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复兴与空间发展战略 以庐山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牛雄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93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文化产业-产业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复兴与空间发展战略 以庐山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定位篇3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3
一、研究背景3
(一)国家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3
(二)加快沿长江中游崛起成为国家战略需要5
(三)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成为国家战略6
二、研究意义8
(一)有利于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8
(二)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长江中游沿岸的发展8
(三)有利于两岸和平交流,构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9
第二章 发展基础10
一、庐山区位与基本特征10
(一)庐山具有独特区位条件10
(二)庐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完美的结晶11
(三)庐山特点总结14
二、庐山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15
(一)文化内涵不断得以挖掘,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5
(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江西旅游业龙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16
(三)景区环境进一步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7
三、庐山发展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18
(一)以文化为中心的综合功能有待全面发挥18
(二)产业结构单一,有待优化19
(三)辐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19
(四)大庐山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资源配置有待向一体化方向发展20
第三章 发展环境与条件21
一、优势21
(一)资源极度丰沛21
(二)具有世界知名度22
(三)区位交通状况优越22
(四)基础设施良好23
二、劣势23
(一)管理体制未能理顺,难以形成合力23
(二)遗留问题突出,历史包袱较重23
(三)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24
三、机遇24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24
(二)加快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5
(三)旅游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体系26
(四)旅游新需求和新业态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重要特征27
四、挑战28
(一)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挑战28
(二)面临其他名山的激烈竞争的挑战28
(三)面临景区转型升级道路选择的挑战29
第四章 战略定位30
一、总体定位30
(一)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定位30
(二)从文明交融的角度定位31
(三)从空间的角度定位32
(四)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定位33
二、发展功能定位34
(一)中华文化传承与体验地标34
(二)中外文化交流圣地34
(三)文化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35
三、形象定位35
(一)人文圣地35
(二)世界庐山36
第五章 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37
一、发展思路37
(一)指导思想37
(二)基本原则38
(三)总体思路38
二、发展目标41
(一)总体目标41
(二)阶段目标41
下篇 规划篇45
第六章 空间布局45
一、规划区域45
(一)规划范围45
(二)规划四至45
(三)规划外围保护地带46
二、区域宏观空间布局46
(一)“城市群”的发展背景46
(二)“城市群”的概念和形式46
(三)世界六大经典“城市群”47
(四)以庐山鄱阳湖为核心的“山—江—湖”生态圈——“文化+绿心”城市群47
(五)“巨龙”长江经济带51
三、庐山战略空间布局52
(一)中国山岳战略空间格局分析52
(二)庐山大山水格局53
(三)庐山特色战略空间格局53
第七章 资源整合规划55
一、建立统一管理的运行体制机制56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57
三、统筹庐山资源,发挥整合优势58
四、着力构建“庐山/鄱阳湖文化核心+绿心”城市群60
第八章 文化梳理与展示63
一、文化梳理63
(一)文脉与地脉分析63
(二)文化类型65
二、文化展示67
(一)集中展示67
(二)专项展示67
(三)巧展示69
第九章 构建以文化为主导的综合产业体系71
一、基本原则:实现两个转变71
(一)文化为先、旅游为实,实现传统旅游向文化体验的转变71
(二)实现以经济利益为主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转变72
二、发展定位72
三、基本思路75
四、重点方向75
(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主导产业75
(二)大力发展配套特色关联产业84
(三)积极构建相关的产业支撑体系85
第十章 保障措施与推进机制87
一、提高国家重视程度和江西省支持力度87
(一)提高国家重视程度87
(二)提高江西省支持力度88
(三)争取周边协调发展88
(四)政策建议88
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重视执行89
(一)统一思想认识89
(二)加强领导力度,建立组织体系89
(三)重视执行,强化实施90
(四)重视舆论宣传91
三、促进庐山相关区域一体化发展91
(一)基本思路91
(二)主要内容92
(三)组织保障93
(四)主要制约因素93
(五)政策建议94
四、突出庐山特点,优化政策环境94
(一)坚持紧靠国家战略,强化特色定位94
(二)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95
(三)坚持争取政策扶持与内部挖潜创新并重95
五、加强生态环保建设,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95
(一)加强生态建设95
(二)强化环境保护95
(三)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集约利用资源96
六、相关的配套政策96
(一)投资与产业准入政策96
(二)资金保障政策97
(三)土地利用政策97
(四)生态与环境保护政策98
(五)统筹城乡(山上山下)政策98
(六)关注民生与就业98
附件1 庐山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99
一、分类保护和培育99
(一)核心保护区99
(二)风景恢复区100
(三)风景游览区100
(四)发展控制区100
二、分级保护分区101
(一)特级保护区(同生态保护区)101
(二)一级保护区101
(三)二级保护区102
(四)三级保护区102
(五)外围保护地带102
三、专项保护规划103
(一)古树名木保护专项103
(二)水景水域保护专项103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104
(四)地质遗迹专项保护105
(五)森林保护专项106
(六)人文景观保护专项107
附件2 庐山文化特征与内容115
一、庐山文化的主要特征116
二、庐山文化的主要内容118
(一)书院文化研究119
(二)山水田园文化研究121
(三)宗教文化研究123
(四)建筑文化研究125
(五)旅游休闲文化研究128
(六)非物质文化研究131
(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133
附件3 世界文明体系中的西方文明、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135
一、独立的文明136
二、卫星文明137
三、失落的文明137
附件4 名山比较139
一、中国名山比较分析140
(一)世界遗产140
(二)国家5A级旅游区143
(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6
(四)传统文化名山151
(五)自然风景名山153
二、庐山特点分析154
(一)自然美景154
(二)人文圣山155
(三)宗教名山156
(四)地质生态159
(五)艺术价值160
(六)国际交流163
(七)史诗之山165
(八)中国夏都166
三、庐山的垄断性资源167
四、对庐山发展的建议169
(一)名山外交,国家战略169
(二)文化输出,中国声音170
(三)以文促旅,度假胜地170
参考文献171
后记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