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桂五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93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检察机关-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总论3
概述3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4
第一节 西方检察制度的历史和现状4
第二节 苏联检察制度的历史和现状11
第三节 中国古代检察制度——御史制度15
第四节 清朝末年的司法改制和中国近代检察制度的萌芽30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的检察制度33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检察制度36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创建初期(1949年-1953年)4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波折时期(1954年-1966年)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中断时期(1967年-1977年)5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重建和发展(1978年以来)53
第五节 经验教训与启示5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法律渊源64
第一节 法律渊源的概念和分类64
第二节 历次《宪法》关于检察制度的规定及其评述66
第三节 历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其评述72
第四节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其他法律以及特别决议、决定83
第四章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和检察制度中的宪法原则85
第一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85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任务91
第三节 我国检察制度中的宪法原则96
第五章 检察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8
第一节 作为我国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8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与法律监督11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法律监督职能的彻底分离与专门化112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监督机制115
第五节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法律监督机制119
第六章 人民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125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设人民检察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125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建设人民检察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131
第三节 列宁关于法律监督思想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重要思想渊源14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依据157
第二编 职能论——法律监督论165
第七章 法律监督概述165
第一节 法律监督思想和法律监督的概念165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意义和作用169
第三节 法律监督是检察制度的本质属性170
第四节 坚持法律监督权的一元论177
第五节 监督法律关系181
第六节 法律监督的对象与客体182
第七节 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手段185
第八节 法律监督的内容、分类和要求188
第九节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特征189
第八章 对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192
第一节 对刑事法律实行监督的意义192
第二节 刑事法律监督的对象、范围和要求194
第三节 侦查权195
第四节 公诉权201
第五节 侦查监督权210
第六节 刑事审判监督权221
第九章 职务犯罪监督232
第一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基本形式及其在检察活动中的地位232
第二节 我国职务犯罪监督的历史渊源240
第三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实践及其现实意义245
第四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内容250
第五节 司法弹劾制度259
第六节 完善职务犯罪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266
第十章 对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270
第一节 外国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270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历史和现状272
第三节 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问题277
第四节 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建议285
第十一章 对行政法律实施的监督290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和根据29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权限和方式295
第三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299
第四节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与一般监督的异同302
第十二章 对监管改造法规实施的监督305
第一节 我国关于监管改造工作的立法及其意义305
第二节 监管改造监督的职权、任务和特点308
第三节 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转化的理论312
第四节 对执行刑罚的法律监督314
第五节 对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法律监督317
第六节 对看守所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324
第七节 对劳动教养活动的法律监督327
第三编 程序论333
概述333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程序335
第一节 刑事诉讼程序的辩证性和检察程序的意义与作用335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程序的特点338
第三节 刑事诉讼检察程序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341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程序349
第一节 建立民事诉讼检察程序的原则349
第二节 提起民事诉讼351
第三节 参与民事诉讼359
第四节 对民事执行的监督363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中的抗诉365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中的检察程序371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程序与刑事、民事诉讼检察程序的区别371
第二节 提起行政诉讼373
第三节 参与行政诉讼378
第四节 行政诉讼提起抗诉的程序381
第十六章 纠正违法行为的程序——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之一386
第一节 非诉讼事件和非诉讼法律活动386
第二节 非诉讼形式检察活动的由来和渊源387
第三节 我国法律关于纠正违法程序的规定及其实践389
第四节 纠正违法程序中的监督法律关系393
第五节 完善纠正违法的程序398
第十七章 检察建议程序——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之二403
第一节 检察建议的由来和演变403
第二节 检察建议的意义和作用405
第三节 完善检察建议的程序和制度409
第四编 组织论417
概述417
第十八章 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419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关419
第二节 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地位之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423
第三节 消除检察机关的实际地位与法律地位的反差428
第十九章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430
第一节 当前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430
第二节 对人民检察院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的评述434
第二十章 检察长441
第一节 检察长的任职资格441
第二节 检察长的任免制度445
第三节 检察长的法律地位与职责448
第二十一章 检察官454
第一节 检察官的任职资格454
第二节 检察官的任免程序462
第三节 检察官的法律地位和权限463
第四节 关于设不设助理检察官的问题468
第五节 书记员与检察官的关系469
第二十二章 检察委员会471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的简要历史471
第二节 检察委员会合议制与检察长负责制相结合474
第三节 检察委员会的组织与活动478
第四节 改革检察委员会的意见483
第二十三章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488
第一节 列宁关于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论述488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反复变化489
第三节 关于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问题的争论及其评析491
第四节 关于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与监督检察机关的实践活动501
第五节 加强和改善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508
第五编 管理论517
第二十四章 检察管理概述517
第一节 一般管理的概念517
第二节 检察管理问题的提出518
第三节 检察管理的意义521
第四节 检察管理的目的523
第二十五章 检察管理的主体、客体与对象527
第一节 检察管理的主体527
第二节 检察管理的客体532
第三节 检察管理的对象536
第二十六章 检察组织系统539
第一节 检察组织的概念与特征539
第二节 检察组织系统540
第二十七章 检察管理的方式548
第一节 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548
第二节 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551
第三节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553
第四节 常规管理与特殊管理557
第五节 信息管理560
第二十八章 检察管理的特性与原则564
第一节 检察管理的特性564
第二节 检察管理的原则566
第二十九章 检察管理的现代化570
第一节 检察管理现代化的标志570
第二节 需要转变的观念573
第三节 检察管理现代化的途径576
英文目录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