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州民间融资及开放性资本市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元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39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温州民间融资及开放性资本市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温州民间融资的基本概况1
1.2 研究完善资本市场的突出意义4
1.3 研究范围及其理论概要7
上篇:转制过程中的温州民间资本市场10
第二章 直接借贷和民间金融会10
2.1 民间直接借贷10
2.3 金融互助会16
2.3 “金融会”的利弊析25
2.4 民间聚会活跃的原因31
第三章 “银背”与钱庄34
3.1 温州的“银背”34
3.2 温州的私人钱庄35
3.3 钱庄经营案例40
第四章 “抬会”风潮及会案爆发52
4.1 首开纪录的1984“黄华会案”52
4.2 “抬会”风潮53
5.3 苍南、平阳“排会”案55
4.4 “平会”的倒会和“银背”破产57
4.5 温州民间金融风潮的成因探源66
第五章 金融租赁--典当业浮沉70
5.1 温州典当业的基本情况70
5.2 典当业的盛衰73
5.3 典当业的融资手段及其意义78
5.4 社会各界对典当业的看法80
5.5 典当业管理的几个暂行“规定”84
第六章 企业和社会集资89
6.1 温州社会集资的基本情况89
6.2 社会集资活动存在的问题93
6.3 社会集资活动的分类95
6.4 社会集资的性质和原因分析97
第七章 非融资机构的融资活动100
7.1 非金融机构办理存贷业务100
7.2 挂户公司和农村基金会103
7.3 我国民间信用的经济学分析105
7.4 规范和发展民间借贷的对策思路113
第八章 浮动利率的实施119
8.1 浮动利率的实践与探索119
8.2 浮动利率的突破120
8.3 浮动利率的改革实践126
8.4 深化利率改革的几种观点128
下篇:多元化投融体制及开放性资本市场132
第九章 中国资本市场理论与居民投资学科欠缺132
9.1 关于资本市场的内涵132
9.2 资本市场的理论发展138
9.3 资本市场的结构144
9.4 居民融资活动实践及投资学科欠缺148
第十章 我国民间资本的供给161
10.1 西方收入--储蓄决定理论161
10.2 我国民间资金的界定176
10.3 我国民间资本来源的主要途径181
10.4 我国民间资本供给形成的现状185
第十一章 我国民间资本的需求188
11.1 民间资本的需求函数188
11.2 民间资本需求的动机196
11.3 影响民间资本需求的因素204
11.4 商品经济下货币需求的特性210
第十二章 我国民间资本市场存在的机理分析213
12.1 我国民间融资活动的理论分析213
12.2 民间资本市场的调节机制222
12.3 我国民间融资的实证分析230
12.4 民间借贷利率决定存在的问题246
第十三章 商品经济大潮与民间融资249
13.1 异军突起的温州个体径私营经济250
13.2 温州的专业市场260
13.3 商品大潮中的民间融资265
第十四章 金融抑制与经济困惑272
14.1 发展中私营经济的融资困境272
14.2 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金融压制278
14.3 信贷偏向抑制了真实的投资意愿281
14.4 储蓄膨胀与投资不足并存285
第十五章 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294
15.1 资本市场形成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94
15.2 金融开放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296
15.3 温州资本市场活跃创造经济增长的效应302
15.4 多元化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305
第十六章 完善多元化投融体制和开放资本市场的若干设想313
16.1 建立以国有为主多种成分并存的大金融格局314
16.2 允许民间金融拾遗补缺作为必要的补充323
16.3 建立以农村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股份合作银行330
16.4 建立以稳定资本市场为目的的法定准备金和融资担保制度340
参考书目345
后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