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来茂德主编;李一雷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59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病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经典病理学和质量控制1
一、病理学的发展历史1
二、外科病理学的发展史1
三、病理诊断报告1
四、组织学诊断的局限性2
五、日常外科病理医疗实践3
六、病理科质量控制3
七、病理实验室能力认可4
第二节 数字病理——概念和应用4
一、传统病理切片的几个问题4
二、数字病理学的应用5
第三节 分子病理学——现状和趋势7
一、分子病理学的基本概念7
二、目前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7
三、分子病理学发展趋势10
第四节 生物样本库11
一、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11
二、生物样本的收集与使用11
三、生物信息的重要性13
四、病理科在生物样本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第五节 培养细胞的使用及质量要求14
一、培养细胞的使用14
二、培养细胞常见问题及危害15
三、培养细胞的质量控制15
四、STR检测是体外培养细胞身份认证的金标准16
五、与培养细胞相关的几个术语的再认识16
第二章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18
第一节 自噬18
一、自噬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发生机制18
二、自噬的双重作用和生物学意义20
第二节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凋亡21
一、凋亡的特征与发生机制21
二、凋亡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23
第三节 坏死24
一、坏死的形态特征和类型24
二、坏死的生物机制和病理学意义25
第三章 细胞的可塑性及其意义28
第一节 细胞可塑性的类型28
一、干细胞的可塑性28
二、肿瘤细胞的可塑性29
三、终末分化细胞的可塑性31
四、细胞可塑性的其他类型31
第二节 细胞可塑性的机制31
一、干细胞可塑性的机制31
二、肿瘤细胞可塑性的机制33
三、终末分化细胞可塑性的机制34
第三节 上皮-间质转化及其调控机制34
一、上皮-间质转化的基本概念35
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类35
三、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机制38
四、间质-上皮转化的调控机制42
第四章 炎症及其生物学意义43
第一节 机体识别损伤因子的分子基础43
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与危险相关分子模式43
二、模式识别受体43
第二节 白细胞渗出及激活机制45
一、白细胞渗出45
二、白细胞激活48
第三节 炎症介质49
一、细胞因子50
二、化学趋化因子51
三、补体52
第四节 急慢性炎症过程中的组织修复53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53
二、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54
三、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57
四、纤维性修复的机制58
第五节 炎症与肿瘤发生60
一、非可控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60
二、炎症相关肿瘤的发病机制62
三、炎症相关肿瘤66
第五章 肿瘤:新挑战与百家学说68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68
一、几个常用的概念68
二、世界肿瘤流行的概况69
三、我国常见的肿瘤流行概况70
第二节 肿瘤的发生与演进:诸子争鸣71
一、肿瘤相关的认识论:形形色色的“主义”72
二、肿瘤发生的百家学说73
三、肿瘤的演进:凋亡与抗凋亡,适应与选择79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80
一、相关理论基础80
二、造血组织肿瘤干细胞80
三、实体肿瘤干细胞81
四、肿瘤干细胞微环境81
五、肿瘤干细胞的分选、鉴定和培养81
六、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及挑战82
第四节 肿瘤微环境:孕育肿瘤的土壤83
一、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炎症细胞及介质83
二、低氧84
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ECM改建85
四、基质金属蛋白酶85
五、其他85
第五节 肿瘤血管生成86
一、促进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86
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87
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细胞87
四、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及耐药问题88
第六节 肿瘤转移:途径、分子机制和原动力90
一、肿瘤转移的途径90
二、转移的分子机制91
三、转移的原动力92
第七节 分期与分级:两个基本的指标92
一、肿瘤的分期92
二、肿瘤的分级95
第八节 肿瘤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策略96
一、肿瘤的个体化诊断96
二、肿瘤的个体化治疗97
三、肿瘤个体化诊疗的展望98
第九节 上皮内瘤变98
一、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及演变98
二、上皮内瘤变的分类及分级99
三、正确理解上皮内瘤变的意义101
第十节 微乳头状癌102
一、乳腺IMPC102
二、膀胱IMPC105
三、肺IMPC105
四、唾液腺IMPC106
五、胃肠道IMPC106
六、卵巢IMPC106
七、来源不明的转移性IMPC106
第十一节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的新概念107
一、软组织肿瘤的定义107
二、软组织肿瘤命名和病理学分类107
三、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07
四、软组织肿瘤的分子遗传学108
第六章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110
第一节 干细胞概念和分类110
一、干细胞的概念110
二、干细胞的分类110
三、胚胎干细胞111
四、成体干细胞113
五、诱导性多能干细胞116
第二节 干细胞应用与再生医学122
一、再生医学的概念和范畴122
二、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举例123
第七章 感染的病理学131
第一节 感染与宿主反应131
一、参与炎症应答的细胞131
二、急性炎症应答的血管变化132
三、炎症应答造成的损伤和慢性炎症132
四、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133
第二节 感染控制与免疫调节133
一、感染过程天然免疫的免疫调节133
二、感染过程适应性免疫的免疫调节135
三、细菌逃避免疫清除的机制137
四、抗感染免疫的免疫记忆137
第三节 新发传染病138
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39
二、人禽流感141
三、朊粒病142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145
第一节 免疫反应的基础145
一、免疫球蛋白145
二、免疫细胞146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148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148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149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153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3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53
第四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157
一、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157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159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159
第九章 间质病理学161
第一节 实质和间质的相互作用161
一、实质和间质的基本概念161
二、间质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61
三、实质与间质相互作用162
第二节 器官纤维化167
一、肝纤维化/肝硬化167
二、肺纤维化173
三、肾脏纤维化178
第十章 环境与营养病理学183
第一节 环境致病因子及其机制183
一、环境疾病的危害183
二、环境化学因素与疾病183
三、环境污染184
四、环境物理性伤害192
五、不良生活习惯193
第二节 营养缺乏病194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95
二、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症195
第三节 营养改变和慢性疾病196
一、肥胖与代谢综合征196
二、营养和癌症199
第十一章 心血管疾病20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203
第二节 心肌梗死及其修复206
一、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分型206
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修复/心室重构207
第三节 高血压研究进展212
一、高血压病因212
二、高血压发病机制213
第四节 心肌病和心肌炎213
一、心肌病213
二、心肌炎215
第十二章 肺疾病217
第一节 肺炎概述217
第二节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18
第三节 肺癌的分类及分子病理新进展220
一、手术切除标本的肺癌分类及标准221
二、小活检标本和细胞学诊断原则225
三、分子检测与肺癌的个体化治疗225
第十三章 消化管疾病231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231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和病因因素231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基础和分型231
三、GERD的临床诊断232
四、病理组织学变化在GERD诊断中的价值232
五、Barrett食管诊断的分歧与共识232
第二节 食管胃交界腺癌233
一、食管胃交界腺癌病因和发病因素233
二、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分类233
三、有关食管胃交界腺癌分类争议的问题234
四、食管胃交界腺癌扩散与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234
第三节 食管癌234
一、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235
二、食管癌的分期和大体类型235
三、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235
四、食管癌的扩散与转移235
五、食管上皮的癌前病变236
第四节 胃癌研究进展236
一、胃癌病因和发病学236
二、胃癌分期和大体类型236
三、胃癌组织学类型237
四、遗传性弥漫型胃癌237
五、胃癌的扩散与转移238
六、胃癌的癌前病变238
七、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靶分子检测238
第五节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238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239
二、结直肠癌基础研究进展240
三、结直肠癌筛查的研究进展245
四、结直肠癌的病理学进展245
五、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247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248
一、IBD的流行病学248
二、IBD的病因学、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249
三、IBD的临床表现、肠镜和影像学250
四、IBD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251
第七节 胃肠道遗传性息肉病256
一、幼年性息肉病256
二、Peutz-Jeghers综合征256
三、Cowden综合征257
四、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58
五、Lynch综合征259
六、锯齿状息肉病260
七、MUTYH-相关性息肉病261
第八节 胃肠道间质肿瘤262
第十四章 肝脏和胆道疾病267
第一节 肝发育与再生267
一、肝发育267
二、肝再生和肝脏干细胞267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269
一、肝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270
二、急性病毒性肝炎271
三、慢性病毒性肝炎271
四、重型病毒性肝炎272
五、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特点273
六、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274
七、肝活检病理诊断276
第三节 酒精性肝病277
一、发病机制277
二、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改变277
三、肝脏脂肪变和酒精性肝病的鉴别诊断280
第四节 肝癌研究进展281
一、肝细胞癌281
二、肝内胆管癌283
三、混合性肝细胞-胆管癌283
第五节 胆道系统病理学新概念284
一、肝内胆管肿瘤284
二、胆囊和肝外胆管肿瘤286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289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89
一、肾小球肾炎分类和各类型病理特点289
二、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291
第二节 肾细胞癌294
一、肾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294
二、肾细胞癌发病机制296
第三节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297
一、尿路上皮变异和良性增生297
二、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形态学类型及病理变化298
三、膀胱癌病因及发病机制299
第十六章 淋巴组织肿瘤302
第一节 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及其演变302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命名、分类及其演变302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命名、分类及其演变303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分期与治疗309
一、淋巴细胞发育-转化理论及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分期309
二、淋巴组织肿瘤的传统治疗与靶向治疗311
第三节 淋巴组织肿瘤的研究进展316
一、部分小B细胞肿瘤316
二、大B细胞肿瘤318
三、T细胞和NK细胞肿瘤319
第四节 淋巴组织肿瘤诊断与研究相关的分子与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321
第十七章 生殖系统疾病324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新概念324
一、子宫颈、外阴癌前病变324
二、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及其癌前病变326
三、卵巢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及其组织学起源328
四、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新认识332
五、女性生殖系统间叶来源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进展334
第二节 妊娠相关疾病335
一、早期妊娠异常335
二、晚期妊娠异常335
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37
第三节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治疗341
一、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的研究进展342
二、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343
第四节 前列腺腺癌的病理学进展344
一、前列腺腺癌的危险因子344
二、前列腺腺癌的分子病理345
三、前列腺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志物346
四、前列腺腺癌分级系统346
五、目前前列腺腺癌诊断及治疗面临的问题348
第十八章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疾病350
第一节 胰腺肿瘤的病理学进展350
一、浆液性肿瘤350
二、黏液性囊性肿瘤351
三、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52
四、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355
五、导管内管状腺瘤355
六、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355
七、导管腺癌356
八、腺泡细胞癌358
九、胰母细胞瘤359
十、胰腺实性-假乳头瘤360
十一、胰腺导管上皮内肿瘤360
第二节 甲状腺癌研究进展362
一、病因学362
二、组织学分类及各型特征363
三、甲状腺癌的检查方法368
四、甲状腺癌治疗原则368
第三节 糖尿病369
一、概述369
二、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370
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变化376
四、临床表现377
五、防治原则378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378
一、命名378
二、分类379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学特点379
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381
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381
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化标记382
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383
八、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展趋势384
第十九章 神经损伤及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86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86
一、阿尔茨海默病387
二、帕金森病388
三、运动神经元病389
四、路易体痴呆390
五、额颞叶痴呆390
六、多系统萎缩391
七、亨廷顿病391
八、肝豆状核变性392
九、遗传性共济失调393
十、多发性硬化393
十一、同心圆性硬化394
十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94
十三、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95
十四、视神经脊髓炎395
第二节 神经损伤396
一、中枢神经损伤396
二、周围神经损伤40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