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振海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210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地点: 中国 学科: 考核 学科: 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哲学概论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4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7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0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14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4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6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21
二、认识与实践23
三、认识与真理26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29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9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32
三、阶级、国家和群众35
第二部分 行政管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一章 行政管理体制及改革39
一、行政管理体制39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2
第二章 政府机构与职能45
一、政府机构的概念、构成和类型45
二、中央人民政府机构48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49
四、政府机构改革52
五、政府职能的含义和构成54
六、政府职能转变55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58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58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58
三、我国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与纪律59
四、职位分类及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60
五、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制度65
六、公务员其他制度70
第四章 行政领导与决策73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73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务序列74
三、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75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76
五、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77
六、行政首长负责制79
七、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责80
八、行政决策组织体系81
九、行政决策过程83
十、行政决策的实施84
第五章 行政协调与行政监督86
一、行政协调及其作用86
二、行政监督90
第三部分 现代领导科学97
第一章 现代领导的本质和职能97
一、领导的定义和领导本质的决定性因素97
二、社会主义领导关系的本质和新含义99
三、领导的主要职能100
第二章 现代领导活动的主要规律105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规律105
二、协调共存规律106
三、反馈调控规律108
四、因势利导规律110
第三章 现代领导体制112
一、现代领导体制的重要性112
二、现代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117
三、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改革118
第四章 现代领导者的素质及其内容结构119
一、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119
二、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123
三、现代领导集体素质的结构129
第五章 现代领导艺术131
一、现代领导艺术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31
二、现代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133
第六章 现代领导绩效考评140
一、现代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意义140
二、加强和完善现代领导绩效考评145
第四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5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52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154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5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定158
二、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倨160
三、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62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64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164
二、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164
三、加快发展生产力16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68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68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170
三、政治体制的改革17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178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78
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8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82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82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的保证183
三、正确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18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187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87
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189
三、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8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1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偏废191
二、坚持“两手抓”,搞好精神文明建设192
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93
四、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9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198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198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199
三、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200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20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20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03
三、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积极推进祖国统一205
第五部分 中国国情与国策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与人文概况207
一、自然概况207
二、人文概况211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概况217
一、经济概况217
二、文化概况222
第三章 中国国策230
一、计划生育230
二、环境保护233
三、资源保护238
四、科教兴国战略241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246
第六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253
一、商品与货币253
二、资本及其运动255
三、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256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258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258
二、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260
三、市场类型与竞争261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26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几种主要的企业制度26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26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266
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26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体系269
一、市场体系及各类市场的相互联系269
二、商品市场270
三、生产要素市场272
四、技术和信息市场275
五、期货市场27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278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278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81
三、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283
四、政府的计划指导286
五、政府的经济监督288
第六章 社会保障制度290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功能290
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293
第七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297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297
一、鸦片战争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297
二、太平天国运动299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甲午战争302
一、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02
二、中日甲午战争304
第三章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306
一、戊戌变法306
二、义和团运动308
第四章 辛亥革命310
一、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310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311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312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313
第五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14
一、五四爱国运动314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15
三、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316
四、北伐战争318
第六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320
一、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320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政权的建立320
三、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二万五千里长征323
四、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24
第七章 抗日战争327
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27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328
三、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329
四、国民党的反共活动和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的斗争330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331
第八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333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33
二、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3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36
第九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338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38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40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34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343
第八部分 法律347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347
一、法与法律规范347
二、法的实施349
三、法律关系353
第二章 宪法358
一、宪法概述358
二、国家基本制度360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63
四、国家机构365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366
一、行政法概述366
二、行政组织法368
三、行政行为法371
四、行政法制监督376
五、行政诉讼376
第四章 刑法379
一、刑法概述379
二、犯罪380
三、刑罚及其具体运用386
四、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391
第五章 民法395
一、民法概述39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396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398
四、物权与所有权399
五、债权401
六、知识产权404
七、人身权406
八、财产继承权407
九、民事责任408
十、诉讼时效410
第九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 写作基础知识413
一、主题413
二、材料414
三、结构安排415
四、表达方式417
五、语言419
第二章 常用基本文体的写作方法420
一、记叙文体420
二、议论文体422
三、说明文体424
四、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比较426
第三章 公文概述427
一、公文的特点与功能427
二、公文的种类429
三、公文的格式432
四、公文的文体435
五、公文的稿本435
六、行文制度和规定436
第四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439
一、公文写作要则439
二、公文写作程序440
三、条例、规定、办法的撰写442
四、一般行政公文的撰写445
五、公文处理464
第十部分 现代科技469
第一章 历史上的生产力高潮和科技革命469
第二章 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状况473
一、核技术的发展与原子能的利用473
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474
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475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476
五、新材料技术478
六、激光技术的发展481
七、生物技术482
八、航天技术与空间资源开发483
九、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485
第三章 现代科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86
一、引起了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和生产力内在结构的变化486
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87
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488
四、促进了经济国际化发展490
第四章 未来的科技革命浪潮491
第十一部分 山东省情497
第一章 山东省的概况497
一、自然地理497
二、文化历史499
三、行政区划500
四、人口、民族502
五、主要资源502
第二章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505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505
二、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506
三、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506
四、固定资产成效显著507
五、国内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508
六、对外经济发展迅速508
七、财政收支状况改善,信贷平衡能力增强508
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509
九、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得到有效控制510
第三章 山东各项改革511
一、国有企业改革511
二、金融改革514
三、改革开放试点县516
四、住房制度改革517
五、个体私营经济518
六、高新技术及产业520
七、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522
八、外经外贸524
九、乡镇企业526
第四章 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529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529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530
三、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532
四、融资渠道狭窄533
五、经济外向度不高534
六、城市带动能力弱535
七、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