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废水处理单元过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废水处理单元过程
  • 姚重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18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废水处理单元过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水的性质1

1.1 水的化学性质1

1.1.1 水分子结构1

1.1.2 溶质浓度2

1.1.3 有机物浓度3

1.1.4 化学反应4

1.1.5 碳酸平衡5

1.2 水的物理性质7

1.2.1 粘度7

1.2.2 表面张力7

1.2.3 蒸气压8

1.2.4 密度9

1.2.5 扩散性10

1.2.6 水中颗粒物11

1.3 气-液界面14

1.3.1 气体的性质14

1.3.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15

2 悬浮颗粒沉降特征17

2.1 引言17

2.2 离散颗粒自由沉降17

2.3 离散颗粒拥挤沉淀19

2.4 絮状物质分层沉淀21

2.5 沉降速率分布23

2.6 悬浮固体种类24

3 胶体脱稳26

3.1 引言26

3.2 混凝27

3.3 铝盐与铁盐的混凝29

3.4 聚电解质的作用31

3.5 混凝剂剂量确定32

3.5.1 絮凝33

3.5.2 絮凝中速度梯度的作用33

3.5.3 混合技术及絮体生成34

3.6 温度对絮凝的影响37

4 悬浮颗粒沉降分离38

4.1 理想液槽离散颗粒沉降38

4.2 停留时间分布40

4.3 湍流的影响41

4.4 沉淀颗粒的冲刷作用42

4.5 流动稳定性43

4.6 沉砂池44

4.7 初沉池45

4.8 二沉池47

4.9 澄清池48

4.10 斜板及斜管沉淀池49

4.11 设计参考50

5 悬浮颗粒气浮分离53

5.1 引言53

5.2 悬浮固体的气浮53

5.3 气固化设计54

5.4 溶气方法55

5.5 气浮系统设计56

6 悬浮颗粒过滤去除58

6.1 引言58

6.2 滤池特征58

6.3 工作原理59

6.4 压头损失64

6.5 快滤池工艺原理66

6.6 快滤池悬浮固体去除动力学67

6.7 滤料选择68

6.8 反冲洗70

6.9 滤池个数70

6.10 过滤控制71

6.11 膜过滤72

7 溶解态组分75

7.1 引言75

7.2 无机态75

7.3 有机态75

7.2.1 有机物降解78

7.3.2 洗涤剂80

7.4 危险物质81

8 吸附83

8.1 引言83

8.2 活性炭84

8.3 吸附过程85

8.4 吸附平衡86

8.5 吸附系统的设计87

8.5.1 PAC过程设计87

8.5.2 GAC过程设计88

9.1 引言90

9 化学沉淀90

9.2 沉淀过程91

9.2.1 Ca2+及Mg2+的沉淀92

9.2.2 从废水中除磷93

9.2.3 Cr6+的还原与沉淀94

9.3 化学稳定95

10 离子交换97

10.1 引言97

10.2 交换平衡98

10.3 选择性与容量99

10.4 离子交换的应用100

11.2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103

11.2.1 能量及细胞合成103

11.1 引言103

11 生物过程103

11.2.2 营养物需求105

11.2.3 温度的影响106

11.2.4 pH的影响107

11.2.5 氧与微生物生长108

11.3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108

11.4 生物反应器111

11.5 完全混合反应器112

11.6 推流反应器114

12.1 引言116

12 活性污泥法116

12.2 过程设计118

12.3 氧需119

12.4 污泥生长121

12.5 活性污泥物理性质122

12.5.1 沉降性能122

12.5.2 准备池123

12.6 固液分离与污泥回流124

12.7 脱氮125

12.7.1 硝化作用125

12.7.2 反硝化127

12.7.3 反硝化系统的设计129

12.8 生物除磷132

12.9 工艺选择134

13 好氧生物滤池136

13.1 引言136

13.2 工作原理136

13.3 膜的生态138

13.4 温度影响138

13.5 工艺设计139

13.6 设备设计141

13.6.1 进水141

13.6.2 布水系统141

13.6.4 通风142

13.6.3 池体结构142

13.6.5 滤床介质143

13.7 与活性污泥过程的比较144

13.8 硝化144

13.9 污泥产生145

13.10 生物转盘145

14 气液传质147

14.1 引言147

14.2 气体溶解度147

14.3 气液传质机理和速率148

14.4 氧的传质150

14.5 温度对氧传输的影响151

14.6.1 空气扩散曝气系统152

14.6 活性污泥法曝气系统152

14.6.2 机械表面曝气系统153

14.7 充氧能力的实验测量154

14.8 能耗和充氧速率156

14.9 气提157

14.9.1 二氧化碳去除157

14.9.2 硫化氢去除157

14.9.3 曝气除氨158

14.10 填料塔气液传质158

15 厌氧过程160

15.1 引言160

15.2 过程微生物学160

15.3 环境对消化过程的影响161

15.4 过程动力学162

15.5 过程工艺164

15.6 工艺设计165

15.7 消化产气168

15.8 潜在用途169

16 稳定塘170

16.1 引言170

16.2 好氧塘170

16.3 兼性塘172

16.4 厌氧塘175

16.5 曝气塘177

17.2 污泥种类184

17 污泥处理和处置184

17.1 引言184

17.3 污泥处理与处置186

17.3.1 概述186

17.3.2 污泥调理189

17.3.3 污泥浓缩189

17.3.4 污泥脱水193

17.4 污泥稳定195

17.4.1 厌氧消化195

17.4.2 好氧消化196

17.4.3 化学稳定197

17.5 污泥处置197

18.2 化学消毒198

18 消毒198

18.1 引言198

18.3 紫外光消毒199

18.4 加热消毒200

18.5 分离消毒201

18.6 氯气消毒201

18.6.1 化学反应201

18.6.2 氯的化合物204

18.6.3 三卤甲烷204

18.6.4 给水的氯化处理205

18.7 臭氧消毒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