评价的类型123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3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23
3.2 评价指标的分类123
3.3 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123
4.2 加法评分法124
4.1 简单评价法124
3.4 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加权系数)124
4 几种常用的方案评价方法124
4.3 连乘评分法125
4.4 加权评分法125
4.5 技术—经济评价法126
5 模糊综合评价法127
6 机械设计方案的优化129
6.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129
6.2 迭代方法及收敛准则130
6.3 一维优化方法131
6.4 无约束优化方法131
6.5 约束优化方法131
6.6 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132
2 机械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基本参数133
第6章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布置133
1 机械系统的组成133
3 机械系统总体布置的原则134
4 生产作业机械总体布置的类型135
5 单机总体布置示例135
5.1 考虑作业环境的总体布置示例135
5.2 考虑作业对象的总体布置示例136
5.3 考虑增加刚度的总体布置137
6 机械化生产线的布置137
6.1 根据作业对象绘制工艺流程图138
6.2 选择主要联线设备140
6.3 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图141
6.4 确定总体布局型式141
2.2 寻求子功能解和功能解组合148
2.1 功能结构建立148
2叶片加工机床方案设计148
1.3 设计任务148
1.1 市场调研148
1 需求分析148
第7章 机械方案设计与总体设计举例——叶片类零件加工机床设计148
2.3 主要分功能分析与评价150
2.4 机床原理方案设计152
3 机床技术设计153
3.1 机床总体设计153
3.2 机床主要部分结构设计156
参考文献160
第48篇 机械动力系统设计165
第1章 绪论165
1 引言165
2 机械动力系统设计重要问题之一——机械系统中的载荷165
3 机械动力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二——机械系统中的动力装置选择166
3.1 常用的机械系统动力装置分类及其特点166
3.2 常用的机械系统动力装置的选择167
4 机械系统载荷的分类170
4.1 按零部件发生的变形分类170
4,2 按设计计算的应用场合分类170
4.3 按作用形式分类170
4.4 按载荷产生的来源分类170
4.5 按载荷是否随时间变化分类171
5 机械设计中载荷的组合及其类别171
第2章 载荷谱的概念及其编制173
1 载荷谱的概念173
2 载荷谱的用途173
2.1 载荷谱是机械设计的原始数据173
2.2 载荷谱是室内疲劳模拟试验的依据173
2.3 载荷谱是对结构动态特性进行修改与优化的依据174
3.3 载荷时间历程的压缩处理175
3.2 编制载荷谱的主要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175
3.1 编制载荷谱应满足的要求175
3 载荷谱的编制原则175
4 载荷信号在幅值域中的主要特征参数177
4.1 载荷信号的峰值和谷值177
4.2 载荷信号的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177
4.3 载荷信号的有效值178
4.4 载荷信号的分布特性179
5.1 幅值直方图180
5 载荷信号的幅值直方图与累积频次图180
5.2 幅值累积频次图181
6 载荷谱的主要计数处理方法181
6.1 峰值计数法181
6.2 振程计数法182
6.3 雨流计数法183
6.4 雨流计数法的软件设计185
6.5 各种计数法的评价和选用185
7.1 中值载荷谱的编谱方法188
7 载荷谱编制理论的最新进展——中值随机疲劳载荷谱188
7.2 应用实例190
8 工作载荷谱的获得方法与程序载荷谱的编制191
8.1 工作载荷谱的获得方法191
8.2 程序载荷谱的编制193
8.3 程序疲劳试验的强化及疲劳寿命推断196
第3章 机械系统载荷的常规确定方法198
1 类比法及相似理论的应用198
1.1 相似理论198
1.2 相似准则的导出方法202
1.3 相似理论的应用203
2 分析计算法及典型实例204
2.1 应用分析计算法的基本原则204
2.2 固体阻力载荷计算的典型实例——轧制压力的分析计算205
2.3 流体阻力载荷计算的典型实例——水压力的分析计算206
2.4 动力载荷计算的典型实例——冲击载荷的分析计算210
2.5 摩擦阻力载荷计算的典型实例——车轮摩擦阻力的分析计算214
2.6 机械系统中机构的载荷分析216
3 直接测试法218
第4章 动态载荷的间接识别方法222
1 间接识别法的含义222
2 频率响应函数求逆法223
2.1 确定性响应223
2.2 随机性响应223
2.3 应用实例——某直升飞机桨轴载荷的识别223
3 横态坐标转换法225
4 倒谱分析法226
4.1 倒谱分析法的理论基础226
4.2 应用实例——某煤矿掘进机切割臂承受的切割三向分力的识别227
5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228
5.1 神经网络简介228
5.2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原理229
5.3 应用实例——某直升机武器挂架系统的冲击载荷识别230
6 动态载荷识别的加速度计权方法231
7 动态载荷识别的时序去卷方法232
7.1 动态载荷识别的去卷概念232
7.2 现代时序方法的ARMAX模型232
7.3 去卷平滑器与滤波器233
7.4 两类基本稳态最优去卷平滑器233
7.5 两类自校正去卷平滑器234
7.6 应用实例——掘进机的载荷识别235
第5章 电动机的特性及其选用237
1 电动机的分类237
1.1 电动机的分类方法237
1.2 各类电动机的基本特点和应用238
1.3 电动机的型号239
1.4 直线电动机239
2 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40
3 电动机的选用241
3.1 电动机的运行条件242
3.2 工作制与定额242
3.3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243
3.4 电动机结构形式的选择243
3.5 电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249
3.6 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249
3.7 电动机额定功率的选择和计算250
4 电动机的调速256
4.1 电动机调速概论256
4.2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257
4.3 同步电动机的调速263
4.4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264
4.5 常用电动机调速方法对比265
4.6 交流电动机用变频器的选用原则266
4.7 实现直流电动机变电压调速的电路系统268
5.2 笼型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272
5 电动机的起动272
5.1 电动机起动概论272
5.3 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274
5.4 同步电动机的起动275
5.5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276
第6章 流体压力动力装置的特性及其选用277
1 常用液压动力装置的特性及其选用277
1.1 液压动力装置的分类及其特性277
1.2 液压动力装置的计算与选用283
2 常用气压动力装置的特性及其选用291
2.1 气压动力装置的分类及其特性292
2.2 气压动力装置的参数计算与选用294
2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及特性299
2.1 内燃机的指示性能指标299
1 内燃机及其分类299
第7章 内燃机的性能与匹配299
2.2 内燃机的有效性能指标301
2.3 内燃机的特性303
3 内燃机与工作机械的匹配309
3.1 内燃机与汽车的匹配309
3.2 内燃机与发电机的匹配312
3.3 船舶柴油机的匹配313
3.4 工程机械内燃机匹配设计315
第8章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设计和计算318
1 汽轮机的类型与热力特性318
1.1 汽轮机的分类方法及类型318
1.2 型号编制方法319
1.3 热力系统及其循环319
1.4 汽轮机的热力特性323
2 燃气轮机的类型与热力特性324
2.1 燃气轮机的分类方法及类型324
2.2 燃气轮机的热力循环及特性325
3 汽轮机的热力计算和主要工作参数选择328
3.1 概述328
3.2 参数的选择329
3.3 汽轮机通流部分热力计算330
4 汽轮机的变工况334
4.1 喷管变工况334
4.2 级反动度的变化334
4.3 级组流量与压力、温度的关系334
4.4 汽轮机变工况335
5 燃气轮机热力计算335
5.1 燃气轮机变工况研究目的及特性指标335
5.2 燃气轮机部件特性335
5.3 部件变工况近似特性336
5.4 串连透平压比再分配规律336
5.5 燃气轮机的平衡方程336
5.6 燃气轮机变工况计算方法338
5.7 燃气轮机变工况339
6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匹配340
6.1 匹配原则340
6.2 电站汽轮机的匹配340
6.3 工业汽轮机的匹配341
6.4 燃气轮机的匹配341
参考文献341
第49篇 机械实用工业设计347
第1章 造型设计347
1 造型设计的艺术范畴347
1.1 造型艺术的广义范畴347
1.2 设计的含义347
1.3 造型设计的范畴348
2 设计与艺术348
2.1 关于艺术348
2.2 设计概念的产生至现代设计的确立351
2.3 当代意义上的设计文化357
3 产品造型设计360
3.1 产品造型设计的意义360
3.2 产品设计的内容与形式361
3.3 科学技术与产品造型363
4 造型设计基本原理364
4.1 形态的种类364
4.2 造型元素365
4.3 形式原理366
5 产品造型设计方法368
5.1 创造性思维与设计368
5.2 主要设计思想与方法369
5.3 设计程序372
5.4 设计理念和方法发展的多元化372
1.1 价值工程的产生与发展375
第2章 价值工程与创造能力开发375
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375
1.2 价值工程的定义及特点376
1.3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及指导原则378
2 价值工程的现代科学管理观念与思想379
2.1 价值工程提倡的现代产品价值观379
2.2 价值工程的指导思想382
2.3 价值工程的方法论384
2.4 价值工程的目标385
3 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386
3.1 价值工程对象选择的原则386
3.2 选择产品或部件分析对象的方法387
4 功能分析389
4.1 功能定义389
4.2 功能整理391
4.3 功能评价392
5 方案的创造与评价395
5.1 方案的创造395
5.2 方案的概略评价与具体比398
5.3 方案的详细评价与提案审批399
5.4 应用价值工程的体会400
第3章 人因工程设计402
1 人因工程概论402
1.1 人因工程的定义402
1.2 人的因素402
1.3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403
2 人体尺寸测量及其应用404
2.1 人体尺寸测量404
2.2 人体尺寸数据405
2.3 人体尺寸应用406
3.1 人的信息感知特性411
3 人的基本作业特性411
3.2 人的信息处理特性415
3.3 人的生物力学特性416
3.4 人的疲劳与失误417
3.5 人与机的特性比较419
4 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与选择422
4.1 显示设计422
4.2 控制设计与选择426
4.3 显示与控制组合设计430
5 作业空间和座椅设计434
5.1 工作空间设计434
5.2 作业空间布置原则435
5.3 工作座椅设计435
6 作业环境控制与设计436
6.1 光与色环境设计436
6.2 热环境440
6.4 振动环境441
6.3 声环境441
7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442
7.1 人机系统设计程序442
7.2 人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445
7.3 人机系统评价445
第4章 反求设计447
1 反求设计概述447
1.1 反求工程447
1.2 反求工程的全过程447
1.3 反求设计448
1.4 反求设计是创新的重要方法448
1.5 反求设计与知识产权448
2.2 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449
2.3 引进技术的模式449
2.1 技术引进的目的449
2 技术引进与反求设计449
2.4 技术引进与反求设计450
2.5 反求设计的共性问题450
3 已知机械设备的反求设计451
3.1 机械设备反求设计的特点451
3.2 机械设备反求设计的一般过程451
3.3 功能分析与反求451
3.4 系统原理方案的反求459
3.5 机械设备的分解与装配工艺的反求460
3.6 制造工艺的反求461
3.7 材料的反求461
3.8 公差的反求462
3.9 关键零件的反求设计与创新464
3.10 机构系统原理方案的反求与创新465
3.11 反求设计案例分析466
4.1 技术资料反求设计的特点469
4.2 技术资料反求设计的一般过程469
4 技术资料的反求设计469
4.3 产品图样的反求设计470
4.4 专利文献的反求设计470
4.5 图像资料的反求设计471
5 计算机辅助反求设计472
5.1 机械零件计算机辅助反求设计的一般过程473
5.2 系统应用软件473
5.3 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技术476
5.4 图像资料计算机辅助反求设计的一般过程477
5.5 案例分析477
第5章 模块化设计478
1 模块化设计的涵义和特点478
1.1 模块化设计的涵义478
1.2 模块化设计的特征480
1.3 模块化设计的作用及其发展481
2.1 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品种规划485
2 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485
2.2 模块化设计的产品总体布局488
2.3 模块化设计的功能单元划分491
2.4 模块综合可行性评定494
3 模块结构设计要点501
3.1 确定模块的相关性501
3.2 构建模块接口的一致性502
3.3 同位模块的结构符合物理相似原则503
3.4 相似指标和相似准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505
4 模块化产品设计的整合方法512
4.1 模块的编码原理512
4.2 模块整合过程要点515
5 模块化设计中的产品数据管理518
5.1 模块设计管理518
5.2 模块管理系统的功能分解519
5.3 产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模块组合520
6.1 机床的模块化设计524
6 模块化设计举例和分析524
6.2 离心气泵的模块化系列设计531
6.3 减速器模块化系列设计533
6.4 工业汽轮机的模块化设计536
第6章 面向环境设计539
1 面向环境设计概述539
1.1 面向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539
2 面向环境设计的关键技术540
2.1 面向环境的产品规划540
1.3 面向环境设计的技术框架540
1.2 面向环境设计的原则540
2.2 面向环境的产品方案设计542
2.3 面向环境的材料选择543
2.4 面向环境的产品结构设计546
3.1 面向环境设计的并行工程模式547
2.5 面向环境的工艺设计549
3.6 面向环境的包装设计552
2.7 面向环境的回收处理方案设计554
3 面向环境设计的支撑技术557
3.2 面向环境设计的数据库和知识库558
3.3 面向环境设计的评价与决策559
4.1 环境标志567
4 环境标志认证567
4.2 环境标志认证的发展568
4.3 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568
参考文献569
第50篇 机械试验576
第1 章 机械试验中的统计学基础576
1 常用分布576
1.1 正态分布576
1.2 标准正态分布576
1.3 对数正态分布578
1.4 x2分布578
1.5 t分布580
1.6 F分布581
1.7 威布尔分布581
1.8 指数分布582
1.9 负二项分布582
1.10 泊松分布583
1.11 超几何分布583
2 试验结果的数值计算584
2.1 误差及误差分析584
2.2 几个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585
3 回归分析模型589
3.1 一元线性回归590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593
1 求值试验设计600
1.1 正态发布600
第2章 常用试验设计600
1.2 威布尔分布601
2 析因试验设计606
2.1 单因素方差分析606
2.2 主效应、交互作用效应607
2.3 多因素方差分析608
3 正交试验设计611
3.1 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611
3.2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613
4.1 正态分布616
4 对比试验设计616
4.2 威布尔分布620
5 加速试验设计622
5.1 无失效出现时的加速试验622
5.2 有失效发生时的加速试验623
6 附录623
第3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646
1 拉伸试验646
1.1 拉伸试验原理646
1.2 拉伸试验设备646
1.4 拉伸试验试样648
1.3 拉伸试验条件648
1.5 拉伸性能指标的测定649
2 压缩试验652
2.1 压缩试验原理652
2.2 压缩试验设备653
2.3 压缩试验条件653
2.4 压缩试验试样653
2.5 压缩性能指标的测定653
3 扭转试验654
3.1 扭转试验原理654
3.4 扭转试验试样655
3.3 扭转试验条件655
3.2 扭转试验设备655
3.5 扭转性能指标的测定656
4 弯曲试验658
4.1 弯曲试验原理658
4.2 弯曲试验设备659
4.3 弯曲试验条件659
4.4 弯曲试验试样659
4.5 弯曲性能指标的测定659
5 硬度试验660
5.1 布氏硬度试验661
5.2 洛氏硬度试验662
5.3 维氏硬度试验663
5.4 肖氏硬度试验663
5.5 其他硬度试验664
5.6 硬度试验设备664
6 冲击试验664
6.1 冲击试验原理665
6.2 冲击试验设备665
6.3 冲击试验试样666
6.4 冲击性能指标的测定667
7 疲劳试验668
7.1 疲劳试验原理及类型668
7.2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设备669
7.3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试样670
7.4 旋转弯曲疲劳性能指标的测定670
7.5 疲劳极限的快速试验法671
7.6 疲劳极限的经验公式672
7.7 低周疲劳试验672
8 蠕变试验674
8.1 蠕变试验原理674
8.2 蠕变试验设备及条件674
8.3 蠕变试验试样675
8.4 蠕变性能指标的测定675
9.2 试验条件676
9 弹性模量试验676
9.1 试验原理和试验设备676
9.3 试验试样677
9.4 性能指标的测定677
第4章 机械的基础试验679
1 机械参数测量系统679
1.1 测量系统的组成679
1.2 常用的测量系统680
2 传感器686
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686
2.2 传感器的性能和指标689
2.3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690
2.4 机械式敏感元件691
2.5 电阻式传感器692
2.6 电感式传感器694
2.7 电容式传感器695
2.8 压电式传感器696
2.9半导体传感器697
2.10 激光传感器698
2.11 光纤传感器699
2.12 数字式传感器700
3.1 脆性涂层试验法701
3 强度试验701
3.2 光弹模型试验法702
3.3 真实零件试验法702
4 精度试验703
4.1 几何精度704
4.2 运动精度705
5 刚度试验706
5.1 机械零件的刚度试验706
5.2 机器综合刚度的试验706
6 摩擦学试验707
6.1 摩擦磨损试验707
6.2 润滑剂试验709
6.3 弹流润滑试验710
7 温度和热变形试验710
7.1 温度和温度场测试711
7.2 接触式测温712
7.3 非接触测温713
7.4 热变形试验714
8 机械振动与噪声测试714
8.1 机械振动的测试715
8.2 噪声测试719
2.1 相似概念723
2 相似理论基础723
1 概述723
第5章 机械的模型试验和光弹性法试验723
2.2 相似定理724
2.3 相似准则的确定725
3 模型设计731
3.1 模型的类型732
3.2 模型的设计732
4 模型试验735
4.1 试验735
4.2 试验数据的综合处理735
5.1 光弹性基础知识736
5 光弹性法试验736
4.3 用模型试验结果分析推断原型的性能参数736
5.2 二维光弹性法739
5.3 三维光弹性法751
5.4 应力冻结法753
5.5 贴片光弹法762
第6章 机械零部件和样机试验764
1 齿轮承载性能试验764
1.1 试验装置764
1.2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771
2.3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775
3.3 设计成套项目选择基准时应注意的问题776
1.4 齿轮胶合和磨损试验777
1.5 齿轮装置效率的测定781
1.6 齿轮动载荷测试784
1.7 齿轮本体温度和齿面温度的测试785
1.8 油膜厚度测试787
2 联轴器和离合器试验789
2.1 联轴器试验台789
2.2 联轴器性能试验800
2.3 离合器试验台802
2.4 离合器性能试验804
3 液压元件试验807
3.1 概述807
3.2 液压泵的试验807
3.3 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的试验812
3.4 液压控制阀的试验815
3.5 电液伺服阀的试验826
3.6 液压缸的试验831
4.1 齿轮装置及检验832
4 齿轮装置运行性能的检测832
4.2 车辆齿轮传动箱运行性能的检测833
4.3 工业通用减速器运行性能的检测834
4.4 高速齿轮装置运行性能的检测835
5 机床的验收检验和性能试验835
5.1 机床的验收检验835
6.1 试验种类839
6.2 试验条件839
6 起重机试验839
5.2 机床的性能试验839
6.3 试验项目及试验内容840
7 内燃机试验840
7.1 试验类别840
7.2 试验条件841
7.3 试验台架841
7.4 台架性能试验841
1.2 系统与机械系统845
1.3 系统仿真模型845
1.1 计算机仿真概述845
1 计算机仿真试验技术845
第7章 计算机辅助试验845
1.4 系统仿真实验846
1.5 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846
1.6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意义及特点847
1.7 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应用实例847
2 试验模态分析851
2.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851
2.2 模态测试技术853
2.3 模态参数识别854
2.4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在机床结构改进中的应用855
3.1 计算机辅助测试概述856
3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856
3.2 信号采集与转换857
3.3 信号恢复858
3.4 频谱分析技术859
3.5 数字滤波863
3.6 计算机辅助测试举例864
参考文献865
2 成套项目交钥匙工程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869
第51篇 机电成套项目工程设计869
1 成套项目交钥匙工程的起源与现状869
第1章 成套项目交钥匙工程简介869
2.1 制订设计任务书870
2.2 设计工艺规程870
2.3 选择和设计机械加工设备870
2.4 设计刀具、夹具和量具870
2.5 设计辅机870
2.6 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871
3 成套项目交钥匙工程的应用范围871
2.1 成套项目工艺规程的作用873
2.2 成套项目工艺规程的制订873
第2章 成套项目中的工艺规程873
2 成套项目工艺规程的制订873
1 基本术语873
2.3 分析零件的工艺方法制定工艺过程874
3 定位基准875
3.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875
3.4 机械加工工艺定位与夹紧符号876
3.2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876
4.1 常用基本术语877
4.2 成套项目的工序余量877
4 成套项目的工序余量及毛坯877
4.3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878
4.4 成套项目对工件毛坯的要求878
5 数控机床基础878
5.1 数控机床的分类878
5.2 数控加工的特点878
5.3 数控机床的选用879
6 附录879
6.1 数控机床标准的参考资料879
6.2 CNC典型产品的主要功能889
1 数控机床夹具基础900
1.1 数控机床夹具的组成900
第3章 成套项目的夹具系统900
1.2 数控机床夹具的设计原则901
2 气动、液压夹紧装置及气动(液压)夹具902
2.1 气动夹紧902
2.2 液压夹紧903
2.3 气—液增压装置903
2.4 多工位气动(液压)夹具设计903
3 成套项目夹具常用的典型结构905
4 附录——夹具技术要求参考资料909
第4章 成套项目的刀具系统912
1 金属切削基本术语912
1.1 刀具的组成要素912
1.2 刀具的有关术语912
1.3 切削常用术语912
2.4 各种刀具材料的特点及适用范围914
2.2 各类刀具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914
2.3 各种刀具材料使用特性比较914
2 刀具的材料914
2.1 刀具材料的分类914
2.5 可转位刀片国家标准基本内容928
3 成套项目的常用刀具929
3.1 车刀929
3.2 钻头930
3.3 铣刀933
3.4 镗刀935
1.1 成套项目的质量环937
第5章 机电设备成套项目中的质量控制系统937
1 成套项目质量控制概论937
1.2 质量计划938
1.3 专职质量管理网络942
1.4 质量联保制942
2 成套采购942
2.1 成套项目的分解和设备分类942
2.3 采购合同质量943
2.2 选择合格的分包方与承制单位943
2.4 通用规格书944
3 成套项目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945
3.1 产品的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945
3.2 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质量活动及质控点946
3.3 成套项目设计控制947
3.4 设计更改控制948
3.5 可靠性设计评审948
4 成套项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957
4.1 项目的生产技术准备957
4.2 承制单位采购质量的监督控制959
4.3 设备制造过程的监督与控制959
5 成套项目包装与储运过程质量控制963
5.1 包装控制963
5.2 储运控制963
6.3 现场监督与服务的工作内容964
6.2 编制现场监督与服务工作程序(或质量计划)964
6 成套项目现场监督与服务964
6.1 现场监督与服务的组织964
7 总结、回访和售后服务965
7.1 质量记录965
7.2 项目总结965
7.3 回访966
7.4 售后服务966
8 软件的质量控制966
8.1 编制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大纲966
8.2 评审和检查967
9 质量检验968
9.1 进货检验968
9.2 工序检验968
9.3 最终检验969
9.4 不合格品的控制与处置969
9.5 在线检测969
9.6 抽样检验971
9.7 功能量规977
10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工具987
11 成套项目质量与成本的经济分析991
11.1 质量成本的构成991
11.2 选择合理的质量水平991
第6章 成套项目的物料输送系统993
1 柔性制造及物料输送系统993
1.1 机械制造业的特点993
1.2 FMS的结构和功能993
1.3 物料输送系统的控制结构993
2 物料输送系统概述993
2.1 物料输送系统的模式993
2.2 物料输送系统的分类994
2.3 物料输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994
3.3 摩托车发动机箱体柔性生产线物流系统方案设计995
3.2 生产线的组成及对物流系统的要求995
3 多品种、中大批的产品制造中的智能化柔性物流输送系统实例995
3.1 智能化柔性物流输送系统设计原则995
3.4 物流系统机械结构设计997
3.5 物流的控制系统设计999
3.6 可靠运行措施1001
3.7 物料输送系统在生产线中的重要性1002
第7章 成套项目的计算机监控系统1003
1 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系统1003
2 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的计算机监控系统1003
2.1 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构成1003
2.2 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1003
2.3 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1004
2.4 通信系统1004
2.5 实时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005
3.2 摩托车发动机箱体柔性加工线控制系统的组成1006
3 摩托车发动机箱体柔性加工线的计算机监控实例1006
3.1 摩托车发动机箱体柔性加工线的组成1006
第8章 成套项目中的冷却、排屑系统及在线清洗1010
1 冷却与排屑系统的设计原则1010
2 切削液的选择与应用1010
2.1 切削液的作用1010
2.2 切削液的种类1010
2.3 切削液的选择1010
2.4 切削液的供给方式1010
3 切削液的净化装置1011
3.1 切削液的净化指标1011
3.2 净化装置的种类1011
4.4 大流量切削液冲刷排屑1013
4.3 刮板式排屑装置1013
4.1 螺旋排屑装置1013
4.2 链板排屑装置1013
4 排屑装置1013
5 摩托车发动机左右曲轴箱柔性生产线集中冷却排屑系统1014
5.1 集中冷却排屑系统的构成1014
5.2 工作原理1015
5.3 技术规格1016
5.4 集中冷却排屑系统的安全系统1016
5.5 环保要求1016
6 成套项目对清洗的要求1016
7 清洗剂的选择1017
8 常用的清洗方法和清洗设备1017
9 摩托车左右曲轴箱柔性生产线的在线清洗1017
1.2 验收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1019
1.1 编制验收工作计划的原则1019
1 编制验收工作计划1019
第9章 机电设备成套项目的验收1019
2 预验收1020
2.1 设备或子系统(子项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情况的检查1020
2.2 主机设备(子系统或子项目)的预验收1022
2.3 工艺及工艺装备的预验收1026
2.4 辅助设备的预验收1027
2.5 随机附件和技术文件的检查1027
3 总验收1028
3.1 设备的安装验收1028
3.2 成套设备联调试车验收1030
3.3 生产工艺验收1030
3.4 工序能力指数1031
3.5 可靠性验收1036
3.6 计算机软件的验收1038
参考文献1039
3.7 总验收1039
第52篇 机械设计典例1044
第1章 中华世纪坛旋转圆坛设计1044
1 设计立项1044
1.1 任务来源1044
1.2 风险评估1045
2 旋转圆坛总体方案设计1045
2.1 浮筒卸荷方案1045
2.2 滚轮支撑、齿轮和摩擦轮双驱动方案1046
2.3 摩擦轮支撑与驱动方案1047
3 放转圆坛摩擦驱动功率计算1047
3.1 常规算法1048
3.2 电力机车方法1051
3.3 起重机方法1051
3.5 计算校核1052
3.4 三种计算结果的比较1052
4 旋转圆坛关键技术和1/4底盘驱动模拟试验1053
4.1 旋转圆坛的关键技术试验1053
4.2 1/4底盘驱动模拟试验1058
4.3 旋转圆坛钢结构盘年试验1060
5 旋转圆坛的机械结构设计1062
5.1 钢结构坛体1062
5.2 轨道1062
5.3 滚轮车组1063
5.4 中心定位结构1064
5.5 时空探针1064
6 旋转圆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1065
6.1 驱动系统1065
6.2 计算机控制系统1067
6.3 供电系统1067
7 旋转圆坛动静态技术参数的测试1068
7.1 旋转圆坛静态技术参数的测试1068
6.4 防雷系统1068
7.2 旋转圆坛动态技术参数的测试1072
8 设计总结1073
8.1 旋转圆坛的技术创新1073
8.2 设计评估1074
8.3 尚存在的不足之处1075
第2章 小型飞剪机设计1076
1 设计任务的提出1076
1.1 概述1076
1.2 飞剪机的工艺作用与分类1076
1.3 飞剪机应满足的设计要求1076
1.4 飞剪机设计任务书1077
2 飞剪机设计的主要步骤1077
2.1 飞剪机结构选型与设计1077
2.2 基本参数确定计算1078
2.3 力能参数计算1080
2.4 电动机功率预选1082
2.5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绘制飞剪机机构简图1082
3 飞剪机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1083
3.1 剪切机构剪刃动点轨迹的运动分析与优化1083
3.2 传动齿轮齿侧间隙消除(零隙传动)的方法与调整1086
3.3 气动离合器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选用1089
3.4 飞剪机剪切定尺长度控制1090
4 飞剪机与气动离合器的试验与测试1093
4.1 FJ-86型双臂杆式飞剪机试验与测试1093
4.2 气动离合器制动器试验与测试1095
5 飞剪机设计计算实例1099
5.1 原始技术参数1099
5.2 设计计算步骤与计算结果1099
5.3 总图设计1100
2.1 基本机构的分析与选择1103
2 电动扳手的方案设计1103
1 设计任务的提出1103
第3章 高强度螺栓电动扳手的设计与研制1103
2.2 电动扳手机构方案的确定1104
3 电动扳手的动力和运动分析计算1105
3.1 整机传动比的确定1105
3.2 各机构传动比的确定1105
3.3 谐波齿轮传动和行星轮系运动分析1105
4 谐波齿轮传动的设计1106
4.1 谐波齿轮传动参数的确定1106
4.2 谐波齿轮轮齿的耐磨计算1106
4.3 柔轮强度计算1106
5 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1107
5.1 齿轮啮合参数的确定1107
5.2 齿轮强度计算特点1107
6 柔轮的光弹性试验1109
6.1 柔轮模型的光弹性试验1109
6.2 用切应力差法计算应力1111
6.3 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1114
7 电动扳手整机设计*1116
8 主要零件——柔轮的加工制造1117
8.1 柔轮的材料1117
8.2 柔轮毛坯的强力旋压新工艺1117
8.3 柔轮精加工的工装特点1118
8.4 柔轮的热处理工艺1118
8.5 强力旋压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119
9 电动扳手的实际使用情况1119
参考文献1120
附录1123
A 企业与产品1123
B 常用电动机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159
C 电动机技术条件标准目录1314
D 机械设计网站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