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融合 现状、成因及干预策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融合 现状、成因及干预策略
  • 王中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619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流动人口-儿童-社会认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融合 现状、成因及干预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 流动儿童数量多1

二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问题状况堪忧2

三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差、问题行为多2

四 社会融合度低的流动儿童易发展成青少年犯罪3

五 尚无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有效、系统的测评指标3

六 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多学科系统研究和干预尚未形成4

第二节 研究框架4

一 研究目的4

二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5

三 具体的研究问题6

第三节 研究方法7

一 研究切入点7

二 具体的研究方法8

第四节 研究意义9

一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9

二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10

第一编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成因13

第二章 生态系统影响下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困境——以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为例13

一 引言13

二 何谓“儿童成长环境的生态系统理论”15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15

四 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17

五 结论:生态系统下的问题行为形成机制23

第三章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现状与成因25

第一节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文献综述25

一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背景25

二 城市适应标准的研究27

三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发展的研究29

四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相关研究34

五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特点及其策略37

六 未来研究的展望39

第二节 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对比研究41

一 问题提出41

二 研究方法44

三 研究结果45

四 讨论与结论48

第三节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50

一 问题提出50

二 研究方法52

三 研究结果53

四 讨论与结论60

第四章 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现状及对城市适应的影响62

第一节 文化适应的文献综述62

一 文化适应的定义62

二 跨文化适应的分类、跨文化适应理论64

三 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难的表现68

四 文化适应影响因素70

五 讨论73

六 区域文化适应问卷编制过程74

第二节 北京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76

一 问题提出76

二 研究方法78

三 研究结果79

四 讨论84

五 结论86

第五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现状及成因87

第一节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文献综述88

一 学校适应概述88

二 积极心理品质概述94

第二节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对学校适应的影响103

一 问题提出103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04

三 结果105

四 讨论107

五 未来研究方向108

第六章 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109

第一节 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109

一 主观幸福感的概述109

二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10

三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113

四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15

五 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16

六 亲子依恋、积极心理品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17

第二节 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主观幸福感作用的内在机制: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119

一 问题提出119

二 研究方法125

三 结果分析128

四 讨论137

五 结论140

第二编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社会融合的影响143

第七章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社会融合的直接影响143

第一节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文献综述143

一 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143

二 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研究147

三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困境150

四 评价与展望152

第二节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153

一 问题提出153

二 研究方法156

三 结果与分析158

四 讨论与结论163

第三节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166

一 问题提出166

二 研究方法167

三 研究结果168

四 讨论174

五 结论与建议176

第八章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社会融合的间接影响177

第一节 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对城市适应的内在机制: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177

一 问题提出177

二 研究方法183

三 结果分析185

四 讨论200

五 意义与局限203

六 结论204

第二节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204

一 问题提出204

二 研究方法208

三 结果分析211

四 讨论225

五 意义与局限227

六 结论227

第三节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对学校适应作用的内在机制: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228

一 问题提出228

二 研究方法233

三 结果分析236

四 讨论249

五 意义与局限252

六 结论253

第九章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城市适应的追踪研究254

一 问题提出254

二 研究方法256

三 研究结果257

四 讨论262

五 结论264

第十章 干预体系与策略研究265

一 学校层面的干预265

二 家庭层面的干预269

三 社会层面的干预270

四 加大宣传力度273

五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73

六 总结与反思274

附录 部分调查问卷277

后记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