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出“现代”的迷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走出“现代”的迷思
  • 伍方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61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出“现代”的迷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是现代?还是后现代?还是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导引1

第二节 有关本论题的学术史回顾5

一 文学批评史研究层面10

二 文学理论史研究层面15

三 文学史研究层面19

四 思想史研究等层面23

第三节 相关学术史研究的倾向与问题28

一 突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29

二 “现代”与“后现代”关系认知的二元对立倾向32

三 从“解构”走向“建构”的趋势及其悖论36

四 学科意识与知识伦理的改进问题40

第四节 本书的阐释方法与主要结构41

一 理论方法与阐释框架41

二 主要内容与各章结构46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的后果和问题50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中“后现代主义”概念的用法和定位52

一 术语史与概念探讨的角度转换52

二 作为“现象”与“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55

三 后现代主义的地域与语境差异57

四 后现代主义的形态与类型62

五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大致定位65

第二节 全球与中国:“现代”的后果与问题66

一 全球的“现代”语境及其后果和问题68

二 中国的“现代”语境及其后果和问题71

第三节 后现代的“问题语境”及其与现代关系的定位82

一 从现象层面看“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82

二 从叙事层面看“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85

三 从历史建构层面看“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87

第二章 文学史叙事对“现代”的建构及其后现代转型90

第一节 文学史模式的转换与“现代化叙事”的建立91

一 “现代”与“现代文学”词源略考91

二 文学史:从进化论叙事到革命史叙事94

三 文学史现代化叙事模式的建立98

第二节 文学史分期与文学史叙事对“现代”的断裂102

一 文学史分期讨论的问题分歧:延续抑或断裂102

二 文学叙事的“断裂”与文学史叙事的策略107

第三节 “现代”的迷思与反思:后现代视角的引入110

一 现代化叙事的自我反思与“现代”的“再解读”110

二 后现代叙事的引入:“迷思”的解构与“现代”的重构117

第三章 从“现代”中诞生:后现代文学译介话语的发生与传播124

第一节 以“现代”之名:“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译介126

一 译名源考:从“后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27

二 在“现代派”名下对后现代主义三大流派的早期译介132

第二节 走出“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关系的纠缠145

一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以袁可嘉为个案145

二 两种“现代”:从现代派之争到伪现代派之争153

三 同一历史语境:建筑界“后现代”发生史的比较研究159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历史语境168

一 从杰姆逊的接受史看后现代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语境变迁168

二 理论旅行与跨语际实践:后现代主义理论译介话语的传播183

第四章 解构“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欲望叙事与解构批评196

第一节 先锋文学与解构批评:主体、真实、意义的解构199

一 先锋文学的后现代解读与解构批评的发展轨迹199

二 主体、真实、意义:“现代”核心价值的反思与解构214

第二节 断裂叙事与削平深度:形式革命对意识形态的消解220

一 欲望与欲望叙事的断裂和意义的解构220

二 从空间到时间:时间秩序的破坏与意义的消解227

第三节 革命叙事与启蒙叙事的解构和先锋文学的转型233

一 面对“现代”欲望叙事:从“乌托邦”到“去乌托邦”233

二 历史与欲望的叙述:对革命叙事的解构与重构243

三 存在与欲望的叙述:先锋文学的推进与转型250

第五章 重构“现代”:在反思“后现代”中的理论建构258

第一节 面对中国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意识和理论自觉259

一 一个导引:全球化话语与本土化话语的对接259

二 一个讨论个案:建构的智慧与解构的智慧的对话261

第二节 从“语言”突围:后现代性与汉语文化重建266

一 解构诗学与汉语文化重建:以郑敏为例267

二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华性”的建构:以张颐武为例277

第三节 从解构到建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型及其问题291

一 转型的几种路径与取向:从陈晓明到王宁291

二 解构基础上的建构:关于建构与解构关系的探讨296

三 体制化与普泛化:后现代转型的社会动因与前景300

结语:是后现代的现代?还是现代的后现代?还是307

参考文献315

后记332

Contents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