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肖庆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536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火成岩的分类命名及相关术语和名词1
一、岩类学(或岩相学)(Petrography)1
二、化学参数2
三、岩石相平衡Petrological phase equilibrium)3
四、火成岩系列(Igneous rock series)4
五、与构造环境有关的花岗岩类8
六、与大陆碰撞有关的名词术语9
第二章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12
第一节 巴尔巴林(Barbarin)的构造环境判别方法12
一、花岗岩类类型的划分和它所代表的构造环境12
二、不同类型花岗岩类的矿物学、岩石学判别特征13
三、不同类型花岗岩类的化学和岩浆来源的判别标准15
四、花岗岩类类型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关系17
五、巴尔巴林的花岗岩类类型与其他岩石成因分类的关系19
一、花岗岩构造环境类型划分21
第二节 Maniar和Piccoli的五组图解判别构造环境的方法21
二、构造环境的判别流程及其判别方法22
三、判别图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7
四、用本方法判别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实例28
第三节 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及其识别标志30
一、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及相关术语的定义30
二、后碰撞花岗岩的判别标志32
三、后碰撞花岗岩的实例33
一、强过铝(SP)花岗岩的定义及基本特征36
第四节 后碰撞强过铝(SP)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及其判别标志36
二、SP花岗岩的构造环境37
三、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的类型37
四、后碰撞SP花岗岩的化学成分特征39
五、如何判断后碰撞SP花岗岩源区的成分和形成温度41
六、两种主要类型过铝花岗岩类的判别标准及其成因45
第五节 讨论50
二、花岗岩体中包体的类型53
一、引言53
第三章 花岗岩类岩石中岩浆混合作用的识别与研究方法53
三、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宏观特征及其成因解释54
四、镁铁质微粒包体显微结构构造中的成因信息56
五、花岗岩类岩石中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标志58
六、岩浆混合作用的控制因素61
七、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意义63
一、引言71
二、岩浆演化的同位素示踪体系71
第四章 花岗岩研究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以华南花岗岩为例71
三、华南花岗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壳演化79
第五章 花岗岩同位素定年方法102
第一节 Rb-Sr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102
第二节 U-Pb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106
第三节 K-Ar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111
第四节 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壳演化112
第五节 岩体冷却史、抬升速率研究118
一、变质作用pTt轨迹:造山-深部过程的岩石学记录121
第六章 岩浆-构造-热事件序列pTt轨迹与造山-深部过程121
二、岩浆-构造-热事件序列的pTt轨迹:造山-深部过程的地质学记录123
三、讨论125
第七章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128
第一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主要类型及研究进展129
第二节 复合定位机制130
第三节 花岗岩体定位中三种最主要的机制——三元复合机制的端元机制131
第四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实例分析134
一、灰池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研究134
二、Jackass Lakes岩体139
三、亚干变质核杂岩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伸展构造体制下的花岗岩主动定位140
第五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42
第六节 小结145
第八章 数值岩石学:从岩石化学计算到岩浆动力学过程模拟148
第一节 主要元素换算方法〔2〕148
一、重(质)量/重(质)量转换148
二、重(质)量/摩尔量的转换149
第二节 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152
一、主要元素的质量平衡计算152
二、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模拟153
三、协变图解和岩石包体的成因意义154
第三节 开放系统的岩浆动力学过程模拟综述156
第四节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一些地质温压计159
一、温度计159
二、逸度计166
三、压力计168
第九章 埃达克岩的概念、识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172
一、埃达克岩的概念172
二、埃达克岩的识别173
三、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175
四、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议179
五、埃达克岩提出的科学意义182
六、中国东部晚燕山期“埃达克质岩”问题182
七、结束语189
第一节 研究现状192
第十章 秦岭造山带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192
第二节 秦岭花岗岩的成因类型193
第三节 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195
第四节 浅源深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199
一、“花岗岩型”金矿——产于花岗岩体内的金矿199
二、产在花岗岩体外的金矿202
第五节 构造演化对秦岭大型Mo、W、Au矿床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211
第一节 岩浆作用的热力学基础215
第十一章 花岗岩浆作用与区域岩石学215
一、封闭体系216
二、开放体系217
三、元素地球化学218
第二节 岩浆作用与侵入岩谱系单位219
第三节 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不能解释的若干现象220
第四节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岩石系列的成因与演化222
一、区域构造及花岗岩时空分布226
第五节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岩石系列及成因类型226
二、花岗岩岩石系列227
三、花岗岩成因类型230
四、结论及意义231
第六节 黄陵花岗岩基地质231
一、区域地质背景231
二、岩基内岩套、单元划分及其特征233
三、岩石系列划分,化学成分特点及演化趋势235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37
五、副矿物组合特征240
六、黄陵岩基的侵入和定位240
七、存在问题243
第七节 广东佛冈岩体的地质调查研究进展和问题讨论243
一、主要进展244
二、问题讨论246
第八节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花岗岩类特征及成因探讨247
一、基本地质物征248
二、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249
三、岩浆成因及演化252
四、关于构造-岩浆活动的背景讨论253
第十二章 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流体257
第一节 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系统257
第二节 亲花岗岩元素的富集和沉淀过程259
一、亲花岗岩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260
二、亲花岗岩元素的富集和沉淀过程262
第三节 花岗岩及有关矿床的分类265
第四节 花岗岩岩浆作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270
第十三章 中国花岗岩重大基础问题研究276
第一节 华南过铝花岗岩与构造环境277
第二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造山环斑花岗岩带及其构造环境280
第三节 兴蒙造山带大规模的“幔源”(正?值)花岗岩和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282
第四节 燕山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改造和生长284
第五节 东昆仑造山带混源化岗岩及其调调查方法研究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