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校史 1951-201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南民族大学校史办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689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193MB
- 文件页数:13166186页
- 主题词:中南民族大学-校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南民族大学校史 1951-201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时期 适应民族工作需要 创办中南民族学院(1951—1956)3
第一章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诞生4
第一节 培养民族干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4
第二节 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的筹建5
第三节 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正式成立7
第四节 中南党政领导的关怀8
第二章 中南民族学院独立建院10
第一节 新建校舍 独立建院10
第二节 合并广东民族学院 学院得到充实扩大11
第三节 适应民族地区需要 开办师范专科12
第四节 开设的班次及专业14
第五节 民族平等团结的大家庭16
第三章 从实际出发 围绕教学做好各项工作20
第一节 短期培训干部为主的办学方针20
第二节 学员概况及其特点21
第三节 教学方针和组织教学23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26
第五节 不断总结 不断前进28
第六节 主要成绩和经验29
第七节 民族调查研究工作35
第八节 少数民族文物陈列馆37
第二时期 曲折中求得发展 动乱中被迫撤销(1957—1979)39
第一章 向民族高等师范学院发展40
第一节 发展的基础40
第二节 发展的进程41
第三节 发展的曲折45
第二章1958—1960年的教育革命48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开展48
第二节 初步总结 探索前进51
第三节 改善领导 继续改革53
第四节 交流经验 推进教学55
第五节 迎难而上 坚持改革56
第六节 开展科研 创办学报58
第三章 贯彻“高教六十条”调整各项工作60
第一节 贯彻“八字”方针60
第二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认真改进工作62
第三节 高歌欢庆10周年67
第四节 制定“八字”校风69
第五节 贯彻“六十条”的初步总结69
第六节 继续执行“六十条”70
第七节 阶级斗争为纲的严重干扰73
第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75
第一节 学院实际75
第二节 基本做法76
第三节 主要反映86
第五章 浩劫中被强令撤销88
第一节 灾难的岁月88
第二节 毁于一旦89
第三节 来自各方的呼声90
第六章 二十年树木 桃李芳菲92
下卷97
第三时期 南湖畔恢复重建 新校园初具规模(1980—1985)97
第一章 中南民族学院的恢复和重建98
第一节 中央和湖北省的决策98
一、恢复重建的提出98
二、国务院的批示99
第二节 校园重建和恢复招生101
一、新校址的选定101
二、边抓基建、边恢复招生101
第三节 确定办学思路 制定“六五”规划103
一、办学思路的确定103
二、“六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104
第二章 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106
第一节 专业建设106
一、扶持新增专业106
二、抓好干部培训106
三、巩固预科教育107
四、开办研究生教育108
第二节 教学工作109
一、规范教学活动109
二、增强实践能力110
三、举办短期培训111
第三节 队伍建设111
一、千方百计引进人才111
二、组建三支队伍112
第三章 科研工作的逐步展开114
第一节 组建学术委员会 成立科研机构114
一、组建学术委员会114
二、成立民族研究所114
三、恢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15
第二节 开展学术活动 扩大学术影响117
一、主办研究班、讲习班117
二、举办各类全国性学术会议117
三、中国女书的发现118
四、研究成果陆续推出119
第四章 图书馆的建设和博物馆的筹建121
第一节 恢复重建图书馆121
一、图书馆的重建121
二、图书馆的馆舍建设122
三、加强馆务建设123
第二节 筹建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124
一、吴泽霖的倡议124
二、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的筹建和开馆125
第五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27
第一节 党的建设127
一、学校党委的正式成立127
二、开展整党工作127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128
一、政治理论教育课128
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129
三、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130
第三节 校园文化建设131
一、《中南民族学院》院刊的恢复131
二、“八字”校风的确立131
三、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132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33
第六章 后勤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135
第一节 后勤设施建设135
一、食堂、医院的建成135
二、附中、附小、幼儿园的开办135
第二节 健全各项规章 完善服务体系137
一、后勤工作137
二、财务工作138
三、治安保卫138
第四时期 专业改造奠定发展基础 规模扩张增强办学实力(1986—2000)140
第一章 重视专业改造 促进学校发展141
第一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141
一、《决定》和《纲要》的颁布141
二、“七五”、“八五”、“九五”规划的制定142
第二节 优化专业结构 深化教学改革145
一、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145
二、加快专业改造146
三、强化基础 淡化专业146
四、强化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秩序147
第三节 狠抓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148
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148
二、修订教学计划 调整课程结构149
三、开展课程评估 促进教改实施150
四、压缩课堂学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151
五、加强教材建设 更新教材内容151
第四节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逐步完善管理体系153
一、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153
二、专业奖学金制度的实施154
三、主辅修制度的施行155
第二章 扩大办学规模 增强办学实力157
第一节 扩大招生规模157
一、招生规模逐年扩大157
二、二级学院建立158
第二节 扩大校园面积 改善办学条件159
一、校园面积159
二、办学条件160
第三节 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161
一、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161
二、民族学博物馆的全面展出162
三、实验室建设的发展163
四、校园网建设165
第三章 稳定师资队伍 提高业务水平166
第一节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培养引进专业人才166
一、引进专业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166
二、下派锻炼与教师培训167
三、鼓励在职进修 提高学历层次169
四、建立学术梯队 培养骨干教师171
第二节 强化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地位173
一、开展教师业务考核 凸显教师主体地位173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176
第四章 加强科研工作 提高科研水平178
第一节 制定科研规则 奖励科研成果178
一、制定科研发展规划178
二、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180
三、出台科研政策 促进科研发展181
四、提升学报水平 跻身核心期刊186
五、创办《民族高教研究》190
第二节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尝试191
一、三结合基地和校办产业191
二、科技扶贫与对口支援192
第五章 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194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新发展194
一、办学规模的扩大194
二、研究生部的成立195
第二节 留学生教育的开展196
一、开拓国际交流196
二、招收留学生197
第六章 成人教育和预科教育199
第一节 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199
一、干部199
二、成人教育200
三、职业教育的兴起201
第二节 预科教育202
一、大学预科部202
二、预科教育学院的成立203
第七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205
第一节 党的建设205
一、召开第四次党代会205
二、学校、院(系、部)中心组理论学习206
三、开展“三讲”教育活动206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8
五、学生党员发展工作209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210
一、政工队伍建设210
二、思想政治工作210
第八章 校园文化建设213
第一节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校园213
一、召开首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13
二、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13
三、举办40周年校庆活动215
第二节 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217
一、建立社团组织217
二、举办共青杯系列赛事218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22
第九章 后勤保障和其他工作223
第一节 后勤工作223
一、后勤社会化223
二、医疗保健229
三、附中、附小和幼儿园的发展230
第二节 财务审计与安保工作232
一、财务工作232
二、审计工作234
三、安全保卫工作235
第三节 离退休工作237
一、工作机构的建立237
二、老干部工作238
三、老年大学的创办242
第五时期 探索民族高教办学规律 建设高水平的民族大学(2001—2011)244
第一章 提出办学新思路 制定发展新规划246
第一节 校庆更名双喜临门 合作共建再谱新曲246
一、同庆50华诞246
二、正式更名与共建民大248
第二节 明确新的办学思路 确立新的办学目标250
一、明确新思路250
二、确立新目标251
第三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53
一、“十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53
二、“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54
三、“十二五”规划的制定255
第二章 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开展质量工程建设258
第一节 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学分制的实施258
一、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258
二、本科学生学分制的实施260
第二节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61
一、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261
二、精品课程与品牌专业建设262
三、教学名师评选与教学团队建设265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267
五、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269
第三节 两次评估 两次优秀270
一、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270
二、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72
第四节 独立学院——工商学院的创办和发展273
一、工商学院的创办273
二、工商学院的发展275
第三章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管理体制改革277
第一节 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277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277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278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280
一、制定优惠政策280
二、培养青年教师282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83
第三节 组织人事管理体制改革285
一、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与交流轮岗285
二、科级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竞聘上岗286
三、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实施287
第四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增强创新实践能力290
第一节 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290
一、素质教育的实施290
二、创新创业中心的成立291
三、创新实践学分暂行办法的颁布与实施292
第二节 参与全国各类学科竞赛293
一、挑战杯比赛293
二、理科类竞赛295
三、文科类竞赛296
第五章 提高科研水平 增强竞争能力298
第一节 修订科研政策 组建科研团队298
一、出台系列措施298
二、召开科技会议300
三、组建科研团队300
四、规范学术道德303
第二节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实现科技服务社会304
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04
二、实现科技服务社会309
三、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312
第六章 招生就业工作315
第一节 扩大招生地域 举办招生咨询315
一、提升生源质量315
二、加强招生宣传316
第二节 成立就业领导小组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318
一、成立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318
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319
三、举办各类招聘会320
第七章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323
第一节 学科建设323
一、首届学科建设会议的召开323
二、学科建设的加强324
第二节 硕士研究生教育327
一、硕士点的增加327
二、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330
三、研究生工作会议的召开333
第三节 博士研究生教育334
一、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34
二、举全校之力申报博士点336
三、民族学博士点正式招生337
四、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突破338
第八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341
第一节 开展校际互访 联合培养人才341
一、校级领导互访341
二、联合培养人才342
三、互派专家学者讲学343
第二节 扩大对外交流 传播中华文化345
一、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扩大留学生教育345
二、创办孔子学院346
第九章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348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 开展党员教育348
一、第五次、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348
二、党风廉政建设350
三、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351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352
第二节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353
一、中共中央[2004]16号文件精神的学习与贯彻353
二、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355
第三节 党群工作358
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358
二、统一战线工作360
三、发挥工会桥梁作用361
第十章 办学条件的改善364
第一节 加快实验室建设 建立数字化校园364
一、实验室建设364
二、实验室管理366
三、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367
第二节 新馆舍扩建竣工 电子化建设推进370
一、图书馆新馆的落成370
二、图书资料的迅速增长371
三、图书馆电子化网络化372
四、内部管理的优化373
第三节 基建工作375
一、博物馆重新布展开展375
二、体育馆、美术馆、游泳馆的竣工376
三、教学区再度拓展377
第四节 完善后勤保障 加强安全保卫379
一、后勤服务工作379
二、财务及审计工作380
三、安全保卫与国防教育383
四、社区建设与计生工作385
第十一章 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387
第一节 创建园林式校园 增设新人文景观387
一、园林式校园387
二、校园文化及人文景观建设388
第二节 确立新校训 颁布新校歌389
一、校园精神和新校训389
二、《中南民族大学校歌》390
第三节 加强对外宣传 树立品牌形象391
一、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工程391
二、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391
三、《中南民族大学校史》393
四、校友工作394
五、校庆60年筹备工作395
第四节 学生社团争奇斗艳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396
一、学生社团396
二、特色活动397
三、文体活动399
附录403
大事记403
历届校领导一览表471
现设机构一览表475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476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点一览表477
历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统计480
分年度分类招生人数(1951—2010)487
分年度分类毕业结业生人数(1951—2011)489
校训及校训铭491
校歌492
后记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