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水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申献辰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093527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然水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制约天然水组成的物理化学原理和过程13
第一章 天然水体系的化学热力学13
第二章 化学反应原理15
第一节 天然水化学中的可逆和不可逆反应15
第二节 化学平衡-质量作用定律17
第三节 离子活度19
第四节 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2
第五节 方解石的溶解23
第六节 自由能和平衡常数24
第七节 电化学平衡25
第八节 非平衡指数27
第九节 非平衡系统的化学热力学28
第十节 化学反应速率28
第十一节 化学动力学和质量作用定律31
第十二节 溶解度的概念31
第十三节 界面反应32
第十四节 膜效应36
第一节 气候影响37
第三章 天然水组成与环境的关系37
第二节 地质影响38
第三节 生化因素对天然水的影响39
第四节 天然水的水循环42
第五节 大气中的溶质来源42
第六节 大气层凝聚物的成分43
第七节 人类活动的影响45
第四章 应用于天然水的化学热力学模型46
第五章 地下水系统的某些特性48
第七章 湖泊和水库49
第六章 地表水系——河流49
第八章 河口50
第九章 非饱和区的水化学和水运动51
第十章 地球化学循环51
第二篇 水质数据的获得和表示方法54
第一章 水样的采集54
第一节 河水采样54
第二节 数据的可比性60
第三节 湖泊和水库采样61
第四节 地下水采样61
第二章 水样的分析64
第五节 样品的代表性64
第一节 水的现场检测65
第二节 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指示65
第三节 实验室分析方法66
第四节 分析项目66
第三章 水质分析结果的表达67
第一节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67
第二节 水质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单位68
第四章 可溶物质的络合物、离子对和聚和物形式76
第一节 溶解态物质的特性77
第三篇 天然水中各组分及其特性77
第一章 天然水体的组成及其物理性质测定77
第二节 悬浮颗粒物的特性78
第三节 电导率80
第四节 氧化还原电位84
第五节 天然水的密度86
第六节 天然水的颜色86
第二章 天然水的主要组分87
第一节 氢离子的活度pH87
第二节 硅93
第三节 铝98
第四节 铁103
第五节 锰114
第六节 钙119
第七节 镁127
第八节 钠131
第九节 钾135
第十节 酸度和碱度137
第十一节 硫144
第十二节 氯化物151
第十三节 氟化物155
第十四节 氮159
第十五节 磷162
第十六节 硼165
第三章 天然水的微量和痕量元素166
第一节 总论166
第二节 碱金属171
第三节 碱土金属172
第四节 过渡金属175
第五节 其它金属元素180
第六节 非金属元素185
第七节 放射性元素188
第四章 天然水中的有机组分194
第一节 可溶性有机碳及总有机碳194
第二节 DOC对水质的影响195
第三节 人工合成有机物195
第四节 人工合成有机试样的采集和研究方法196
第五节 需氧量和其它有机污染负荷的评估方法198
第五章 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199
第一节 蒸发残量201
第六章 天然水中与化学有关的其它参数201
第二节 硬度203
第三节 钠的吸收比率205
第七章 天然水中的稳定同位素205
第四篇 水质分析数据的整理和研究方法207
第一章 水分析数据的评价207
第一节 准确度和精密度208
第二节 准确度检查209
第三节 有效数字211
第二章 区域水质的一般评估方法211
第二节 离子比率和水的类型212
第一节 区域水质数据的检查和比较212
第三节 水质数据的统计处理214
第三章 表示分析结果的图示方法221
第一节 离子浓度图221
第二节 三线式图示系统227
第四章 化学分析数据的归纳方法230
第一节 水质水文图230
第二节 河流水质数据与流量的关系231
第三节 水质地图法237
第四节 水质剖面图241
第五章 水质和岩性的关系243
第一节 火成岩244
第二节 沉积岩249
第三节 变质岩256
第六章 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258
第七章 水质数据在定量水文学中的应用263
第一节 水流速度测定及流量估算263
第二节 水质模型267
第八章 水的质量与用途的关系269
第一节 生活用水和公共水源270
第二节 农业灌溉用水273
第三节 工业用水279
第四节 娱乐和美化环境用水282
第九章 水质管理和水质评价283
第一节 水质管理的概念和问题283
第二节 水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287
第五篇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及其污染300
第一章 地下水流及地下水组成的基本特征300
第一节 地下水流的基本特征300
第二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环境303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组成的特征305
第二章 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307
第一节 间接影响307
第二节 直接影响308
第三节 物理化学因素309
第四节 人类活动的影响311
第三章 地下水污染311
第一节 地下水的污染源311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314
第一节 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319
第四章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319
第二节 受污染含水层的治理320
第六篇 大气降水的化学特性及研究方法322
第一章 大气降水的组成及特点322
第一节 大气降水的主要组分及离子总量322
第二节 地域和大气污染对降水成分的影响322
第三节 大气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323
第二章 酸雨325
第一节 世界酸雨情况以及形成原因和危害325
第二节 美国酸雨研究站网及活动328
第三章 降水化学及其研究方法329
第一节 降水数据的获取329
第二节 降水数据的数学分析方法330
第三节 降水化学的图形表达法334
第四章 美国降水化学研究进展及实例339
第一节 美国降水化学组分的地区分布和变化性339
第二节 由化学分组描述降水化学的地区分布和变化347
第三节 降水化学组成与降水量的关系362
参考文献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