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通史 第4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伟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053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73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通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十月革命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3
二、匈牙利1919年革命11
三、1923年的革命新高潮18
四、欧美日本等国的革命运动24
第二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33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36
二、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41
三、越南人民反对法国帝国主义的解放斗争45
四、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起义47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49
一、共产国际建立的思想组织基础50
二、共产国际的诞生52
三、共产国际的前期活动54
第二章 苏维埃俄国巩固新生革命政权的斗争59
第一节 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59
一、建立新的国家组织60
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63
三、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66
第二节 最初的经济改造70
一、实行工人监督71
二、推进国有化73
第三节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74
一、苏德和平谈判75
二、围绕和约问题的争论77
三、列宁的主张被采纳80
四、和约的签订82
第四节 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85
一、革命后的反革命叛乱85
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86
三、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92
四、外国武装干涉的消除和国内战争的结束99
第三章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03
第一节“战时共产主义”103
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形成104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06
三、“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功过112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116
一、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116
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20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32
四、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137
第四章 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142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143
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144
二、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145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14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48
一、苏维埃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148
二、调整和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153
三、建立新型民主制的设想15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162
一、开展文化革命162
二、发展教育事业164
三、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166
第四节 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168
一、苏维埃俄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168
二、放弃对“公共大农业”的追求170
三、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走向社会主义172
第五节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175
一、苏俄民族问题的特殊性176
二、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78
第五章 欧洲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思考190
第一节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191
一、卢卡奇的前期思想192
二、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195
三、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历史地位200
第二节 柯尔什的“实践社会主义”204
一、“实践社会主义”的由来206
二、“实践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208
三、“实践社会主义”的组织力量211
第三节 葛兰西的西方革命战略思想214
一、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评价216
二、西方革命的主攻阵地:文化领导权219
三、西方革命的战略选择:阵地战222
四、西方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工厂委员会225
第六章 联共(布)党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29
第一节 争论的缘起和过程230
一、争论的缘起230
二、争论的过程235
第二节 争论的焦点244
一、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244
二、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62
三、关于新经济政策270
四、简要的评论280
第三节 布哈林在争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282
一、俄国社会主义是“落后型的社会主义”284
二、通过市场走向社会主义287
三、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288
四、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平衡发展299
第七章 二战前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307
一、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308
二、苏联工业化进程310
三、苏联工业化的特点313
第二节 农业集体化运动322
一、农业集体化的背景322
二、农业集体化进程325
三、农业集体化的特点330
第三节 苏联新宪法336
一、新宪法的制定和通过337
二、新宪法的特点338
三、新宪法的内容和意义339
第四节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探索341
一、关于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343
二、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基本矛盾347
三、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348
四、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350
五、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353
第八章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55
第一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55
一、历史根源355
二、国际环境358
三、理论认识361
四、党内斗争364
五、制度因素368
六、个人作用380
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390
一、经济特征390
二、政治特征402
三、思想文化特征408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413
一、斯大林的历史功过414
二、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417
三、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局限423
第九章 共产国际中后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433
第一节 共产国际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功绩433
一、共产国际中后期的主要活动434
二、共产国际的历史功绩439
第二节 苏共与共产国际442
一、苏联共产党的特殊地位442
二、苏俄的事业与共产国际的事业448
三、苏共党内斗争对共产国际的影响450
四、苏联安全与共产国际的反战策略452
第三节 共产党与社会党457
一、各国共产党的诞生457
二、布尔什维克化460
三、布尔什维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466
四、共产国际与社会民主党的斗争471
五、两个国际的关系478
第四节 世界革命的战略策略497
一、对世界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498
二、对西方国家革命的影响504
三、对东方国家革命的影响506
四、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08
大事记519
参考文献531
本卷后记538
结束语539
总目录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