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谭丕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2977X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李鹤?先生序3
吴检齐先生序5
一 绪论9
(一)宋元明时代思潮的总趋势9
(二)宋元明时代思潮的流别12
(三)宋元明时代思潮的进展13
二 北宋时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17
(一)北宋时代社会诸矛盾17
一 理学的开山—周敦颐的『太极图』说20
(二)大地主阶层的哲学思想流派—形而上学的理学体系的形成20
二 张载之『气一元论』及复古的政治论25
三 邵雍之『每况愈下』的历史论30
四 完成形而上学的理学体系之程颢的『心一元论』33
五 洛社领袖—程颐的『心一元论』37
六 作为大地主阶层之政治哲学的司马光的复古主义40
(三)小地主阶层的哲学思想流派45
一 李觏之『国用』说45
二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和其所谓『变法』的社会性质』51
三 南宋时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60
(一)南宋时代社会诸矛盾60
(二)大小两地主阶层之调和论—朱熹的格物论64
(三)大地主的哲学—陆九渊的主观观念论76
(四)小地主的哲学84
一 叶适之『功利』说84
二 陈亮之『义利王霸』说89
(一)元代社会诸矛盾93
四 元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93
(二)作为统治民族说教的哲学各流派96
一 丘处机的老聃哲学之新发展96
二 耶律楚材之佛学的『皈依』98
(三)地主阶级的哲学—两宋理学的承袭100
一 许衡之行『汉法』说101
二 吴澄之『道统』论105
五 明代哲学思想的各流派110
(一)明代社会诸矛盾110
(二)大地主哲学思想流派112
一 陈?章之『名教』说113
二 王守仁之『良知』说与『知行合一』论115
三 王畿之『政教合一』说124
六 适应于明末社会之哲学思想各流派130
(一)明末社会诸矛盾130
(二)李贽之农民的哲学133
(三)刘宗周之地主阶级的哲学142
(四)徐光启之初期市民阶级的哲学150
七 结论——宋元明时代思想之史的评价156
编后声明158
顾颉刚先生序161
一 绪论163
(一)清代思潮的总趋势163
(二)清代思想的流派165
(三)清代思想的发展166
二 清初思想的流派167
(一)清初社会诸矛盾168
一 黄宗义之重民论170
(二)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170
二 顾炎武之新封建论181
三 王夫之之民族自卫论193
(三)农民思想的流派206
一 颜元之反对读书说206
二 李塨之均田论213
(四)市民思想的流派221
一 王锡?之历算学221
二 梅文鼎之理数说224
三 清中叶思想的流派226
(一)清中叶社会诸矛盾226
(二)戴震之『不出于欲为理』说228
(三)惠栋之汉学235
四 清末思想的流派236
(一)清末社会诸矛盾237
(二)开明的地主思想流派241
一 曾国藩之『学夷技以制夷』说241
二 张之洞之中体西用说245
(三)市民思想的流派249
一 康有为之维新说249
二 谭嗣同之『卫决网罗』说263
三 梁启超之新民说274
四 章炳麟之种族革命论292
五 严复之富强论302
五 结论——清代思想之历史的评价307
编后记309
郭预衡先生新序313
一 结论321
(一)研究中国文学的目的、要求321
(二)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方法326
二 原始共产制时代(唐、虞、夏以前)的文学331
(一)原始共产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331
(二)中国文学的起源332
(三)原始共产制时代的神话传说334
(四)小结337
(一)奴隶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339
三 奴隶制时代(殷商)的文学339
(二)甲骨文340
(三)易卦爻辞342
(四)小结344
四 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时代(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文学345
(一)地方分权的封建制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345
(二)中国文学的正式序幕——诗经的降生348
一 研究诗经所应注意的问题348
二 ?诗351
三 雅诗356
四 颂诗361
五 诗经的影响363
(三)楚辞的出现364
一 楚辞独特的风格364
二 楚辞中最古的诗歌——九歌365
三 楚辞的奠基者、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登上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峰的人物——屈原365
屈原的生平、时代369
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371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375
屈原作品对后世的影响377
屈原的承继者——宋玉378
(四)历史文学的产生380
一 记录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国语380
二 记录春秋时代政治活动的左传382
三 记录战国时代政治活动的国策385
(五)散文的发展387
一 散文的特征387
二 散文发展的规律390
三 论语中的散文393
四 墨子中的散文396
五 孟子中的散文397
六 庄子中的散文398
七 韩非子中的散文401
(六)小结402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405
五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两汉)的文学405
(二)辞赋的产生、发展和分化409
一 辞赋的诗?409
二 辞赋的渊源411
三 辞赋的发展与分化——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典型人物413
(三)乐府民歌的发展与蜕变419
一 乐府民歌的特征420
二 乐府民歌的来源421
三 乐府诗歌的分类问题423
四 乐府民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424
五 乐府民歌的蜕变——五言诗的降生431
(四)历史文学的发达431
一 司马迁的史记是文学与历史统一的范例、达到古典文学与历史的高峰436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436
司马迁歌颂历史上的肯定人物439
司马迁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451
司马迁史记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源流455
二 班固的汉书459
一 有浓厚的文学意味的政论文——治安策和论贵粟疏462
(五)散文的发展462
二 脱离论文独立的散文——说苑与新序465
三 散文的新园地——书信的发达466
(六)文学批评的萌芽468
一 扬雄的文学批评468
二 王充的文学批评469
(七)小结470
六 封建军阀混战和外族侵略时代(三国、南、北朝)的文学473
(一)封建军阀混战和外族侵略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473
一 奠定五言诗基础的建安诗人——曹植是五言诗奠基的主角477
(二)五言诗的发展477
二 扩大五言诗基础的正始诗人——阮籍是扩大五言诗基础的主角483
三 巩固五言诗基础的太康诗人——左思是巩固五言诗基础的主角487
四 反映爱国思想与脱离现实两派并存的东晋诗人490
五 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同时存在的宋、齐诗人——陶渊明是忠实的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者、把五言诗推到高峰491
陶渊明的家世、生活和思想492
陶渊明诗的特殊风格495
追求与战斗498
悠然与若闷502
陶渊明诗的艺术成就504
陶渊明诗的渊源和影响507
稍后于陶渊明的鲍、谢509
六 专写色情的梁陈诗人——晚年的庾信是南北诗的统一人物515
(三)民歌的发达517
一 南北朝民歌发展概况517
二 南朝的民歌518
三 北朝的民歌524
四 孔雀东南飞529
(四)小说的成形533
一 小说成形前和成形期的情况533
二 志怪式的小说535
三 逸事式的小说537
(五)散文的发展538
一 南朝的散文——文与笔539
二 北朝的散文——由萎缩到复苏542
二 曹丕的典论论文543
(六)文学批评的成长543
一 文学批评成长的一般情况543
三 陆机的文赋545
四 沈约的声律论548
五 钟嵘的诗品549
六 刘勰的文心雕龙550
(七)小结554
七 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再建立与藩镇割据时代(隋、唐、五代)的文学557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再建立与藩镇割据时代文学的社会背景557
(二)诗高度的发展561
一 隋代诗人561
二 初唐天宝间的诗人562
四杰与陈子昂对诗歌的贡献563
王孟高岑对诗歌的推动564
李白开创了诗歌的新时代569
李白的生平、性格569
李白诗歌的人民性和现实性571
李白诗歌的艺术性576
李白诗歌的源流578
三 天宝长庆间的诗人581
把中国诗推到最高峰、忠实的现实主义者、后世诗人的式范——杜甫582
杜甫诗歌创作的源泉582
杜甫诗歌创作范围的广阔586
杜甫在诗歌中抨击现实政治的黑暗588
杜甫在诗歌中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593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贡献595
杜甫诗歌的源流599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者、掌握人民语言的诗人602
白居易的生平602
白居易诗歌的战斗性、现实性605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性614
白居易诗歌的源流616
与白居易齐名的无稹618
四 晚唐五代之间的诗人619
(三)诗的新形式——词的兴起621
一 文人的词——温李对词的贡献622
二 民间的词626
(四)变文的产生628
一 变文的生产与发现628
二 变文的特点629
三 变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630
(五)传奇小说的降生632
一 传奇小说降生的根源632
二 传奇小说的特征633
三 传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634
(六)古文运动的兴起638
一 古文运动的意义638
二 古文运动的历史渊源640
三 古文运动的革新内容640
四 古文运动的正副主帅——韩愈与柳宗元642
(七)文学批评的进展645
二 天宝以后的文学批评646
一 天宝以前的文学批评646
(八)小结649
编后记651
一 宋词产生的社会背景655
二 北宋词人659
(一)北宋词的特征659
(二)柳永以前的词人661
(三)标志北宋词进步的柳永662
(四)标志北宋词大进步的苏轼666
一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667
二 苏词的独特风格669
三 苏词的思想内容670
四 苏词的艺术成就676
五 苏词的源流677
(五)苏轼以后的词人678
三南宋词人680
(一)南宋词的特征680
(二)南宋初年的词人682
一 辛弃疾的生平684
(三)标志宋词发展到高峰的辛弃疾684
??辛词的特殊风格685
三 辛词的思想内容687
四 辛词的艺术价值693
(四)南宋末年的词人696
四、小结699
明清的章回小说701
一 章回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703
二 章回小说的特征709
三 水浒传712
(一)水浒传故事的来历和时代特征712
(二)水浒传的作者713
(三)水浒传的基本精神714
(四)水浒传的人物刻画717
(五)水浒传的艺术特征722
四 三国演义724
(一)三国演义的作者725
(二)三国演义的基本精神726
(三)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729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732
五 儒林外史735
(一)作者平生735
(二)儒林外史的基本精神736
(三)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739
(四)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743
(一)作者生平746
六 红楼梦746
(二)红楼梦的主题思想747
(三)红楼梦的人物刻画748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757
七 结语760
〔附录〕762
先父谭丕模传略 谭得俅、谭得伶762
缅怀尊敬的谭丕模先生 蓝少成、刘贤英786
谭丕模部分著作编目791
后记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