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东北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加真,杨荣秋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418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89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12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东北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苏醒1
引子 北大荒——“地球人”胸前的一枚黑宝石3
第一章 炮火震醒了黑土地7
一 血与火的洗礼7
二 办农场也是打“老蒋”11
三 老红军场长17
四 荒原上的“星星之火”22
第二章 “公营农场”的诞生25
五 早年的大学生“场长”27
六 “抗联”干部走的弯路31
七 荒地浪漫曲34
八 谱写“新传”的“老兵”37
九 马拉“火犁”41
十 “给我送一批大姑娘来吧”44
十一 机械农场的魅力47
第三章 中国第一代拖拉机手51
十二 “耿德中队”52
十三 梁军和“女子拖拉机队”57
十四 松嫩平原上的两面红旗63
十五 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67
第四章 荣军农场之歌73
十六 一个独眼军人的情怀74
十七 从“东屏”到“伊拉哈”82
十八 战斗英雄的“农场梦”86
十九 千名荣誉军人云集鹤立镇93
二十 朱德总司令的题词97
第五章 在爱国主义旗帜下99
二十一 “解放军官教导团”应运而生99
二十二 一种服装,两种标志101
二十三 虎将王世英103
二十四 “余生竭尽平生志”110
二十五 回到人民的行列115
二十六 解放三团的“九一七”场歌117
第六章 北京关注北大荒125
二十七 第一个国营农场管理机构126
二十八 国家农业部成立垦务局130
二十九 美苏专家133
三十 朱德、贺龙视察北大荒138
三十一 毛泽东对黑土地的思考141
第七章 农建二师挥师北上147
三十二 邓子恢指示开垦东北148
三十三 二十三烈士墓152
三十四 脱下军装集体转业156
三十五 解甲归田的老团长160
三十六 铁山包“县太爷”164
第八章 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171
三十七 中苏两国领导人互致电文172
三十八 农业的“鞍钢”在召唤174
三十九 场长“胸有成竹”178
四十 农业机械化带路人183
四十一 留苏归来的女技术员187
四十二 全国机务标兵——郝焕文包车组191
四十三 “北大荒的女儿”195
第九章 青年垦荒队的旗帜201
四十四 从首都到边疆203
四十五 萝北荒原“八大庄”210
四十六 胡耀邦探望垦荒队员216
四十七 从青年集体农庄到国营农场221
第十章 铁兵,向“东北角”挺进227
四十八 王震下令进军北大荒228
四十九 “铁兵”的开路先锋233
五十 彭德怀指示:先小搞试验238
五十一 开赴南横林子241
五十二 初战雁窝岛246
五十三 创建七场,成立农垦局252
第十一章 一支特殊的垦荒队伍257
五十四 梧桐星火258
五十五 一个新农场群的崛起262
五十六 公安战线的老兵267
五十七 一位老清洁工的“秘密”272
五十八 驾机起义者的新生277
第十二章 早年来的大学生285
五十九 从书本走向荒原286
六十 迟到的爱情295
六十一 南京农学院来的“六君子”299
六十二 百名学子云集裴德镇304
六十三 黑土地的梦311
第十三章 十年成就,一道阴影318
六十四 从反“反冒进”到“反右”扩大化319
六十五 农垦系统最大的“右派”325
六十六 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的消失331
六十七 “右派”夫妻336
六十八 一道阴影带来二十年曲折342
第二部 磨炼345
引子 20年磨炼——黑土地接纳六路垦荒大军347
第一章 十万官兵奔赴北大荒351
一 成都会议决议352
二 郭沫若赋诗壮行353
三 月球的背面358
四 七个预备师363
五 “百川归大海”366
第二章 垦殖史上的“淮海战役”377
六 密山县——全国注目的热点377
七 王震下令徒步进军381
八 赤手空拳抢盖“马架子”389
九 全面出击399
十 北大荒“人工湖”大会战403
十一 “火龙”开进北大荒405
第三章 当代“流人”组成的垦荒队伍409
十二 “右派队”和“向左村”410
十三 当代“女流人”丁玲414
十四 艾青在八五二419
十五 “纵火犯”聂绀弩421
十六 丁聪的北大荒笔名424
十七 吴祖光与话剧《北大荒人》428
十八 一群“女流人”432
十九 “毛猴”的故事434
二十 “右派”大学生436
第四章 六万山东青年来北疆443
二十一 齐鲁大地掀起支援北大荒热潮444
二十二 严峻的考验447
二十三 北大荒职工队伍的基石450
二十四 荒原结良缘458
第五章 “大跃进”带来高温465
二十五 农垦局首届党代会466
二十六 “共产”和“跃进”两股孪生气浪469
二十七 放“卫星”的少尉473
二十八 “皇帝新衣半件多”477
二十九 云山水库工地出现的悲风事件480
三十 第二次反右斗争493
三十一 少尉领航员的遭遇497
第六章 三年特大自然灾害503
三十二 天灾加人祸503
三十三 疾病与死亡509
三十四 八五三精神511
三十五 从“代食品”起家的教授517
第七章 中央联合调查组523
三十六 匿名信飞向北京523
三十七 “王团”的堕落528
三十八 “达摩克利斯”之剑531
三十九 毛泽东问候北大荒人536
四十 邓子恢视察垦区和农垦“宪法”541
四十一 邓小平主持讨论农场工作544
第八章 东北农垦总局成立547
四十二 “八字方针”和中央重大举措547
四十三 王震因病休养550
四十四 朱德、董必武视察北大荒553
四十五 谭震林给垦区的一封信556
四十六 周总理接见王正林560
四十七 一切面向生产队565
四十八 黑土地的五好标兵们573
第九章 沈阳军区万名复转军人组建“兵团”583
四十九 从“背靠沙发”到“面对刺刀”584
五十 党中央批准组建兵团586
五十一 万名复转军人和三个90%588
五十二 一份来自慰问团的报告595
五十三 “六六三”造反团和“漏网走资派”600
第十章 “红色风暴”席卷黑土地609
五十四 “失态”和“失控”的年代610
五十五 昔日拓荒人,今日进“牛棚”613
五十六 “群众专政”备忘录625
五十七 东北农垦总局从“炮打”到“砸烂”632
五十八 昙花一现的“红色造反者接管委员会”641
第十一章 沈阳军区三千现役军人重新组建兵团645
五十九 毛泽东主席“六一八”批示647
六十 兵团成立大会与批斗张林池、王操犁649
六十一 “新兵团改造旧农场”652
六十二 新建六师——开发抚远荒原659
六十三 多灾多难的1973年663
六十四 李先念批评兵团“王小二过年”666
六十五 兵团在经济复苏中宣告撤销671
第十二章 知青大潮677
六十六 “一片红”和掩盖的矛盾679
六十七 《兵团战士胸有朝阳》683
六十八 武斗和事故伤亡687
六十九 “黑土炼红心”691
七十 知青常委700
七十一 矗立在黑土地上的知青烈士碑林711
七十二 知青大返城718
第三部 崛起733
引子 改革开放20年——黑土地初步崛起735
第一章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737
一 全省农垦系统的大统一737
二 总局、兵团、省农场局的交接会议738
三 王震与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743
四 国务院工作组全面考察垦区748
五 美国友人韩丁重访北大荒751
六 李先念视察友谊农场758
第二章 平反昭雪763
七 总局机关为王正林等同志平反764
八 叶剑英、胡耀邦关心垦区落实干部政策767
九 “八五○精神万岁”771
十 王震为黄振荣墓题写碑名775
十一 军队给改正“右派”送来绿军装779
十二 特等功臣·农工·教授785
十三 落实干部政策的思考794
第三章 知青大返城的冲击波799
十四 五万“杂牌军”填补空白799
十五 重上机车的老队长803
十六 老师“一个都不能少”807
十七 返城风中留下来的知青814
十八 关于劳动力大流动的断想825
第四章 现代化农业“三级跳”829
十九 3万亩——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831
二十 赵清景晋见王震副总理840
二十一 30万亩——现代化洪河农场诞生844
二十二 300万亩——世界银行贷款的开发项目849
二十三 “小平同志,您好!”859
二十四 黑土地的小太阳——粮食处理中心863
二十五 “空中农夫”——农垦航空站诞生868
第五章 大农场套小农场875
二十六 黑土地第一个家庭农场破土而出877
二十七 家庭农场一波三折882
二十八 胡耀邦视察垦区时指出:一统天下,自负盈亏888
二十九 家庭农场女场长——上海知青张春娟893
三十 省委书记孙维本视察家庭农场899
三十一 “绥滨模式”的启示906
三十二 为家庭农场探路的老兵和知青911
三十三 黑土地的裂变918
第六章 从北大荒走向世界929
三十四 从援助越南到赴美考察930
三十五 胡耀邦为中苏边贸打开了大门936
三十六 西德的“格廷根”和日本的“小松”946
三十七 北大荒实习生在国外954
三十八 荣获“世界优秀农民”称号的胡国华962
第七章 “水稻热”和“移民潮”969
三十九 “四超历史”后老天爷亮出黄牌969
四十 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突破口——水稻975
四十一 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983
四十二 杰出青年企业家王德胜991
四十三 黑土地兴起移民大潮1009
四十四 “水稻热”引起的忧思1015
第八章 为大农业奉献青春的科技人员1021
四十五 黑土地的科学进行曲1023
四十六 “科学城”里的排头兵1026
四十七 八一农垦大学的老教授们1038
四十八 自学成才的高级农艺师1049
四十九 科技战线上的女将1055
五十 闯进气象王国的蔡尔诚1064
五十一 国务委员宋健指出:用大科技支持大农业1071
第九章 50周年——100亿斤1075
五十二 重大的战略决策——100亿斤1077
五十三 王震率中央慰问团来垦区慰问1083
五十四 一年受挫,五年连续攀高1089
五十五 朱镕基、温家宝先后视察垦区1094
五十六 走农业产业化集团之路1103
五十七 李鹏、姜春云视察黑土地1113
五十八 盛大的节日——北大荒开发50周年1118
第十章 情系黑土地1125
五十九 “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1127
六十 普阳农场的“丁玲文物陈列室”1133
六十一 从日本回访故土的“北大荒人”——森繁先生1139
六十二 《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1145
六十三 第3556号小行星的命名——李晓华1151
六十四 在北大荒精神感召下1160
参考书目1177
后记1183
作者简介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