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本性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本性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
  • 万小龙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52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关系-人文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本性与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 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研究概述1

一、引言1

二、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假说的产生还是科学革命的发生?3

三、科技与人文关系研究的五种途径10

(一)科学哲学:个体—属性分析和事态—事件分析10

(二)海德格尔之“思”:科学不“思”还是“思非科学”13

(三)批判的社会理论:单向度的单向人还是单维度的双向人?17

(四)鲜明的后现代思潮23

(五)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科学文化走向文化科学25

第一章 现代物理科学技术中的人文问题30

一、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途径浅析30

(一)物理学概念分析31

(二)物理学前沿哲学问题36

(三)物理学自然图景38

(四)物理学方法论40

二、EPR关联的分析44

(一)机遇(chance)解释45

(二)巧合(coincidence)解释45

(三)同格(co-ordination)解释46

(四)前定和谐(pre-establised harmony)解释46

(五)逻辑同一(logical identiy)解释47

(六)共因(common cause)解释49

三、量子概率的模态解释53

(一)量子力学中的概率特征53

(二)对量子概率统计解释的批判56

(三)量子概率的模态频率解释59

四、量子测量的模态解释64

(一)量子测量的解释问题65

(二)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内容70

(三)模态解释的意义76

五、霍金虚时间概念浅析79

(一)霍金时间概念的变革79

(二)虚时间的物理意义84

(三)虚时间的哲学意义86

六、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92

(一)全同粒子概念93

(二)个体性概念97

(三)全同粒子的关联100

第二章 现代认知科技中的人文问题105

一、对意识的科学探索及其与道家哲学的关系106

(一)艾克尔斯的实体二元论107

(二)克里克对视觉意识的研究109

(三)埃德尔曼的神经元达尔文主义111

(四)科学研究的哲学导向113

(五)道家心灵思想的启示115

二、脑死亡与自我意识117

(一)何为人?118

(二)人为何?119

(三)我是谁?121

(四)脑死亡的判断不将是一个价值判断122

三、知觉二元论:二元化的另一种方式124

(一)隐私论题124

(二)物理的和精神的127

(三)同时性131

(四)同时性不是一个因果关系134

四、知觉二元论与自由意志137

(一)意识的起源137

(二)心灵存在的判别标准139

(三)自由意志143

五、附生性,因果性,还原性147

(一)戴维森的反常一元论和附生性概念148

(二)金在权对戴维森的批评150

(三)重新理解戴维森154

六、层次,形式与实在160

(一)夏法尔论基础主义161

(二)形式实在论164

(三)因果作用是如何发生的?169

(四)认识论的非还原主义174

第三章 概率与归纳理性对科学本性的解读179

一、当代归纳逻辑是假说确证逻辑180

(一)归纳逻辑发展简史180

(二)归纳问题是信念合理接受问题182

(三)当代归纳逻辑是概率确证逻辑196

二、对概率的阐释——认识论问题200

(一)归纳概率的逻辑阐释202

(二)概率的频率理论206

(三)概率的性向理论208

(四)概率的主观主义阐释212

三、知识接受之逻辑难题——归纳悖论218

(一)确证悖论及其解决219

(二)绿蓝悖论及其解决232

(三)彩票悖论及其解决246

第四章 现代技术中的人文问题257

一、技术的本质与人的“物”化257

(一)技术的本质257

(二)人的“物”化262

二、技术化生存与人性化生存266

(一)技术化生存的矛盾和现实困境266

(二)人性化生存的现实诉求272

三、“虚拟”、“虚拟世界”与“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277

(一)何谓“虚拟”?277

(二)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280

(三)新的“三个世界”的划分284

(四)虚拟生存的实践特性287

四、同一家园中的人与机器290

(一)人与机器融合292

(二)善待机器、善待人类295

五、高科技时代的和谐社会302

(一)历史上和谐社会设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302

(二)科技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305

(三)高科技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挑战307

(四)高科技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创新310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技中的人文问题313

一、中国古代生物循环变化思想初探313

(一)生物循环变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313

(二)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哲学基础316

(三)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与生物进化思想的比较323

(四)中国古代生物循环变化思想评价327

二、简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率”328

(一)勾股术与黄金分割率329

(二)“河图”、“洛书”与黄金分割率330

(三)“贾宪三角形”与黄金分割率332

(四)“五运六气”学说与黄金分割率334

(五)黄赤交角与黄金分割率335

三、先秦儒、道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不利影响340

(一)先秦儒、道思想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局限性341

(二)先秦儒、道思想在自然科学的探索面前缺乏信心344

(三)先秦儒、道思想否认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价值346

四、近代科学的传入与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348

(一)引子——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道路不同348

(二)求知精神:科学发展的根本349

(三)学科学而未学求知精神: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351

(四)缺少求知精神:当前妨碍中国科学发展的精神因素355

五、评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358

(一)“天人合一”自然观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359

(二)“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思维的影响361

结束语366

参考文献377

后记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