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湘文库(甲编) 汤鹏集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清)汤鹏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ISBN:780761590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湘文库(甲编) 汤鹏集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浮邱子3
序&熊少牧3
汤海秋传&姚莹4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梅曾亮6
卷一8
则古上8
则古中14
则古下17
三要21
十蔽25
甲权27
乙权29
卷二33
白术上33
白术下37
训始44
训终47
辨萌51
训化55
卷三60
去壅60
甲缪64
乙缪66
甲匡69
乙匡71
释均上74
释均下76
甲私77
乙私79
卷四85
儒解上85
儒解中89
儒解下94
直解上96
直解中99
直解下106
仁解110
礼解111
训劳112
训通114
卷五119
尚变119
尚特上127
尚特下132
三疾138
五习143
仕解上145
仕解下149
卷六153
九材153
八抑159
审类165
讽群上175
讽群下182
卷七191
原爱191
原憎194
四辨198
相经201
左评210
柄言上219
柄言中223
柄言下225
卷八229
训名上229
训名中232
训名下236
释用240
三衡247
卷九252
释和上252
释和下259
原宗262
原辅264
原傅267
原封269
审任274
训史278
训使280
训令282
卷十285
训吏上285
训吏下287
医贫291
刺奢297
辨荒299
训廉301
训退305
卷十一309
训厚上309
训厚下310
原教上312
原教下316
辨莠上322
辨莠下326
储武上330
储武中335
储武下340
卷十二345
释忧345
原刑347
植节349
甲戒351
乙戒353
甲惭357
乙惭359
树文365
海秋制艺前后集377
原序&汪廷珍377
序&穆彰阿378
海秋制艺前集 八十四篇38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380
知止而后有定381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8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38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385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386
欲修其身者387
致知在格物389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90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9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392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393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395
诗云桃之夭夭396
此之谓民之父母397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399
学而时习之40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一40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二402
人不知而不愠404
本立而道生405
巧言令色406
节用而爱人408
弟子入则孝409
无友不如己者 其一411
无友不如己者 其二412
夫子之求之也413
父母惟其疾之忧 其一415
父母惟其疾之忧 其二416
父母惟其疾之忧 其三417
父母惟其疾之忧 其四419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420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421
仪封人请见423
好仁者,无以尚之424
父母在,不远游 其一425
父母在,不远游 其二426
父母在,不远游 其三427
父母在,不远游 其四428
以约失之者鲜矣429
德不孤,必有邻430
子曰道不行432
互乡433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35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436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437
行己有耻439
君子易事,不说也440
有德者必有言441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442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444
放郑声,远佞人445
孺悲欲见孔子446
见其二子焉447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448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其一449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其二451
天命之谓性452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453
莫见乎隐 其一454
莫见乎隐 其二456
故大德必得其位457
去谗远色459
齐人伐燕,胜之461
子诚齐人也462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463
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464
圣人,人伦之至也466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467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其一469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其二470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其三472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其四474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475
富岁,子弟多赖 其一476
富岁,子弟多赖 其二477
富岁,子弟多赖 其三479
赵孟能贱之480
盆成括仕于齐 其一481
盆成括仕于齐 其二483
盆成括仕于齐 其三484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485
君子反经而已矣 其一487
君子反经而已矣 其二488
海秋制艺后集 九十八篇490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其一490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其二491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其一492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其二494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496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497
故君子不出家,使众也498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500
见贤而不能举501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50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50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06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其一507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其二508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510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512
夏礼吾能言之5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51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5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16
君子坦荡荡518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5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20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522
樊迟请学稼523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 其一525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 其二526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 其三52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 其四529
狂者进取531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其一532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其二533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其三534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536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538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539
吾尝终日不食,不如学也 其一540
吾尝终日不食,不如学也 其二542
君子贞而不谅543
戒之在色 其一544
戒之在色 其二545
戒之在色 其三546
戒之在色 其四547
戒之在色 其五548
戒之在色 其六549
戒之在得 其一550
戒之在得 其二551
戒之在得 其三553
言思忠,事思敬554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55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556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557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癸末会墨558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一560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二561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三562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四564
大德不逾闲565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66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566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568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其一569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其二571
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572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573
知远之近,可与入德矣 癸未会墨574
其唯人之所不见乎576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577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78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580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582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583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85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586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癸未会墨588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589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590
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591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593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594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596
不挟兄弟而友 其一597
不挟兄弟而友 其二598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599
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601
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60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604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605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606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其一607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其二609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其三610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611
挟长而问613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614
经正则庶民兴616
由尧舜至于汤 其一618
由尧舜至于汤 其二618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619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621
海秋诗集625
序&乔松年625
序&刘伯埙628
海秋诗集卷之一630
四言古诗630
皇矣上帝十六章 并叙630
泰岱何有二十章632
秋风烈烈八章634
施施云霓五章635
瞻彼山阳四章636
南有乔木六章637
镆铘之锋八章638
劳劳?蝂二章639
昔我于野四章639
咄嗟十章640
有斐君子六章641
海秋诗集卷之二643
四言古诗643
彼秋者槐十章643
莫高匪岱六章644
江之水四章645
苒苒浮云五章646
有鄂者棣二十章647
瞻彼兰茝八章650
江风萧萧一章651
瞻彼桃李四章652
海秋诗集卷之三653
琴操二十首653
思亲操653
湘妃操653
襄陵操653
岐山操653
拘幽操654
采薇操654
履霜操654
士失志操654
雉朝飞操655
别鹄操655
龟山操655
息鄹操655
猗兰操656
残形操656
归耕操656
水仙操656
采芝操657
八公操657
归风送远操657
於忽操657
海秋诗集卷之四658
古歌谣658
黄童白叟歌658
管葛颂658
元妙歌658
寂寥歌658
严先生歌 并序659
思美人659
悲秋辞659
反悲秋辞660
羞贫辞660
反羞贫辞660
折杨柳送别辞660
挽歌 并序660
短歌三章661
乐莫乐661
织女歌661
牵牛歌661
杂歌谣四十章662
绵竹谣 并序663
黄金台歌664
若之何歌664
对月歌664
蝎虎谣664
小儿歌665
人间可哀之曲六十一章 并序665
直如弦668
偕隐歌 并序668
豪士歌668
前呜咽歌 并序669
后呜咽歌 并序669
辗转歌669
梦歌670
觉歌670
昼合谣 并序670
海秋诗集卷之五671
五言古诗671
楚国有奇士671
答徐熙菴672
送舍弟鹗归益阳673
室焚673
送高竹仙明经674
白白幽州女675
鸡鼠斗675
送陈海阳孝廉下第赴大梁黎观察之幕675
夜览吴洛滨秀才北行草676
东西邻677
叙怀惜别赠吴兰雪刺史677
久不得家书678
赠陈登之680
别宗涤楼680
三十咏怀681
陶云汀中丞述职还姑苏布怀赠别682
送胡镜塘别驾师682
读朱南厓太傅苏岭题壁诗卷,怆然怀之683
海秋诗集卷之六684
五言古诗684
感春十九首684
哭女荰昭诗687
喜雨687
送廖春泉孝廉688
送郭羽可孝廉689
哭仲姊诗689
悼亡四章690
最新妇四章690
顺天武闱监试作691
梦游南岳诗五章 并序691
自海淀于役归取径游畏吾村五首692
赠丁燕丰农部二首693
姚石甫兄入都叙旧言怀四首694
酬赠乔健侯水部695
海秋诗集卷之七696
五言古诗696
秋怀九十一首696
海秋诗集卷之八712
五言古诗712
古意八十首 并序712
织女望牵牛713
配瑛思灵凤713
皇英泣湘水713
后妃歌卷耳713
庄姜剌谑浪714
女媭悲婞直714
共姜矢柏舟714
邶妇感谷风714
柳下惠妻哀诔715
楚庄王妃苦谏715
卫女思流泉715
伯姬投烈火715
漆室女倚贞木716
百里妇炊扊扅716
夫差小女延颈歌716
越王夫人渡江哀716
杞梁有义妻717
秋胡失贞妇717
戴妫痛大归717
越妇哀若何717
韩凭妻殉青陵718
陶明女歌黄鹄718
窦元妻羞白兔718
焦仲卿妻自誓718
苏伯玉妻长叹719
虞美人答项王719
李夫人谢武帝719
戚夫人永巷哀719
陈皇后长门怨720
甄皇后塘上行720
赵河女操楫720
淮南妾换马720
丽玉写箜篌721
绿珠歌懊侬721
班婕妤咏团扇721
蔡文姬制悲笳721
卓文君绝长卿722
王昭君憾延寿722
乌孙公主嫁昆莫722
明贞夫人闭广川722
华容夫人顾雨渠723
敬瑜妻感连理723
乐昌主悲破镜723
缇萦上书723
木兰从军724
邯郸才人嫁厮卒724
铜雀宫人望墓田724
徐淑答秦嘉724
王宋报刘勋725
太常妻送狱725
秦女休报仇725
阮瑀妇早寡725
阴升姊晚嫁726
王肃妻为尼726
华山神女合葬726
青溪小姑独居726
张丽英题石鼓727
刘妙容抚玉琴727
杨苕华劝沙门僧727
崔清河憾郑樱桃727
苏若兰璇玑图728
冯淑妃琵琶弦728
翔风主群少728
柳枝向谁家728
上阳人多白发729
侯夫人闭迷楼729
杜秋娘还故乡729
士人妻吹觱篥730
浔阳妇抱琵琶730
长干妾迟估客730
杨贵妃至马嵬驿730
关盼盼居燕子楼731
郭绍兰燕足书731
张暌妻龟形诗731
薛涛赋十离732
玉箫重一别732
函关妇题诗732
太原妓剪髻732
绛仙递红笺733
泰娘抱新声733
古意馀四首733
浣纱女733
?麋妾733
如意娘733
长命女734
海秋诗集卷之九735
九怀诗735
九怀上736
九怀中737
九怀下740
九怀补741
海秋诗集卷之十744
五言古诗744
独坐怀叶润臣四章744
出阜成门望西山745
登石经山观浑河745
由栗园庄度罗?岭745
至潭柘寺取径观龙潭745
晓登延清阁远眺746
从慧聚寺往观化阳洞746
将登极乐峰,寻孙膑黄莲卧佛诸洞不果746
戒坛观九龙松746
登千佛阁望诸山747
至翠微山登大悲阁747
从香界寺往观宝珠洞747
晚还龙泉庵,坐池上玩月747
循山径归至清凉寺小憩748
思七子诗并序748
顾南雅通副748
郑云麓都转748
李兰屏比部748
王慈雨考功748
吴兰雪刺史749
王香杜大令749
简梦岩孝廉749
陶然亭饮酒三章749
人日,叶筠潭丈,黄树斋兄,孔宥函比部,温伊初、张享甫、叶润臣、杨希临四孝廉,集饮浮邱阁中,赋诗言志七章,限九天阊阖开宫殿为韵750
酬孔宥函比部八章751
寄邓湘皋学博四章752
赠姚梅伯孝廉五章753
寄杨杏农、孙芝房两孝廉七章754
答叶润臣五章755
再答润臣七章756
答李梅生七章757
再答梅生七章758
梅生过访不值760
梅生再过访不值760
出南西门至尺五庄饮酒,偕梅生作限问柳寻花到野亭为韵761
此日足可惜一首答梅生,并效昌黎杂用阳庚青东冬江韵762
两生行赠刘诗桥、蔡小渔763
村行三首764
寄挽郭笙愉恭人四章 并序765
海秋诗集卷之十一766
七言古诗766
浮邱腐儒歌七章 章五句766
浩歌行767
山中长者行767
山中故人行768
此日可惜行示儿子768
天之南二章769
杂歌六章769
许莱山师清湘图歌770
梦游浮邱行771
孤凤篇 并序772
反行路难774
反妾薄命774
公无愁775
张生诗775
送吴二归益阳776
新吏悲776
对酒歌三章 章五句777
蔡志行 并序777
妒妇篇 并序778
海秋诗集卷之十二780
七言古诗780
庚寅人日歌780
挽李东山前辈歌781
送赵鹿潭侍御归益阳草堂歌781
结交行赠黄树斋编修782
神木谣 并序782
唐镜海太守不能读父书图歌784
赠徐廉峰编修784
花之寺看海棠,同黄树斋、徐廉峰作785
徐廉峰编修寄巢吟社图歌785
招陈尧农歌785
谁谓篇786
汪生行787
寄题益阳园林歌787
我所思兮两章,寄贺柘农提学、黄惺溪太守788
答枢府诸前辈788
答章虚谷孝廉789
公无渡河789
山阳诗叟行 并序790
江南行送姚石甫兄791
大梁行送周小湖提学791
今我不乐行792
今夕行三章793
资之水五章793
广杜少陵莫相疑行794
反将进酒795
秋夜长三章 章五句795
海秋诗集卷之十三796
七言古诗796
东陵行796
南苑行796
寡鹄行796
代李兰屏悼亡词 并序797
河东行送徐熙庵黄门798
妇病行799
永州行二章799
连州行二章800
台湾行二章800
兵车行800
揽佩行801
日短短行802
公无出门802
痘殇叹803
结交篇803
五源行 并序804
长歌行两章送内弟罗锡侯归益阳805
短歌行赠周一峰806
将进酒三章寿曹新安师806
三少年行 并序807
醉歌行赠王慈雨吏部808
秋风引三章 并序809
徒步行赠韩子贞809
海秋诗集卷之十四810
七言古诗810
万柳堂行810
松湘浦相公虎字行811
有女有女似缇萦行811
姚广孝画像行812
李阁老胡同行813
效崔颢江畔老人愁814
放歌行四十首814
醉歌行答张亨甫823
山水画卷歌为孔宥函比部作824
海秋诗集卷之十五825
七言古诗825
前慷慨篇825
后慷慨篇826
答龚膳部越鸟篇828
印心石屋歌赠陶云汀制府 并序828
长歌行赠熊雨胪孝廉829
长歌行与陈芝楣中丞别830
咄嗟行送潘四农还山阳、郭羽可还永丰、张亨甫还建宁、朱蠹仙还阜阳、杨杏农还武陵、左景乔还湘阴、熊雨胪还长沙、廖月槎还益阳831
酬朱莲甫编修832
短歌行七章集杜并效同谷七歌833
归去来歌送孔宥函比部834
惜别行送李梅生之大梁834
登陶然亭放歌835
除夕行五章836
太原奇士歌赠乔鹤侪水曹837
弇州山人入梦行 并序838
四雏行赠内子琼华 并序839
嘲海翁并序840
海秋诗集卷之十六841
五言律诗841
寄巴陵方向亭841
送张亨甫明经841
送郭与可孝廉841
野望842
山斋842
寺楼842
寻僧842
送远842
天末842
暝色843
对酒843
秋夜843
登高843
送别843
望远843
闻雁844
郊行844
把酒844
卧起844
晚望844
病马844
送陈小舫孝廉845
咏怀八首845
春兴846
杨柳846
高台846
青山846
弟妹846
旧交846
李石梧、劳辛陔两孝廉至都847
赠杨雅林847
赠姚晋年847
怀杨紫卿847
奉赠汪山阳师三首848
室焚之夕酬黄树斋同年送被848
送苏鳌石太守848
送陈筠心848
寄陈松心849
挽刘申甫仪部849
赠杜兰溪农部849
送王香杜大令849
周小湖侍御招饮849
通惠河泛舟850
即事850
陈子鹤吏部夜过我850
郑云麓郎中过我850
不见六首851
送乔见斋太守851
元旦夜宿禁中852
寄钱伯瑜观察852
除夕宿禁中次元旦夜宿禁中韵852
偶作852
送罗锡侯别853
画松853
秋梦853
极乐寺853
遇雨854
尺五庄854
赠周生一峰855
寄郭羽可855
故乡856
所思856
送客856
答孙琴西856
黄守垣丈持盈图诗857
蒋丹林丈童子钓游图诗857
海秋诗集卷之十七858
五言律诗858
拟归去来集杜一百六十首858
海秋诗集卷之十八877
五言律诗877
咄咄877
村行877
秋望877
闻蝉877
客至877
家书878
漫兴集杜四十八首878
前漫兴十六首878
中漫兴十六首880
后漫兴十六首882
乙未八月二十五日次儿健昭殇哭之六首884
再哭健昭六首884
瑞华宜人殁已周岁,用偕新妇琼华,暨子俶昭女兰昭、蕙昭、蘅昭、菁昭祭之于长椿寺,时次子健昭殇已一月,因并哭之而志以诗885
由户部转御史台例不复值枢禁886
在御史台一月以言事回户部886
畏暑简慧裕亭庶常兼索饮886
喜陈登之别驾到都886
送崇有堂明府887
寄陈荔庄别驾887
丙申八月十二日送舍弟鸿携亡荆瑞华暨殇儿健昭之柩,由通州买舟南下归殡益阳,凄然赋诗三章888
送江龙门孝廉888
送熊璧臣太守888
送黄香铁孝廉889
送曾晓沧孝廉890
林少穆中丞入都喜而有作四章890
古意891
放意891
送程桐舫驾部归891
寄周敬修方伯892
喜李双圃廉访到都892
赠张诗舲观察893
久不得富海帆前辈消息书此奉寄893
酬潘四梅刺史894
寄怡悦亭方伯894
寄黄兰坡大令895
送刘啸庵明府895
海秋诗集卷之十九896
五言律诗896
送乔见斋观察896
赠费耕亭太守896
寄李碧珊观察时碧珊遭劾去官屏居鄂渚897
送吴瀹斋阁学典试浙江897
寄裕如山中丞898
酬姚伯昂丈招饮898
颜鲁公铜印诗 并序898
挽杨忠武十首899
挽程春海侍郎900
送何根云太史典试河南900
张亨甫兄入都踏雪来探不值901
黄琴山、倪耕岩、胡介眉、查少泉、杜兰溪、王汉桥、易问斋、萧立斋八农部集饮浮邱阁中,即席咏怀五章901
李石梧提学琼海浮槎图诗902
读沈女史诗集902
元日903
黄树斋兄招饮即席咏怀四首903
树斋席上再偕亨甫作四首903
酬叶润臣孝廉见赠之作用原韵904
寄挽徐熙庵前辈四章904
读凌荻舟诗904
喜潘四农到都905
卓海帆前辈移居近邻猥蒙过访赋诗奉报905
送周小湖太守906
答鲁兰岑同年906
与赵午桥叙事抒怀八章906
送潘四农、张亨甫、鲁兰岑、温伊初、江龙门、姚梅伯、刘子骏、杨杏农、廖月槎下第出都907
赠孙芝房908
送周一峰908
酬李生化北、刘生诗桥来见908
送怡悦亭中丞909
送李石梧出守汉中909
送孙康甫还山909
读黄琴山农部三十六鸳鸯馆词909
尺五庄偕李梅生作910
花之寺910
寄林少穆制军911
寄钱伯瑜中丞911
答杨雪椒廉访911
寄胡羡门明府911
独坐书怀奉简何仙槎丈912
我思六首简乔鹤侪水部912
送孔宥函比部913
赠左十三914
饯罗研荪、赵午桥于尺五庄,时研荪午桥廷试报罢将还湖南,用此赋别914
送邓小皋915
游焦园偕李梅生作915
赠熊鹤笙916
喜梁楚香同年到都916
怀江西艾至堂、熊经神,山东孔绣山三孝廉916
得魏默深书却寄916
陆立夫太史入都916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917
七言律诗917
与客谈湖湘山水之胜917
投贺柘农编修918
柬友人918
闭门918
病起书怀919
尺五庄919
春曹夜值919
夜坐919
遣怀920
访友不值920
陶然亭920
室焚酬许莱山师借宅安置921
答友人吊火921
潘星斋绂庭昆季招饮921
经李西涯相国故居922
读郭与可集922
感兴922
岁暮杂兴924
赠林少穆方伯即送其之湖北925
周芸皋观察惠读襄阳集,因题其后925
经故居感事并序925
寄胡镜塘师,时师通判晃州925
与内子瑞华叙事抒情八章926
八月十五夜无月927
夜半见月用前韵927
检近诗呈唐镜海先生927
赠唐镜海先生928
再赠唐镜海先生928
咏怀简唐镜海先生928
登楼928
送唐镜海先生守粤西929
简友人929
秋夜929
送简梦岩孝廉929
西城遇雨930
感秋一首柬徐熙庵王柳溪两给谏930
南邻930
挽戴孝亭比部930
郊外寻花931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一932
七言律诗932
憾别八首932
忆山中故人十六首933
陈尧农933
马秋耘933
劳砚农934
劳辛陔934
李石梧934
龙湘桡934
孙笏亭934
赵午桥935
左景乔935
方稼轩935
刘访三935
黎月桥935
廖春泉936
陈云林936
廖月槎936
陈海阳936
与客对菊饮酒书怀936
纪事十首937
所思六首938
唐镜海太守938
贺柘农提学939
黄惺溪太守939
郑芝泉太守939
唐育庵农部939
陈荫棠水部939
拨闷六首940
七哀诗 并序941
山阳汪瑟庵相国941
高邮王伯申尚书941
宜黄谢向亭学士941
武昌袁稚山员外941
昆明李篆卿太史941
益阳阮霞衣广文942
益阳家琴堂布衣942
闻伯父讣纪哀942
读张紫岘先生诗942
与黄树斋编修夜饮943
独坐忆朱蕉堂京兆943
夜归943
贺柘农提学乞终养943
裴印川师退居六载,今始来都,诗以志喜944
潘四农烟雨课耕图944
薄暮柬陈登之别驾944
赠汪衡甫仪部944
柬周孝廉伯仲945
寄挽赵鹿潭丈945
除夕咏怀945
除夕友人来话西师凯旋,因击节读余平回颂945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二946
七言律诗946
春日言怀投所知十首946
脉脉947
饮慧裕亭仪部宅948
赠徐樗亭大令948
张亨甫到都饮酒书怀二首948
咏怀柬汪衡甫949
再访陈筠心949
与汪衡甫饮因和其感怀之什949
扇子湖晚行950
书怀效罗隐体950
合友人951
送王刺史之武冈951
八月十二日健昭生951
哭吴香国仪部951
答王慈雨吏部论诗952
一笑952
闻陈尧农举于乡952
赠舒苏桥明府953
送郑云麓观察953
闭门953
送张诗舲前辈观察山东953
哀顾南雅丈四首954
贺陈尧农、李石梧、劳辛陔同入翰林954
喜胡慕庭明经入都955
送郭甫宗丈典试江南三首955
胡云阁丈自黔归来,凡三转阶贺之以诗兼寓己怀956
新秋夜坐,简云阁丈兼赠郎君慕庭明经956
扇子湖晓行,简许玉叔、王菽原、徐韫斋三前辈956
同陈子鹤吏部、江饮吉比部散步昆明湖956
送何子贞下第往浙江四首956
送彭宝臣丈归里957
移居四首957
忆旧邻孙康甫五首958
挽郑芝泉太守959
溪行960
赠胡慕庭明经960
喜雪960
古意题梁茝邻前辈诗集960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三961
七言律诗961
海淀晨行遇雨961
送胡菊洲观察961
送杨杏农孝廉961
唐陆宣公从祀孔庙,乃吴梅梁京兆为侍御时之请也,补赋四诗以美其事962
和穆长白师登岱诗八叠元韵963
拟归去来集杜百六十篇既成自题其后965
即事967
即事967
反曹俪笙师叹老诗用元韵967
广曹俪笙师耐老诗用元韵968
由礼曹调户曹纪恩咏怀七首968
奉赠耆介春尚书三首970
送卞竹辰太守970
赠平樾峰明府三首971
挽许莱山师十五首971
除夕呈曹新安师974
赠李梅生童子974
咏怀五首975
徐熙庵太常自河上召归,旋以病乞闲居976
甲午十月四日内子罗宜人殁诗以当哭十首976
十月二十七日浮厝瑞华于长椿寺978
十一月十一日携子俶昭、健昭,女兰昭、蕙昭、蘅昭、菁昭哭瑞华于长椿寺978
再哭瑞华四首978
再哭瑞华四首979
再哭瑞华四首980
移居忆瑞华980
除夕哭瑞华980
过故居吊瑞华四首981
千诗债并序981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四983
七言律诗983
挽曹新安师十首983
新妇诗 并序984
与新妇琼华同哭瑞华于长椿寺985
春闱校士既毕叙事咏怀四首986
赠徐石林庶常986
过方稼轩故居987
寄挽王琴查农部987
送郭晓斋孝廉987
送杨希临孝廉988
喜何子贞、慧裕亭、胡贶生入翰林988
尺五庄988
重游尺五庄988
悄吟989
黑头公989
咏怀四十首989
李海帆先生枉顾,兼携诗文命点勘,忻然有作995
招徐石林农部、蔡鼎臣黄琴坞两吏部、乔健侯水部、何小笠罗椒生何根云三太史,集饮浮邱阁中,赋怀五章并书寄李玉泉比部996
寄穆鹤舫相国师,于时师方摄保阳督篆997
寄李石梧提学998
赠雪心上人998
胡介眉农部斋中对菊饮酒三首,第二首次黄琴山农部韵,第三首次宝补斋农部韵998
和潘四农次张亨甫韵999
酒楼三次亨甫韵,于时亨甫被放将归999
重饮酒楼次亨甫韵凡三首1000
与胡介眉、全心斋、易问斋三农部痛饮酒楼,再次亨甫韵凡三首1000
与彭棣楼、黎月桥、劳辛陔三太史,唐育庵、杜兰溪两农部,熊子谦、易念园两比部同饮酒楼,再次亨甫韵凡三首1001
与李梅生饮酒楼再次亨甫韵凡三首1001
答李梅生见赠用原韵1002
席上四叠梅生韵1002
黄惺溪前辈入都叙事抒怀六首1003
寄周敬修漕帅1004
寄唐镜海方伯1004
答叶松厓孝廉1004
寄陈莲史方伯1004
九日登高偕蔡小渔、刘诗桥暨儿子俶昭1005
酬潘吴门相国家萧山协揆奕凝峰尚书、吴退旃尚书、文孔修侍郎、龚季思侍郎、裕芸台侍郎、联正斋侍郎、陈伟堂侍郎,先后保送内阁侍读学士均不果得,爰纪以诗1005
酬穆长白师惠书两架1005
寄周敬修制府1005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五1006
五言排律1006
陶云汀中丞漕河祷冰图诗二十韵 并序1006
赠胡荪石明经别三十六韵1006
寄杨桂山前辈四十六韵1007
叶筠潭丈招饮即席赠诗三十韵得风字1008
奉赠潘吴门相国集杜五十韵1008
寄尹竹农中丞前辈集杜二十韵1009
赠吴梅梁京兆集杜二十六韵1010
赠庆伯醇昆仲集杜十六韵1010
奉赠萧山相国四十韵1011
送赵午桥还益阳三十韵1012
七言排律1012
曹新安师以诗集命点勘斐然叙德抒情得七律一百韵1012
五言绝句1015
潇湘八景诗1015
潇湘夜雨1015
洞庭秋月1015
远浦归帆1015
平沙落雁1015
烟寺晚钟1015
渔村夕照1015
山市晴岚1015
江天暮雪1016
燕京八景诗1016
居庸叠翠1016
玉泉垂虹1016
太液秋风1016
琼岛春阴1016
蓟门飞雨1016
西山积雪1016
卢沟晓月1016
金台夕照1017
子夜四时歌二十章1017
子夜春歌五章1017
子夜夏歌五章1017
子夜秋歌五章1018
子夜冬歌五章1018
有赠1018
雨中送客1019
西城遇雪1019
早春忆湖南1019
采莲曲1019
代美人咏怀三首1019
登楼1019
通惠河泛舟1019
过友人故居1020
自君之去矣十首1020
饯春1021
曲池荷1021
送弟南归三首1021
卢沟送别1021
秋风引1021
闻雁1021
团扇词1021
秋夜思1022
登西山最高处1022
飞鸟1022
题僧房1022
忆旧游1022
九日思乡1022
送人归故乡1022
望雪1022
忆弟十九首1022
登楼1024
寄江南故人1024
江亭1024
远山1024
流水1024
落花1025
老树1025
细草1025
短篱1025
晓起闻莺1025
蝉1025
送友人之大梁1025
送友人之江南1025
送友人之秦中1025
思归1026
浮邱阁五胜并序1026
辛夷亭1026
樱桃里1026
芭蕉院1026
石榴村1026
藤萝巷1026
移居1026
一笑1027
芦花夜雁图诗二首1027
柳阴对奕图诗二首1027
黄立生蕉阴读书图诗三首1027
陈小舫冬夜读书图诗四首1027
秋深忆梦图诗为伊蔼堂孝廉作1028
和友人武昌杂题十首1028
赤壁山1028
荆泉洞1028
散花洲1028
蘋花溪1028
莼湖1028
黄鹤楼1028
南楼1029
九曲亭1029
沧浪亭1029
乖厓祠1029
和友人杭州杂题十二首1029
凤篁岭1029
风水洞1029
飞来峰1029
呼猿洞1029
三生石1030
六一泉1030
龙井1030
磨剑池1030
伏虎岩1030
楝花轩1030
翠微亭1030
阿姥墩1030
和友人金陵杂题十四首1031
燕子矶1031
莫愁湖1031
秦淮1031
金城1031
华林园1031
景阳井1031
投金濑1031
穿针楼1031
乌衣巷1032
瓦棺寺1032
劳劳亭1032
半山亭1032
长千里1032
杏花村1032
六言绝句1032
踏春四首1032
消夏四首1033
海秋诗集卷之二十六1034
七言绝句1034
读史六首1034
闺中春怨1035
闺中秋怨1035
送何孝廉还益阳1035
题顾南雅丈画梅遗墨1035
杨雪椒廉访金陵策蹇图1035
杨雪椒兄陈臬湖南来询山中佳士辄有所对因记以诗1036
登楼寄熊羽胪1036
过亡友梁省吾仪部故居1036
郭与可画竹四幅见赠因题四诗于其上1036
美人八咏1037
理鬓1037
画眉1037
对镜1037
卷帘1037
薰香1037
灌花1037
学书1038
诵诗1038
访郭与可不遇1038
唐育庵农部有山中之思赋诗见示因次其韵1038
无题十三首1038
漫兴八首1040
哭女菁昭诗1041
九悲 并序1041
骊山墓1041
隋堤柳1042
金谷园1042
霸陵亭1042
汨罗江1042
岘首碑1042
山阳笛1042
梁父吟1043
蜀道难1043
九乐 并序1043
石户农1043
汉阴瓮1043
季主卜1043
漆园梦1043
东山妓1044
步兵酒1044
武陵舟1044
薝葍香1044
蓬莱药1044
少年行1044
古艳词1045
古别离1046
故园春思六首1047
故园秋思六首1047
幽州九日1048
友人席上醉后作1048
除夕1048
与潘四农张亨甫鲁兰岑饮酒书怀1049
愁1049
赤壁图诗二首1049
与潘四农饮尺五庄,于时四农被放将归,以八绝句留别,辄用其韵答之1050
鲁通父于席上画梅赠绛仙1051
墨缘龛诗 并序1051
阎立本秋岭归云图诗和黄琴山农部韵1051
何子贞昆仲饮我以酒,于时子愚辟园半亩,摘菜煮羹甚美,斐然山居风味,即席赋诗六章1051
答李梅生往大梁道经尺五庄见怀之作1052
汪孟慈农部以绿牡丹施崇效寺作供养1053
漫兴1053
芥航河帅贤劳王事,乃于驰驱之暇愿作逍遥之游,览其图未尝不怜其意也。今芥航忽忽下世矣,而敝麓中犹存曩时笔札,命题平生愿游四图。於呼丈夫不经摧挫沮丧之馀,焉知湖山之美,逍遥之游,为足屏人事而惬天性哉。爰补题四诗以报芥航,以写我心焉1053
西湖泛艇第一图1053
庐山观瀑第二图1053
雁宕探奇第三图1054
黄山看云第四图1054
扇子湖竹枝词十六首1054
拟田家四时乐1056
漫兴1056
评跋附录于卷尾1057
海秋诗集·后集1074
五言古诗1074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舍弟鹗,并效昌黎杂用阳庚青东冬江韵1074
我丈时英特六十韵寄赠裕东岩制军1075
赠朱寅庵都尉1076
兰蕙于归词五章 并序1077
新秋夜坐四首赠默深1078
七言古诗1079
晋道难 并序1079
毛健风谣 并序1080
槐花堤行吊孙笏亭秀才1081
登岳阳楼放歌1082
登黄鹤楼放歌1083
五雏行寄内子琼华 并序1083
津门行赠陆立夫观察并勖郎君东愚明经1084
效杜子美同谷七歌而广其体,送陈筠心考功罢官还郴州1084
有客有客三章赠陈颂南侍御1087
相逢行五章为梅生入都而作1087
五言律诗1089
送何根云太史典试贵州1089
送何子贞太史典试福建1089
星奔在途于豫于楚,陆行苦雨舟行苦风。时只携阿东左右于余,而内子琼华暨小儿女留滞都中。凄然有忆,爰寄以诗1090
与陆东愚明经津门留别1090
凌荻舟青塘山居图诗1091
夜访陈庆覃侍御叙旧抒怀赋诗八章1091
挽潘四农诗五章1092
挽管兰生孝廉诗四章1093
寄赖榴海1093
万柳堂壁上读阮芸台相国、程春海侍郎唱酬之什,因次其韵1094
送陈铁男出都1094
送李仲云赘婿之秦中1095
送金竹虔明府之闽中1095
赠朱丹木太守1096
伊蔼堂孝廉潞河从戎归来1096
尺五庄1096
送罗椒生侍讲典试山东1097
与亨甫言怀1097
送姚石甫先生罢官还桐城1098
读黄海华助教诗1098
赠周寿珊明经1098
哭亨甫八首1099
再哭亨甫五首1100
送何根云侍讲典试广东1100
七言律诗1101
奉命典试关中斐然怀古叙今十五首1101
答文律元太学1103
草店小憩访明远炼师于古寺中不值1104
途中寄姚小山观察1104
寄杨海梁中丞1104
访所知于津门行次杨村有作1104
赠陈鹤皆孝廉1105
再赠鹤皆1105
招鹤皆饮不至诗以速之1106
送陈鹤皆刘访山报罢南旋1106
周月舲同年碧柯山房诗1107
送寥月槎弟南还1108
访谢默卿司马不值1109
夜泊扬子江与姚竹君遇于舟次1109
潘星斋太史池南觅句图诗1109
万柳堂书怀七首,偕吴芝君、王少鹤、陈铁男、熊鹤村作1109
万柳堂后书怀七首,偕孙琴西、陈秋穀、吴芝君、王少鹤、苏芝舫、陈铁男作1111
壬寅九月朔日宴姚石甫先生于万柳堂赋诗言怀六章1112
海秋诗集·后集跋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