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
  • 孙倩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755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城市管理-制度-研究-上海市-近代;城市空间-研究-上海市-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绪论1

0.1研究背景与目标1

0.2前人的研究2

0.2.1上海近代历史研究2

0.2.2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研究3

0.2.3本书的文献研究途径4

0.3研究内容与方法5

0.3.1研究内容5

0.3.2研究方法10

0.3.3编章组织13

上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13

1公共租界城市建设管理制度15

1.1租界基本制度15

1.1.1土地制度15

1.1.2政治制度20

1.2租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27

1.2.1 1845年第一次“土地章程”27

1.2.2 1854年第二次“土地章程”28

1.2.3 1869年第三次“土地章程”29

1.2.4 1898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完善31

1.2.5 1907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补充31

1.2.6其他法规和相关规定32

1.3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制定33

1.3.1制度框架下的城市建设计划33

1.3.2制度缺失环境下的界外道路计划36

1.4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39

1.4.1公、私利益协商中道路建设计划实现单元的整合39

1.4.2公共空间与私人地产不同需求的矛盾及其解决42

1.4.3个体利益间的平衡原则对道路建设计划的调整45

1.5南市和国民政府的征地和城市建设47

1.5.1传统公共领域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49

1.5.2现代西方制度和传统社会习俗双重影响下的城市建设法规53

1.5.3国民政府城市规划中的公权力运作58

本章综述62

2土地使用控制制度66

2.1区划的历史和理念66

2.2公共租界区划制度的探索与现实68

2.2.1对城市分区的早期需求68

2.2.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工部局对区划制度的探索69

2.2.3交通委员会的功能分区规划72

2.2.4区划的真正障碍——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73

2.3法租界的土地使用控制法规75

2.4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比较研究77

2.4.1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对比77

2.4.2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之差异形成的原因79

2.4.3土地使用控制之下的街道空间81

2.5土地利用制度的实施特例——法租界公馆马路89

2.5.1公馆马路柱廊章程90

2.5.2章程的社会、经济关联分析95

本章综述99

中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99

3道路计划和路网结构101

3.1租界初期路网结构演变的特征——谨慎的方格网和突进的发展轴103

3.1.1《土地章程》-继承而来的方格网103

3.1.2南京路——发展轴的出现106

3.1.3 19世纪60年代小刀会和太平天国战争期间109

3.1.4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方格网的加密与发展轴间的填充114

3.2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公共租界道路计划115

3.2.1 19世纪中后期的道路计划——以虹口为例115

3.2.2 20世纪初的道路计划发展历程126

3.2.3 1917年以后的道路计划142

3.2.4 1926年交通委员会的城市交通综合规划153

3.3法租界道路计划156

3.3.1初期路网的形成156

3.3.2 20世纪的道路计划160

3.4“大上海计划”、“市中心区域计划”及其思想背景168

3.4.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民族复兴内涵和进步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168

3.4.2中产阶级的全新市中心171

本章综述172

4公园计划和节点型开放空间结构177

4.1公共活动空间的起源——公共体育场178

4.1.1公共体育场和公共事业基金的历史178

4.1.2公园和开放空间建设机构185

4.1.3有关公共体育场的公共性意识的演变189

4.1.4公共体育场在城市空间形态网络中的作用190

4.2 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公共租界大型公园计划194

4.2.1虹口公园——策划、购地、移交、扩张194

4.2.2西区公园计划197

4.2.3滨江公园——周家嘴公园199

4.2.4大型公园计划的决策依据201

4.3 30年代后的公共租界中小型公园和游戏场地计划203

4.3.1可得地产决定的公园计划203

4.3.2 1931年公园和开放空间报告及公园计划204

4.3.3城市规划理念在中小型公园规划中的体现和局限206

4.4公共租界市政公共活动中心计划206

4.4.1 20年代市政中心的最初构想207

4.4.2 30年代租界社会对市政中心的认识209

4.4.3市政中心计划的结局及其原因分析210

本章综述212

下编 上海租界街道空间的塑造212

5街道空间的设计控制和管理215

5.1公共租界建筑章程中的公共空间规定215

5.2法租界相关章程中的公共空间规定219

5.3公共租界协议中的公共空间章程及其实施——以建筑高度控制为例224

5.3.1最初的高度控制(1903—1916年)225

5.3.2有关开发权的协议——1916年以后特别地段的高度控制228

5.3.3对使用者密度的控制——20年代末的高度控制232

本章综述234

6制度背景下的街道空间美学237

6.1公共租界典型街道空间——以外滩街区为例237

6.1.1街墙237

6.1.2街角249

6.1.3建筑学追求与城市的秩序262

6.2法租界“霞飞路—贝当路”空间轴线上巴洛克城市空间的理想和现实264

6.2.1“巴洛克式”平面上的空间界面264

6.2.2霞飞路的公共性266

6.2.3霞飞路最终形态的成因分析268

6.3个案中街道空间美学的实现:工部局与公董局的两个“市政广场”269

6.3.1工部局市政广场——福州路、江西路路口广场270

6.3.2最初的圆形广场计划271

6.3.3路口平面计划的几次调整272

6.3.4建筑体型和高度控制274

6.3.5广场形态控制与公众利益维护的平衡275

6.3.6法租界公共广场的柱廊规定276

本章综述278

结语280

(一)城市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发展与公共空间形态特征280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关系285

(三)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影响下的公共空间287

附图292

附录1-A上海各租界的设立及界域变化303

附录1-B上海华界市政沿革307

附录1-C法租界征地制度的发展309

附录2-A公共租界“妨害”控制311

附录2-B法租界建筑类型控制和土地使用控制各章程317

附录3-A 1894年工部局道路计划(英租界部分)326

附录3-B公共租界道路计划相关数据328

附录3-C洋泾浜和泥城浜的填浜筑路345

附录3-D部分公共租界交通数据347

附录3-E 1930年公共租界各区人口密度图局部349

附录3-F 1874年法租界道路拓宽计划350

附录4工部局以及公众对于市政中心计划的讨论351

参考书目355

图版来源366

后记375

热门推荐