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研究理论与实践 转型时期的新思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区域研究理论与实践 转型时期的新思路
  • 陈雄,陈修颖,朱华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084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地区开发-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研究理论与实践 转型时期的新思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区域研究的历史借鉴1

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宁绍地区土地开发1

1.1 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秦汉之际1

1.2 土地垦殖日渐高涨的东汉时期2

1.3 土地褊狭亩值一金的两晋时期4

1.4 小结6

2.1 史前时期7

2 古代金衢地区的土地开发及其利用7

2.2 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9

2.3 隋唐宋元时期11

2.4 明清时期13

2.5 小结13

3 古代宁绍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及其发展14

3.1 粮食作物种植的起源14

3.2 从迁徙农业到定居农业的过渡15

3.3 秦汉以后水稻种植成为惟一主要的作物16

3.4 人口压力促进种植技术提高及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增加17

3.5 结论19

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宁绍地区的农田水利19

4.1 鉴湖的修筑19

4.2 西兴运河的疏凿22

4.3 海塘的零星修筑23

4.4 小结24

5 隋唐宋元时期宁绍地区水利建设及其兴废24

5.1 海塘体系的形成25

5.2 水利建设和治理高潮26

5.3 湖陂的湮废30

第2章 区域开发中的行政区划调整32

1 城市化中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调整的性质及其原则32

1.1 行政区划的性质32

1.2 行政区划的原则34

1.3 结束语39

2 城市化中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39

2.1 改革和调整的必要性39

2.2 改革和调整面临的问题41

3 浙江省行政区划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46

3.1 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47

3.2 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53

第3章 中国城市经济区开发研究63

1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市域农业结构问题与调整63

1.1 市域农业结构的历史、现状与问题63

1.2 面向市场,市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向68

1.3 市域农业结构调整的两点建议72

2 沿海发达地区边缘地域的城镇成长与体系化73

2.1 城镇体系的现状特征74

2.2 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分析75

2.3 城镇体系成长的战略设想76

2.4 几点政策建议78

3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本市经济贡献分析80

3.1 综合经济效益评价80

3.2 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85

4 小城镇整理:中国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88

4.1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8

4.2 小城镇整理的形势判断及分类指导91

4.3 小城镇整理的对策建议95

第4章 中国经济轴带的开发研究97

1 京九轴带的经济开发97

1.1 京九轴带开发条件分析97

1.2 开发战略98

1.3 基本开发格局100

1.4 结论103

2 湘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现状及调整103

2.1 湘江经济轴带社会生产力的空间结构现状104

2.2 湘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的特征和问题105

2.3 湘江经济轴带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107

3 京沪铁路与宿州经济:内在联系及未来变化110

3.1 京沪铁路110

3.2 京沪铁路宿州段111

3.3 宿州经济112

3.4 铁路与地区经济的关系115

3.5 京沪铁路与宿州市未来经济发展116

4.1 京沪铁路与宿州市121

4 京沪铁路对宿州市经济结构发展的时空影响121

4.2 京沪铁路对宿州市经济结构发展的时间影响122

4.3 京沪铁路对宿州市经济结构发展的空间影响125

5 长江流域农业大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地域性策略129

5.1 外向型农业发展条件及评价129

5.2 外向型农业发展原则、策略及结构调整方向132

5.3 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措施136

1 产业集群研究140

1.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140

第5章 中国特殊地理区域开发研究140

1.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培育141

1.3 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143

1.4 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145

1.5 理论述评146

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聚现状及发展路径147

2.1 东北地区整体尺度的工业集聚现状及问题148

2.2 省区尺度的工业集聚现状及问题151

2.3 产业区的发展及问题152

2.4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155

3 改造老工业基地首先应改造政府和企业的关系157

3.1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158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159

3.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政企关系的转变164

4 生态脆弱区域的城镇化初探167

4.1 生态脆弱区的空间界定及人地关系特征167

4.2 生态型城镇化:ECOTONE区域城镇化道路171

4.3 生态城市:实践与成效173

5.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演变176

5 流域经济协作区:区域空间重组新模式176

5.2 建立流域经济区的必要性177

5.3 流域经济区的特征与功能180

5.4 实施的措施与途径182

6 生态脆弱区的传统产业结构重组研究:闽西案例185

6.1 生态脆弱区的产业结构特征185

6.2 生态脆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原则187

6.3 闽西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188

7.1 对结构调整背景的新认识193

7 转型时期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193

7.2 沿海四省一市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内容195

7.3 几点认识200

8 中国关谷要塞的地理特征及其开发利用202

8.1 古关隘的地理特征202

8.2 古关隘资源的现代价值205

8.3 古关隘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206

9 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浙江省为例209

9.1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210

9.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2

9.3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214

第6章 面向新经济背景下的区域开发实践217

1 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区位的形成和演进217

1.1 引言217

1.2 产业区位集聚理论的回顾218

1.3 新经济地理学219

1.4 思想启示与应用探讨223

2.1 新经济地理学的提出226

2 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226

2.2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227

2.3 新经济地理学新在何处229

2.4 结语233

3 世界经济集团化理论与发展现状234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34

3.2 世界经济集团化发展现状与特点245

4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区域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57

4.1 国际贸易区域化现象及特点257

4.2 国际贸易区域化的理论解释259

4.3 贸易区域化对中国的启示263

5 用全新的人地观认识农村经济发展266

5.1 人地关系现状266

5.2 PRED协调发展理论268

5.3 政策意义272

参考文献275

后记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