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秘书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秘书学概论
  • 陆瑜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192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秘书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秘书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1

一、秘书的涵义1

二、秘书的类别和层次3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5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作用7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和特点7

二、秘书工作的要求9

三、秘书工作的作用10

四、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任务11

五、国家领导人对秘书工作的要求和期望13

第三节 秘书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

一、秘书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17

二、秘书学研究的兴起18

三、秘书学研究的发展方向20

四、秘书学研究的方法与方式21

第四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22

一、我国秘书工作职能的转变23

二、我国秘书工作方式的转变25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32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32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32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33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34

四、近代中国的秘书工作3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41

一、建党初期的秘书工作41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42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43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43

五、新中国的秘书工作44

六、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44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46

一、欧美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46

二、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47

第三章 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54

第一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54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原则54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名称与组织形式55

第二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与性质56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56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性质57

第三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58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58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工作原则与要求60

三、秘书工作机构成员62

第四节 秘书部门和人员的管理63

一、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要求64

二、秘书人员的自我管理66

第四章 秘书的素养69

第一节 秘书的知识和能力69

一、秘书的知识结构69

二、秘书的能力要求70

第二节 秘书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72

一、理论修养72

二、思想作风73

三、职业道德74

第三节 秘书的心理和性格76

一、个性心理76

二、气质与性格78

三、性格要求80

四、心理调适82

第四节 秘书的性别特征86

一、性别的性格、职业特征86

二、女性秘书的自我保护88

第五节 秘书的培训与考核90

一、秘书的培训90

二、秘书的职业资格鉴定91

三、秘书的考核94

第五章 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96

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96

一、秘书的社会活动96

二、秘书的社会地位97

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98

一、社会角色和角色活动98

二、秘书的角色意识99

三、秘书的定位和换位100

第三节 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式与准则103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103

二、自我认知和认识他人106

三、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110

四、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113

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117

一、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117

二、秘书与一般同事的关系122

三、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123

第六章 日常工作(上)126

第一节 办公室管理126

一、办公室管理的作用126

二、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127

三、办公室管理的内容与要求128

第二节 通讯工作130

一、电话接打130

二、邮件收发132

三、现代通讯事务135

第三节 接待工作138

一、接待工作的类型与方式139

二、接待工作的原则与要求141

三、接待工作的程序与内容142

第四节 日程安排144

一、日程安排的原则和要求144

二、订约事宜145

三、差旅事宜146

第七章 日常工作(下)147

第一节 督查工作147

一、督查工作的作用147

二、督查工作的原则和程序148

第二节 保密工作150

一、保密的概念与意义150

二、保密工作的范围与方针151

三、保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153

第三节 印信工作158

一、公章的样式、种类和刻制158

二、公章的保管和使用159

三、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161

四、介绍信的保管和使用164

第四节 值班工作164

一、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164

二、值班工作的基本任务165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166

四、值班工作的制度与要求167

第八章 信息与调查研究169

第一节 信息工作169

一、信息工作的意义与作用169

二、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170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174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含义和作用178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178

二、调查研究的作用178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内容、类型与方法180

一、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180

二、调查的类型181

三、调查的方法183

四、研究的方法186

五、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189

第九章 秘书写作193

第一节 秘书写作概述193

一、秘书写作的内容193

二、秘书写作的特点194

三、秘书写作的过程195

四、秘书写作的表现手法201

第二节 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202

一、秘书写作的原则203

二、秘书写作的要求203

第十章 文档管理209

第一节 文书处理概述209

一、文书处理的内容与要求209

二、文书处理工作的组织210

三、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10

第二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210

一、公文的行文关系210

二、公文的行文方式211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211

第三节 公文处理程序212

一、公文拟制213

二、公文办理214

三、公文管理218

第四节 公文立卷220

一、公文立卷的概念与意义220

二、公文立卷的组织220

三、公文立卷的原则与方法221

四、公文立卷的准备222

五、案卷的组合222

六、编目成卷224

七、案卷归档224

第五节 文书整理归档新规则225

一、文书整理归档新规则的主要内容226

二、文书整理归档工作改革的意义227

三、文书整理归档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28

第六节 电子文档管理230

一、电子文件的特征230

二、电子文档管理的技术条件232

三、电子文档管理的组织和技术安全措施235

四、电子文档的处理程序和方法238

第十一章 会议组织244

第一节 会议概述244

一、会议的涵义与作用244

二、会议的要素245

第二节 会前准备249

一、会议计划和成本预算249

二、文件准备250

三、会场准备251

四、会议议程、程序的拟定254

五、会议通知的发送255

第三节 会间工作256

一、会场的组织与服务256

二、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258

三、会议记录的制作260

四、会议文件的起草261

第四节 会后工作262

一、会后事务262

二、会议文书立卷263

三、会议传达263

四、会议催办264

第五节 会议组织列举264

一、工作会议265

二、代表会议266

三、联席会议266

四、学术会议267

五、记者招待会268

六、报告会268

七、座谈会269

八、国际会议270

九、签约仪式270

十、电话、电视会议272

第十二章 信访工作274

第一节 信访工作概述274

一、信访工作的要素、职责和任务274

二、信访工作的作用276

三、信访工作的原则278

四、信访工作人员的守则281

第二节 信访工作的程序与方法282

一、信访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82

二、网上信访的办理方法及要求289

第三节 企业信访工作291

一、充分信任,及时处理292

二、奖励投诉,提高效益293

三、跟踪调查,负责到底294

四、做通工作,挽回信誉294

第十三章 沟通与协调296

第一节 沟通296

一、沟通的含义、作用与特点296

二、沟通的类型和方法298

三、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299

第二节 协调概述301

一、协调的涵义301

二、协调的作用302

三、协调的特点303

四、协调的原则305

第三节 协调的内容、步骤与方式306

一、协调的内容306

二、协调的步骤318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和策略320

主要参考书目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