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大朗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锦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641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30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857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东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莞市大朗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自然62
第一章 建置62
第一节 位置 境域62
第二节 沿革与区划62
一、沿革62
二、区划64
第二章 社区(村)70
第一节 长塘社区70
第二节 长富社区72
第三节 求富路社区73
第四节 佛新社区75
第五节 松柏朗村76
第六节 佛子凹村77
第七节 巷头社区78
第八节 巷尾社区80
第九节 竹山社区81
第十节 高英村82
第十一节 黎贝岭村83
第十二节 大井头社区85
第十三节 圣堂社区87
第十四节 水口村88
第十五节 大朗社区89
第十六节 蔡边村90
第十七节 黄草朗社区92
第十八节 洋坑塘村93
第十九节 洋乌村94
第二十节 宝陂村96
第二十一节 犀牛陂村97
第二十二节 松木山村98
第二十三节 水平村99
第二十四节 屏山社区101
第二十五节 石厦村102
第二十六节 新马莲村103
第二十七节 沙步村104
第二十八节 杨涌村105
第三章 环境 资源106
第一节 环境106
一、地形106
二、气候108
三、物候109
第二节 资源110
一、土地资源110
二、矿物资源110
三、动物资源111
四、植物资源111
第四章 自然灾害113
第一节 旱灾113
第二节 风灾114
第三节 水灾115
第四节 霜冻116
第五节 冰雹116
第六节 地震116
第五章 人口116
第一节 人口总量116
一、户籍人口117
二、外来暂住人口12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3
第三节 人口变动124
一、自然变动124
二、机械变动127
第四节 人口构成128
一、民族构成128
二、性别构成130
三、年龄构成130
四、文化构成132
五、职业构成134
第五节 姓氏136
一、总量及分布136
二、源流139
第六节 计划生育140
一、管理机构140
二、宣传教育141
三、政策措施142
四、管理143
五、成果144
第二篇 经济147
第一章 经济综述147
第二章 农业151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153
一、封建土地占有制153
二、土地改革153
三、农业合作化156
四、人民公社157
五、联产承包责任制159
六、股份合作制159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160
一、耕地160
二、劳动力163
三、农业机具165
四、肥料168
五、农田基本建设170
第三节 生产技术171
一、耕作制度171
二、良种推广171
三、播期和密植171
四、排灌与晒田172
第四节 农业技术服务173
一、机构173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73
三、动物防疫检疫174
四、病虫害防治175
五、农业执法176
第五节 种植业176
一、水177
二、番薯178
三、木薯179
四、小麦180
五、豆类180
六、花生181
七、甘蔗182
八、黄(红)麻183
九、蔬菜184
第六节 林果业185
一、林业185
二、水果业187
第七节 养殖业191
一、畜牧业191
二、渔业197
第三章 大朗荔枝199
第一节 品种201
一、糯米糍201
二、桂味202
三、妃子笑202
四、槐枝203
五、红绣球203
第二节 产区 产量204
第三节 种植 加工 保鲜205
一、种植205
二、加工206
三、保鲜207
第四节 荔枝科研208
一、广东省荔枝科普基地208
二、荔枝基地209
三、科研成果210
第五节 荔枝文化212
一、荔枝节212
二、荔枝宴213
三、荔枝柴烧鹅213
第四章 工业213
第一节 工业所有制216
一、集体工业216
二、民营工业219
第二节 产业结构219
一、毛织业220
二、装备制造业221
三、电子信息产业222
第三节 工业门类224
一、毛纺织业224
二、设备制造业225
三、电子制造业225
四、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225
五、家具制造业225
六、造纸、印刷及纸制品业226
七、玩具制造业226
八、化学纤维、化学制品制造业226
九、橡胶、塑胶制品业226
十、金属加工、金属制品业226
第四节 重要工业企业选介227
一、装备制造业227
二、电子制造业228
三、五金制造业230
四、玩具、鞋类制造业231
第五节 名优产品231
一、产品名称231
二、产品选介233
第六节 工业园区234
一、镇办工业园234
二、村办工业园238
第五章 大朗毛织242
第一节 发展历程242
一、起步阶段242
二、壮大阶段245
三、提升阶段245
四、转型阶段247
第二节 产业规模248
一、单体规模248
二、集体规模249
第三节 产业分布250
一、毛织商贸区250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251
三、其他地区分厂251
第四节 原料 设备 工艺252
一、原料252
二、设备253
三、工艺255
第五节 品种 品牌255
一、品种255
二、品牌255
第六节 市场 营销258
一、市场258
二、营销260
第七节 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261
一、发展轨迹261
二、历届情况262
第八节 公共服务平台265
一、研发设计平台265
二、质量检测平台267
三、展销物流平台267
四、人才培训平台269
五、信息咨询平台269
六、融资服务平台270
第九节 重点毛织企业选介271
第六章 外经外贸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5
第二节 招商引资278
一、起步启动阶段278
二、迅速发展阶段278
三、巩固提高阶段279
四、结构调整阶段279
第三节“三来一补”工业280
一、发展历程280
二、企业选介283
第四节“三资”企业285
一、发展历程285
二、企业选介288
第五节 出口290
第七章 商业291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292
一、国营商业293
二、集体商业298
三、个体私营商业303
第二节 集贸市场304
一、早期墟市304
二、集市贸易304
三、集市和超市选介307
第三节 旅游 餐饮 酒店309
一、旅游309
二、餐饮310
三、酒店313
四、其他315
第八章 财政 税收 资产 金融317
第一节 财政317
一、机构317
二、管理317
三、财政收入320
四、财政支出321
第二节 税收323
一、机构323
二、工商税征管324
三、农业税征管327
第三节 资产331
一、机构331
二、镇级资产331
三、村组两级资产332
第四节 金融334
一、银行334
二、保险339
三、证券339
第九章 经济管理340
第一节 土地管理340
一、机构340
二、管理340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343
一、机构343
二、工商企业登记343
三、市场管理344
四、商标广告管理345
第三节 劳动管理348
一、机构348
二、劳动就业服务348
三、就业政策355
四、劳动争议调处356
五、劳动保障监察357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358
一、机构358
二、食品安全监管358
三、特种设备管理360
四、名牌产品申报360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61
一、机构361
二、安全检查监督362
三、培训363
四、宣传364
第六节 统计364
一、机构364
二、统计报表365
三、经济普查365
第七节 审计367
第十章 城乡建设368
第一节 机构370
第二节 城乡规划373
一、规划起步阶段373
二、规划发展阶段374
三、规划深化阶段374
第三节 道路 桥梁376
一、道路376
二、桥梁384
第四节 供水 供电 供气385
一、供水385
二、供电389
三、供气392
第五节 水利393
一、机构393
二、水利工程394
三、防汛、防旱、防风400
四、排水402
第六节 亮化 绿化 美化403
一、亮化403
二、绿化403
三、美化413
第七节 交通运输415
一、机构416
二、运输417
第八节 邮政 电信421
一、邮政421
二、电信425
第九节 建筑业427
一、施工企业427
二、工程报建428
三、房地产开发428
四、重点项目(楼盘)简介431
第十节 农民公寓432
一、发展历程432
二、农民公寓简介433
第十一节 环境保护437
一、污染源437
二、环境治理438
第十二节 征地拆迁439
一、松木山水库征地拆迁440
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征地拆迁441
三、常虎高速公路征地拆迁441
四、莞惠公路改造工程拆迁444
五、荔香湿地公园、凤山农业科技园征地拆迁444
六、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征地拆迁446
第十三节 土地收购储备446
第三篇 政治447
第一章 政党群团447
第一节 建国前党组织在大朗的活动44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党组织449
一、中共大朗镇委员会449
二、中共大朗镇委历届班子成员450
三、基层组织454
四、党员状况463
第三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466
第四节 重要活动与决策469
第五节 宣传教育474
第六节 纪律检查477
一、机构477
二、纪律监督478
三、党风党纪教育478
四、查处党内违纪案件479
第七节 群众团体479
一、工会479
二、共青团 少年先锋队480
三、妇女联合会482
四、农民组织483
五、大朗商会484
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84
七、台商协会大朗分会485
八、女企业家协会485
九、个体劳动者协会485
第二章 政权486
第一节 权力机构486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486
二、人大工作部门493
第二节 行政机构496
一、民国时期大朗行政机构496
二、建国后的行政机构498
第三节 基层行政组织504
一、民国时期基层行政组织504
二、建国后的基层行政组织505
第三章 政务517
第一节 侨务517
一、机构517
二、华侨、港澳同胞分布517
三、落实华侨政策518
四、华侨、港澳同胞的贡献518
第二节 外事522
第三节 信访523
第四节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526
一、行政服务526
二、电子政务526
三、机关事务527
第五节 档案管理529
一、机构529
二、镇政府档案室530
三、基层档案管理530
四、档案馆建设531
第四章 政法534
第一节 公安534
一、机构534
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535
三、社会治安管理536
四、户政管理539
五、消防540
第二节 司法545
一、机构545
二、法律服务545
三、人民调解546
四、安置帮教547
五、普法宣传教育548
第三节 审判548
第五章 军事549
第一节 驻军549
一、国民革命军549
二、人民军队549
第二节 地方武装550
一、国民政府地方武装550
二、人民地方武装550
三、人民武装部551
第三节 兵役551
一、募兵制551
二、征兵制551
三、志愿兵役制552
四、义务兵役制552
五、预备兵役制553
第四节 民兵554
一、组织554
二、武装训练554
三、政治教育555
四、民兵活动556
第五节 重要战事557
一、东山庙暴动557
二、激战神边岭557
三、屏山突围558
四、伏击伪团长558
五、竹山战斗559
六、乐平围伏击560
七、血染犀牛陂560
八、东山坳伏击战560
九、塘头伏击战561
第四篇 文化563
第一章 教育5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3
第二节 学前教育564
一、私塾564
二、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564
三、教育教学565
四、幼儿园选介566
第三节 小学教育568
一、发展历程568
二、教育教学570
三、公办小学简介571
第四节 初中教育582
一、发展历程582
二、教育教学583
三、学校简介585
第五节 高中(普高)教育586
一、发展历历程586
二、教育教学587
三、学校简介587
第六节 职业教育589
一、教育教学589
二、学校简介591
第七节 成人教育592
第八节 民办教育593
第九节 教师595
一、教师来源595
二、职称评聘595
三、政治待遇597
四、经济待遇597
五、奖教奖学598
第十节 教育经费与设施598
一、教育经费598
二、校舍建设600
三、教学设备设施603
第十一节 创建省教育强镇603
一、动员603
二、资金投入604
三、联合办学和创建等级学校604
四、巩固提高605
第二章 科技607
第一节 科技管理607
第二节 科技政策607
第三节 科技团体608
一、科学技术协会608
二、企业科学技术协会609
第四节 科技队伍609
第五节 科技创新610
一、科技企业610
二、科研机构与科研项目612
三、科技合作与交流615
四、知识产权616
五、创意产业园617
第六节 科学普及617
一、基础设施建设617
二、科普宣传618
三、科技培训618
四、科普成绩619
第七节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619
一、CSNS简介619
二、项目落户620
第三章 卫生6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4
第二节 医疗机构625
一、大朗医院625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628
第三节 卫生队伍629
第四节 医疗设备与技术630
第五节 医疗制度632
第六节 卫生防疫633
第七节 妇幼保健635
第八节 药品635
第九节 公共卫生637
一、爱国卫生运动637
二、预防非典型肺炎637
三、预防手足口病639
第四章 体育6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0
第二节 群众体育640
第三节 学校体育642
一、体育教学642
二、体育锻炼643
三、体育成绩643
第四节 竞技体育644
第五节 体育队伍和设施647
一、体育队伍647
二、体育设施648
第六节 篮球运动650
一、篮球协会650
二、CBA新世纪篮球队651
三、篮球基金651
四、篮球人才引进652
五、承办重要赛事652
第五章 文化艺术6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653
一、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653
二、文化执法分队654
第二节 文化传媒656
一、广播656
二、电视656
三、报纸658
四、网站659
五、手机报660
第三节 社会文化660
一、电影660
二、图书662
三、展览665
四、广场667
第四节 文化市场669
第五节 群众文化673
一醒狮 麒麟舞673
二、龙舞673
三、粤剧675
四、曲艺676
五、木偶戏676
六、哭嫁歌677
七、永正大讲堂678
八、企业文化679
九、文化艺术节680
第六节 艺术团体682
一、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大朗分会682
二、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大朗分会682
三、大朗曲艺协会682
四、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大朗分会682
五、东莞市音乐家协会大朗分会683
六、东莞市舞蹈家协会大朗分会683
七、东莞市作家协会大朗分会683
八、大朗醒狮协会684
第七节 艺文684
一、丛书684
二、族谱684
三、诗歌685
四、楹联686
第八节 艺术创作688
一、音乐688
二、舞蹈688
三、摄影688
四、书法689
五、文学689
第九节 传说故事689
一、扒船埔689
二、圣堂前690
三、鲤鱼岭和鲤鱼潭690
四、碧血染红塘691
五、骆占与仙村692
六、石床692
七、黄巢藏宝“甲木桥”693
八、巧对对联693
九、大肿影怒踢番鬼佬694
第六章 文物古迹695
第一节 古树695
第二节 古桥696
第三节 古井696
一、蟹眼古井696
二、大井公古井697
三、茶井698
第四节 古庙宇698
一、关帝庙698
二、观音庙698
三、巡海宫699
四、水口文阁699
五、三界庙699
六、东山庙699
七、凤山庙700
八、文光庙700
九、广缘阉701
十、盘古古庙701
十一、元帅公庙701
第五节 古牌坊702
一、大井头牌坊702
二、水口贞节牌坊702
第六节 古门楼702
一、迎阳门702
二、北门楼703
三、犀牛陂门楼703
第七节 古墓葬703
一、叶刚原配夫人李氏之墓703
二、张元吉墓703
三、李觉斯祖母墓704
四、黄介之墓705
五、五壮士之墓705
第八节 大井头古建筑群705
第九节 保安墟古街706
第十节 宗祠706
一、大井头叶氏宗祠706
二、巷头己逊陈公祠706
三、积斋堂张公祠707
四、南石陈公祠707
五、钟氏宗祠707
六、巷头三围祠堂708
七、黎氏公祠708
八、彭氏宗祠709
九、务圃叶公祠709
十、明高叶公祠710
十一、廷实叶公祠710
十二、佛子凹村叶氏宗祠710
十三、兴裕叶氏宗祠710
十四、刘氏宗祠711
十五、高英村李氏宗祠711
十六、善庆堂711
第十一节 书室 书塾711
一、诚士书室711
二、普江家塾712
第十二节 遗址712
一、东晋怀安县城遗址712
二、石厦古村712
三、“水围”村遗址713
第十三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713
一、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713
二、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713
三、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714
四、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714
五、大井头革命烈士纪念碑714
六、石厦革命烈士纪念碑714
第十四节 文物普查714
第五篇 社会719
第一章 民政719
第一节 机构719
一、社会事务办公室719
二、残疾人联合会719
第二节 婚姻登记719
一、婚姻登记719
二、涉外婚姻720
第三节 社会福利720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20
二、“五保户”供养721
三、尊老敬老721
四、社会福利722
五、金菊福利院722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723
第五节 拥军优属723
一、优待抚恤补助723
二、拥军优属活动724
第六节 救灾救济724
一、镇内救灾724
二、镇外救灾724
第七节 扶贫工作725
一、集体扶贫725
二、个体扶贫726
三、对口扶贫726
第八节 残疾人工作727
一、残疾人就业727
二、残疾人补助727
第九节 殡葬改革728
一、清坟工作728
二、推行火葬728
三、永安园建设728
第十节 地名工作729
第二章 人民生活729
第一节 收入730
一、建国前的农民收入730
二、建国后的农民收入730
第二节 消费737
一、服饰737
二、饮食738
三、居住739
四、用品739
五、出行740
第三节 社会保障741
一、管理机构741
二、社会保险741
三、工伤保险743
四、养老保险745
五、住院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746
六、失业保险746
七、农(居)民养老保险746
八、农(居)民医疗保险747
第四节 新莞人服务管理749
一、机构749
二、服务管理749
三、新莞人优惠政策752
第三章 宗教754
第一节 道教754
第二节 佛教754
第四章 民俗754
第一节 时令、节日风俗754
一、春节754
二、人日755
三、元宵节755
四、土地诞756
五、观音诞756
六、财神诞756
七、清明节756
八、浴佛节757
九、端午节757
十、关帝诞757
十一、七姐诞757
十二、孟兰节757
十三、中秋节758
十四、孔子诞759
十五、重阳节759
十六、冬至759
十七、除夕759
第二节 婚嫁 喜庆 丧葬风俗760
一、婚嫁风俗760
二、喜庆风俗765
第三节 丧葬风俗767
第四节 民间陋习767
一、赌博767
二、吸毒768
三、娼妓768
四、宗族械斗768
五、纳妾、买婢、童养媳769
六、占卦、算命、求签、叫惊769
第五章 方言769
第一节 词汇770
一、称谓770
二、身体770
三、天文地理771
四、时令时间771
五、农事植物771
六、动物771
七、房屋、用具772
八、病痛、医疗772
九、衣服穿戴772
十、饮食772
十一、红白事773
十二、日常生活773
十三、工商业773
十四、动词773
十五、形容词774
十六、副词、量词、代词等774
第二节 称谓774
一、父亲亲属774
二、母亲亲属775
三、夫方亲属775
四、妻方亲属775
第三节 谚语776
一、社会谚语776
二、天气谚语776
三、日常谚语779
第四节 歇后语781
第五节 民歌783
一、月令歌783
二、节气歌783
三、谜语歌783
四、儿歌选784
五、民谣选785
第六篇 人物789
第一章 人物传789
第二章 表录79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797
第二节 知名人士表801
第三节2008年大朗镇街行政副处(团)级以上干部表804
第四节 寿星名录805
附录 文献辑存809
中共大朗公社委员会向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80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大朗和谐大朗——在中国共产党大朗镇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818
编后记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