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
  • 胡汝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63951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天山-自然地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表8.16 天山山地暗栗钙土化学性质分析 331

第一章 绪论 胡汝骥 张翠英1

目录1

图目录2

图1-1 天山山系图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研究范围2

图1-2 中国天山山系图3

第二节 考察研究历史4

表目录7

表11 玄奘、椿园、景廉经行木札尔特山口旅程表7

第一章 绪论7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2

图4-32 天山山区各地热量平衡年分布 114

第二章 古老而又年轻的山系 柏美祥 戈澍漠15

第一节 天山山系地质构造梗概16

图2-1 天山山系地质构造简图17

第二章 古老而又年轻的山系17

图4-35 天山山区红外辐射年分布 119

第二节 中国天山地质发展简史19

图2-3 晚元古代时期天山古陆分布图20

图2-2 中国天山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古陆与中间地块分布图20

图2-5 中晚志留世时期天山古板块活动示意图21

图2-4 寒武-奥陶纪时期古板块构造活动示意图21

图2-6 早中泥盆世天山古板块活动略图22

图2-7 早、中石炭世天山古板块碰撞活动示意图22

图2-8 二叠纪古天山、陆表海分布略图23

图2-10 第三纪时期天山构造活动略图24

图2-9 白垩纪天山古地理略图24

第三节 新构造活动频繁25

第二章 古老而又年轻的山系26

表2.1 北天山活断层1971 年以来累积形变量与累积形变速率26

表2.2 天山活断层测量速率27

表2.3 1998—2000年GPS点位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率27

图2-11 中国天山地震重复率曲线图29

图2-12 中国天山地震震源深度剖面图30

表2.4 中国天山地震破坏统计32

第四节 丰富的地下资源33

图2-13 中国天山温泉分布图36

表2.5 中国天山温泉分布表37

第三章 山地地貌 王树基 胡汝骥 39

第一节 山地的形成及其内外营力作用40

图3-1a 中国天山山体形态结构略图41

第三章 山地地貌41

图3-1b 四棵树-轮台地形剖面图42

图3-1c 新疆大地构造略图43

图3-2b 天山北麓三排背斜构造带46

图3-2a 阿图什地区晚近构造横剖面46

图3-3 霍尔果斯-安集海背斜侵蚀面示意47

第二节 地貌结构及其基本格局48

第三节 主要山地与盆地的地貌特征50

图3-4 库车地区晚近构造分布56

第四节 特殊地貌57

图3-5a 天山山系夷平面图59

图3-5b 博格达山夷平面剖面图60

图3-6 中国天山黄土或黄土状土分布图63

第四章 山地气候 李江风 胡汝骥 69

图4-1 1月1500 m高度平均流场(1960—1969年)70

第四章 山地气候70

第一节 大气环流70

图4-2 4月1500 m高度平均流场(1960—1969年)71

图4-3 7月1500 m高度平均流场(1960—1969年)73

图4-4 10月1500 m高度平均流场(1960—1969年)74

图4-5 500 hPa 1月平均温压场图(1959—1970年)75

图4-6 500 hPa 4月平均温压场图(1959—1970年)75

图4-7 500 hPa 7月平均温压场图(1959—1970年)76

图4-8 500 hPa 10月平均温压场图(1959—1970年)77

图4-9 1月海平面气压场(hPa)(1951—1970年)78

图4-11 7月海平面平均气场(hPa)(1951—1970年)79

图4-10 4月海平面气压场(hPa)(1951—1970年)79

图4-12 10月秋季海平面气场(hPa)(1951—1970年)80

图4-13 80°~82.5°~85°E白天平均经向的剖面图上的垂直气流81

图4-14 80°~82.5°~85°E夜间平均经向的剖面图上的垂直气流81

图4-15 天山山区年总辐射量区域分布82

第二节 辐射平衡与热量平衡82

图4-16 天山南北坡各地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年变化84

第四章 山地气候84

表4.1 总辐射量年变幅比较(1957—1980年)84

表4.2 辐射量极值及出现月份(1957—1980年)85

表4.3 年总辐射量随高度的变化(1957—1980年)85

图4-17 吐鲁番总量辐射年内日变化86

表4.4 天山不同纬度、不同地形日照状况和直接辐射量(1957—1980年)87

图4-18 天山山区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图87

表4.5 直接辐射月际最大增量值和出现月份88

表4.6 直接辐射年变幅(1957—1980年)88

表4.9 太阳直接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89

表4.8 太阳直接辐射山地和平原分布89

表4.7 直接辐射极值和出现月份89

图4-19a 乌鲁木齐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值年内日变化90

图4-19b 塔什干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值年内日变化90

图4-20 天山山地散射辐射分布图91

表4.12 散射辐射年变幅(1957—1980年)92

表4.11 散射辐射月际最大增量和出现月份92

表4.10 天山南坡各地浮尘日数92

表4.14 散射辐射量占总辐射量比值(1957—1980年)93

表4.13 散射辐射极值和出现月份(1957—1980年)93

图4-21 乌鲁木齐散射辐射年日变化图94

表4.15 年、月平均总云量94

图4-22 天山山地反射率年分布图95

图4-23 天山北坡反射率年变化96

图4-24 天山南坡反射率年变化96

表4.16 天山雪被表面的反射率97

表4.17 天山地区反射率月际变化98

图4-25 天山山区年有效辐射分布98

表4.18 有效辐射月际变化(1958—1980年)99

表4.19 有效辐射极值和年变幅(1958—1980 年)100

表4.20 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变化(1958—1980年)101

表4.21 天山山区总云量相对湿度随海拔高度变化101

图4-26 天山山区不同纬度天文辐射月总量102

表4.22 天山山区(34°~45°N)天文辐射日总量分布102

表4.23 天山山区二分二至太阳天文辐射值103

图4-27 天山山区辐射平衡区域分布图104

图4-28 天山山区辐射平衡年变化104

表4.24 辐射平衡年变幅105

表4.26 天山山区辐射平衡随海拔高度变化106

表4.25 天山山区辐射平衡月际变化(1958—1980年)106

图4-29 天山山区年地表面和大气间湍流热交换量108

表4.27 天山山区地表与大气间湍流热交换量108

表4.28 天山山区地表与大气间湍流热交换108

表4.29 地表面与下层土壤间热交换量109

图4-30 1月份天山山区地表与下层土壤间热量交换110

表4.30 天山山区地表面与下层土壤间热量交换年变幅和极值110

表4.31 天山山区年蒸发耗热量和年辐射平衡量百分比111

表4.32 天山山区蒸发耗热量112

表4.33 蒸发耗热年变幅和极值112

表4.34 天山山区地面冷热源强度113

图4-31 天山南北坡LE/R和P/R值(%)比较114

图4-34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年变化116

图4-33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年分布116

表4.35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量年变幅117

表4.36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量极值及出现月份117

表4.38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山地和平原分布118

表4.37 天山山区光合有效辐射量随海拔高度变化118

表4.39 天山山区红外辐射量随高度变化120

表4.40 天山山区紫外辐射量随高度变化121

图4-36 天山山区年紫外辐射能量分布121

第三节 气象要素122

图4-37 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23

表4.41 天山山区各月年气温和同纬度其他地区比较124

表4.42 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流域逆温时空分布126

表4.43 天山北坡坡地逆温出现时间、强度和高度126

表4.44 天山南坡坡地逆温随海拔高度变化127

图4-38 1958年1月18~19日天山北坡自由大气逆温层结曲线127

图4-39 拜城盆地坡地逆温分布图128

图4-40 苏盖特-柯坪与阔克库勒-柯坪小盆地1月份逆温图128

图4-41 天山南坡、却勒塔格南北坡1月气温逆温带分布图129

表4.45 西部天山温度分布129

表4.46 天山山区春季升温速率130

表4.47 天山南北坡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表132

表4.48 天山山区秋季降温速率133

图4-42 天山山区气温年变化曲线134

表4.49 天山山区气温日较差135

表4.50 天山四季分配表136

表4.51 天山山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初终期、持续日数和积温138

图4-43 天山山区日平均气温稳定≥10℃积温分布138

图4-44 中国天山年降水量分布141

表4.52 天山北坡降水量和同纬度地方比较142

表4.53 天山南坡降水量和同纬度地方比较143

图4-45b 天山伊犁—巩乃斯河谷降水随高度变化144

图4-45a 费尔干纳盆地东北山缘地带降水随高度变化144

表4.54 天山山区月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145

表4.55 天山山区四季降水量及占年降水量百分比145

表4.56 天山总云量随海拔高度变化149

表4.57 天山低云量随海拔高度变化151

图4-46 天山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52

表4.58 天山山区平均年、季日照时数152

表4.59 天山山区平均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随海拔高度变化152

第五章 积雪、冰川和冻土 苏珍 姜逢清 李树德154

第一节 积雪155

第五章 积雪、冰川和冻土156

图5-1 天山山系最大积雪量分布图156

图5-2 中国天山积雪等厚线图157

第五章 积雪、冰川和冻土158

表5.1 天山北坡垂直带积雪情况158

图5-3 中国天山积雪站1967—1994年历年积雪过程图159

表5.2 中国天山积雪平均密度统计160

表5.3 中国天山与西南雪密度值对比160

表5.4 积雪密度的比较160

表5.5 天山西部图尔根河谷(海拔1 500 m)水平面场地每月下旬观测的雪的平均粒径161

图5-4 天山巩乃斯河谷距地面8~23 m积雪晶体生长(1979—1980年)162

表5.6 各种雪层所含不同粒径的雪粒所占平均重量百分比162

表5.7 各种雪型的出现次数和相对频率162

表5.8 外伊犁阿拉套(1974—1975年)雪的粒径沿海拔变化163

表5.9 外伊犁阿拉套草地山坡(10~45cm)雪晶体的平均(2月底~3月初)163

图5-5 天山山地中山带典型雪温图164

图5-6 天山东部巩乃斯河谷1983-1984年的气温、雪温、地温过程线图165

表5.10 世界积雪平均厚度统计表166

表5.11 天山巩乃斯河谷的深霜厚度变化166

图5-7 天山巩乃斯河谷1972—1973年雪层结构演变过程图166

图5-8 天山巩乃斯河谷(1 776 m)积雪变质过程柱状剖面图168

图5-10 雪在荷载下的压缩沉降量169

表5.12 天山不同类型雪在同一外力下的压缩沉降量与气温、孔隙率回归计算结果169

图5-9 荷载与压缩变形的关系169

表5.13 积雪的抗剪强度170

图5-11 天山雪的抗张强度(梁数)与密度的关系170

表5.14 雪的拉伸测量结果171

图5-12 雪硬度与温度、密度的关系(硬度单位为9.8×104Pa)172

表5.15 巩乃斯河谷积雪应变圆试验计算结果172

表5.16 各种雪型的硬度172

表5.17 K-ρ的实验数据173

图5-13 K—ρ?3/2的实验确定174

图5-14 天山山系雪崩危险区分布图176

表5.18 天山山系按雪崩重现率、雪崩系数和雪崩量不同统计的雪崩危险区面积177

第二节 冰川180

图5-15 天山山系各山脉冰川条数分布图181

图5-16 天山山系年降水量等值线图183

图5-17 天山寒冷期延续时间(X)随海拔高度的变化184

表5.19 中国天山冰川统计185

表5.20 中国天山一些山地南北坡冰川分布对比186

表5.21 天山冰川朝向统计186

图5-18 天山冰川朝向分布187

表5.22 天山冰川形态类型统计187

表5.23 天山冰川面积分级统计188

图5-19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时段物质平衡梯度分布190

图5-20 天山冰川活动层温度191

图5-22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温度剖面192

图5-21 1号冰川活动层下界温度分布图192

表5.24 中国天山各河流冰川分布194

表5.25 天山雪冰融水径流及其对河流的补给比重195

图5-23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小冰期冰碛层示意图196

表5.27 天山部分冰川的近期变化197

表5.2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近数十年的变化197

第三节 冻土198

图5-24 中国天山地区冻土分布图200

表5.28  天山某些地点多年冻土下界201

第六章 内陆河流的源地 周聿超 吴素芬 李宇安 王顺德 黄玉英 205

第一节 天山山区的河流水文概述206

第六章 内陆河流的源地206

表6.1 天山山区河流各种补给来源百分比206

第二节 山区降水与蒸发208

表6.3 天山山区不同位置实测降水量比较表209

表6.2 天山山区南北坡水量分布表209

表6.4 天山山区代表站降水量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统计表210

第六章 内陆河流的源地211

图6-1 天山山区不同剖面降水量与高程相关图211

表6.6 天山山区各地降雪期及年降雪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212

表6.5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年降水量及降水梯度表212

表6.7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各月及全年降雪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表213

表6.8 天山北坡不同地理位置暴雨出现频次214

图6-2 新疆暴雨路径图214

表6.9 天山山区不同历时暴雨统计参数215

表6.10 天山山区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表215

第三节 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16

表6.11 天山山区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表216

表6.12 天山南北坡河流年径流量及地表水资源量表217

表6.13 天山山区年径流量大于10×108m3的河流统计表217

图6-3 天山北坡(a)和天山南坡(b)流域平均高程与径流深相关图218

表6.14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径流量年内分布表219

第四节 河流泥沙与水化学220

表6.15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统计表220

表6.16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泥沙特征值表221

表6.17 天山山区河流水质分布状况222

表6.18 天山山区河流天然水质沿河长变化表223

表6.19 天山山区河流天然水质季节性变化表223

第五节 河流洪水224

表6.20 1996年7月18~21日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暴雨洪水情况表225

图6-4 昆马力克河协合拉站高山雪冰融水洪水过程线图226

图6-5 匹里青河匹里青站春季雨雪混合洪水过程线图226

图6-6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站夏季冰雪融水和暴雨混合洪水过程线图227

表6.21 各种类型洪水特征值表228

表6.22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大洪水季节分布特征229

表6.23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实测最大流量与年最大流量平均值的比值K一览表230

图6-7 天山山区主要河流年最大洪峰流量重现期50>P≥20、P≥50年出现频次百分数图231

表6.24 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能量平衡模拟计算结果231

第六节 主要河流概述233

表6.25 1996年7月17~21日主要站点降水量统计233

表6.26 伊犁河流域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234

表6.27 伊犁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235

表6.29 伊犁河干、支流径流的补给组成236

表6.28 伊犁河流域各河区径流量236

表6.31 降水变差系数与高程的关系237

表6.30 伊犁河干、支流径流的补给组成237

表6.33 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干、支流的B、n值238

表6.32 伊犁河流域河川径流变差系数Gv表238

表6.34 伊犁河干、支流洪水情况239

表6.35 伊犁河枯水情况240

表6.36 伊犁河干、支流多年平均泥沙情况240

表6.37 伊犁河干、支流水化学值241

图6-8 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242

表6.38 玛纳斯河流域年降水量及其四季分布表243

表6.39 玛纳斯河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表244

表6.40 玛纳斯河各站年径流量表244

表6.41 玛纳斯河各站径流年内分布及年际变化表245

表6.42 玛纳斯河各站洪水特征统计表246

表6.44 玛纳斯河输沙量年内分布表247

表6.45 玛纳斯河红山嘴站推移质与悬移质年输沙量比值表247

表6.43 玛纳斯河各站年输沙量及侵蚀模数表247

表6.46 玛纳斯河各站1989年水质评价表248

图6-9 开都河流域及博斯腾湖水系图249

图6-10 孔雀河及塔里木河下游水系250

表6.47 天山南坡大河冰川面积及雪冰融水量比较表251

表6.48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站实测降水量表252

表6.50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主要水文站年径流量表253

表6.49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年降水量四季分配表253

表6.51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站年径流量四季分配表254

表6.52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表255

表6.53 开都河大山口水电站设计洪水计算结果表255

表6.54 开都河流域各水文站各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百分比256

表6.55 开都河流域各站春季平均流量及Gv值256

表6.56 开都河流域各站多年平均含水量、年输沙量情况列表257

表6.57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站水质评价表258

表6.58 开都河流域各站矿化度季节变化表258

图6-11 渭干河流域水系图259

表6.59 渭干河上游冰川情况统计表260

表6.61 渭干河流域各河径流量年内分配表261

表6.60 渭干河干、支流年径量及雪冰融水补给比重261

表6.63 克孜尔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262

表6.62 渭干河干、支流洪峰流量特征值表262

表6.64 渭干河干、支流含沙量表263

表6.65 渭干河干、支流离子总量季节变化263

表6.67 阿克苏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65

表6.66 阿克苏河流域各气象站气温、日照、无霜期表265

表6.68 阿克苏河流域降水总量统计表266

表6.71 阿克苏河两大支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267

表6.69 阿克苏河流域地表径流总量及其国外来水量267

表6.70 阿克苏河上游冰川情况表267

表6.72 协合拉水利枢纽各种频率设计洪峰流量表269

表6.73 阿克苏河水质参数沿程变化表269

表6.74 阿克苏河水质参数季节变化表270

表6.75 阿克苏河流域水质参数季节变化统计表271

表6.76 1985—1988年阿克苏河流域各地农药、化肥使用统计271

表6.77 阿克苏河流域各站含沙量特征表272

表6.78 阿克苏河流域各河年输沙量及年际变化272

表6.79 石城子河流域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表273

表6.80 石城子河年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表273

表6.81 石城子河流域洪水情况表274

第七章 天山湖泊 胡汝骥 王亚俊 275

第一节 湖泊形成、分布、类型及其特征276

第二节 湖水理化性质278

第七章 天山湖泊279

表7.1 中国天山主要湖泊的物理要素279

表7.2 中国天山主要湖泊水化学特征280

第三节 湖泊的变化281

第七章 天山湖泊282

图7-1 赛里木湖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分布图282

图7-2 赛里木湖东北古湖堤纵剖面283

图7-3 巴里坤湖岩相图284

表7.4 大河河水水化学特征284

表7.3 赛里木湖1968年7月湖水水化学特征284

表7.5 巴里坤湖湖水化学成分285

表7.6 博斯腾湖水系水文情况表287

图7-4 博斯腾湖水位变化过程图287

图7-5 艾比湖面积变化288

表7.7 近50年来艾比湖水面积变化289

图7-6 20025№20031艾比湖变化291

第四节 湖泊的水生生物系统293

图7-8 阿拉沟站年径流量累积距平曲线293

图7-7 艾丁湖历年湖水面变化图293

第五节 天山湖泊的保护和合理利用297

表7.8 阿拉山口主要气象要素301

表7.9 北疆铁路沿线主要地区3~5月平均风沙日数302

表7.10 艾比湖盆地荒漠林地现状305

表7.11 1996—1998年大风风沙对博州经济危害统计306

表7.12 博州上空水汽输送量和降水量307

表7.14 博斯腾湖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排污渠312

表7.13 博斯腾湖主要排污口统计312

第八章 土壤 张累德 313

第一节 土被形成特点、分布规律及土壤分区314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作用)317

第八章 土壤319

表8.1 天山高山、亚高山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分析319

表8.2 天山森林土、草原土的腐殖质组成分析319

第三节 主要土壤类型321

表8.3 天山高山草甸土化学性质分析322

表8.4 天山亚高山草甸土的机械组成分析323

表8.5 天山亚高山草甸土化学性质分析323

表8.6 天山亚高山草原土的机械组成分析324

表8.7 天山亚高山草甸草原土化学性质分析324

表8.9 亚高山草原土化学性质分析325

表8.8 天山亚高山草原土机械组成分析325

表8.10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亚高山草原土全量分析及矿物胶体部分全量分析326

第八章 土壤327

图8-1 亚高山草原土(剖面S东9)粘粒X-射线衍射谱327

图8-2 山地灰褐土N14粘粒X-射线衍射谱327

表8.12 天山灰褐土交换量、交换性盐基分析328

表8.11 天山灰褐土化学性质分析328

图8-3 南坡山地灰褐土(S东4粘粒X-射线衍射谱)328

表8.14 天山灰褐土机械组成分析329

表8.13 天山灰褐土机械组成分析329

表8.15 天山山地黑钙土化学性质分析330

图8-4 地黑钙土(N14)粘粒X-射线衍射谱330

表8.17 天山山地淡栗钙土化学性质分析332

表8.18 天山山地棕钙土化学性质分析332

图8-5 山地棕钙土(S 中 8粘粒X-射线衍射谱)333

第四节 山地土壤演变趋势及其保护利用334

第九章 植被 张佃民 李振武 胡汝骥 336

第一节 亚洲中部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谱337

第九章 植被339

图9-1 天山东部、中部、西部垂直带谱示意图339

第二节 天山的植被339

第三节 天山草场及其利用352

第九章 植被357

表9.1 天山草场分布高度357

第四节 天山的资源植物358

第十章 动物 袁国映 361

第一节 垂直自然带的动物362

第二节 托木尔峰南北坡的鸟类分布特征367

第十章 动物367

表10.1 托木尔峰鸟类垂直分布调查总表367

表10.2 托木尔峰南北坡各垂直带常见鸟类371

图10-1 托木尔峰南坡夏候鸟垂直分布图371

第十章 动物371

图10-2 托木尔峰北坡夏候鸟垂直分布图373

表10.3 托木尔峰南北坡垂直带鸟类的科和种数比较374

第三节 主要珍稀保护动物和经济动物375

第十一章 天山垂直自然带 张百平 381

第一节 天山垂直自然带体系的划分382

表11.1 天山垂直自然带分类体系384

第十一章 天山垂直自然带384

第二节 垂直自然带的景观特征384

第三节 垂直自然带的区域差异386

第十二章 天山综合自然区划 胡汝骥 张翠英 张百平 390

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方案391

第十二章 天山综合自然区划395

第二节 天山自然地带的基本特征395

表12.1 天山综合自然区划方案395

第十二章 天山综合自然区划395

图12-1 天山山地综合自然区划图395

图12-2 天山山系三列山脉396

表12.2 天山南北坡自然条件比较397

表12.3 巴音布鲁克地区主要生态系统及植物群落398

表12.4 天山自然地带的基本特征399

第三节 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开发利用400

表12.5 伊犁谷地农业气候资源401

表12.6 博尔塔拉谷地农业气候资源402

图12-3 天山东段北坡垂直景观404

表12.7 天山北坡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布405

表12.8  巴里坤—三塘湖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06

表12.9 伊吾—淖毛湖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07

图12-4 哈密盆地地形概况408

表12.10 哈密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09

表12.11 吐鲁番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10

表12.12 耆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11

图12-5 博斯博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图412

表12.13 乌什等农业气候资源415

表12.14 柯坪与哈尔峻盆地农业气候资源417

第十三章 自然保护区 袁国映 王娇艳 420

第一节 天池自然保护区421

第二节 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422

第三节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423

第四节 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424

第五节 巩留西天山自然保护区424

第六节 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425

第七节 那孜确鹿特草甸类草原自然保护区425

第十节 奇台荒漠草原自然保护区426

第八节 伊宁小叶白蜡保护区426

第九节 温泉中亚北鲵自然保护区426

第十一节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28

第十二节 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428

第十三节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429

第十四节 博格达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430

第十五节 伊犁黑蜂保护区430

参考文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