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白居易《长恨歌》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白居易《长恨歌》研究
  • 张中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4822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唐诗-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白居易《长恨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胡明1

前言1

第一章 《长恨歌》主题研究概述9

第一节 爱情主题说10

一、对李、杨之情评价的变化及爱情主题的提出10

二、帝王爱情说11

三、典型(普遍)爱情说14

四、作者寄托说17

五、爱情品格说20

六、爱情说的主要依据21

七、爱情说的局限28

第二节 “隐事”说29

一、流落民间说29

二、背叛爱情说31

三、“逃日”说34

四、对“隐事说”的反驳35

五、马嵬之变与杨妃之死考略37

第三节 讽谕说40

一、讽谕说的源起及其演进40

二、暴露与批判说43

三、惩戒说46

四、政争说48

五、解剖制度说50

六、讽谕说的主要依据52

七、《长恨歌传》版本考略57

第四节 感伤说69

一、时事变迁说69

二、人生或生命创痛说70

三、“终极意义”说及其他72

第五节 双重及多重主题说74

一、讽谕、爱情兼有说75

二、矛盾主题说78

三、形象大于思想说80

四、正、副主题说及表层、深层主题说82

五、三重主题说85

六、双重及多重主题说的其他主要依据86

第六节 无主题(思想)说与泛主题说88

一、无主题(思想)说88

二、泛主题说89

第二章 “一篇长恨有风情”考辨93

第一节 关于“风情”的争论与分歧93

一、“男女恋情”说94

二、“并举”、“对偶”、“互文”说96

三、“戏赠”说98

四、爱情说与讽谕说对“风情”理解的主要差异98

第二节 “风情”考略100

一、“风情”与《诗经》风诗的关系100

二、先秦、两汉、南北朝对风诗看法的演进101

三、唐代对“风”、“雅”的进一步发挥104

四、结论107

第三节 白居易的态度与“一篇长恨有风情”之讨论108

一、唐代环境、文化传统与白居易的文学主张108

二、白居易对风诗的态度及其与汉儒“隐刺”说的区别111

三、白氏述“一篇长恨有风情”的真实内涵113

四、关于“并举”、“对偶”、“互文”说的辨证115

第三章 白居易诗歌归类考118

第一节 关于分类的争论与分歧119

一、爱情说的看法119

二、讽谕说的观点121

第二节 白居易分类的基本依据和方式122

一、第一次分类:清晰的形式标准123

二、讽谕、闲适、感伤诗的分类问题124

三、感伤诗的分类依据126

四、白居易分类概说128

一、 白居易对自己诗歌进行的分类图示130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130

二、关于《长恨歌》的归类及其与主题的关系132

三、结论133

第四章 “动之以情”婉讽主题(上)134

第一节 李、杨关系的史实与性质136

一、唐玄宗、杨贵妃关系的历史记载136

二、对李、杨关系的不同评价138

三、现代汉语“爱情”、“情爱”意涵的区别141

四、李、杨关系的性质与术语选择的策略143

第二节 贵妃的宠信与荒废朝政145

一、“背景”说及相关材料取舍问题145

二、“从此君王不早朝”与“姊妹弟兄皆列土”147

三、结论151

第三节 马嵬惊变152

一、史料记载的杨贵妃之死152

二、“贵妃之死”描写的文本及倾向性比较153

三、结论160

第四节 玄宗的思念与寻找161

一、“思念”、“仙寻”情节的“悲苦”内涵161

二、《长恨歌》的非大团圆悲剧模式165

三、结论168

第五节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与结论169

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结构上的意义169

二、 白居易对帝王作用的评价172

三、结论175

第五章 “动之以情”婉讽主题(下)178

第一节 “动之以情”婉讽主题与讽谕各说的比较180

一、与暴露、批判说及惩戒说的比较180

二、与“解剖制度”说的比较185

三、“讽谕”概念的特殊性及学术选择的偏失189

第二节 《长恨歌》的接受差异及其对婉讽主题的证实191

一、接受效果整体评价的局限与策略191

二、《唐宋诗醇》载乾隆帝评价的信度及其价值193

三、《全唐诗》收录宣宗诗及《唐语林》相关故实显示的接受效果194

四、《长恨歌传》不同版本所反映的封建文人的理解与评价197

五、“妓女夸曰”等相关评价分析199

六、结论202

七、其他203

第三节 婉讽主题与《长恨歌》的艺术结构204

一、对《长恨歌》结构的一般看法与分歧204

二、研究《长恨歌》艺术结构的一些尝试208

三、婉讽主题与艺术结构的统一性212

第六章 《长恨歌》文本笺证216

一、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217

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224

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34

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34

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236

六、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237

七、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239

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241

九、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242

十、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244

十一、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245

十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247

附录267

1.仙游寺、楼观及盩厔的文化环境对《长恨歌》创作的影响267

2.长恨歌 白居易278

长恨歌传(通行本) 陈鸿280

长恨传(《文苑英华》七九四 附录“丽情集”中别本) 陈鸿283

长恨传(《太平广记》本) 陈鸿286

李夫人 白居易289

3.白居易与创作有关的主要生平事迹290

主要征引文献295

后记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