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地气候资源与开发利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地气候资源与开发利用
  • 傅抱璞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2969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地气候资源与开发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山地气候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计算1

第一节山地气候的研究方法与野外考察1

一、山地气候的研究方法1

二、野外考察的目的和要点1

三、关于测点的布置和选择问题2

四、关于仪器安装和观测方法问题4

(一)仪器安装问题4

(三)测点描述问题5

(二)观测方法问题5

五、关于资料审查和订正问题6

第二节山地日照的计算与变化8

一、影响山地日照的因素8

二、山地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8

(一)多面体地形中可照时间的计算9

(二)孤立斜坡上可照时间的计算14

(三)平行山脊中可照时间的计算16

(四)圆形山谷中可照时间的计算17

三、山地可照时间的变化20

(一)坡地上可照时间的变化20

(二)不同地形下可照时间的差异和变化22

四、山地实际日照的变化与计算24

第三节山地直接太阳辐射的计算与变化规律25

一、直接太阳辐射的计算25

(一)理论计算25

(二)近似计算27

二、不同地形下可能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差异和变化29

三、向阳坡的最热坡度和临界坡度31

(一)最热坡度31

…(二)临界坡度37

一、概述39

第四节山地散射辐射的计算与变化39

二、非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式40

三、参数的确定45

四、模式的检验及计算与观测结果47

五、各向同性的计算模式48

第五节山地的外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51

一、山地的反射率51

二、山地的外反射辐射53

三、山地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61

第六节山地降水的计算模式和变化规律67

一、降水的基本计算模式67

二、最大降水高度72

三、地形变化的降水计算模式74

四、背风面的降水计算模式和普遍模式75

五、参数的确定76

六、降水的计算与观测结果及其变化规律79

第七节山地的蒸发82

一、概述82

二、计算蒸发的水热法84

三、公式的检验和参数m的确定87

第八节山地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90

一、控制方程组90

三、三维地形气候模拟93

三、地形形状对过山气流的影响98

四、干谷和湿谷小气候差异的数值模拟105

五、峡谷效应的数值模拟107

参考文献112

第二章山地气候特征115

第一节海拔高度与气候115

一、山地日照和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15

(一)日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15

(二)太阳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19

(三)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27

(四)净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30

(一)平均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32

二、山地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32

(二)最高、最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35

(三)气温日、年较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37

(四)影响气温垂直变化的因子139

三、山地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45

(一)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45

(二)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47

四、山地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51

(一)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51

(二)关于最大降水高度的问题155

一、不同坡地方位的日照和辐射特征158

第二节坡地方位与气候158

(一)坡地方位与日照159

(二)坡地方位与太阳辐射159

(三)坡地方位与有效辐射162

(四)坡地方位与净辐射162

二、不同坡地方位的温度特征165

(一)平均气温随坡地方位的变化165

(二)最高、最低气温随坡地方位的变化168

(三)气温递减率随坡地方位的变化169

三、山地降水与坡向172

(一)地形形态对温度的影响176

一、地形形态对温、湿度的影响176

第三节地形形态与气候176

(二)地形形态对湿度的影响179

二、地形形态对风的影响182

(一)风向与地形182

(二)风速与地形184

三、地形形态对降水的影响186

(一)盆地、谷地的降水186

(二)喇叭口地形的降水188

(三)地形形态对降水日、年变化的影响188

第四节山地天气气候特征190

一、山脉对天气系统移行、演变的影响190

(一)东北山区的焚风效应192

二、山脉对局地天气过程的影响192

(二)地形影响下的昆明静止锋193

(三)中尺度山地对局地天气的影响194

第五节实例分析195

一、秦岭的山地气候特征195

二、武夷山的气候特征197

(一)武夷山区的地形对冬、夏天气系统的影响197

(二)武夷山区的逆温198

第六节小结199

参考文献200

一、超短期资期的延长203

第三章山地短期观测资料的延长与气候要素值的推算203

第一节超短期观测资料的延长与插补203

二、超短期资料的插补204

第二节山地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模拟206

第三节各种温度要素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值210

一、分离综合法211

二、统计模拟法(Ⅰ)213

三、统计模拟法(Ⅱ)216

四、变换界限法219

五、各种温度要素的小地形订正值221

(一)月平均温度的小地形订正值[用分离综合法求得]221

(二)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小地形订正值[用统计模拟法(Ⅰ)求得]224

第四节极端温度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值229

一、极端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229

二、极端温度随纬度的变化231

三、极端最低温度的推算231

四、小地形影响的确定和小地形订正值232

第五节空气湿度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值236

一、模式推算法和小地形订正值236

二、指示植物推测法240

三、陆地卫星相片分析推算法240

一、风速随高度的变化241

第六节风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系数241

二、一般风速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系数243

三、河谷地形的风速的推算和小地形订正系数245

四、由测风资料推算局地环流速度的方法248

五、坡风的理论计算251

第七节地貌学的推算方法和自然物候法254

一、地貌学的推算方法254

(一)地形的地貌学特征量255

(二)地形的地貌学指数255

(三)地形地貌学参量对气候效应的确定257

二、自然物候法258

参考文献259

第四章山地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利用261

第一节地形的农业气候生态效应及其利用261

一、宏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261

二、中、小地形局地气候生态环境及其在农、林业中的利用263

(一)坡地263

(二)盆、谷地269

(三)马蹄形地形270

(四)山区逆温暖带272

第二节山地农业气候区划274

一、山地农业气候区划方法论274

(二)聚类分析法277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与垂直分层方法277

(一)因子分析法277

(三)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主分量分析法)278

(四)模糊综合评判方法279

三、山地农业气候区划的种类与实例280

(一)山地综合农业气候区划280

(二)山地作物与林木的气候区划288

(三)地形农业气候效应分类300

第三节山地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多种经营306

一、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多种经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06

三、发展经济林果307

二、合理布局粮食生产307

四、保护林业与草场资源309

(一)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09

(二)草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11

五、利用气候优势层312

六、建立高山蔬菜基地315

(一)山区蔬菜对夏秋气候的适应性315

(二)山区蔬菜的多层次、多品种发展316

七、发展优势土特产品317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