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地区发展研究 2003-2009年基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评估的观察与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北地区发展研究 2003-2009年基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评估的观察与思考
  • 张同林,胡建一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81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东北地区-2003~2009;社会发展-研究-东北地区-2003~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北地区发展研究 2003-2009年基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评估的观察与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发展评估1

一、经济发展概况1

(一)落后阶段(1994—1996年)1

(二)跟上阶段(1997—2000年)1

(三)重落伍阶段(2001—2004年)2

(四)分化阶段(2005—2008年)2

二、东三省经济在全国中的份额不变3

三、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发展依然落后4

四、偏高的储蓄率说明直接投资不活跃5

五、存款来源增加落后表明自我发展能力弱6

六、金融对东三省经济发展支持偏弱7

七、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率高于国家平均投资水平,投资力度不断扩大7

八、东北地区人均GDP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水平11

九、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吨14

十、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构成比重持续下降,恐难以完成规划目标15

十一、东三省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21

十二、东三省能源经济效率总体处于良好状态27

第二部分 社会发展评估29

一、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特征29

(一)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但地域差异较明显29

(二)人口结构总体趋于优化,但老龄化进程加快31

(三)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36

(四)东三省教育水平提高36

(五)东三省城镇化率水平较高37

二、东北地区社会发展基本评价38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39

(二)东北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于可控制范围,稳定就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39

(三)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41

(四)民生工程建设得到加强42

(五)东北地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完成情况良好43

(六)东三省平均每万人中的大中小学生受教育年限已达到规划目标44

三、东北地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5

(一)老龄化进程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45

(二)民生投入大大低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显著46

(三)居民生活受到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面临一定困难48

(四)贫富差距继续扩大49

(五)社会保障再分配的不公平加大了阶层差距50

(六)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缺乏长效机制50

(七)仍然面临着体制转轨遗留的就业问题51

四、东北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趋势分析52

五、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建设意见54

(一)以促进社会公平为政策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55

(二)以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为政策导向,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安全感56

(三)以就业最大化为政策导向,增加就业弹性,加强对第三产业和非国有制部门的政策扶持57

(四)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统一协调发展58

(五)推进社会保障的公平机制,健全社会事业发展体系59

第三部分 资源环境发展评估62

一、东三省化学需氧量(COD)减排完成率83.39%,总体状况良好62

二、东三省二氧化硫(SO2)减排 减排完成率42.67%,总体状况较慢63

三、东三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4.51%64

四、东三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总体完成情况超前66

五、东北地区耕地略有上升,已达到规划目标67

六、东三省森林覆盖率达到规划要求68

七、东北地区资源发展概况69

(一)耕地资源69

(二)森林资源74

(三)草原资源78

(四)水资源81

八、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87

(一)耕地质量衰退与水土流失速度,耕地质量保护与恢复工作有待加强87

(二)森林资源破坏仍然严重,森林资源保护任务依然艰巨88

(三)天然草原仍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90

(四)水资源匮乏且利用效率较低,水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91

九、主要结论与建议94

(一)东北地区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对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94

(二)《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东北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总体发展情况良好94

(三)东北地区人口与资源发展问题的解决需要各级政府的合力95

(四)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95

(五)建立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区域合作与协商机制,提高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整体成效96

(六)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法制化进程96

(七)稳定和完善自然资源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并规范自然资源的合理流转96

(八)全面推进自然资源保护或开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提高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效率97

(九)加大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全国性的自然资源保护补偿制度98

第四部分 产业和区域发展评估99

一、东北地区发展的国内外背景99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99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应100

(三)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背景101

二、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现状分析102

(一)地区整体发展的基础基本形成102

(二)产业与空间体系初具变化104

(三)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显著105

三、东北区域协调中存在的问题106

(一)地区整体发展竞争力下降106

(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盲目竞争107

(三)设置区域市场运作壁垒109

(四)地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109

(五)区域经济组织机制不尽完善110

四、东北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分析110

(一)区域资源禀赋与资源地域组合110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发展112

(三)区域空间地域体系的重塑117

(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系统的强化122

五、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127

(一)突破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127

(二)区域城镇化推进与城镇地域组织建设131

(三)区域整体发展的宏观调控135

(四)区域协调发展组织的形成与功能完善138

第五部分 评估结论141

一、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改善141

(一)区域发展规划整合与经济协调发展141

(二)第一产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143

(三)第二产业集中度增高,支柱行业在工业中的地位总体上不断增强143

(四)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产业的区域格局逐渐发生变化145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145

(一)经济结构性矛盾短期内更加突出,产业产值在全国所占比重下降145

(二)东北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具有相似性,吉林产业结构相对合理147

(三)区域内省区间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148

(四)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第三产业低于全国水平150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151

(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科技成果显著151

(二)可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152

四、企业发展活力153

(一)国有企业转制工作深入推进,转制绩效明显153

(二)国有经济在全社会资本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且行业分布过广154

(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但企业整体规模较小155

(四)整个地区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但地区内各省区之间差距较大155

五、经济发展活力156

(一)地区文化156

(二)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56

六、东北地区综合情况分析161

(一)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161

(二)工业结构的调整161

七、对外贸易以及利用外资情况164

(一)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但在全国所占比重变化不大164

(二)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外资水平持续提高164

八、现代服务业的提升165

(一)生产导向型服务业的发展165

(二)生产性服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内部发展不平衡166

(三)消费导向型服务业大幅增长,发展潜力巨大166

九、政策建议167

(一)摒弃落后的地区传统文化,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注入新文化167

(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167

(三)转变政策观念,实现从国有大企业倾斜型政策向公平待遇政策转变167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168

(五)积极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168

十、主要评估结论与建议169

(一)主要评估结论169

(二)主要建议169

后记1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