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元器件及仪器的热控制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邱海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1192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元器件及仪器的热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引言1
1.2热系统设计的要求1
1.3热环境4
1.4元件的热特性6
1.5热控制技术9
1.6热设计原则10
第二章 可靠性12
2.1引言12
2.2概率、可靠性和失效率12
2.3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实验13
2.4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14
2.5系统的可靠性15
2.6混联系统17
2.7失效率与元件温度18
第三章 稳定热传导19
3.1引言19
3.2热传导微分方程19
3.3没有内热源的简单形状22
3.4电热模拟24
3.5有内热源的简单形状25
3.6没有内热源的复合形状26
3.7总传热系数28
3.8变导热系数30
3.9二维稳定热传导的分析法31
3.10保角变换33
3.11由分立热源产生的收缩效应36
3.12电子仪器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38
第四章 不稳定热传导40
4.1引言40
4.2集总热容系统40
4.3受到各种形式热输入作用的小元件43
4.4经典(分析)法46
4.5模拟法53
4.6数值分析法55
4.8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61
4.7图解分析法61
第五章 对流换热64
5.1引言64
5.2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64
5.3对流换热系数67
5.4强制对流换热和经验关系式74
5.5自然对流79
5.6空气的热物性83
第六章 辐射换热84
6.1引言84
6.2热辐射的基本概念84
6.3普朗克定律86
6.4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87
6.5辐射率和吸收率的关系88
6.6发射辐射的方向性89
6.7黑体间的辐射换热90
6.8形状系数的代数学94
6.9非黑体之间的辐射换热95
6.10辐射换热的网络法96
6.11两个表面之间辐射换热的特例98
6.12辐射遮热板99
第七章 有相变的对流换热100
7.1引言100
7.2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00
7.3质量传递和蒸发101
4.7沸腾105
7.5冷凝111
第八章 接触热阻117
8.1引言117
8.2简化模型117
8.3接触表面的几何结构118
8.4名义上平的粗糙固体表面119
8.5真空中光滑的波状表面121
8.6真空中名义上平的粗糙表面121
8.7真空中粗糙的波状表面123
8.8填隙流体的影响123
8.9利用金属镀层强化接触系数126
9.2换热器的种类128
第九章 紧凑式换热器128
9.1引言128
9.3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136
9.4翅片和总通道效率138
9.5总传热系数139
9.6∈-Nt?法139
9.7设计方法141
9.8实例:液体—空气换热器142
第十章 空气控制147
10.1引言147
10.2系统的阻力147
10.4风机动力学150
10.3系统的阻力特性150
10.5风机与系统阻力特性的匹配154
10.6空气冷却系统在高空下的工作163
10.7高空下的风扇驱动系统166
10.8小结167
第十一章 量纲分析和实验数据整理169
11.1引言169
11.2换热过程的量纲分析169
11.3柏金汉π定理172
第十二章 直接空气冷却176
12.1引言176
12.2通道中的自然对流176
12.3自然对流的充分发展的极限值177
12.4自然对流的复合关系式179
12.5最佳的平板间距183
12.6自然对流讨论小结186
12.7通道中的强制对流186
第十三章 扩展传热面197
13.1引言197
13.2矩形剖面直翅198
13.3矩形剖面环形翅200
13.4其它剖面的翅片200
13.5最佳尺寸202
13.6两种直翅的比较203
13.7组合扩展传热面的分析204
14.3设计方程208
14.4作为Ntu函数的(LMTD)和效率∈208
第十四章 冷板208
14.2紧凑型冷板208
14.1引言208
14.5空气的传热性能209
14.6冷板的设计程序210
14.7例题:两面均匀负载210
14.8单面热负载的加权总效率213
14.9单面热负载例题215
14.10叠层冷板217
14.11有关恒温表面的解释217
15.2分类218
第十五章 浸没冷却218
15.1引言218
15.3浸没冷却研究的进展220
15.4热性能和工作限221
15.5浸没冷凝器的性能227
15.6浸没冷凝器的应用231
15.7浸没冷却小结233
第十六章 热管234
16.1引言234
16.2工作原理234
16.3工质235
16.4管芯结构236
16.5控制形式237
16.6传热限制239
16.7传热极限的计算239
16.9热管性能246
第十七章 热电控温器251
17.1引言251
17.2热电效应251
17.3热电器冷结点可制冷的热流方程254
17.4最大热抽吸的设计方程256
17.5最大热抽吸控温器的设计程序260
17.6最佳性能系数的设计方程262
17.7最佳性能系数的电流关系式263
17.8最佳性能系数控温器的设计程序264
17.9级联控温器265
17.10简化假定的影响267
第十八章 相变控温器270
18.1引言270
18.2相变控温器的材料270
18.3相变控温器的形式271
18.4热计算方法272
185相变控温器的热设计273
18.6其它问题277
18.7具有不均匀热边界条件的分析278
19.2惯性平台281
19.3框架式平台281
第十九章 惯性导航系统281
19.1引言281
19.4捷联式平台285
19.5液浮陀螺285
19.6陀螺的热问题286
19.7陀螺的温度梯度问题286
19.8惯性组件的温度控制系统287
19.9RI-1170陀螺简介288
19.10陀螺的热设计288
20.2晶体管分类291
20.3晶体管的热分析291
20.1引言291
第二十章 晶体管291
20.4散热器的形式295
20.5针形散热器297
20.6举例298
第二十一章 微波设备301
21.1引言301
21.2冷却剂选择原则301
21.3基于传热性能的流体选择303
21.4水负载对微波的吸收304
21.5行波管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308
21.6有关安全裕度的说明311
21.8电扫描天线的热控制314
21.7行波管收集极热设计的补充说明314
第二十二章 微电子技术与印制电路板320
22.1引言320
22.2热控制的理由321
22.3从结到外壳的传热322
22.4对流和热辐射的效应325
22.5印制电路板中的热流328
22.6电路板的表观热导330
22.7方形热阻法332
22.8具有不均匀热输入的印制电路板333
22.9电路板向机壳的导热336
22.10大规模集成组件336
22.11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338
参考文献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