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始社会发展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堃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11243·2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原始社会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原始社会史的对象1
一 原始社会史的名称和意义1
二 原始社会史在历史专业中的地位2
第二节 原始社会史的史料问题3
一 考古学方面的史料3
二 民族学方面的史料3
三 民俗学方面的史料4
四 语言学方面的史料5
五 历史学方面的史料6
六 自然科学方面的史料6
七 史料的批判和利用7
第三节 原始社会史的年代和分期问题9
一 年代学问题9
二 对摩尔根分期法的评价13
三 什么是社会经济形态17
四 苏联学者的分期法20
五 我们的补充意见24
第四节 原始社会史的发展过程和方法论30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原始社会史的发展情况30
二 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史发展过程和方法论40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起源和形成期52
第一节 人类起源与人类社会的起源52
一 人类起源问题52
(一)创造说与进化说52
(二)劳动创造人类说55
(三)先有劳动或先有人类的问题55
(四)人类起源学上的一祖论、多祖论和泛祖论59
二 社会起源问题64
三 语言起源问题66
第二节 人类体质形态的形成阶段及其发展规律69
一 恩格斯关于人类形成的理论69
二 人类体质形态的形成阶段71
三 “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具体例证74
(一)猿人阶段74
(二)“古人”阶段80
四 人类体质类型在形成阶段的发展规律83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形成阶段及其发展规律89
一 原始社会在形成时期的发展阶段89
二 猿人时期的社会生活93
(一)早期猿人的社会生活93
(二)晚期猿人的社会生活94
三 “古人”时期的社会生活97
四 社会形成时期的发展规律问题99
五 社会形成时期的基本经济规律问题102
六 语言形成时期的发展规律问题103
七 社会形成时期的文化问题106
本章的小结107
第三章 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期110
第一节 旧石器晚期的“新人”氏族公社110
一 概说110
二 “新人”的社会生活112
三 现代人种的形成问题116
第二节 中石器前期的母系氏族公社122
一 概说122
二 塔斯马尼亚人的生活情况125
三 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情况131
(一)过去研究的概况131
(二)经济生活133
(三)社会组织136
(四)“图腾主义”139
(五)艺术144
(六)夜舞会146
四 本节的结束语149
第三节 中石器后期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152
一 概说152
二 民族学上的实例156
(一)“小黑人”概说156
(二)塞芒人的生活情况159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163
一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一般情况163
(一)磨制石器164
(二)制造陶器165
(三)农业167
(四)牧畜168
二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实例173
(一)易洛魁人概述174
(二)易洛魁人的经济生活174
(三)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175
(四)易洛魁人的胞族制度180
(五)易洛魁人的部落制度181
(六)易洛魁人的部落联盟183
三 本节的小结185
第四章 铜石并用时代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部落公社的过渡187
一 概述187
二 仇布瑞安岛人的生活情况192
三 伊利安岛马克莱海岸的巴布亚人与堪察加半岛的依特尔敏人198
四 试论“产翁”制在原始社会史上的地位200
五 本章的小结210
第五章 原始社会的衰颓和解体期213
第一节 青铜时代父系部落公社的发展213
一 概论213
二 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特征214
(一)织布机与熔化金属矿石和金属的加工216
(二)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劳动分工217
(三)交换制度218
(四)奴隶的出现219
(五)私有财产的形成220
三 社会组织方面的主要特征221
(一)父系部落公社的形成和发展221
(二)父系家庭公社的形成和发展222
(三)阶级的萌芽224
四 意识形态和语言方面的主要特征226
(一)父系部落公社时期的意识形态226
(二)父系部落公社时期的语言228
五 民族实例230
(一)概说230
(二)楚克契人的生活情况231
第二节 铁器时代早期父系部落公社的解体238
一 概说238
二 在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特征240
(一)冷气熔铁炉的发明240
(二)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242
(三)奴隶在生产中地位加强245
(四)不动产变为私有财产246
(五)第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247
三 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主要特征250
(一)从父系家族公社到一夫一妻制小家庭250
(二)宗族制度作为贵族形式而出现251
(三)城市的出现254
(四)论农村公社256
(五)男子秘密同盟260
(六)军事民主主义262
(七)种姓的起源问题265
四 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特征268
(一)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及其演变268
(二)文字的起源269
五 民族实例272
(一)概说272
(二)霍腾督人的生活情况273
第三节 中国境内铁器时代的原始民族277
一 赫哲族277
二 鄂伦春族283
三 佤族285
(一)概说286
(二)试论马散大寨佤族的社会性质286
第六章 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问题299
一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否经过革命?299
二 部族在形成阶段的社会性质问题303
三 部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308
(一)什么是国家308
(二)国家产生的条件311
(三)国家与部族的关系315
四 “文明”的继承性问题318
五 从部落语言到部族语言的过渡问题323
第七章 结论327
几个问题的提出和我个人的初步意见327
一 原始社会史的编纂问题327
(一)这门课程的性质问题327
(二)课程的结构329
二 论原始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331
三 论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333
四 论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335
(一)如何对待摩尔根的分期法的问题335
(二)关于原始社会发展史的上限问题340
(三)对《原始社会发展史综合分期表》的几点说明341
附录: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349
原始社会发展史综合分期表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